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過度友善是一種病,病就病在,企圖取悅所有的人。過度友善會讓我們的付出變得廉價,“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友善看上去充滿美好,但是過度友善也許會成為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存在過這樣一些人:明明手頭一大堆工作沒有完成,但凡同事開口,都有求必應;自己的生活捉襟見肘,可是朋友來借錢,卻慷慨解囊;和別人一起出去吃飯,總是礙不過情面,一次又一次自己買單。這樣的人在很多人眼中是“豪爽”的、“友善”的。但是,英國的《每日郵報》卻刊文稱其為“友善病”,認為人們會為自己過度友善的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

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過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絕。溫暖了別人了卻累死了自己。“歡樂頌”相信不少人都看過,記得其中有一個關於關雎爾的片段是這樣的,同事讓她幫忙做一些不屬於她分內之事,她因為不懂拒絕,經常加班到很晚。最讓人生氣的一次是,她的同事因為身體原因,請她完成剩下的工作,明明自己內心是拒絕的,可最後還是接受了。可誰知道同事做的那一部分工作漏洞百出,上司知道了劈頭蓋臉的把關雎爾罵了一頓,最可氣的是請她幫忙的同事,不但一句話沒說,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就是因為心地太好,不懂拒絕別人,給自己的生活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過度的友善,也許並不能收穫感恩的鮮花,反而會釋放出人性的惡魔。杭州的保姆縱火案,相信有看新聞的朋友都知道,因為房東夫婦為人友善,多次包容保姆的不良行為,最後因為偷盜被發現將她辭退。沒想到這反而激起了對方怨憤,釀成了慘痛的惡果。為人友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度友善,會讓我們的付出變得非常廉價,所謂的“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為人友善本沒有錯,但是極端無私的背後往往伴隨著痛苦、孤立、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

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有時候過度的友善,不會讓事情變化,反而讓自己更糟糕。很多老好人不敢拒絕別人的原因是害怕拒絕會傷害雙方的感情,讓對方難堪。所以最後溫暖了別人,累死了自己。事實上一個拒絕就會傷害的感情不是真感情。如果對方真的不想破壞你們之間的這段感情,他在向你提出請求之前一定已經過認真的考慮過,這樣到底會不會麻煩到你,會不會讓你為難。畢淑敏在《行使拒絕權》中寫道:“不拒絕那本該被拒絕的事物,就像菜花狀的癌腫,蓬蓬勃勃地生長著,浸潤著,侵襲我們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難以救治。”

生活正在懲罰“過度友善”的人

過度友善是一種沒有原則的態度,這種態度也決定了別人對你的態度,你不予反抗,別人就會得寸進尺。逆來順受從來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所以請不要把自己當便利貼,誰不是第一次做人,請對自己好點。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