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甘肅,你第一時間想到什麼?謝謝?

我有前女友


對於再次的提問,答案讓我又一次更好的瞭解了甘肅省,知道了更多的西北文化,讓我受益匪淺,我看到的信息和一些陌生朋友給我發的私信中,更多的熱愛自己的家鄉,對於當下生活狀態抱著希望。

我首先聲明,我不是甘肅人,但是我除了自己的家鄉外,最喜歡的就是甘肅,因為,瞭解甘肅,不怕笑話,曾經愛上一個甘肅的女孩後,雖然分道揚鑣了,但從此再也沒能釋懷,所以,才有此一問,但聽著甘肅,覺得格外親切,大概就是,戀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吧!

為此,我想更好了解地域文化特色,中國雄雞版圖地大物博,足夠我一生浪蕩不羈的漂流過活著。

自私的說,就是想更瞭解她所成長的環境,讓我還有個可以寄託的精神幻想……

最後,謝謝所有回答我問題的小夥伴們,謝謝您們,謝謝……🙏


我有前女友


如果提到甘肅,我首先想到的是老家。

對,我的老家就是在甘肅。

所以,你的這個問題我回答起來,就出乎你的意料了!

不過,我可以說一下,外地人問我哪裡的?我說是甘肅的,他們的反應有:

有一種不知道甘肅是哪裡?甚至有人說蘭州的省會是甘肅。

有一種是知道,但知道的就是甘肅窮。他們會問你,你們那裡是不是穿不上褲子洗不上澡,睡的是窯洞,臉上飄著高原紅……

有一種是不確定,會問你你是不是騎著馬兒駱駝上學……

有一種會說,我喜歡吃你們那裡的蘭州拉麵……但我想說,蘭州拉麵不是甘肅的,甘肅的叫蘭州牛肉麵。

有一種就是很瞭解的,一聽你說甘肅,就說你們那裡的敦煌莫高窟、東風航天城、讀者雜誌……

由此可見,甘肅的宣傳,還是不到位啊!

最後,總結一下說到甘肅,外地人首先想到的:蘭州拉麵、敦煌莫高窟、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沙漠、缺水、貧窮……

排名不分先後。


鮮麥棒兒


甘肅,作為我國戰略地位大於經濟發展地位的身份,被好多外地人誤解,在這裡,我寫一點我對甘肅的瞭解:

中國文化我們撇開什麼伏羲,女媧文化。就單純的一個甘肅省,有一個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在甘肅就佔兩個,況且這兩個石窟的地理位置也比較特殊,一個處於西北乾旱區,一個處於溼潤區,這一點甘肅的文明是全國首屈一指的。

二:陝西人說秦腔是他們的。與其這樣說,我想用我的知識聊聊秦腔。秦腔,秦人的腔調,秦文化的發展。是在甘肅的臨洮一帶,秦國從甘肅走出後,知識在甘肅的天水和寶雞一帶將自己的亂彈進行了一次文化的發展。後期,長安作為我國的多國定都地,所以秦腔陝西人,認為就是屬於他們陝西的,但是,秦腔的原始點還要看甘肅寶雞的西府秦腔。提到這裡,為什麼說秦腔,因為:秦腔是百劇之源。

甘肅的文化還有好多,這兩點我略微的體積一下。

三:甘肅的中華文化傳承是全國應該學習的:中國作為農耕文明國家,受五千年的文化影響,將中國農耕文化完全傳承下來。90年代,我國做過一個調查,青年學生的字,甘肅學生的字是最工整的,提到一點,為什麼甘肅學生的字寫的好。因為他們只求刻苦讀書,能跳出農門。網上有好多抨擊甘肅人,我也不否認,因為全國人都喜歡玩地域黑。在全國鍵盤俠的手下,那個省是健全的。

說到甘肅的戰略:第一。50年代建國初期。重工業是在蘭州為中心的。甘肅的重工業發展。才對全國各地的發展帶動了定力。甘肅能發展嗎?能。那麼為什麼不發展,好多人將甘肅的發展定性為甘肅的官和甘肅的人,我覺得很盲目,很無知。甘肅的張掖金昌酒泉一帶的處於黃土高原和沙漠的過度區,甘肅有能力整治沙漠嗎。肯定有,因為全世界的治沙先進典型經驗草方格沙障是甘肅治沙研究所研發。在寧夏沙坡頭進行推廣,那麼為什麼要在寧夏推廣,而不在甘肅推廣,這是因為:甘肅的80%的沙漠層只有三公分左右,如果一旦有事(戰略事件)國家肯定將甘肅的沙層進行治理,河西走廊的水文環境,光照環境,河西走廊區域兩會成為我國的重要的戰備糧種植區。

