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导弹驱逐舰船体有多厚,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梦想一枕


驱逐舰的舰体从来就没厚过,不要被“大舰巨炮”所迷惑,这个所谓“大舰巨炮”从来都没有指驱逐舰。驱逐舰无论是现代还是二战时期的舰体厚度没有太厚,现代驱逐舰舰体厚度也就是不超过30毫米,也就是3厘米,只有少数重点区域会敷设等效75毫米左右的装甲。下图为美国“科尔”号驱逐舰在2000年遭遇的自杀式爆炸,舰体左舷被炸开一个大洞,从这个角度应该可以反映出这些扭曲的钢板厚度。

先说下“大舰巨炮”的误区吧,这是一个网上“百说不厌”的话题。很多朋友喜欢拿二战时期的战舰与现在比,得出现代驱逐舰巡洋舰都是“脆皮”的结论。然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舰巨炮”从来都是重型巡洋舰起步,往上是战列巡洋舰、战列舰。他们的确拥有上百毫米厚的装甲,甚至战列舰部分区域装甲超过500毫米,远远超过现代军舰的防护。而然大家不要忘了,这些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可都是3万吨起步,最大的“大和”达到7万吨,根本不是几千的吨的驱逐舰有能力去比的。下图为日本“信浓”号战列舰计划使用的65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改装航母后没有用上),然而“大和”的吨位是72000吨,是普通驱逐舰吨位的十几倍。

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其实跟现在一样都是“脆皮”,因为没有吨位去上那么多装甲,基本都是在靠结构硬抗而已。比如下图为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他和“基林”级一样都是3000吨级的驱逐舰,只有在重点区域带0.5-2英寸装甲(12.7-50毫米左右),其他的部位就是看天意了,结构给力还能抗住,不给力就完蛋,根本不会像战列舰那样靠上百甚至数百毫米厚的装甲进行外部防御。而且驱逐舰无论在二战、冷战还是现在走的路子基本一样,只能在重点区域进行选择性防护而已,所以我们单独横向比较驱逐舰这个舰种的防护水平其实根本没有下降。很多网友总是认为二战时期所有军舰都是包裹着厚厚的装甲,其实驱逐舰在哪个时候都是一个德行。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说现代驱逐舰的吨位也不是二战时期能比的,多出来的吨位都哪去了?的确,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吨位都在2000-3000吨左右,而现代驱逐舰普遍都在6000吨以上,甚至有超过1万吨的。但是现代驱逐舰多出来的吨位并没有分配给防护,而是在动力、武器、电子设备、续航能力方面有极大的提高。就比如下图的这个052D型驱逐舰,吨位7500吨左右。1.它带有强大的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垂直发射装置,舰尾还设有直升机飞行甲板和机库,这些装备是二战时期根本没有的,需要大量的空间并且占用大量的吨位。2.这些装备在耗电量上非常惊人,所以动力系统在保障全舰航速的基础上必须为舰上设备提供充足的电力,所以动力系统也远远比二战时期要强大。3.还有现代驱逐舰作为主力使用要跟随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远洋作战,续航力和自持力也必须够大,这就要求舰上燃料和各种物资储备要很充足,也会占用吨位。所以现代驱逐舰的吨位增加的部分都是留给了武器、电子系统、动力、自持能力等方面,跟防护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为什么不把现代驱逐舰做成二战那样“钢铁包裹”呢?其实现代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能靠装甲就能防住的,苏联的P-700反舰导弹都有900毫米匀质装甲的贯穿能力,即便是普通反舰导弹击穿100毫米以上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再妄图使用厚重的装甲反而成了“累赘”,倒不如从“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把舰体被动防护解脱出来。下面主要有2个原因:

1.现代材料水平的提高:虽然二战时期和现代驱逐舰的钢板都是不到30毫米的水平,然而这个30毫米可不是一个性质。这么说吧,现代舰用钢材在同等厚度的情况的强度是二战时期的2.5-3倍,所以表面上厚度没变化其实防护水平还是有所上升的。反过来说想要达到相同的防护水平,现代驱逐舰使用的钢板厚度可以比二战时期更薄一些。下图为美国“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事故照片,可以看到他的飞行甲板实际很薄,只有50毫米左右,然而这已经足够抵御30吨重的舰载机频繁的冲击。现代驱逐舰只在重点区域选择性加强防御,比如弹药库、战情中心、舰桥等部位,厚度在75毫米以下,设计要求就是可以抵御类似于“飞鱼”这类亚音速中型反舰导弹,能够对重型反舰导弹有威力削弱作用。而且他们使用的也是类似于“凯夫拉”的新型复合装甲,比以前那种纯钢板要好得多。

