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力構建鄉村振興“唐山樣板”?乾貨來了!


如何全力構建鄉村振興“唐山樣板”?乾貨來了!


導 讀

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現將備受大家關注的內容摘編,一起來看看吧↓↓↓

▼▼▼


☞ 努力建設京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環京津生產加工物流基地、京津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集中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片區、精品線路,成片連線,綜合示範,全力構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唐山樣板”。

推進全市剩餘的2100戶、38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高質量脫貧,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整體脫貧。

推進就醫就學減支出,

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和“四重保障”報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健康扶貧政策,醫療報銷比例總體保持在98%以上;將教育扶貧政策擴至學前教育,嚴格落實“三免一補”、“四免一助”資助政策和“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政策。

新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個,新建海洋牧場2處;培育灤南花生、豐潤生薑、豐南對蝦、玉田甲魚、灤州蘋果等5個市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推進海洋漁業產業鏈條化、產品高值化發展,加快唐山漁港經濟區建設,提高特色漁業、休閒漁業、外向型漁業比重,保持水產品產量全省第一優勢。

加快構建環京津鮮活農產品1小時物流圈。建設京津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以遷安市、遷西縣、豐南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建設為引領,帶動提升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

☞ 每年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村、1000個左右提升村,用3—4年時間實現鄉村振興示範村、提升村市域全覆蓋;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示範區“三級”聯創,每年每個縣(市、區)培育1個以上縣級示範區,全市建設10個市級示範區,爭創3—4個省級示範區,到2022年建成一批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示範區。

2019年,圍繞打造“兩橫兩縱”(兩橫:京哈、沿海高速;兩縱:承唐、唐曹高速,唐港、唐津高速和京哈高速遷西支線)鄉村振興示範線,在沿線建設10個鄉村振興市級示範區。

☞ 2019年,實施445個“空心村”就地治理,重點完成豐南區艾坨村、四王莊村以及遷安市李莊子村、蔡園村、夏官營村5個村聯合建設新型社區試點任務;2019年3月底前,豐潤區火石營鎮趙莊子村、樂亭縣姜各莊鎮石各莊村搬遷開工,2020年9月底前完成整體搬遷。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空心村”治理595個,基本完成治理任務。

☞ 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級醫院支付比例提高到60%,轉外住院和異地急診住院支付比例提高到60%,起付標準降低到12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824元,做到“應保盡保”。

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

加快農墾改革,2019年柏各莊、蘆臺、漢沽3個農場完成企業化改革,組建現代農業企業集團。

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

☞ 推動“冀東文藝三枝花”進農村活動,傳承發展剪紙、泥人、農民畫等民間文化,打造特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發展鄉村創意文化,推進曹妃甸十里荷香景區、十里海河豚小鎮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

如何全力構建鄉村振興“唐山樣板”?乾貨來了!

全文如下:

中共唐山市委 唐山市人民政府

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2019年3月16日)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號)、《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見》(冀發〔2019〕1號)精神,全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聚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我市農業農村更好、更快、更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牢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現良好開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成效明顯,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要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還有很多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上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體要求,高質量完成今明兩年“三農”工作各項任務,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

做好今明兩年“三農”工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施“十片引領、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工程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創新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努力建設京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環京津生產加工物流基地、京津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集中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片區、精品線路,成片連線,綜合示範,全力構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唐山樣板”。

二、培樹非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唐山經驗”

(一)在全省率先完成高質量整體脫貧。深入落實中央、省委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立足非貧困地區工作實際,突出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防貧,推進全市剩餘的2100戶、38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全部高質量脫貧,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整體脫貧。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牢牢把握現行脫貧標準,全面排查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實現的突出問題,深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保兜底、社會扶貧以及危房改造等扶貧措施,科學務實推進脫貧攻堅,既不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又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常態化督導檢查扶貧政策、資金、措施、項目落實情況,嚴格扶貧對象識別、退出標準和程序,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將脫貧攻堅成效納入各級各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體系,精準問責問效。

(二)著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水平。推進產業就業扶貧穩增收,健全完善產業項目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全面推行“政銀企戶保”金融扶貧模式,產業扶貧項目100%覆蓋,著力提高產業扶貧項目收益率;加大貧困群眾就業創業精準培訓和政策幫扶力度,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戶”活動,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貧困人口100%穩定增收;同步推進扶貧與扶志、扶智,著力抓好貧困家庭戶容戶貌整治,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內生動力和能力。推進就醫就學減支出,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和“四重保障”報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健康扶貧政策,醫療報銷比例總體保持在98%以上;將教育扶貧政策擴至學前教育,嚴格落實“三免一補”、“四免一助”資助政策和“雨露計劃”職業教育補助政策。推進住房飲水保安全,規範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改造提升力度,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飲用水100%達標。推進落實政策兜底線,繼續由財政全額擔負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資金,實現農村低保政策與現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確保深度貧困群體生活無憂。加強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集中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對弄虛作假、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汙挪用等違規違紀問題嚴肅問責。