寫了,好多。不寫了,要想知道私聊,我會第一時間解答。


不材之木53717310


看到這個我要哭了,真的沒想到這麼巧,能看到關於我們甘肅的問題,我是一個從甘肅遠嫁陝西的人,說實話,思鄉之情,無以言表,因為有了孩子,孩子還小,不能隨時回去,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就特別傷感,感覺為了愛情,遠離父母親人,很不孝!不過題外話補充一下,很多人提到我們甘肅,第一反應,就是窮,條件艱苦,其實我們那裡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叫做隴南,俗稱隴上小江南,山清水秀,有很多名勝旅遊景區!銀杏之鄉,特別多的風味特產,小吃!而且風土民情特別淳樸,歡迎大家去甘肅隴南做客!


王媽媽日常美食


提到甘肅第一想到的是武威,難忘那裡的風,沙,冷,幹。我喜歡武威,懷念武威,經常提到武威。四十年前在武威當兵,人生,青春,社會,軍營。吃苦,受累,忍耐,堅持。還有學習,訓練,接逐,習慣。都是從武威開始,從武威養成。沙灘刨坑鋪上麥草睡上去,沙子吸潮,白天麥草結冰睡一晚冰就化點,星期天把麥草曬乾。,新兵訓練幾個月就這樣度過,臉和手凍乾裂,腳凍紅總,整天就知道訓練很緊張。

每年這個悸節,我們進沙漠人工植樹。把沙子挖深三尺,見到土,再挖一尺深的坑,栽樹培土施肥澆水。當時的口號是“今天一身汗,明天一片綠”。今天想象應該是比四十年前綠的多了。

武威你好!


過路拐彎


我生在甘肅,長在甘肅,現在依然生活在甘肅,提到甘肅,第一時間想到的當然很多了。

吃的方面,蘭州牛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呵呵,想想都流口水了;東鄉手抓,肥而不膩,吃過唇齒留香,羊肉中的精品;武威釀皮,晶瑩剔透,綿軟潤滑,湯汁酸辣可口;天水的槳水面,顏色通透,清熱解暑;隴南攪團,就著油潑辣子更是人間美味……

旅遊方面,俗稱千佛洞的敦煌莫高窟,張掖丹霞地貌,天下第一關的嘉峪關,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玉門關,天水麥積山石窟,道教聖地平涼崆峒山,夏河拉不欏寺,景泰的黃河石林,不遜於九寨溝的迭部扎尕那……


小城老屋


想到甘肅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可嘉。雖然時間要上推到改革開放之前,但一些感人至深的事情讓人記憶猶新。

那個年代每逢龍口奪食的夏季,甘肅的許多精壯勞動力,都要來毗鄰的陝西收割小麥。沿關中平原由東向西,到小麥收割結束需要一個多月時間。沒有收割機的年代,全靠人工辛勤勞作。

當地人們把他們稱之為"麥客",他們自己也樂於接受這種稱呼。其實細想起來是一種簡單明瞭的尊稱:收割小麥的客人。

由於小麥收割時間大都集中在六月份,又是雨季,小麥播種面積較大的關中平原,僅靠自有勞動力很難按時完成小麥收割任務,又牽扯到夏種的時間問題。

晚種一天,遲收十天。秋季光照不足,殆務農時,晚秋難以成熟,又會擔擱小麥播種最佳期,影響來年產量。

甘肅麥客,收割小麥個個身手不凡。當地人每天最多收割一畝左右,他們二畝以上不成問題。吃喝居住不挑剔,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飯量大增必然是一把好割手。

當時條件下,收割一畝小麥幾毛到一元左右。他們一路步行風塵僕僕,千里迢迢,背井離鄉,為毗鄰省的夏收生產付出了辛勞和汗水,一提起麥客,當地人們無不由衷的讚歎和心懷感激之情!

直到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小麥收割機的普及使用,才結束了這段歷史。


莫忘初心242650426


我認為哪裡都有富人和窮人,那裡都有好人和壞人,甘肅人也最勤勞善良。甘肅女人吃苦耐勞,作為甘肅人我驕傲。


朱燕芳452


提到甘肅省,我就想起來當初改革開放初期,日本人坐火車去新疆,早上起床的時候問列車員,火車到哪了,列車員答到甘肅省了,到第二天睡覺起來又問列車員火車到哪了,列車員答還是甘肅省。


水石頭慎獨


我是卡車司機,以前經常去新疆路過甘肅。這個甘肅省比想象的大的多,開貨車24小時出不去,印象中整天都走啊走,好像通往烏魯木齊的路大部分都在嚴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