2.现代作战思路的转变:上面我们也提到了P-700重型反舰导弹的贯穿能力达到900毫米匀质装甲,即便即便是普通反舰导弹击穿再也100毫米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装甲太多会拖累机动性和动力,装甲太少起不到作用,所以单纯的使用装甲去防御已经不适合现代武器发展。现代军舰的防御思路已经由“被动挨打”转变为“主动防御”,将防御系统分成多个层次,在不同距离对来袭的威胁进行主动击破,甚至现代主炮在高精度火控系统的支持下都可以进行防空作战。


雏菊西瓜Peterpan


现代战舰的钢板要是对比二战期间几乎相同排水量的战舰来看,可以用“较薄”二字来形容。比如:图片上的“伯克级”驱逐舰,最新的Ⅲ型排水量接近10000吨,以《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规定算是“重巡洋舰”了,当时的这个排水量吨位的战舰钢板厚度在70~110毫米之间,而“伯克级”驱逐舰或者日本的“爱宕”、韩国的“世宗大王”,平均舰艇钢板厚度在16~30毫米。这显然要“轻薄了很多”!

前年末与货轮相撞的美军“伯克级”
驱逐舰,舰桥部分的钢板厚度也就在16毫米左右,相对于货轮的钢板,薄的与“易拉罐”相似。

那么,现代战舰的钢板为何这样薄?这是因为1960年代初海战全面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现代战舰的钢板再厚也没有实质意义的防护效果了!早年间的苏制SS-N-2“冥河”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重达500公斤,内装填400公斤黑索金+铝粉热燃剂,这样强大的杀伤力就连二战期间的“大和号”和厚甲也难以抵挡!所以,在进入到“导弹化”时代,厚甲防护已经没有意义了!并且,在现代钢铁工业的技术保障下,驱逐舰用钢板和球扁钢型材的各种力学强度也大幅度增加,是二战期间舰船用钢板强度的2.5倍左右,既然材料强度增加可以保证舰船的结构强度,就更没有必要的去刻意的增加建造所用钢板的厚度。


苏制“冥河”
反舰导弹,全弹重2.5吨,半穿甲战斗部装药400公斤,亚音速飞行、改进型射程超过了80公里,它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样式,排水量几百吨的小艇,也能干翻1万吨的重型巡洋舰。

另外一个导致舰艇钢板变薄的原因是现代驱逐舰全面的进入到了“知感雷达化”,特别是各种大型远程雷达、声呐的出现,舰船的耗电量猛增!另外,现代战舰都采用全封闭式设计,目的是“三防”,舰内的照明、空调、各种电器操纵台、显示器…需要全天24小时工作,这些都消耗了大量的电力,在这种电力消耗极大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发电机的数量和功率,其结果就是油耗量的大幅度增加。


舰用“燃气轮机”是战舰的推进主机,但在全舰处于一级战备的情况下,它也要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出现了在确保航速、航程的条件下主机要开到最大功率才行,如果舰艇自身太重就会形成“死重量”,将主机的功率没有用在航速航程上,反而是白白的消耗掉在了“死重量”上了…所以,降低“死重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减薄建造钢板的厚度!

现代战舰的战斗力已经不是1960年代前那些战舰可以比拟的了,已经进入到超视距打击的时代,几百公里外就能消灭敌人,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各种雷达、声呐、导弹…等现代化装备的基础之上!对于战舰自身的防御,也有了诸多的手段可以击落敌方的各类反击的武器…如果再增加舰体的厚度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皇家橡树1972


目前世界上很多军事强国的海军部队都装备有很多数量的大型导弹驱逐舰,特别是目前综合国家军事实力第一的美国,其海军部队就装备了将近40多艘的各型导弹驱逐舰。


也可以肯定的来说,现代军用船舶造船工业所建造的现有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其相关舰艇整体的厚度还是非常薄的,不过只有在作战舰艇某些关键核心部位上,其相关的厚度还是比较厚的,大概也有4英寸左右。但这样的舰体厚度,也要比二战时期海军部队装备的大型战列舰或巡洋舰,要薄的多的多。