(三)穩定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期內貧困戶和貧困人口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堅持精準防貧控增量原則,對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戶和脫貧不穩定戶,抓住因病、因學、因災三大致貧返貧因素,健全完善“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精準防貧機制,按照市縣1:2的比例配套,足額安排財政專項防貧資金,有效解決“邊扶貧、邊增貧”和“邊脫貧、邊返貧”問題,鞏固提升全市脫貧成果。

三、建設鄉村產業發展“唐山高地”

(一)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607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開展“噸糧田”創建,糧食總產量穩定在280萬噸以上。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96.5萬畝。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因地制宜興建“五小水利”工程,2019年完成2箇中型灌區續建配套、11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到2020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8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上。

(二)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堅持特色化、品牌化、產業化、專用化發展方向,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著力推進糧油、蔬菜、果品、畜禽、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在既有優勢上做大做強,建設京津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基地。2019年,發展強筋小麥15萬畝、優質高產水稻30萬畝、高產專用玉米72萬畝和高油酸花生4萬畝;新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個,新建海洋牧場2處;新建名優果品基地7.5萬畝、發展林下經濟6.5萬畝,培育灤南花生、豐潤生薑、豐南對蝦、玉田甲魚、灤州蘋果等5個市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7個以上現代農業精品園區。

(三)樹立河北奶業振興唐山旗幟。充分發揮我市地處奶牛養殖黃金帶、飼草飼料資源豐富、100%規模化養殖、國內外知名乳企雲集的優勢,實施奶業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全市奶業產業化發展提質增效。以智能化奶牛場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奶牛單位產能和牛奶品質。2019年,全市60%以上奶牛場實現智能化管理,成年奶牛平均單產在全省率先達到8.5噸以上,牛奶總產量佔全省四分之一強。大力推進乳品加工業擴能提標,抓好豐潤蒙牛高端乳製品提產擴能、豐南君樂寶嬰幼兒乳粉生產等項目建設。2019年新增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2萬噸、常溫奶和低溫酸奶產量40萬噸。繼續實施“糧改飼”試點項目,優化糧經飼比例,增加優質青貯飼料作物面積,為生產高端牛奶提供優質飼料。到2020年,全株青貯玉米等飼料作物面積達到74萬畝。

(四)著力做強科技農業。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激勵機制,深入開展“農科雙百對接”活動,強化農民科技培訓,2019年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創新推廣示範基地1—2個,培育科技示範主體400個,全市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積極打造農業創新高地,發揮市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主力軍作用,大力推進6個國家、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和5個首席專家工作站建設,強化16個農業首席專家(團隊)帶動作用,2019年重點打造10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區或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典型。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業科研院校(所)合作,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靠科技發展能力,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星創天地、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分別給予10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資金補助;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科研單位新建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特邀院士工作站的,分別給予10萬元建站補助;對既有企業成功引進轉化技術和科技成果(不包含農業生產資料引進),經認定後給予實際技術交易額2%、最高100萬元的補貼;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獎勵性後補助經費。大力發展智慧農業,重點開展農業物聯網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移動互聯網技術推廣服務系統、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設。2019年全市新增物聯網大棚200個、物聯網管理大田1萬畝。加強直通式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五)大力提升質量農業。鞏固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成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標行動。加快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現代農業園區和規模農業經營主體率先實現標準化生產,對主持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的分別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2019年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30項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70%以上。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綠色(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全部納入省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督促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健全生產檔案、落實批批檢測,穩步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健全“智慧農安”監管體系,力爭實現主要農產品實現產地抽檢全覆蓋,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支持和推進農業“走出去”,到2020年創建省級以上出口農產品安全示範區和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範區(基地)18個,取得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生產規範認證農產品企業(產品)達到30個。

(六)積極打造綠色農業。推進農藥、化肥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2019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935萬畝次,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33.5%以上,小麥、玉米等主要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9.5%以上。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支持氣、電、肥一體化利用項目發展,2019年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73%,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96%以上,其中,飼料化利用繼續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推進綠色農業生產,2019年培育市級綠色農業生產基地10個,實施綠色適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應用40項以上。持續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依託全產業鏈發展優勢,推進生豬產業升級增效。推進海洋漁業產業鏈條化、產品高值化發展,加快唐山漁港經濟區建設,提高特色漁業、休閒漁業、外向型漁業比重,保持水產品產量全省第一優勢。

