江苏省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呢?你怎么看?

飞雪恶人心


说说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与大家交流:

首先,江苏出现一线城市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经济升级转型的阶段里,因为我之前讲过现在城市的竞争,更多是存量的竞争:人才资源、资金资源、产业资源等,能出现3-5个新一线城市的可能比较大。

其次,对于江苏来说,现在最大的任务是实现南北经济大融合,北部一方面考虑升级产业,另一方面作为南部经济的补充,快速实现资金与人才的积累。所以这两年,江苏的基建里,南北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比例较大。

再次,北部区域,如果能出现一个新一线城市,将会极大带动整个江苏经济。这些年,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江苏经济最大的特色是平衡,但回归到省内,南北差距还是非常大,整个差距明面上是GDP,更深层次的是经济结构与发展潜力。

最后,北部区域最有希望的是徐州。实际上,江苏如果能够实现:徐州+南京+苏州三个城市的崛起,那么整个江苏经济将升级到另一个层次。

回答完上面的,再回答一线城市的话题:

目前四个一线城市,都有很深的历史背景。

先说北京:

中国首都,这个能说明什么呢,大家如果认真看世界经济地图,政府作用强大的国家,首都基本不会弱。因为行政资源在政府手里,政府在哪里,企业必定会被吸引。

其二,新中国有一段计划经济时代,在这段时间里,最优质的企业与资源已经被集中到北京。

所以,北京一定是一线城市,这是任何城市代替不了的。

再说上海:

如果抛开上海的历史背景,大家如果了解下建国后上海的版图变化,就会知道苏州这个城市为上海牺牲太多,换句话说,如果青浦、嘉定、宝山等原先苏州区域仍是苏州的,那么苏州必然进入中国一线城市。

但基于上海的地位与位置,他必然是东部经济的领头羊,这也是中国对外窗口的重要门户,和香港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接着是深圳:

今天的深圳有全面超越香港的趋势,但回看历史,没有香港就没有深圳,不要反驳。没有香港这个桥头堡,深圳的命运会怎样,难以预料。

再接着是广州:

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而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域,是最早对外链接的窗口,换句话说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只不过深圳更为耀眼一些,因为深圳收到的约束更少,主政者也更有勇气。

而江苏,在最开始并不是最好的对外窗口,只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尤其苏南才慢慢因为乡镇经济慢慢崛起。

只不过,江苏因自身的底蕴积累,崛起是必然。但回头看江苏的经济版图与行政区域图,你会发现:苏州成为一线城市的机会几乎没有。虽然,中国版图足够大,但能成为一线城市就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很大的资源支持,但上海已经作为长三角的领头羊,所以苏州就不可能再享受同等的资源,还有两个制约:

1、飞机场:苏州作为第七大城市,居然一直没有机场,这是无法理解。但从中国整个大盘子里,又会有一点理解;

2、城区:这两年,最为显著的是省会城市不断扩充地盘,而苏州只实现了吴江并区,其实对于苏州来说昆山并区需求更大,最直接的需求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土地需求。而昆山成为江苏两个省管县之一,苏州并区的难度非常大。

所以,苏州能获得今天的成就非常不容易,但未来却只能向上海靠拢,因为只有上海溢出的产业才是苏州需要的。这个在省内很难获得,因为江苏省有两个需求:一是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二是振兴苏北经济。这两个大任务,制约了苏州的未来发展。


再看南京:

江苏省一直在强调南京的首位度,所以南京的经济总量虽然还排在十名之外,但增长速度一直是省内第一。但南京的位置决定了其发展会进入新的台阶,但要想成为一线城市太难。南京接壤安徽,而北部还有一块地是安徽的。所以南京的影响力,辐射是向西,向安徽方向。为什么?因为南京向上海方向的苏南城市带,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都面临升级的需要,但这些城市升级所需要的产业也是南京所需要的。从竞争力来看,一面需要面对苏州的竞争,另一面需要面对南京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而南京的发展还需要面临合肥的竞争,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安徽省必然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合肥的首位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之前有人说南京有很多大学与国家机构的资源,但大家别忘了,优秀的人才一定跟随着产业走,换句话说哪里的工作机会多,人就会涌向那里。这从南京这些年大学生留存率非常底就能看出来。

