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320国道,自上海人民广场出发,一路经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从富源入云南境,逶迤西行约1100公里,横穿云南中部、直至中缅边境的瑞丽,在七彩云南大地上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飘带。这是一条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路,也是一条有着历史传奇的路。

感受地貌变化之路

云南属于青藏高原的南延部分,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形,决定了这是一个多高山也多江河的地方。不过,在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中,又分布着若干断陷盆地,这些盆地是难得的精耕细作农业区和城镇所在地,人们把它称为坝子。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320国道云南段地形示意图

绘图/王岩

在320国道云南段上,最常见的景观就是长时间的翻山越岭后,当你已经快要因疲惫而昏昏欲睡时,突然间眼前一亮:一个迥异于山地的平坦坝子横空出世。坝子上,稼禾青翠,屋舍俨然,街巷纵横,让人有一种从荒野重返人世的惊喜。

其实,就320国道云南段来说,约1100公里的路程,穿越滇东喀斯特高原、滇中红层高原,以及西部的滇西山地。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罗平瀑布

320国道进入云南后,它经行的第一个地级市是曲靖。曲靖东部地区,属于乌蒙山脉,是滇东喀斯特高原的一部分。沟谷纵横,山地起伏,但若干坝子深藏其间,如同补偿,让人类可以在平缓的区域生存繁衍。高山之间的流水形成了一条条山涧并汇流成河,中国第三长河珠江从这里发源,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瀑布”之一的九龙瀑布也位于这里,这里还以欣赏油菜花海而闻名。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白马雪山

曲靖与贵州和广西毗邻,向来有“滇黔锁钥”和“云南咽喉”之称。作为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管辖云南和贵州的云贵总督,其办公地点既不在昆明,也不在贵阳,而是曾半年驻安顺,半年驻曲靖。

在滇黔交界的老黑山山脊上,元代修建的胜境关,是中原进入云南最重要的关隘,至今仍有保存。在这条进入彩云之南的必经之路上,杨升庵在这里吟诗,徐霞客在这里流连,林则徐在这里挥毫。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元阳梯田

郑卫平摄

320国道进入的第二个地理单元是滇中高原。以昆明为中心,东到曲靖,西到大理,这是一片隆起的高原,它属于云贵高原的一部分,因土质多呈红色,又称红层(红土)高原。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抚仙湖

与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的青藏高原生存环境恶劣不同,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下的滇中高原是云南的膏腴之地。云南有9大著名高原湖泊,其中有5个就分布在滇中高原。其中,320国道距离抚仙湖、滇池和洱海都很近。有一种说法是,人类的根就在滇中高原。170万年前,我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居民元谋人,就生活在距320国道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里还有元谋土林、禄丰恐龙遗迹等可圈可点的景观。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三江并流区的河与路

谢罡摄

沿着320国道出大理,折向西南方向渡过怒江,就进入了滇西山地。狭义的滇西山地包括怒江以西的保山市和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滇西山地的主体是高黎贡山,它是横断山最西部的山脉。南北向的高黎贡山及众多支脉在这里纵横交错、散漫开来,相对于北面的三江并流区域,地势起伏要平缓不少,320国道行经的主要是这一区域。

由于西行的路渐渐偏向靠近热带的南方,同时海拔高度的不断下降,320国道沿线从温暖变成炎热。当山谷里开始出现香蕉、芒果和橡胶等热带作物时,320国道的终点——瑞丽就快到了。这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放眼望去,满眼绿色,呈现出与沿途各地迥然不同的景观特色。

探寻历史风云之路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金沙江虎跳峡

320国道云南段是一条有故事的路,它见证了一段同仇敌忾的历史,或者说,它本身就是那段不能忘怀的历史的产物。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松赞林寺

陈楠摄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东南沿海各大港口的沦陷,从国外购买的战略物资以及国际援助如何进入中国便成为一个异常棘手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开辟一条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进入缅甸的国际运输通道便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于是乎,在国家危亡的召唤之前,从1938年起,沿线约20万民工集结于深山老林,开始修筑一条关系国运的公路。一年后,这条公路竣工,它就是滇缅公路,也就是320国道云南段的前身。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俯瞰大理