之所以,现代大吨位驱逐舰,其自身舰艇的厚度这么薄。这其中肯定还是有一些原因的。首先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钢材或者是铝合金材料相关的性能,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了,已经不需要盲目堆积厚度来保证自身舰艇的强度和防护力了。在现有的钢材或者是铝合金材料的条件之下,只需要一定的厚度,就可以充分满足军用舰船需要的相关舰体强度和防护的性能要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也随着现代军用舰船发展迅速,特别是舰载武器装备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现有的导弹驱逐舰,不再只单一依靠舰载火炮作为主要海上作战的武器装备,射程远且威力大等优点的各型舰载防空/反舰导弹(需要通过垂直导弹发射系统才能发射)反而成为了,现在大型导弹驱逐舰海上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而现有的大型导弹驱逐舰,也为了能够装的下这么大尺寸的舰载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也只有把舰艇厚度变薄,扩大舰船内部空间。

最后一个就是现代海军舰船防护理念的改变,以前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船依靠的是坚固的护甲,来提高自身在战场的生存概率。而现在的导弹驱逐舰,更依赖的是舰船的高机动性,这也迫使为了能够让自身舰艇获得更高的航行速度和水面机动性,只能让现有舰艇进行减重工作,而舰艇减重最为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军用舰艇的舰艇厚度变薄。


航空君


相关资料显示现代驱逐舰的建造的钢板厚度为30毫米左右,不过这是无防护区的钢板厚度,不过像燃料舱、动力舱、弹药舱、指挥系统还是有一定厚度的防护装甲钢板的。也就是按照重点防护理念来布置,而这重点防护也就是美国人对战列舰发展的提出的概念,而现在3厘米的钢板厚度也就是早期坦克正面装甲的厚度,对于现在的武器来说这个厚度基本就是放弃治疗。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很容易理解,现代的武器发展快速,像坦克的主炮穿深动不动就是600毫米以上,而坦克的防御装甲又不能无限的加厚,所以坦克的防御就得另寻出路。所以军舰的防御也得另寻出路,不能再靠钢装甲来防御,特别是在导弹年代,用导弹来克制导弹,所以与其将吨位放在装甲厚度上还不如多带几个导弹呢。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军舰都带防空导弹的原因。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题主提到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多厚,一个是为什么这么厚?所谓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我们先来整第一个,如果让我用食物来形容的话,二战军舰就是黑心包子,皮厚馅少,现代军舰就是良心饺子,皮薄肉多。在二战时期,那还是一个大炮巨舰的时代,战斗大部分是视距内的打炮互轰,谁的炮打的准,谁能挨的炮弹多,谁就牛逼,因此二战军舰一般都是皮糙肉厚,装甲可劲儿的堆,到了日本的大和级,其装甲厚度达到了惊人的410毫米,这也导致其排水量超过了71000吨,成为了史上最厚重的战列舰!不过就算装甲再厚也已经不适应时代,在冲绳岛战役中,美军出动几百架飞机轮番轰炸,大和号带着日本鬼子的最后一点余晖沉没在太平洋底!
(二战被击穿战列舰装甲厚度,简直令人发指)

现代随着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超视距作战已经成为了海战的主要形式,片面堆积装甲已经没有什么卵用,所以现代军舰一般都皮薄,平均厚度一般都在20~30mm左右,跟普通商船几乎无异。

但是军舰并不是所有区域厚度都一致,一般甲板和水线以上最薄,水线以下为了对付鱼雷会加厚,但是也不会超过100mm,不过如果就这么武断的说现代军舰都薄那也是不现实的,在动力系统、指挥中心、燃料弹药库等核心区域,现代军舰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仍然设置了厚重的装甲。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核心装甲带厚达330mm,堪比二战战列舰外装甲!


(美军现役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撞船,可以看出来这简直就是鸡蛋壳啊!恐怖!)

为什么现在军舰普遍都不重视装甲防护呢?主要原因在于现代作战方式已经改变,不管海陆空都朝着导弹化方向发展,在反舰导弹精准饱和打击之下,不管你装甲再厚,就算你是一块铁,也会被炸的稀巴烂,因此现代军舰也是以导制导,主要加强雷达侦查以及抗饱和打击能力,讲究的御敌于国门之外,在空中拦截导弹,如果真要等到导弹打到自己,再厚的装甲又和皇帝的新装有什么区别呢?



