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什么那么堵?

若云格


济南是东西狭长,只有两条市区主干道,经十路和北园大街,经十路有100公里左右,路虽然很宽但是南部车辆比较多,是长清到章丘主干道,现在南部加了二环南高架,再加上南绕城大大缓解了,其实整个济南堵车要从北园高架说起,由于现在建设地铁,桥下更加堵了,北园高架大部分集中在天桥区,我们可以看看天桥的产业人口从哪里来,虽然近些年拆除了一些市场,但是天桥还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各行业批发市场,物流出货,外地来进货都要走北园高架,去工地送一点货也要走高架,还有就是各大专科和大医院,火车站,汽车站,很多城中村造就了北园高架不堵都不稀奇的壮观场景,近些年天桥拆掉了北湖片区,不然更堵。天桥区也是整个济南脏乱差的典型之地,这么多年没有治理好,确实难度很大。最近几年槐荫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治理非常好,城中村棚户区基本拆的很干净,很给力,重新大规划大建设,很现代化,如果一个人到了天桥基本就给济南贴身脏乱差县城的标签,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希望天桥区越来越好吧。





山东媳妇茉莉


城市规划如果打分的话10分满分,济南最多能给一分,而且不能再多了。在济南上下班开车的体验真是太差了。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城市道路规划严重滞后,主要表现有1、断头路太多,城区内南北走向道路寥寥无几,东西走向道路屈指可数。(指的是能穿越城区的道路)。2、济南成功把所有的井盖设计在了路中间,而且极其不平,每个井盖都是个深坑,数量相当密集,成功的起到减速带的效果。3、高架路辐射道路效果差,每个高架下桥口必然会有个红绿灯,高架桥的闸道没有起到向左右道路引流的效果,反而闸道末端就是红绿灯,成功的制造高架桥拥堵。拿到高架闸道分别向左右道路直行道路辐射一下就这么难?4、道路隔离带中间掉头口位置设计不合理,经十路最为突出,本来是快速路,中间突然多了隔离带掉头,硬生生的制造拥堵。5、红绿灯绿波效应极本没有,反而还有红波效应,等完一个红绿灯,道下个路口也必然是红灯。6、道路破旧不平。7、.......。生活在济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加美好,济南这种道路归化给社会发展拖后腿。希望济南好好规划改造,变得更美起来!


众泰自主研发部总监


济南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古时候,引来无数名士来济南。主要在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好景色,然而,曾经的地理优势不得不说成为今天经济发展的劣势。济南为何这么堵车,从客观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三道屏障”是济南市首堵的先天客观原因

横贯东西的胶济铁路

济南北临黄河,南靠泰山山脉,地势均高于济南城区。且胶济铁路“拦腰”一斩,形成了济南在地理上“背山面水一铁路”的三断天然屏障。相当于“三板斧”斩断了济南市城区南北方向的通畅,是今天济南市首堵的先天地理因素。一方面构成了南北方向不可能有较大的交通流量,另一方面胶济铁路的南北阻断,破坏了南北方向的生态交通。尽管建国后形成了三大南北主干线(纬十二路,大纬二路和历山路),前几年又增加了顺河高架桥(共四条主干线),但仍改变不了固有的生态交通,即远远不能与东西主干线(经十路和北园大街)的交通需求及功能相匹配。同时,上述先天缺陷也使得交通“微循环”难以形成。因此,三断南北屏障及衍生的纵横主干线交通需求功能失调与交通微循环失效是济南市交通首堵的先天客观原因。

2.“哑铃式”城市发展是造成济南市首堵的后天客观原因

异军突起的济南西客站

济南市尽管发展速度不容乐观,但阻挡不了全国性的同步跟进发展。济南市的“背山面水”地理特征,决定了济南市东西方向的发展与延伸。济南城区本来东西扁长,但济南东部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近几年经十路住房的无限扩张和济南西部以高铁为纽带的西城住房开发,形成了济南市“哑铃式”城市发展格局。正是这一格局,使得东西交通流量,在原来东西交通流量偏大的基础上叠加成超大交通流量需求。作者曾在高峰时期在经十东路东绕城高速至燕山立交段驾车,时间达一个半小时。

3.东西交通要塞是济南市首堵的外部客观原因

不堪重负的济南经十路

济南自古以来成为军事要塞,主要是南北方向。但京福高速和高铁的通畅,使得济南市在南北方向不再成为交通要塞。从济南市外部交通环境看,国道309和省道220,以及省会城市地位,构成了济南市东西方向普通道路的交通要塞地位。这种局面进一步叠加了济南市城区东西方向的交通流量,形成了济南市城区东西方向的特大交通流量道路现状。

4.高架桥缺陷是造成济南市首堵的设计客观原因

不相匹配的高架桥交通体系

高架桥交通体系与地面交通体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交通体系。究竟高架桥交通体系在整个济南市交通体系设计中处于何种地位,当初规划不得而知。但目前这种设计与济南市整体交通需求背道而驰(应优先考虑东西方向交通流量)。与济南市东西方向的特大交通需求,必须匹配特大通行量的道路,方能合理科学。然而,目前作为弥补济南市地面交通体系功能不足的高架桥交通体系,却呈现出东西方向劣于南北方向的设计原则。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三、归纳总结

济南为何堵,或成为全国首堵,并非“一日之寒”。“背山面水”,是地理根源。胶济铁路“拦腰一断”使纵横主干线交通生态失衡,尤其是破坏了交通微循环;城区扁长,加上“哑铃式”城市发展;交通要塞;高架桥设计错位等,是导致目前成为全国首堵的客观原因。没有针对上述现状施加科学合理的交通治理,是造成首堵的主观原因。


刘俊利


一:济南人口较多,外来学生,务工人员多。

二:社会发展快,家家户户有汽车,上下班都自己开车,所以直接导致上下班高峰期堵车。

三:济南最近几年一直在修地铁,修高架桥,隧道,新东站等等,市里也有很多地方在修路,导致都需要绕行,车流都集中在了一块,所以造成堵车。

四:最近济南共享汽车较多,有些个别司机开共享汽车随意乱停,各种违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堵车现象也有。


凉城深巷i.


