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造出军舰,民国为何造不了火炮?民国比清朝还落后吗?

leslie_cheung


不是民国落后,其实民国也分好几个时期,你所说的这个时间段是北洋政府控制不了中国之后、国民政府尚未统一中国之时。



清王朝再腐败,它也是个大一统王朝,因此它可以较好的调动国家资源进行生产。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始兴办各种军事工业,并且在70s-90s取得了较大进步。当时最有名的几个大厂分别是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汉阳枪炮厂。而且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大清手里的这些兵工厂已经可以自行生产很多近代军火。不过在一些大型尖端武器上,清政府因为腐败导致资金流失严重,并没有闲钱去捯饬这些。比如1884年出现的马克沁机枪,整个清末阶段都不能很好的仿造,只能从俄罗斯和德国购买。北洋水师的几大主力舰,也是从欧洲的兵工厂购买,因为当时的清国还不具备制造大型战列舰的能力。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大清输得一塌糊涂,整个国家贫穷不已,就更没什么钱捯饬军舰这种烧钱大项目了。


民国时期,中国在军工方面还是有重大进步的,基本上体现在国家相对稳定时期,而在军阀混战阶段,东北、广东、南京、上海这些地区仍然可以保存高水平的军工生产。比如在1914年,金陵机器局已经可以自行生产1899式马克沁机枪。各种退管式野战加农炮和榴弹炮也是民国6年以后才能生产的。比如东三省兵工厂于1924年生产过奥式100mm榴弹炮,最大射程可达7700米。到31年的时候,这种炮式已经制造了300门。

可以说在1914~1927年这个期间,除了华南和中原地区军工发展因为战争受阻,东北广东却表现出了中国南北两龙头的气势在迅速发展。1925~1931年,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兵工业在日本和苏联的技术支持下一路突飞猛进,最后有了独立的空军部门和规模不大机械化部队,加农炮、榴弹炮、平射炮、大型迫击炮应有尽有。虽说打赢日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31年东北军若能和日军拼死一战,也是能给日军造成不小的冲击。



同时期的广东,因为北伐的需要,国民政府的军工业也在迅速发展。28年蒋介石基本稳定了华南地区和中原地区后,一方面开始对各地军阀展开会战,另一方面就是在搞军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首先是冲锋枪的研发和生产,民国抗战之前,最青睐的两款冲锋枪是汤姆逊冲锋枪和柏格曼冲锋枪。再就是重武器的研发,最有名的就是民国二十四式重机枪。火炮方面,除了有和东北军一样的家伙事外,还于1938年开始制造反坦克火炮。


之后就是备受争议的海军,从民国16年开始,国民政府重建中国海军,一直到1937年,海军舰艇总数达到了120多艘,总排水量6.8万多吨。同时还扩建空军,到1936年,国民政府空军共有600多架飞机。另外自1936年开始,国民政府也在引进德国的机械部队作战技术,还购进了一批德式坦克。

可以说自1928年之后一直到抗战爆发,中华民国的军工业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发展规模远胜清政府。原因除了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全力支持外,还有连年不断武装战争促进了军工业的更新换代。尤其是1935-1937年这三年,民国的军工发展已经进入了指数爆炸开始的阶段,这点直接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有观点认为,日本于1937年爆发战争的原因就是担忧民国的军力发展太快,导致最后难以攻陷中国,使大陆计划破产。


火器工坊


因为技术门槛提高了。

首先,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的时代过去了。技术尤其是基础工业不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了。

其次,海军假期的存在,各个海军强国都盯着对手的船台,不允许超出哪怕一顿的排水量,不允许生产更多的大口径炮管。然后是疯狂的备战,一路跑进二战。期间重巡以上级别的出口战舰几乎没有。与一战前截然不同。

再者,科学发展太快了。天才的数字家物理学家疯狂压榨着各种物质的性能。主力舰的炮击距离拉伸到20海里以上。配套的炮管膛压,光学瞄准,雷达瞄准,射击数据计算,装甲升级等等全是一座座科学的山峰要去攀爬。

所以,说民国不如清朝的战舰技术是不恰当的。只是那个时代外面发展的太快,民国的理工科步子相比其他太慢而已。


重重如水


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工艺不一样了

清朝能制造的那种火炮,民国必然也能制造,然而,清朝的火炮在民国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因为科技的发展,火炮也在更新换代,制造过时的火炮是没有意义的,而新式的火炮所要求的工艺原材料设计等等各个基础工业都非常高,这个可以类比于战斗机的发展,我相信二战时候有很多国家能制造战斗机,包括中国的在内也能造出来,但是现在的话,有先进战斗机制造能力的国家必然是越来越少的,因为现在的战斗机相对于以前要复杂很多,以后也必然会朝着更加复杂更加现代化、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它的门槛越来越高,民国时期难以制造火炮的原因,与此类似。

清军火炮

清朝时中国建造的平远号巡洋舰

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清朝,虽然贫弱,但还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有很强的约束能力,基本上可以实现统筹全局的考虑,能够调动全国的资源,建立起基础的工业体系。


而民国不一样啊,自始至终,民国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东北山西等等,各地各自为政,各个势力无法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苏联解体,那时有人问,苏联解体了,瓦良格号航母能继续建造吗?回答说不能,因为瓦良格号的建造需要整个军工体系来支持,军工体系瓦解了,独木难支!看看现在的俄罗斯,因为没有发动机,稍微大一点的护卫舰建造起来都十分吃力,何况航母呢!

