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公元1219年秋,花剌子模国东部边境重镇讹答剌城,这个昔日商旅往来如织的丝绸之路重镇此刻却四门紧闭,吊桥高挑,城头垛口后面,一排排士兵紧握着刀枪盾牌,紧张的注视着城外,而在他们后面整齐有序的弓箭手也是严阵以待,再后面,更多的士兵正把成捆的箭矢以及滚木擂石等防御武器往城墙上面运输,城墙后面一架架投石机正在紧张的组装调试中。而城外,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数不清的帐篷已经搭好,一座座硕大的营寨正在慢慢成形,外围有无数的人们赤裸着上身忙碌不停,他们在忙着把一根根粗大的木桩砸入地下,以加固营寨的防御,高大的望楼也即将完工,营寨间的通道上,一队队骑兵往来驰骋,营寨最前面有一队人马正在观察着对面城池的布防,从高空看去,端得是营帐如卵,战马如龙,兵丁如蚁,剑戟如林。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成吉思汗像

城外的部队正是成吉思汗的15万铁骑,他这次是专为讨伐花剌子模国而来。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已经统一了蒙古各部,正在筹措对金国的战争,而中亚也兴起了一个强大国家。

7世纪末,花剌子模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之下,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分裂,11世纪又为突厥的塞尔柱帝国统治,在此过程中,花剌子模地区经历了伊斯兰化与突厥化两种文化进程。1142年,塞尔柱帝国为西辽帝国击败,已经羽翼渐丰的花剌子模又开始了与西辽帝国的纠缠并逐渐占据上风,数十年下来,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帝国。1200年,苏丹阿拉丁·摩诃末(新译为穆罕默德,为区别于其他同名者,本文中用旧译名)继位,花剌子模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几次战争,到1217年,花剌子模国又占据了撒马尔罕与古尔王朝地区,国势达到巅峰,辖地包括今天几乎整个伊朗与阿富汗,今天的中亚五国大部以及伊拉克东部等地。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花剌子模国大体区域图

花剌子模国地处丝绸之路中段,掌握着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对商业贸易带来的物资补给也十分看重。因此,成吉思汗在处理与花剌子模国的关系时还是抱着友善的态度的。

出于沟通贸易的考虑,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国派遣了一支450人的庞大商队以表达善意。同时带去了自己愿意建立友善关系以及共同维护贸易通道安定的国书,而且,出于对对方信仰的考虑,这支商队成员全部都是穆斯林。而正是这支商队,成为了两个新兴国家之间一场大战的发端。

当时的花剌子模国正处于国势最兴盛的巅峰时期。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要冲,因此可以坐享丰厚的商税收入,而且花剌子模国境内有多条大河流过,流域周边都是肥沃的农田。在农业商业两种经济形态的滋养下,花剌子模国的国势日益兴盛起来。与此同时,苏丹摩诃末的野心也开始躁动起来,躁动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敢向巴格达的伊斯兰教哈里发动起了兵戈。

对哈里发都敢发兵征讨,一个信奉萨满的蒙古汗国又怎么能另当别论呢?

不幸的是,在知己与知彼两个方面,苏丹摩诃末的认识都与客观事实产生了巨大的错位。

花剌子模当时虽然可以称为一个国家,但是由于其立国时日尚浅,还没来得及建立一个可以对整片国土及居民进行有效管理的官僚机构。苏丹最重视权力的只有两项,即财权与军权,这导致花剌子模苏丹国在国家资源的动员能力上先天不足。

花剌子模国的地理位置虽然处于贸易要道上,但同时这也是民族迁徙的必经之路,所以花剌子模国的民族成分非常复杂。虽然伊斯兰化进程在精神层面统一了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但在世俗层面,各民族,甚至各部落之间的利益冲突却是层出不穷。

世俗层面的矛盾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苏丹摩诃末与花剌子模国内宗教势力与军事将领的对立。由于他对哈里发的不尊,导致宗教势力并不十分支持他的统治,而军事将领们则更倾向于苏丹的母亲阁尔坎可敦。这样的局面对苏丹是很不利的。于是苏丹摩诃末便转而扶持突厥雇佣兵以制衡其他军事将领,并将突厥雇佣军作为自己王权的最大保障。这样一来,

