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景美綠生金 ——山東魚臺發展堤岸經濟林助群眾增收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仲春之際,從惠河到白馬河,從“魚城桃花”到“李閣杏花”,山東省魚臺縣繁花似海,馨香四溢。2018年以來,魚臺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國土綠化工作為抓手,挖掘獨特優勢和良好載體,著力提升森林產業體系,重點建設堤岸經濟林,因地制宜發展桃、杏、梨、山藥種植等特色產業,讓群眾添綠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目前,該縣利用河流堤岸種植經濟林總面積達到7500畝。

魚臺縣河流眾多,大小17條河流穿境而過,河道總長度約263公里,總堤防長度440.58公里,可種植長度約410公里,摺合堤岸面積約2萬畝,可種植面積1.4萬畝。上世紀80年代,魚臺縣部分河流就種植了桃、杏等經濟林,發展規模處於全市領先水平,農民對經濟林的種植經驗較為豐富,至今仍保留“魚城桃”和“李閣杏”種植基地。

為了充分發揮當地獨特的堤岸資源優勢,2018年,該縣出臺了《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縣域河流眾多、堤岸漫長的優勢,積極流轉沿河土地資源,統一規劃種植果樹等經濟林木,因地制宜發展堤岸經濟。

魚臺縣羅屯鎮境內有4條河流縱橫交錯,該鎮藉助東溝河、魚清河澇窪地治理項目,將堤岸經濟林建設作為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作,按照“一河一品,一河一景觀”的思路,發展河道經濟林生態富民工程,分步實施水系經濟林帶建設。羅屯鎮在7公里東溝河堤、500餘畝河灘栽種果樹3.6萬棵,林下全部套種藥材、甜瓜等,打造沿河灘塗綠色長廊,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和諧局面。東溝河大堤上一排排筆直的樹木,已成為當地最美的風景。

近兩年,魚臺藉助平原澇窪地治理的機遇,對惠河、蘇河、白馬河等8條河流進行了統一治理建設;2018年,王廟、羅屯、李閣、清河、魚城5鎮率先在惠河、東魚河、東溝河部分堤岸及老萬福河部分堤岸區域種植了桃、梨、無花果、核桃、棗等經濟林,取得了很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景觀效益。良好的效益激發了老百姓發展堤岸經濟林的強烈熱情,更多的群眾把發展堤岸經濟林當作事業、當作產業來做,為進一步承包租賃或集體種植開發發展堤岸經濟林打下來良好的群眾基礎。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堤岸經濟林建設,魚臺縣成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指揮部,把堤岸經濟林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和綠滿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制定有效措施,把土地流轉作為先手棋,以市場為導向,在鎮村兩級指導下,把分散的土地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公司等經營主體集中,實現規模化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合理規範、大戶承包、規模種植”的原則,充分利用縣裡“綠滿鄉村”建設和打造九河十八岸休閒景觀帶有利契機,明確單純種植、休閒採摘、觀光旅遊等不同發展定位,合理確定梨、桃、杏等不同種植品種;創新推廣以經濟林種植為主的多元發展模式,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生產加工、觀光采摘、農事體驗、休閒遊憩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綜合性經濟林產業,作為“新六產”的重要抓手,不斷提高堤岸經濟林產業的綜合效益。

魚臺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學聖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新經濟發展時代下,大力發展堤岸經濟林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我們一定要把堤岸經濟林做起來,讓農民富起來,讓農業強起來,真正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工作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魚臺大地生根發芽。”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