(七)全面做響品牌農業。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戰略,打響“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每個縣優先1—2個主導產業提升產品質量、開展形象設計、厚植文化內涵、實施營銷宣傳,進行全產業鏈開發。2019年培育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各10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質量獎、名牌優質產品等,參評“三品一標”農產品,著力提升農業品牌價值,對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的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首次獲得省政府質量獎、市政府質量獎的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對首次獲得河北知名品牌的獎勵10萬元,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商標金獎的分別獎勵50萬元,對新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獎勵2萬元。2019年“三品一標”和品牌農產品佔比達到58%以上。支持特色知名農業品牌在大中城市建立專賣店、直供直銷,2019年發展遷西板栗直營店30家以上。積極組織我市特色農產品和優勢龍頭企業參展推介活動,力爭一批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進入全省“十佳”、獲得全國“金獎”。

(八)加快培育農業“新六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建設環京津生產加工物流基地。抓住京津農產品加工業向外疏解機遇,發揮農產品加工園區的聚集引領效應,實施大招商、招大商行動,引進建設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培育壯大一批有影響力、競爭力的入統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檔升級、做大做強。2019年實施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200個,年內完成投資85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0%以上。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對接、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聯合,引導申報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加強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構建環京津鮮活農產品1小時物流圈。培育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2019年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達到20個、市級達到80個,培育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個;建成市級田園綜合體10個,完成全省唯一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遷西花鄉果巷建設,示範全市建設一批省內領先、產業鮮明、宜居宜業的農村美好家園新樣板。建設京津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目的地,以遷安市、遷西縣、豐南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建設為引領,帶動提升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水平。2019年創建省級以上休閒農業星級企業5個以上,推出休閒農業精品觀光線路4條,每個縣(市、區)培育1個以上綜合性休閒農業精品園。

四、打造鄉村建設“唐山樣板”

(一)優化城鄉空間佈局。按照“一港雙城”戰略佈局,堅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優化區域主體功能、城鄉發展空間、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結構和佈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發展建設,構建城鄉協調聯動發展的格局。優化城鄉結構佈局,推進城鄉統一規劃,完善縣域鄉村建設規劃、鄉鎮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實施管理體系,科學確定村莊佈局和規模,在已完成95個鎮、28個鄉和2817個村規劃編制的基礎上,2019年底前完成剩餘26個鎮、18個鄉和全市60%的村規劃編制工作,所有縣(市、區)完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制定。

(二)全力實施“十片引領、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工程。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按照統籌規劃、分類實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集中打造、連片成線,梯次推進、動態提升的思路,聚焦十片引領、百村示範、千村提升、全域整治,聚集要素,建設精品,統籌推進新型農村社區、現代產業園區、鄉村生態功能區“三區”同建,協調推進產業強村、美麗鄉村、文明鄉村、平安鄉村“四村”聯創,同步推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提升,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模式,示範引領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每年建設100個左右示範村、1000個左右提升村,用3—4年時間實現鄉村振興示範村、提升村市域全覆蓋;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示範區“三級”聯創,每年每個縣(市、區)培育1個以上縣級示範區,全市建設10個市級示範區,爭創3—4個省級示範區,到2022年建成一批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鄉村振興示範區。2019年,圍繞打造“兩橫兩縱”(兩橫:京哈、沿海高速;兩縱:承唐、唐曹高速,唐港、唐津高速和京哈高速遷西支線)鄉村振興示範線,在沿線建設10個鄉村振興市級示範區;以示範區內村莊為主,建設12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在示範區內和示範線沿線建設1108個鄉村振興提升村。

(三)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落實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高標準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改造、汙水治理等9個專項行動,力爭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完成農村環境整治任務。2019年,所有縣(市、區)農村垃圾實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集中處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場化保潔,加快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形成完善的農村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繼續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實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改造農村公路410公里,各縣(市、區)分別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鎮1個、示範村2個;完成村莊主副街道硬化531萬平方米,村莊綠化12.3萬畝,深入開展美麗庭院創建,50%以上的庭院建成美麗庭院。

(四)深入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堅持“治用保管”工作理念,深入實施“全域治水、清水潤城”工程,全面開展河道綜合治理、河湖水系連通、汙水處理廠改造提升、水源涵養及供水、水庫除險加固、沿河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建設,持續開展非法入河排汙口封堵整治、沿河工業汙染源整治等,嚴格落實河(湖)長制,2019年全域消除劣Ⅴ類水體和黑臭水體。加快河道治理、河湖連通,2019年3月底前完成陡河等18條河道清淤、9月底前實現“邱水入城”、年底前主城區所有河道貫穿連通和22個縣級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類Ⅳ類標準。加強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全面推廣結構節水、工程節水、農藝節水和機制節水,大幅減少農業地下水開採量。2019年推廣小麥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17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0萬畝,建設地表水節水工程5.8萬畝,完成農村壓采地下水2613萬立方米。建立健全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水權交易,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2019年創建縣域節水型社會2個,完成25家節水型企業、15個節水型社區、10個節水型公共機構創建。