据记载,为了这条大动脉的贯通,当时沿线各民族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其时,青壮年大多应征入伍了,修路的主力竟然是老人、孩子和妇女,而因为缺乏机械设备,筑路工程更是依赖于人工作业。滇缅公路建成后,一个外国记者感慨说,“像是一个梦突然变成了现实。”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金沙江干热河谷

谢罡摄

在很长时间里,320国道一直基本沿袭滇缅公路路基,不过先后进行了修整、硬化和油化工作。如今,穿越320国道的自驾者,偶尔还能看到见证了那个热血沸腾年代的遗物:路边的荒草和杂树丛中,静静地卧着巨大的石质碾子,那就是当年用来压路的工具。

品味民族文化之路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佤族木鼓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它的民族之多,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是吸引广大游客来到彩云之南的重要原因。沿着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云南,其实也是一次品味民族文化的旅程。

曲靖城内有一座爨碑亭,亭中东晋年间的爨宝子碑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爨宝子是爨氏首领,爨氏则是古代乌蛮的一支。乌蛮是谁呢?它泛指如今已消失的许多古代民族,比如乾罗罗族、鲁机族、孟族等。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说明了曲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多种文化交流之地。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佤族抹你黑狂欢节

谢罡摄

320国道穿过昆明后进入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城里有一座新建的彝人小镇,旨在向南来北往的旅行者展示彝族风情。而在国道经行的山村,你能看到独具特色的彝族土掌房和闪片房。土掌房与藏式石楼近似,平顶而厚实。不同的是,土掌房以泥土筑成墙。闪片房的墙用石头垒成,一般为一楼一底,堂屋正中设火塘,火塘里的火经年不熄。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彝族火把节

谢罡摄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楚雄的彝族节日:火把节。火把节之夜的彝族地区,村村寨寨都要选一块空地,竖一支高达丈余的大火把,各家各户的小火把都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全村寨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歌舞之后,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着住房和田边地头边走边唱;火把相连,形成壮观的火龙。火把节期间的白天,男子们参加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竿等活动和比赛。妇女们的活动主要是唱歌、跳舞,向比赛的优胜者敬酒。熊熊燃烧的火把,似乎是这个古老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热爱光明,热爱生活,热爱天高地厚的故土和相亲相爱的人民。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盈江的大鸟

曾祥乐摄

楚雄向西,就进入了大理为中心的白族聚居区。洱海之滨的白族民居从形制上略近似于北京四合院,但它更注重细节,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大理的旅游地标崇圣寺三塔和剑川石宝山石窟、鸡足山寺院建筑群,都是白族建筑的典范,也是320线上值一看的人文景观。

每年3月,春暖花开,就迎来了白族最隆重的节日:三月街。徐霞客曾经称它“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普者黑

告别大理后,320国道蜿蜒西行,它次第越过澜沧江和怒江两条源远流长的国际性大河,折而向南,进入另一个民族自治州:德宏。

在德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最大看点。你能品味到浓烈的傣族文化和景颇族文化。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傣族泼水节

谢罡摄

傣族是一个跨国民族,中、缅、泰等国都有分布。在内地人心中,傣族是一个浪漫民族,美丽的凤尾竹,悠扬的葫芦丝,激越的象脚鼓,宁静的月亮和山寨,穿着长筒裙的少女,它们一同构成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文艺范儿。至于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它就像彝族的火把节和白族的三月街一样,早已成为旅途的一大亮点。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景颇族的先民属于古老的氐羌,原本居于青藏高原北部,1千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300年前抵达德宏并定居。景颇族尚武,男人无不带刀,显示着这个在大山中生息的民族骨子里的剽悍。

在德宏,这里还有敢上刀山火海的傈僳族、打造天下第一刀的阿昌族和善于种茶的德昂族。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民族文化仿佛是一种暗示:你不辞辛苦地沿着320国道,翻越了数不清的山,渡过了数不清的河,现在,这些热烈的美好绚烂,正是对你的超值回馈。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洱海

惠志杰摄

近1100公里的路途,320国道为云南编织出一条美丽的飘带,连接起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和地域文化,行走其间,是一趟充满了惊喜体验的旅程。

中国国家地理特刊·云南自驾游附刊

320国道:横贯云南的七彩飘带

国际旅游摄影网,一个传播旅游摄影的乐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