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仲春之际,从惠河到白马河,从“鱼城桃花”到“李阁杏花”,山东省鱼台县繁花似海,馨香四溢。2018年以来,鱼台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国土绿化工作为抓手,挖掘独特优势和良好载体,着力提升森林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堤岸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桃、杏、梨、山药种植等特色产业,让群众添绿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县利用河流堤岸种植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500亩。

鱼台县河流众多,大小17条河流穿境而过,河道总长度约263公里,总堤防长度440.58公里,可种植长度约410公里,折合堤岸面积约2万亩,可种植面积1.4万亩。上世纪80年代,鱼台县部分河流就种植了桃、杏等经济林,发展规模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农民对经济林的种植经验较为丰富,至今仍保留“鱼城桃”和“李阁杏”种植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堤岸资源优势,2018年,该县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县域河流众多、堤岸漫长的优势,积极流转沿河土地资源,统一规划种植果树等经济林木,因地制宜发展堤岸经济。

鱼台县罗屯镇境内有4条河流纵横交错,该镇借助东沟河、鱼清河涝洼地治理项目,将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按照“一河一品,一河一景观”的思路,发展河道经济林生态富民工程,分步实施水系经济林带建设。罗屯镇在7公里东沟河堤、500余亩河滩栽种果树3.6万棵,林下全部套种药材、甜瓜等,打造沿河滩涂绿色长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和谐局面。东沟河大堤上一排排笔直的树木,已成为当地最美的风景。

近两年,鱼台借助平原涝洼地治理的机遇,对惠河、苏河、白马河等8条河流进行了统一治理建设;2018年,王庙、罗屯、李阁、清河、鱼城5镇率先在惠河、东鱼河、东沟河部分堤岸及老万福河部分堤岸区域种植了桃、梨、无花果、核桃、枣等经济林,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良好的效益激发了老百姓发展堤岸经济林的强烈热情,更多的群众把发展堤岸经济林当作事业、当作产业来做,为进一步承包租赁或集体种植开发发展堤岸经济林打下来良好的群众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堤岸经济林建设,鱼台县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挥部,把堤岸经济林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绿满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有效措施,把土地流转作为先手棋,以市场为导向,在镇村两级指导下,把分散的土地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公司等经营主体集中,实现规模化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规范、大户承包、规模种植”的原则,充分利用县里“绿满乡村”建设和打造九河十八岸休闲景观带有利契机,明确单纯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不同发展定位,合理确定梨、桃、杏等不同种植品种;创新推广以经济林种植为主的多元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产加工、观光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游憩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经济林产业,作为“新六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堤岸经济林产业的综合效益。

鱼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学圣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经济发展时代下,大力发展堤岸经济林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我们一定要把堤岸经济林做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农业强起来,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鱼台大地生根发芽。”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水清景美绿生金 ——山东鱼台发展堤岸经济林助群众增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