济南到底是有多堵,还是要数据说话。

在高德地图联合各权威机构重磅发布《2018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8同比去年,济南本年第一季度拥堵情况有所好转,虽然最堵早高峰城市仍是济南,但拥堵同比下降3.6%。3月的工作日平均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比2017年同期下降9.68%,降幅明显。

在拥堵分布方面,济南中心城区拥堵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万达广场、趵突泉、泉城公园周边道路下降幅度较大。

为什么大济南还是这么堵,答主认为有四点。

1、道路资源是有限的。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购车大省。截止到2017年年末,山东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952.9万辆,增长11.3%,位居全国第一。

而济南,2017年全年共新增机动车27.5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206.5万辆;近3年私人小型载客汽车年均增长14.95 %,居全国高位。此前,就有专家指出,根据济南的道路的情况,机动车保有量的极限是200万辆。

2、在狭长的自然格局下,规划不尽合理,路网结构不够完善。济南是标准的东西长,南北短,早高峰时,东西部的人们要向市中心“挺进”;晚高峰时,又得一起往城外赶。而市区东西向主干道,仅一条经十路。断头路,瓶颈路不少。

当然了,这些年的路网建设一直在努力改善,还是要看到希望——2017年,济南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7条,综合优化改造18条道路,优化信号配时365处,对61条主次干路、235个路口、268公里标线进行升级完善,累计投资近2500万元,施划标线约45万㎡,达到2016年的3倍,引入山东省首辆潮汐交通“拉链车”,主次干路高峰行程时间平均减少13.8%。

3、公共交通的利用不尽如人意,由于机动车多了,公交车道自然就会被压缩。来自济南公交的数据显示,济南公交线路在增加,济南公共交通分担率反而呈下降趋势。目前,济南公交日均运送乘客200多万人次。但是,济南公交分担率却仅为25%,且仍在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北京的46%,上海的49%,深圳的55%,南京的46%。

而公交车的车速,从2009年18公里/小时,现在已降低至不到12公里/小时。

4、文明出行的行为还需规范。加塞、逆行、乱停乱放等行为加剧了拥堵。

济南的堵,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难题,但值得欣慰的是,济南正在迎难而上逐步解决,高架环线已经合围,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对新型交通生态的探求脚步也从未停歇。虽然真正缓解市内交通的几条R线、M线还要等2年以上,我们还是应该充满期待,身在其中,就与其一起变好。


济南时报


济南确实是山东的省会,“国内首堵”的称号是去年的事儿了吧,今年开年“国内首堵”的称号就易主了。不过,对于交通来讲,济南仍然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18第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报告》吧:

4月17日,滴滴发布了《2018第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此次报告基于滴滴出行平台海量轨迹、起点和终点等出行数据。

今年的滴滴大数据显示结果相比以往都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2018年第一季度,最堵的城市居然不是一线北上广深;那么2018年第一季度最堵的城市是哪些呢?

交通拥堵城市排名榜:

备注:交通运行指数指的是衡量交通运行状态的指标,TTI指数越高,代表道路越拥堵;反之,则代表道路越通畅。

可见,济南这几年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成果。并且笔者天天开车上下班,交通路况也是有部分体验的。目前济南的交通还是不错的,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拥堵。

但济南为何拥堵呢?第一,主要是城市交通路况的扁平化。可以知道的是,济南的高架桥是环二环路而建,市区内以及二环外都是扁平的道路,所以济南的路况并没有太多的层次,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需要公用一样的马路,这也是导致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2018年济南交警支队发布的《2017年度济南市安全文明出行状况发布通报》中说道,截至2017年10月25日,济南市机动车总保有量突破了200万辆大关。全年共新增机动车27.5万辆,机动车总保有量达到206.5万辆;近3年私人小型载客汽车年均增长14.95%,居全国高位。全年新增机动车驾驶人16.8万人,驾驶人总量达到238.1万人,同比增长7.4%。

第三,济南断头路、瓶颈路居多。这年来,济南的路网一直不断地组织优化。位于济南老城区的断头路、瓶颈路都在积极完善。

并且近几年济南也在推出错峰出行、错峰上下学等相关政策,确保道路上的相对畅通。


齐鲁壹点


这张图足以说明



K1000000000


山东省会济南由于城市前期规划东西走向偏长,城市南北距离过短。加上东西部新开发楼盘较多,居住人口东西方向流动较多,又加上城市东西南北方向主干道较少,断头路较多,交通规划严重滞后,城市内部大型综合市场,商超分布基于老城区人口密集地。客观原因是济南这两年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地铁在主干道的修建。公共交通的单一。城市机动车辆的极具增加等等综合以上因素让济南在全国城市拥堵的大潮中排位第一。以上排名估计会当头不让继续保持五年。


木乱18


车太多了,城市小,去年新车挂牌超过30万辆了吧!不控制车辆堵车,雾霾都治理不了!


岳正邦


缺少立交桥和停车位,导致车堵到路上来,比如泉城路,各大医院周边,火车站,多建设几座像八一立交桥的立交桥,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路,去除中央绿化带,打开路口前掉头缺口自由掉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