次要原因就是军舰所用特种钢材价格贵,无限度堆积没有几个国家耗的起。另外减少厚度可以让军舰减重,充分发挥发动机效率,提高机动性,最后就是可以创造尽可能大的内部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军舰内部容纳更多的核心设备!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不足之处还请补充!


军史吐槽君


现代的军舰建造理念与早期不同,

现代导弹驱逐舰看着没有二战期间各型号战舰皮实,但是主要部位,是加强防护的,如动力仓,弹药室等等。材料相较于二战水平也提升了许多。它用的都是特种钢,不是一般的钢材,有很强的硬度。现在的军舰,不像二战的战列舰一样,随随便便几百毫米的装甲厚度。对于现代的军舰来说,进攻能力与防护能力更重要,再强的军舰,一枚导弹也可以打穿,所以现代重点放到了火力与侦察能力上了。但是像当年的次现代军舰谢菲尔德号,是铝合金的,被一枚飞鱼干掉了。弄的后来的很多军舰,都放弃了这种易燃材料,全都改用钢材了。

个人观点,现代军舰吨位与武器系统设计思想较为均衡,技术兵器的应用占到整个建造费用的很大部分。战舰的防护与火力比较均衡。但是随着空中海面水下威胁的日益严重,现代军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远洋军舰,还是会往大型化,重载型发展(特别想看到中国海军造出电磁轨道炮战列武库舰。。。)。战舰的防护能力会有比较大的提升。毕竟海军是技术兵种,军舰造价高昂。损失一艘,无论对哪一个国家的海军来说还是很肉疼的。

作为军迷,最后来几张055的大图爽一下。


豆腐电影院


现代驱逐舰的船体基本上都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材,一般的船体钢板厚度也就是在40-50mm左右,比一般普通商船钢板厚度略大一些,但是在材料性能及船体结构强度上要远高于同吨位级别的商船!
美国DDG1000驱逐舰
美国DDG1000驱逐舰首舰“朱姆沃尔特号”龙骨钢板(上)及船体模块结构(下)

,可见其钢板厚度与普通商船并无太大差异

现代水面战舰的主要作战手段是电子信息战和各种导弹攻击,打击范围和攻击精度要远高于“一战”及“二战”早起的“大舰巨炮”对轰的精度,而导弹的攻击方式灵活多样,单纯增强装甲已无法抵御导弹的精确攻击。因此,现代军舰的船体一般不会再附加装甲,而只会在作战中心、弹药库等核心区域另附装甲,而且装甲的厚度也远不如战列舰时代的装甲厚。


面对现代反舰导弹(上)和重型鱼雷(下)的打击,单纯增加船体厚度已无必要

现代海上水面战争的核心是航空母舰,在制空权的保障下,可以实现对对方的海、空(天)、陆全面打击,但是现代航母的船体厚度也不到100mm,但是其所有的钢材性能要比其他军舰更高,目前也就美、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
美国海军“福特号”核动力航母(上)切割首块钢板(下),可见其厚度也不超过100mm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包括水面舰艇在内的各类军事装备结构也在不断演进,军舰舰体也不在以钢板厚度去获得高防护,而是靠提高结构性能和军舰自身防护能力来保障安全!
真要硬抗的话,上面这样的武器打击得需要多厚的钢板?!军舰还能浮得起来吗?!



威呐解析


现代战舰的设计制造改变了以前的厚重策略,基本上是轻裝上阵,加强水上的防护运动能力,这也是为了避重就轻。现在的一枚导弹相当过去的几十发炮弹,有杀伤力又有它的重量,要多装载几枚导弹,也必须跟船体重量平衡协调。所以说现在的一艘驱逐舰比二战时期要瘦身了许多,钢板的厚度用在船体心脏和弹药库部位,不少于10厘米厚的优质钢板,船身其它部位相对较薄,约3厘米左右,吃水线以下防鱼雷攻击和防腐作用,采用特种钢材,仓体应该是航母的蜂窝状仓体设计,有点像防透水泡沫增强舰体的浮力,鱼雷炸不沉。一艘现代驱逐舰,几乎是武装到牙齿,充分利用了每一寸空间,外观设计威严漂亮,动作反应快,起航速度也提升了,卫星导航反贞察能力强,科技合量高,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自然风161212381


现代驱逐舰的船体基本上都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材,一般的船体钢板厚度也就是在40-50mm左右,比一般普通商船钢板厚度略大一些,但是在材料性能及船体结构强度上要远高于同吨位级别的商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