花剌子模国虽然军队数量很多,但苏丹摩诃末对国家军队的调遣便不那么得心应手,作战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而以上问题,却偏偏都是蒙古汗国的所没有的。在汗国崛起过程中,成吉思汗树立了绝对的个人权威,近卫军制度又使其掌控汗国军队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习性又体现出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更重要的是,蒙古军队在与金国的战争中,不仅锻炼出一支无敌铁骑,更从投降的汉人那里学习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城技术。无论怎么看,花剌子模国都没有胜算。

对危机浑然不觉的苏丹摩诃末,在其膨胀野心的迷惑下,终于做出了一件既违反道德,又违反宗教原则,同时又让自己后悔万分的恶事。

当成吉思汗的商队抵达花剌子模国边城重镇讹答剌时,总督海儿汗眼红商队的财富,便扣留了商队,同时向苏丹摩诃末诬告商队为奸细。摩诃末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查,便轻率回信要求处死商队,没收货物。这还不算,由于苏丹摩诃末对蒙古的实力太不了解,随后又悍然杀害了成吉思汗派来交涉的使者,并把副使剃了胡子给赶了回去。

对于蒙古汗国来说,这等同于宣战。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仁至义尽的成吉思汗决定亲征花剌子模。

1217年春,借口追击蒙古宿敌,时任西辽皇帝的乃蛮部王子屈出律,成吉思汗派哲别率2万精兵进攻与花剌子模国相邻的西辽,1218年春,屈出律被擒斩,西辽灭亡。这期间,蒙古军队与花剌子模国的军队发生了一起遭遇战,虽然说并未分胜负,但双方总算对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1219年6月,成吉思汗的大军终于收拢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畔,加上从各附属民族中征召的辅助军队,组成了一支15余万人的军队,气势汹汹杀奔花剌子模国。其间从巴尔喀什湖南岸穿过七河地区,横渡伊犁河,9月,大军便抵达了花剌子模国讹答剌城外,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成吉思汗军行进方向

讹答剌的海儿汗也提前做了布置,城内物资充足,城池防备也十分完善,苏丹摩诃末也派来了60000人的援军,但城外的雄壮兵马仍然让他有些胆战心惊。

成吉思汗并没有立即展开攻城,在出征前,他已经根据商人及先锋军提供的消息,对花剌子模的风土人情以及兵要地志作了详细了解。在讹答剌城下,成吉思汗对未来的军事行动做出了安排,派长子术赤率军进攻毡的(今天的克孜尔奥尔达市)一带,大将塔该去攻打忽毡一带,自己与拖雷亲征布哈拉,窝阔台与察合台攻打讹答剌,其目的是对花剌子模国首都撒马尔罕形成战略包围,最后分进合击,围攻撒马尔罕。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蒙古军答剌城下分兵

很久以来,讹答剌城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地处锡尔河、阿雷斯河交汇地,东临卡拉陶山脉。既是重要农耕区域,又是商业重镇,同时又与游牧区域相邻,因此,讹答剌城兼具三种经济形态优点,本身极为富裕,讹答剌城在历代城主的大力整修之下,称得上城高池深,且城分内外两城。由于地处农耕区,人口众多,游牧区的边民又带来彪悍的民风,要攻占这样一座城池,不可谓不艰难。这大概也是城主海儿汗敢于如此轻视蒙古汗国的底气吧。

讹答剌城攻防战进行得十分惨烈,据记载,这一战打了足足有5个月,直至第4个月,由于援军不堪苦战,他们擅自开城出降以为能够换一条生路,就这样外城失守,海儿汗率领20000精锐退守内城。窝阔台与察合台以“不忠前主,亦不能忠后主”为由斩杀了降将,随后将全城居民尽数赶出城外,进行全城大索,必得海儿汗而后快。海儿汗情知自己是这次大战的始作俑者,断无幸理,因此他的抵抗最为决绝。但内城的空间与物资储备均不足以支撑20000人持久作战,于是他们每次派出50人与蒙古军巷战,倒也坚持了一个月。最终还是因为兵力损失殆尽,海儿汗被生擒活捉。成吉思汗恼其见财起意,屠商杀使,便下令用银汁灌耳目的方式处死了他,海尔汗也算是求仁得仁。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丝绸之路重镇讹答剌城遣址

