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為什麼那麼堵?

若雲格


濟南是東西狹長,只有兩條市區主幹道,經十路和北園大街,經十路有100公里左右,路雖然很寬但是南部車輛比較多,是長清到章丘主幹道,現在南部加了二環南高架,再加上南繞城大大緩解了,其實整個濟南堵車要從北園高架說起,由於現在建設地鐵,橋下更加堵了,北園高架大部分集中在天橋區,我們可以看看天橋的產業人口從哪裡來,雖然近些年拆除了一些市場,但是天橋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各行業批發市場,物流出貨,外地來進貨都要走北園高架,去工地送一點貨也要走高架,還有就是各大專科和大醫院,火車站,汽車站,很多城中村造就了北園高架不堵都不稀奇的壯觀場景,近些年天橋拆掉了北湖片區,不然更堵。天橋區也是整個濟南髒亂差的典型之地,這麼多年沒有治理好,確實難度很大。最近幾年槐蔭區,歷下區,歷城區,市中區治理非常好,城中村棚戶區基本拆的很乾淨,很給力,重新大規劃大建設,很現代化,如果一個人到了天橋基本就給濟南貼身髒亂差縣城的標籤,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希望天橋區越來越好吧。





山東媳婦茉莉


城市規劃如果打分的話10分滿分,濟南最多能給一分,而且不能再多了。在濟南上下班開車的體驗真是太差了。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城市道路規劃嚴重滯後,主要表現有1、斷頭路太多,城區內南北走向道路寥寥無幾,東西走向道路屈指可數。(指的是能穿越城區的道路)。2、濟南成功把所有的井蓋設計在了路中間,而且極其不平,每個井蓋都是個深坑,數量相當密集,成功的起到減速帶的效果。3、高架路輻射道路效果差,每個高架下橋口必然會有個紅綠燈,高架橋的閘道沒有起到向左右道路引流的效果,反而閘道末端就是紅綠燈,成功的製造高架橋擁堵。拿到高架閘道分別向左右道路直行道路輻射一下就這麼難?4、道路隔離帶中間掉頭口位置設計不合理,經十路最為突出,本來是快速路,中間突然多了隔離帶掉頭,硬生生的製造擁堵。5、紅綠燈綠波效應極本沒有,反而還有紅波效應,等完一個紅綠燈,道下個路口也必然是紅燈。6、道路破舊不平。7、.......。生活在濟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加美好,濟南這種道路歸化給社會發展拖後腿。希望濟南好好規劃改造,變得更美起來!


眾泰自主研發部總監


濟南是個歷史文化名城。古時候,引來無數名士來濟南。主要在於“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好景色,然而,曾經的地理優勢不得不說成為今天經濟發展的劣勢。濟南為何這麼堵車,從客觀上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三道屏障”是濟南市首堵的先天客觀原因

橫貫東西的膠濟鐵路

濟南北臨黃河,南靠泰山山脈,地勢均高於濟南城區。且膠濟鐵路“攔腰”一斬,形成了濟南在地理上“背山面水一鐵路”的三斷天然屏障。相當於“三板斧”斬斷了濟南市城區南北方向的通暢,是今天濟南市首堵的先天地理因素。一方面構成了南北方向不可能有較大的交通流量,另一方面膠濟鐵路的南北阻斷,破壞了南北方向的生態交通。儘管建國後形成了三大南北主幹線(緯十二路,大緯二路和歷山路),前幾年又增加了順河高架橋(共四條主幹線),但仍改變不了固有的生態交通,即遠遠不能與東西主幹線(經十路和北園大街)的交通需求及功能相匹配。同時,上述先天缺陷也使得交通“微循環”難以形成。因此,三斷南北屏障及衍生的縱橫主幹線交通需求功能失調與交通微循環失效是濟南市交通首堵的先天客觀原因。

