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唐朝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加上连年灾荒,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于是,像黄巢这种有志之士,就率先带头揭竿而起,拉开了唐末农民起义。但由于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黄巢从小就天赋过人,据《旧唐书》记载,黄巢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吟诗作赋。长大了之后,也曾立志报效朝廷。后来他连续进京考了几次进士,但由于“潜规则”,大家都懂的,所以每次都名落孙山。在悲愤交集之下,就做了一首后世流传非常广的《不第后赋菊》,并且收录于《全唐诗》。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黄巢已经对整个唐朝都彻底失去了信心,即使不能考取功名,也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黄巢虽为儒生,但他家境一点也不寒酸,可以说富得漏油。我们都知道,自汉朝以来,盐业是最赚钱的,而黄巢的家族,就是贩卖私盐的大户人家。所以在黄巢屡试不第后,就继承了他父亲的家业,并且成为了当地盐帮的首领。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874年,看到濮阳的王芝仙率先揭竿而起,黄巢审时度势了之后,认为他要干大事业的机会也来了。于是就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募集了几千人响应王芝仙。后来王芝仙死后,黄巢自立“冲天大将军”,并建立了大齐。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好黄巢起义,如果黄巢成功了,也许就正是结束了唐朝,后世也不会有五代十国之乱,也不会有南北两宋。但最后,黄巢还是由于犯了三大错误,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哪三大错误?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出尔反尔,失去民心

在刚开始起义的时候,黄巢军队攻下了不少小县城,取得了一些成就。进城之后,也曾学汉朝的刘邦一样,与当地百姓建立了“约法三章”的规章制度来制约军队。所以一刻开始,百姓们也很欢迎黄巢军队,因为他们还斩杀贪官,开仓放粮,并且还留下了“正月十五挂灯笼”这样的佳话,赢得了民心。

但到了881年,也就是黄巢攻破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称帝建立大齐后,态度就一百八十度转变了。黄巢主宰长安城后,逐渐变得飞扬跋扈,原本与百姓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成了白纸,随处烧杀淫掠。由于黄巢对百姓的出尔反尔,所以导致逐渐失去民心。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任用庸才,强征男丁

在任用人才上,黄巢曾提拔了尚让,赵璋等人。但这些人,都可以说是莽夫,而且身在高位,但却没有担任高位的才华。所以在后期,就出现了屡战屡败的情况。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黄巢的手下朱温,朱温不但反叛了黄巢,到最后还捅了他一刀。不过朱温也凭借自己枭雄的实力,终结了唐朝,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梁国。所以说,在任用人才这方面,黄巢确实没眼光。

要打仗,当然是男的上战场了,难道要女人?黄巢为了补充军队,就大规模强征男丁,不过不愿意加入的,就直接杀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导致黄巢的军队鱼龙混杂,军队没有纪律,在后期造成了各种烧杀淫掠的现象。

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没有宋朝

大杀四方,吃人屠城

据《新唐书》记载:“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到了起义后期,黄巢攻克了城池之后,为了永绝后患,就开始大杀四方。因此,黄巢也被带上了“史上杀人冠军”的称号。古代还曾有一句歇后语,叫做“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

虽然黄巢打仗是有一套,军事能力也很强,后来也=也打到了长安城。但他的打法是东打一枪,西方一炮,这边的脚跟还没站稳,又要去打另一边。军队都还没有得到修生养息,就又要开始南征北战,这样打军队能不疲惫吗?而且后勤部队的粮草供应也跟不上。如果没有粮食,让前方作战的将士吃什么?

有句俗话说得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人都被黄巢杀光了,哪还有百姓耕作粮食?所以黄巢又相处了一个法子,就是“吃人”。在《二十四史》中,就曾用了“敲骨吸髓”这四个字来形容黄巢军队吃人的残酷。

虽然黄巢失败的原因并不止这些,但小编认为,这三点是黄巢所犯的致命性错误。如果不是黄巢犯了三大错误,少犯一件,也许历史不会出现五代十国,提前终结唐朝,建立他的大齐。不知道大家认为如何?或者对黄巢失败的原因还有其他看法?欢迎分享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