其实不仅仅是在军工上,在经济上亦然如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长期难以恢复,乌克兰经济也是一蹶不振。民国时期,国家长期分裂战乱,经济发展不是很快,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发展军工产业,而清朝虽然末期财政很吃紧,但是国家的统一的,能够集中资源建设一些重点项目,像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等军工企业,以及煤矿、铁厂等基础工业。

总的来讲,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能够激发巨大的生产力,我们常说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有道理的!


博士讲军事


这个问题要这样看:清朝虽然腐朽,但在它垮台前毕竟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着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条件。洋务运动固然在甲午之战后失败了,但还是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近代化工业设施和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相对的科技进步!由此清朝才能够仿制一些西方的武器,包括军舰!这一时期著名的近代化工业有:汉阳铁厂和金陵兵工厂等;而民国时朝,在袁世凯死后便开始了军阀割据,彼此混战。战乱始终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频繁的战乱,使中国更加无法安心发展经济!加上外敌的军事入侵和经济侵略,导致中国成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合力。也就没有办法集中力量开展大项目建设,从而导制重工业生产的大倒退!致使中国工业门类不全,重工业大大落后于欧美日,轻工业有所发展!这就是清朝能造军舰而民国不能造大炮的原因(阎西山的晋军能造山炮,张作霖的奉军能造迫击炮和机枪,但不能造重炮!)由此可见,一个和平的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是多么的重要与可贵!


北疆同心


这样说吧,我们先说为啥民国火炮技术不好。

一九一五年,陆军部军械司关于筹拟接收各省军械局厂办法里面写到了这么一句

从1897年法国第一门有液压气压缓冲装置的管退炮出来以后,大炮就不再是以前那种一根管子两个轮子的简单玩意了。这是技术上的坑

而无烟火药带来的巨大膛压,对钢材要求很高,当时我们没法炼出用于炮管足够强度的钢铁。这是工艺上的坑


而清朝能造船不假,而且确实能造铁甲舰...但是绝大多数性能稍微好点的,比如定远级是德国人造的,致远级是英国人造的。虽然平远是自造,但是钢材是问法国人买的。船上的主炮副炮也是克虏伯的产品

所以无论哪个朝代,工业基础都是差的。尤其是炼钢工艺,这钢材压根不适合军用。而且到了民国,世界上的火炮技术、膛压比清朝那会又提升了一大截。以中国当时的工业化进度和水平,想去追赶仿制无异于迷梦。


疯狗的轻武


虽然民国是军工工业存在着产量偏小,很多原料需要进口的问题,不过如果以清朝造军舰的标准,民国是造过火炮的。

在清朝时,造军舰其实就是来料组装,大不仅大炮、锅炉等需要进口,连造船的钢板、龙骨,也是从海外购买,东西到了以后组装起来。清朝时的军工厂,也能生产一些中小口径火炮,不过炮钢之类的也是需要进口。

从1861年开始仿造西洋武器开始,到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50年里清朝共建立了42家军工厂,生产了各类枪支30.5万支,机枪200多挺,手枪4798支,各类火炮3900多门,子弹2.68亿发,炮弹365万发,炸药990万多公斤,其中大部分是黑火药。

在民国建立以后,民国政府接管了原清朝的兵工厂,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扩建,后来地方军阀也陆续自己建立了一些兵工厂。在北洋政府时期,从1912年到1927年,共生产了各种枪支72.52万支,火炮1341门,迫击炮2302门,子弹84646万发,炮弹27.63万发,手榴弹14.32万枚,炸药154.38万公斤。

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工得到进一步发展,从1928年到1949年间,各军工厂共生产了步枪181.25万支,冲锋枪2.52万支,机枪17.79万挺,手枪4.57万支,火炮3939门,迫击炮5.66万门,子弹23.2亿发,炮弹1861.72万发,手榴弹5813.62万枚,航空炸弹25.2万枚,枪榴弹960.2万枚,掷弹筒16.79万个,掷弹筒榴弹233.03万枚,地雷141万个,各类炸药631.44万公斤。

和清朝时期相比,从产能和产品上来说,民国时期的军工生产可以说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只是这个进步没有发达国家快,和同时期的发达国家横向相比,产能和产量都差距更大,显得更加落后,所以给人感觉还不如清朝的时候。


不沉的经远



用户5658917586617


对的,民国比晚清还要落后,内战不断,穷困不堪!晚清军人还是皮靴大衣,民国草鞋破衣,这是最直接的感观,更不要说军舰大炮了。



迪特比斯巴达克威尔逊


科学技术好比接力赛需要传承,由于近代制度多变,人亡政息的毛病影响到方方面面,每一次制度变动后往往是从头再来次,所以出现科技停滞甚至倒退,反观邻国日本近现代化开始时间比中国晚,科技却先进,这是技术传承的原因。科技发达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多代人的努力,量变引起质变。


尊道重德


民国再怎么是民国,它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时期。只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才能完全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民国不够格。为数不多的重工业建设。经历战火。大部分都被几大军阀头子控制。虽然能够维修和制造一些枪支,还有大炮。但是沿海几个最重要的工业工厂已经让蒋介石卖给外国人了。再加上清末时期的军事技术。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彻底不堪重用了。一步错,步步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