2.“啞鈴式”城市發展是造成濟南市首堵的後天客觀原因

異軍突起的濟南西客站

濟南市儘管發展速度不容樂觀,但阻擋不了全國性的同步跟進發展。濟南市的“背山面水”地理特徵,決定了濟南市東西方向的發展與延伸。濟南城區本來東西扁長,但濟南東部高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近幾年經十路住房的無限擴張和濟南西部以高鐵為紐帶的西城住房開發,形成了濟南市“啞鈴式”城市發展格局。正是這一格局,使得東西交通流量,在原來東西交通流量偏大的基礎上疊加成超大交通流量需求。作者曾在高峰時期在經十東路東繞城高速至燕山立交段駕車,時間達一個半小時。

3.東西交通要塞是濟南市首堵的外部客觀原因

不堪重負的濟南經十路

濟南自古以來成為軍事要塞,主要是南北方向。但京福高速和高鐵的通暢,使得濟南市在南北方向不再成為交通要塞。從濟南市外部交通環境看,國道309和省道220,以及省會城市地位,構成了濟南市東西方向普通道路的交通要塞地位。這種局面進一步疊加了濟南市城區東西方向的交通流量,形成了濟南市城區東西方向的特大交通流量道路現狀。

4.高架橋缺陷是造成濟南市首堵的設計客觀原因

不相匹配的高架橋交通體系

高架橋交通體系與地面交通體系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交通體系。究竟高架橋交通體系在整個濟南市交通體系設計中處於何種地位,當初規劃不得而知。但目前這種設計與濟南市整體交通需求背道而馳(應優先考慮東西方向交通流量)。與濟南市東西方向的特大交通需求,必須匹配特大通行量的道路,方能合理科學。然而,目前作為彌補濟南市地面交通體系功能不足的高架橋交通體系,卻呈現出東西方向劣於南北方向的設計原則。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遺憾。

三、歸納總結

濟南為何堵,或成為全國首堵,並非“一日之寒”。“背山面水”,是地理根源。膠濟鐵路“攔腰一斷”使縱橫主幹線交通生態失衡,尤其是破壞了交通微循環;城區扁長,加上“啞鈴式”城市發展;交通要塞;高架橋設計錯位等,是導致目前成為全國首堵的客觀原因。沒有針對上述現狀施加科學合理的交通治理,是造成首堵的主觀原因。


劉俊利


一:濟南人口較多,外來學生,務工人員多。

二:社會發展快,家家戶戶有汽車,上下班都自己開車,所以直接導致上下班高峰期堵車。

三:濟南最近幾年一直在修地鐵,修高架橋,隧道,新東站等等,市裡也有很多地方在修路,導致都需要繞行,車流都集中在了一塊,所以造成堵車。

四:最近濟南共享汽車較多,有些個別司機開共享汽車隨意亂停,各種違章,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堵車現象也有。


涼城深巷i.


濟南到底是有多堵,還是要數據說話。

在高德地圖聯合各權威機構重磅發佈《2018Q1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同比去年,濟南本年第一季度擁堵情況有所好轉,雖然最堵早高峰城市仍是濟南,但擁堵同比下降3.6%。3月的工作日平均高峰擁堵延時指數比2017年同期下降9.68%,降幅明顯。

在擁堵分佈方面,濟南中心城區擁堵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萬達廣場、趵突泉、泉城公園周邊道路下降幅度較大。

為什麼大濟南還是這麼堵,答主認為有四點。

1、道路資源是有限的。

山東是人口大省,也是購車大省。截止到2017年年末,山東省民用汽車擁有量1952.9萬輛,增長11.3%,位居全國第一。

而濟南,2017年全年共新增機動車27.5萬輛,機動車總保有量達到206.5萬輛;近3年私人小型載客汽車年均增長14.95 %,居全國高位。此前,就有專家指出,根據濟南的道路的情況,機動車保有量的極限是200萬輛。

2、在狹長的自然格局下,規劃不盡合理,路網結構不夠完善。濟南是標準的東西長,南北短,早高峰時,東西部的人們要向市中心“挺進”;晚高峰時,又得一起往城外趕。而市區東西向主幹道,僅一條經十路。斷頭路,瓶頸路不少。

當然了,這些年的路網建設一直在努力改善,還是要看到希望——2017年,濟南打通斷頭路、瓶頸路27條,綜合優化改造18條道路,優化信號配時365處,對61條主次幹路、235個路口、268公里標線進行升級完善,累計投資近2500萬元,施劃標線約45萬㎡,達到2016年的3倍,引入山東省首輛潮汐交通“拉鍊車”,主次幹路高峰行程時間平均減少13.8%。