1220年3月,窝阔台与察合台攻破讹答剌城,彻底摧毁城墙之后,驱城中青壮前去成吉思汗军前,预备合兵攻打撒马尔罕。

讹答剌分兵的目的便在于孤立花剌子模国首都撒马尔罕,而后各军再分进合击,在战略上对其进行包围作战。在讹答剌城围攻战进行之时,其余三路兵马已经分别攻占了既定目标,初步实现了隔离并包围撒马尔罕的战略构想。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蒙古军合击路线

由于苏丹摩诃末对军队有限的掌控能力,花剌子模军队并没有与蒙古军进行野战,而是将40余万兵马分部屯驻于蒙古军沿途各城堡中,预备凭城坚守,一步步消耗蒙古军队的力量。但由于蒙古军队习惯于驱使俘虏及平民作为攻城的炮灰,而且蒙古军队奉行但凡进行反抗的城市,事后必然会以屠城进行报复的铁血政策,一时间蒙古军队凶名远播,尤其是讹答剌城破后的惨剧在蒙古军队的有意操作下已经传播至花剌子模国其余城市。

因此除少数忠于摩诃末的部队进行过激烈反抗之外,大多数城市都选择了纳财请降以免遭屠城之祸。

1220年2月,成吉思汗破布哈拉城内堡,城破,随后又毁弃城墙,掳居民为俘,挥师东进,直捣撒马尔罕。与此同时,北方两支军队也派军前来汇合,并带来大批平民与俘虏,准备一战而平花剌子模国。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撒马尔罕的繁华贸易壁画

撒马尔罕为花剌子模国首都,其防卫十分严密,在蒙古军队兵至讹答剌之时,撒马尔罕城便开始了整备防务,加固堡垒,屯积物资,集结军队。撒马尔罕的守城兵力记载不一,在50000-110000人之间,由摩诃末的舅舅图海汗统率。

在正式攻击之前,成吉思汗先是攻陷了撒马尔罕周边的堡垒,并扫荡周边村镇,俘获大量平民。兵法云:“十则围之”,蒙古军的兵力并不足以严密合围撒马尔罕城,于是便将掳来的俘虏以及居民每十人编成一队,发给旗帜,由蒙古士兵带领陆续抵达城下,为疑兵之计,以示兵力浩大。当蒙古军队陆续到达撒马尔罕城外后,跟在讹答剌城时一般绕城扎营。

第一次蒙古西征之花剌子模国的噩梦上

现在的撒马尔罕

对撒马尔罕的攻击远没有讹答剌那样激烈。在两天的观察之后,经过一次野战,一次攻城,便摧毁了守军的斗志。原来,城内守军有大半属于突厥雇佣兵,这是苏丹摩诃末派来守城的主力,但这支雇佣军一来慑于蒙古军动辄屠城的恶名,二来认为突厥蒙古本是同源同种,应该会有某种香火情分,三者么,既然是拿钱作战的雇佣兵,但必输的战斗还是能不打便不打最好。于是,在突厥人的主导下,图海汗同意了献城投降。至于死守内城的死硬分子们,图海汗管他们去死。于是,名城陷落。

然而,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了,便不好随便结束,比如抵抗。蒙古人的政策是抵抗便屠城,即使停止抵抗也是抵抗过。

成吉思汗先是虚与委蛇的接受了撒马尔罕的投降,然后照例命令全体军民出城,并将突厥军队单独看管。随后打破内城,并彻底拆除焚烧了撒马尔罕城,又命令突厥兵交出兵器马匹,然后将之包围,刀矢齐下,屠戮一空。就这样,30000多名突厥降军,连同图海汗在内的将官20余人,全部死于刀下。

蒙古军队对撒马尔城的摧毁极其残酷,单从人口来讲,据记载,此战之后,全城人口仅余四分之一。

撒马尔罕的陷落,标志着成吉思汗的西征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更激烈的战斗还在后面。在兵围撒马尔罕之前,花剌子模国苏丹摩诃末已经率军逃往里海,而且他的儿子札兰丁·明布尔努也在积蓄着力量准备跟蒙古军队决一死战。

参考文献:《世界征服者史》伊朗 志费尼著

《多桑蒙古史》瑞典 多桑著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俄国 巴托尔德著

本文地图绘自:发现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