至于被江苏加持的南京会发展哪一步,这个难以预知未来。但个人预料最多只有五年的机会。


作为江苏人,其实乐于看到江苏的经济平衡,多个城市崛起。但产业资源与人才资源都是有限的,靠行政力量推动,效果也有限,不然东北三省也不至于衰落。

对于江苏来说,未来最好的结果是在北部区域出现1-2个明星城市,带动北部经济的发展,那样整个江苏经济规模也将走上一个新台阶,至于争第一,与老百姓无关,老百姓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与福利。


你们说呢?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别喷。苏州和南京的别吵,都是一个省。注意团结。)

补充:最后一张图是雍正八年苏州府的地图,给你们看看上海和苏州两个城市版图变化。


留声之地


说江苏没有一线城市那就错了,江苏是城市发展中的无冕之王,每个城市都有亮点,还发展的比较均匀,比如南京六朝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他的城市韵味是独特的,南京是原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是我们江苏省省会城市,带动了江苏的整个发展,是江苏经济一直排在全国三强位置,苏州园林式花园城市,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州和杭州。可看得出位置举足轻重,苏州2017年经济总产值17319亿元排在全国第7名,可以和国家直辖市媲美。苏州的人均收入排全国第二,苏州的人均收入是一线城市中的一线。仅次于深圳,江苏其他城市都有特色无锡,常州,徐州,盐城,扬州,南通,连云港,淮阴,镇江,泰州,宿迁,江苏就是个特大型一线城市。


一步健康


作为中国第二大省,江苏省只有三座新一线城市,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无锡,二线城市三座,分别是南通、常州、徐州,剩余七座城市都为三线城市,分别是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和盐城市。

江苏省没有产生一线城市原因较多:

一、江苏省重心没有明确。历史上的南京、苏州、扬州和镇江都曾经先后成为省会,所以江苏的重心未曾明确,没有足够的积累。就是现在,江苏省内部也是没有明确重心,省会南京、最强地级市苏州、人均gdp最高的无锡、淮海经济圈中心徐州,都是有着很强的实力,不可能集一省之力堆积出一个一线城市。

二、政策的影响。全国一线城市:北京作为首都、国家政治中心;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深圳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广州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省份的省会,四座城市都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江苏享受的政策较少,力度也不够。

三、地理位置原因。江苏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好,必定会出一线城市,上海就是江苏的一线城市。不过后期被提拔为直辖市,吞并江苏一些地区,作为国家经济中心。上海带动江苏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江苏省出现一线城市的可能性。

江苏省群狼政策也很不错,十三市全进百强市。省会南京虽然现在不是一线城市,但综合实力不弱,江苏也有意做大做强南京。江苏省以后会越来越好。


水寒qaq


江苏像英超 广东像西甲 广州深圳好比皇马巴萨 东莞珠海好比马竞 塞维 其余都是一般化的城市 广东北部还有说客家话的山区经济更是有限 江苏更像是像英超 没有一个特别强势的真正一线城市 但水平相对还是比较平均的 又完内斗也不会如此激烈 互相不服 南京像曼联 是老牌豪门 吃老本 经济已经比不上苏南 苏州像利物浦 历史很有名气 目前更是牛逼哄哄 但和真正的一线比起来还是差点意思 无锡像曼城 最近这些年牛叉起来 但底蕴不行 常州 南通 一个热刺一个切尔西 有一定能力搅局 徐州阿森纳 早已不复往日风采 在省内只能算二流拔尖 也是苏北唯一一个老牌豪门 镇江莱斯特城 公认苏南最弱 其实不弱 放到其他的联赛肯定算强的 只是生错了地方 显不出厉害 扬州 泰州 盐城 淮安 埃弗顿 伯恩茅斯 狼队 西汉姆联 中游保级区 连云港水晶宫 宿迁哈尔斯菲尔德 降级区


八旗生活


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没有产生一个一线城市确实有些让人不解。但是,除了广东省有两个一线城市外,又有哪个省有一线城市呢?浙江没有,山东没有,河南河北更没有。

如果去问度娘,什么是一线城市,她会告诉你:一线城市是指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但是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现在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实际上,现在公认的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是口口相传里的一线城市,也是唯四的的2万亿级别的城市。至于有人说”北上广深“要变成”北上深杭“或者”北上深武“或者”北上深蓉“等,更多是对一些二线城市强势发展的认可,也有自娱自乐的成分在里面。尤其是各地的开放商喊的最想,恨不得喊出世界级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房。

而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一线城市,其中更多是政策成分在里面。北京、上海自不必说,一个首都,一个直辖市,都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一个居北,一个居东。而南部也需要一个地区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一开始是广州;改革之后,深圳脱颖而出,虽然经济总量等一些指标已超过广州,但受制于城市半径偏小,文教卫依旧偏弱,带动区域发展能力相对有限,尚不能完全压倒广州。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并驾齐驱,也就不奇怪了。

而江苏省内,现在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的是苏州,南京距离依旧较远,更不用提无锡等地市了。苏州虽然经济强劲,但在其他城市资源上,落后南京不是一个身位的问题,而且苏州本身又属于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至于南京,经济风头被苏州给抢走了,省会首位度又相对不高,辐射苏南人家并不领情,辐射苏北鞭长莫及,倒是周边的安徽马鞍山、滁州等地看到南京是乐呵呵的!