3、公共交通的利用不盡如人意,由於機動車多了,公交車道自然就會被壓縮。來自濟南公交的數據顯示,濟南公交線路在增加,濟南公共交通分擔率反而呈下降趨勢。目前,濟南公交日均運送乘客200多萬人次。但是,濟南公交分擔率卻僅為25%,且仍在呈下降趨勢,遠低於北京的46%,上海的49%,深圳的55%,南京的46%。

而公交車的車速,從2009年18公里/小時,現在已降低至不到12公里/小時。

4、文明出行的行為還需規範。加塞、逆行、亂停亂放等行為加劇了擁堵。

濟南的堵,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難題,但值得欣慰的是,濟南正在迎難而上逐步解決,高架環線已經合圍,軌道交通建設如火如荼,對新型交通生態的探求腳步也從未停歇。雖然真正緩解市內交通的幾條R線、M線還要等2年以上,我們還是應該充滿期待,身在其中,就與其一起變好。


濟南時報


濟南確實是山東的省會,“國內首堵”的稱號是去年的事兒了吧,今年開年“國內首堵”的稱號就易主了。不過,對於交通來講,濟南仍然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2018第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報告》吧:

4月17日,滴滴發佈了《2018第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報告》,此次報告基於滴滴出行平臺海量軌跡、起點和終點等出行數據。

今年的滴滴大數據顯示結果相比以往都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2018年第一季度,最堵的城市居然不是一線北上廣深;那麼2018年第一季度最堵的城市是哪些呢?

交通擁堵城市排名榜:

備註:交通運行指數指的是衡量交通運行狀態的指標,TTI指數越高,代表道路越擁堵;反之,則代表道路越通暢。

可見,濟南這幾年的努力並不是沒有成果。並且筆者天天開車上下班,交通路況也是有部分體驗的。目前濟南的交通還是不錯的,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擁堵。

但濟南為何擁堵呢?第一,主要是城市交通路況的扁平化。可以知道的是,濟南的高架橋是環二環路而建,市區內以及二環外都是扁平的道路,所以濟南的路況並沒有太多的層次,導致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都需要公用一樣的馬路,這也是導致擁堵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2018年濟南交警支隊發佈的《2017年度濟南市安全文明出行狀況發佈通報》中說道,截至2017年10月25日,濟南市機動車總保有量突破了200萬輛大關。全年共新增機動車27.5萬輛,機動車總保有量達到206.5萬輛;近3年私人小型載客汽車年均增長14.95%,居全國高位。全年新增機動車駕駛人16.8萬人,駕駛人總量達到238.1萬人,同比增長7.4%。

第三,濟南斷頭路、瓶頸路居多。這年來,濟南的路網一直不斷地組織優化。位於濟南老城區的斷頭路、瓶頸路都在積極完善。

並且近幾年濟南也在推出錯峰出行、錯峰上下學等相關政策,確保道路上的相對暢通。


齊魯壹點


這張圖足以說明



K1000000000


山東省會濟南由於城市前期規劃東西走向偏長,城市南北距離過短。加上東西部新開發樓盤較多,居住人口東西方向流動較多,又加上城市東西南北方向主幹道較少,斷頭路較多,交通規劃嚴重滯後,城市內部大型綜合市場,商超分佈基於老城區人口密集地。客觀原因是濟南這兩年加大城市道路建設,地鐵在主幹道的修建。公共交通的單一。城市機動車輛的極具增加等等綜合以上因素讓濟南在全國城市擁堵的大潮中排位第一。以上排名估計會當頭不讓繼續保持五年。


木亂18


車太多了,城市小,去年新車掛牌超過30萬輛了吧!不控制車輛堵車,霧霾都治理不了!


嶽正邦


缺少立交橋和停車位,導致車堵到路上來,比如泉城路,各大醫院周邊,火車站,多建設幾座像八一立交橋的立交橋,打通斷頭路,拓寬狹窄路,去除中央綠化帶,打開路口前掉頭缺口自由掉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