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我的家乡潍坊安丘凌河镇慈埠村,位于慈母山西南脚下,村前为安阳公路(022县道),向东过孝水河即为凌河镇慈埠子村。

慈埠店子村村东400米处安阳公路北侧,有两座古墓。西侧墓即为王修墓,东侧墓传为王修母墓。外出上学和参加工作后,每次离家和回家,都要经过王修墓。无论是雾霭氤氲的清晨,还是残阳夕照的黄昏,它都静静地卧在那里,任千年时光缓缓而过。

听说当年修建安阳公路时,为了保护王修墓,还专门修改了设计路线。

据《栾氏族谱》载:明初,栾氏由山西迁此,因处慈母山南麓的草甸子处,取名慈埠甸子,后演变为慈埠店子。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墓位置示意图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墓

★王修其人

王修,字叔治,三国时魏国营陵(今昌乐县营丘镇)人。曾附袁绍,任青州别驾,后归属曹操,任魏郡太守,后官至大司农、郎中令、奉常等职。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王修少聪颖,博闻强识。后远游学,博览群书,家藏典籍,汗牛充栋,是我国古代少有的藏书家。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王修的评价颇高:一曰,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二曰,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三曰,王修忠贞,足以矫俗。

曹操对王修的评价: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像

王修家族母慈子孝,人才辈出,绝对算得上是当时的名门望族。

子王忠,官至东莱太守、散骑常侍。(据《三国志·魏书》)

子王仪(?—252年),字朱表,高亮雅直。司马文王为安东,仪为司马。东关之败,文王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曰:“责在军帅。”文王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杀之。(据王隐《晋书》)

孙王裒(?—311),字伟元,王仪之子。少立操尚,非礼不动。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痛父不以命终,绝世不仕。(据王隐《晋书》)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家族简谱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读《三国志》,裴松之注中有“王隐晋书曰”文字,不解,求教于张吉刚先生,答复如下:

《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等多人合著的。在此以前,断断续续还有不少修晋史的,传至唐朝据说有18家,其中以王隐《晋书》影响最大。王隠是东晋的著作郎,写了《晋书》九十三卷,到隋朝还存有八十六卷。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墓和王裒墓位置示意图

★王修事迹

《三国志·魏书》专门为王修立传,记载了王修的生平事迹,《三国志》文字精炼,言简意赅,不敢擅动,现原文辑录几则事迹如下。

王修辍社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注:今昌乐县营丘镇)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帮助孔融

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救助袁谭

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悦,然知其志节。

忠贞无双

太祖(注:曹操)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气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殓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

抑强扶弱

[建安十年(205年)]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太祖议行肉刑,修以为时未可行,太祖采其议。徙为奉尚。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相国钟繇谓修:“旧,京城有变,九卿各居其府。”修曰:“食其禄,焉避其难?居府虽旧,非赴难之义。”顷之,病卒官。

★王修之墓

王修墓前原立有石碑,上书:“奉常王修,孝子也。母丧过哀,邻里感而罢社。筑墓近山,山因以慈母名,后修亦葬此。母慈子孝,堪为世所观。”为清同治十一年所立。

王修墓封土现高2.5米,直径21米。墓正东50米处古墓传为王修母墓,形状与王修墓同。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墓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王修母墓

王修母葬桃花山前,因王修至孝,其母慈善,后人改此山为“慈母山”。山西有一河,原名“哈啦河”,亦改名为“孝水河”。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从王修墓北望慈母山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孝水河

1994年,当时的慈埠镇府、镇老年人协会募集善款,重修王修墓,重刻墓碑。碑文为:“后汉慈母王太夫人暨子青州别驾修之墓”。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另有一碑为慈母山与王修墓简介,碑文记曰:慈母山东原名桃花山,后因王修孝母改名慈母山。山顶上有一大院,四周有围墙,院内有玉皇庙、老母殿、三官殿、百子殿、老爷殿及魁星阁,东西有两座钟楼。慈母山东北角有一小山,名曰无影山,山上有两块形似“卧牛”的磨盘石,名曰“卧牛石”。慈母山、王修墓,铭记着千古风流。今树碑立碣,以昭后人。中华美德,母慈子孝,代代相传。

【行走潍坊】潍坊安丘市凌河慈埠店子村王修墓访古

时人重修王修墓,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之传统。如今,在当地人心目中,王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至仁至孝的象征;王修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尊老敬老的纪念塔。

附:古代官职小百科

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其地位较高,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魏、晋、南北朝沿设。别驾为州府中总理众务之官。

大司农:大司农是汉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秦及汉初,设治粟内使管理国家财政,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武帝又改为大司农。元代也在朝廷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郎中令:始置于秦,为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汉初沿置,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郎中令的属官有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等待受职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禁卫军。

奉常: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之意,改名太常。惠帝改为奉常,景帝复原名。汉末建安中又为奉常,曹魏又为太常。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常为奉常,咸亨元年(670)十二月复旧称。

太守: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明清则专称知府。

散骑常侍:秦汉时,散骑为皇帝侍从,与中常侍性质相同。曹魏初年,并散骑、中常侍为一,故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备皇帝顾问,出则骑马散从。后经南北朝至隋唐,渐成散官、加官而无实权。宋不常置。金、元以后无此官职。

司马: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