所以,江苏没有一线城市的关键,就在于没有集中资源去建设一个各方面都异常出众的白富美、高富帅。但是,和广东珠三角地区富的富、非珠三角地区穷的穷相比,江苏城市发展好学生一抓一把,省域均衡发展能力比较强。所以,江苏没有一线城市并不一定就是江苏的弱势,恰恰相反,江苏是共同富裕的代表省份之一。虽然在这点上,江苏比浙江差了那么一点点。


单问者


目前我国四个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中2个在广东,北京、上海是直辖市,至于经济位居国内第二的江苏为什么没有产生一线城市,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经济中心变动较频

这跟朝代的变更有很大影响,历史上南京、镇江、扬州、徐州都曾是江苏的经济中心,但由于朝代的更替它们都没有一直保持经济的中心地位;到了现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后,苏州、无锡、常州等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现代加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江苏的经济中心转向了苏南,南京虽然是省会,但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苏州、无锡,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大大降低,跟北上广深更是不在一个层次。一线城市中的北京是首都,上海是金融中心,成为一线城市是顺理成章的事,深圳是特区,借助政策优势发展迅速成为了一线城市,四个一线城市中只有广州是经历二千多年的商业发展奠定自己的一线城市地位,历史上至今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中心,两千多年这个地位一直没变过。

二、城市定位

这个跟国家的政策有一定关系,但这个跟各城市的实力和地理分布息息相关,北上广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务院地位的三大门户城市,对华北、华东、华南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江苏虽然经济发达,但无论是南京还是苏州都不具备北上广的地位和实力,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有限,比较有上海这个龙头的强势存在。

三、国际化程度

要成为一线城市,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目前北上广深都已成为了世界一线城市,国际化程度最高。很多江苏人喜欢拿历史和教育比较,其实一线城市的地位划分跟这个没有太大关系,深圳就是一个例子。

整体来看,江苏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但要成为一线城市,跟均衡没有什么关系,一线城市拥有更强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也是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大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原因。





么爷的舅舅


关于一线城市的定义,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从国家层面上看,好像从来没有关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划分。这种划分主要还是商业机构,房地产机构自己做的。不过在大部分情况下,一般公认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也就是中国发展水准最高的城市。

不过要仔细看的话,也可以发现,北京和上海相对于广州和深圳还是有显著优势的。所以有一些更为细致的划分把北京,上海分为一线强,广州和深圳分为一线弱。广州和深圳实际上主要是在经济指标上领先其他二线城市,但实际上在大部分领域全面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广州和深圳这个一线的水准其实并不是很高。

北京和上海的地位,是在建国以后就确立了。上海从近代开埠以后就成为了远东第一大城市,是中国在当时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北京在近代因为迁都的原因曾经沉寂了多年,建国以后中央政府在北京投入巨额资金搞开发建设。之后北京以政治中心的身份高强度的吸纳了各种资源。所以这两个城市的特点就是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其他领域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广州和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的。而这背后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福利。1978年以后,设立经济特区,吸纳港澳经济资源,促成了深圳的经济腾飞。广州虽然不是特区,但是作为广东的省会也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者。不过,改革开放带来的成就显然是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这也就使得广州和深圳在其他领域相比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距。广州凭借着省会身份在非经济资源方面还是有不少积累的,深圳的情况则要糟糕得多。实际上,深圳的非经济类资源水准比不少二线城市还要再差一些。不过凭借着深圳的经济优势,才确保了一线城市地位。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线城市,要有历史积累,政府扶持,以及合适的外部环境。目前除了广东以外,另外三个经济强省,江苏,山东和浙江都没有出现一线城市。原因也就在于此。广东能够形成两个一线城市,主要依托的是改革开放和港澳的经济资源。江苏山东和浙江三个省份的对外开放时间早期,对外开放强度远不如广东。再加上也没有邻近港澳的地理优势,所以失掉了先机。没有形成经济上的优势。

