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雙城記”——成渝城市群一體化

黨的十九大以來,成都、重慶兩大核心城市“相向發展”格局開始破冰,一個以成都、重慶為核心,包括四川和重慶的42個市(區)縣,涵蓋18.5萬平方公里國土,擁有近1億人口和近6萬億元經濟總量的國家級城市群正在我國西部崛起。


西南“雙城記”——成渝城市群一體化

2018年6月,川渝兩省市在重慶簽署《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雙方初步建立主要領導共同召集、輪流主持的聯席會議制度,標誌著成渝城市群從概念走向現實。

在經歷多年的“背向發展”後,成都、重慶開始“相向發展”。

成都首次提出“東進”戰略,重大項目的佈局向東延伸;重慶也呈現“西進”趨勢,科學城等重大項目在渝西片區佈局,渝西片區已成為全市工業化城鎮化最活躍的區域。

川渝兩地基層政府間交流互動也日益頻繁。川渝毗鄰地區陸續建立成渝軸線區市縣協同發展聯盟等合作平臺;重慶潼南區已與毗鄰的四川遂寧市達成產業協作等20餘項合作事項;四川內江市也與毗鄰的重慶榮昌區簽訂包括共建產業園在內的多項合作計劃。

產業協作只是成渝城市群協同發展的一個方面。在互聯互通方面,成渝間每天開行高鐵動車70多班,通行時間約1.5小時,成渝“雙城生活”成為現實。

另外,川渝合作推動中歐班列“一單制”運輸、海關通關一體化等多項改革,川電入渝、百G數據鏈路等項目的建設和規劃,也讓成渝城市群在能源、信息、開放通道等方面的一體化程度持續提升。

崛起之路仍需爬坡過坎

從“背向發展”到“相向發展”,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但其崛起之路仍需爬坡過坎。

多年來的“背向發展”,對要素的吸納能力遠大於溢出能力,致使成渝城市群呈現發展失衡的格局。

四川省遂寧市發改委機關黨委書記羅剛將其形象地比喻為“月明星稀”。重慶經濟體量突破2萬億元,成都經濟體量也已突破1.5萬億元,而排名第三位的綿陽市,經濟體量僅為2300多億元。

“當務之急,是加快培育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格局。”重慶工商大學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元和說,可將成渝中間地帶的渝西川東地區作為重點區域,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拓展其先行先試的政策空間,推動成渝城市群的“中部崛起”。

同時,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渝城市群也存在明顯短板。

“成渝之間高速鐵路、公路等交通主動脈已經打通,但各城市間的高速鐵路等互聯互通網絡遠未建成,這是成渝城市群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重慶市發改委副主任米本家說。

另外,儘管川渝兩省市初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但更高層面的跨區域協調機制仍待健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