对于江苏和浙江两个省份来说,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在于上海。上海作为一个巨无霸城市,既可以对外溢出经济资源,促进了苏州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大树底下不长草,因为上海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富集能力,也自然会抑制周边城市的高水准发展。苏州如果要谋求高端产业的突破,势必要和上海形成正面竞争。但是由于苏州在飞经济资源领域方面积累远不如上海,在这种竞争过程当中是不可能胜出的。所以只能配合上海实行梯度发展。南京和杭州宁波虽然距离上海较远,但同样会受到上海的高端产业发展抑制。某种程度上说,一线城市周边很难再出现另外一个一线城市。北京在强化自身地位的时候,就自然弱化了天津的地位。天津在民国时期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可以认为是当时的一线城市。但现在就算在二线城市当中也并不是领先的。上海对周边城市的抑制也是如此。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的并存,是在特殊历史阶段形成的。从发展趋势来看,深圳正逐渐成为核心,广州的地位在弱化。深圳相对于广州的经济优势会越来越大,广州在未来会蜕变成一个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为主导的消费型城市。这一点已经从广州的城市经济结构当中有所体现。广州的GDP现在依然高居全国第四,但是税收却落后于好几个GDP不如它的城市。这就说明广州的GDP现在主要是靠消费推动的,能够带来大量税收的生产活动,占GDP的比重正在下滑。与此同时,深圳的税收比同档次的广州要高得多。这表明深圳经济活动当中生产领域的贡献很大,所以可以带来丰厚的税收。


zyb38537240


江苏省如果要出一个一线城市很容易,苏州、南京等哪个城市,只要省里集中支持就上去了。为什么不这么做呢?这是历史的原因,也是现实战略的需要。我觉的是好事。

一、历史上龙头轮流坐庄。南京是六朝古都,是民国的首都,当然在那时就是一线城市,扬州、苏州、镇江都有过做省府的经历。曾经辉煌一时,做过九龙之首,所以这些城市不同时期都是重点,有过重大发展,不像上海、北京,几百年是重点,一直受关照。



二、均衡发展,成就今日。浙江县域经济均衡发展为指导,江苏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距,但是指导思想是各市圴衡发展。所以江苏城市百花齐放,农村发展迅速,虽没有全国龙头,但这个战略是江苏贫富差距相对小,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


三、一线省区比一线城市更重要。重点发展还是均衡发展,个别领先还是集体领跑,从现实分析,各有利弊,但中国特色要求共同富裕,江苏是全国前三甲,工农商发达、先进地区、共同致富、全面发展的典型代表。符合国家战略目标。

当然一线城市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杭州正在取代广州,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布局的调整,江苏如果感兴趣完全可以出几个,徐州就是一个培育点。

你同意吗?敬请关注。


始宁郡主


江苏没有一线城市说明江苏均衡发展,各大城市经济发展都很好,苏北发展缓慢一点

江苏真的达到贫富差距缩小的第一省份!其它省真的达不到!

江苏的农村都发展很好!经济发展普及到了农村!除冮苏可能没有第二个省达的到,就大城市城乡差距是很大的

江苏的发展可以借见,真的不是吹牛!


义良8


在其他省或直辖市大肆扩张兼并情况下,江苏保持常态,各城市姚黄魏紫,各有千秋。江苏省城市正应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的老话。

为什么要一线城市?江苏人觉得没有必要硬拗成一线城市。若是想硬拗,不说别的,就是苏锡常三市一合并,就妥妥的是超深圳越广州比北京赶上海的一线城市,但是江苏人认为没有必要以兼并形式去夺取一个一线城市的虚名。

虽然江苏城市毫不追求一线,但不是一线胜似一线,为什么这样说,这是因为江苏交通发达,南北在三小时经济圈内,东西在一小时经济圈内。省内城际交通互通,城际企业宛如邻居,很多产业链配套厂家省内均有。所以对经济发展来说,全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宛如一个超级一线城市,从昆山起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到南京,基本被厂区居民社区覆盖,从夜晚空间看去,基本连为一体,难道不象一个超一线巨大城市吗?

不做一线表面工作,保护各城市独有风韵,那才是江苏美不胜收的胜境。如果江南苏锡常合并变成一线城市,那才令人索然寡味。追求城市个性化美,江南温婉,苏北汉韵,一个城市一个品牌,一个城市一种风韵,那才是江苏人人文景观崇高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