(五)大力實施國土綠化行動。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進一步擴大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提升造林綠化水平,著力構建完善的森林生態體系。大力實施交通幹線廊道綠化、荒山綠化、城市重要水源地綠化、城區綠色空間拓展、森林村鎮建設、礦山生態修復綠化等10大造林綠化工程。紮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開展造林綠化對標攻堅,2019年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完成造林綠化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3%左右,全市森林生態體系更加改善,鄉村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六)積極推進農村“空心村”治理。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勾政策,積極引導資金實力雄厚、市場信譽良好的戰略合作者開展“空心村”治理項目,可用城鄉建設土地增減掛勾節餘指標轉讓收益償還其前期投資。2019年,實施445個“空心村”就地治理,重點完成豐南區艾坨村、四王莊村以及遷安市李莊子村、蔡園村、夏官營村5個村聯合建設新型社區試點任務;對空置率較低村、有旅遊資源村、有文化民俗村、傳統技藝村和有歷史價值宅院,按照既定的治理模式和“空心村”治理專項規劃開展治理。2019年3月底前,豐潤區火石營鎮趙莊子村、樂亭縣姜各莊鎮石各莊村搬遷開工,2020年9月底前完成整體搬遷。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空心村”治理595個,基本完成治理任務。

(七)著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加快物流設施建設,2019年改造或新建便民市場19個,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到AAA級以上的縣超過90%,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物流網絡,培育交易額1億元以上農村電商龍頭企業5家。紮實開展信息進村益農信息社建設,2019年在全市行政村覆蓋率達到40%以上。優化農村能源結構,2019年完成農村“雙代”改造84.7萬戶。改善農村供水條件,2019年完成地表水水源置換35個村、集中供水工程30個村,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5.4%。

(八)全面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2019年新建、改擴建農村幼兒園25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20所;城鄉交流教師1400人以上。大力推進健康鄉村建設,2019年鄉鎮衛生院和集體產權村衛生室標準化率達到100%,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60%以上。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級醫院支付比例提高到60%,轉外住院和異地急診住院支付比例提高到60%,起付標準降低到1200元。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到1.6萬元,醫保範圍內自費部分1.6萬元—5萬元以下支付比例65%、5萬元—10萬元以內80%、10萬元—20萬元以內90%、20萬以上9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824元,做到“應保盡保”。穩步推進社會養老“幸福工程”,加快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2019年覆蓋50%以上鄉鎮,完成農村特困供養服務機構改造5家以上。提升農村防災減災能力,2019年創建2個以上農村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五、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一)深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地登記成果有效轉化形式,推進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允許土地經營權擔保融資。2019年全市評選10個土地流轉先進典型。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農宅合作社等方式盤活宅基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發展鄉村旅遊、休閒養老等產業。允許在縣域內開展全域鄉村閒置校舍、廠房、廢棄地等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創業。鞏固“大棚房”問題整治成果,嚴格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滿足農村三產融合合理用地需求。

(二)大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數據彙總上報等工作,建立健全集體“三資”管理制度。2019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其中,重點村4月底前全面完成清產核資任務。抓好海港經濟開發區、唐山國際旅遊島兩個省級試點,完成各項改革任務,2019年力爭全市50%以上的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對於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資源性資產,探索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市縣鄉村“四位一體”農村產權交易組織體系全覆蓋,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內部制度,規範交易行為、提升服務功能,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經營性和資源性資產等各類農村產權入市流轉交易。

(三)積極推進相關係統改革。加快農墾改革,2019年柏各莊、蘆臺、漢沽3個農場完成企業化改革,組建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國有林場改革,2019年完成9家國有林場主體改革任務。深化供銷社改革,2019年培育2個金融惠農模式試點,全系統託管、半托管土地面積達到150萬畝,農村綜合服務社(站)村級覆蓋率達到100%。

(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突出抓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化為農服務組織,完善“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認定辦法和管理制度,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入開展家庭農場示範創建行動,培樹一批示範典型並加強動態監測。2019年新增市級示範家庭農場40個,到2020年全市市級示範家庭農場達到200個。開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行動,通過“清、查、聯、提、創”,提高農民合作社規範化水平和服務帶動能力,推動合作社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爭創一批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示範縣。總結推廣灤州百信、玉田集強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經驗,支持各類涉農社會主體開展農技推廣、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推進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五)創新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按照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要求,建立市、縣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大力發展產業鏈金融,支持龍頭企業對農戶提供擔保貸款、投保農業保險。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對境內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的按照市政府相關規定進行獎勵。推進農業產業化增信基金試點,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市、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作用,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做好“農權貸”等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金融服務,推進產權抵押和生產訂單、農業保單融資。落實農業保險保額覆蓋直接物化成本政策、特色農業保險政策,積極開展政策性農機保險、設施農業保險,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抓好灤南縣、玉田縣兩個產糧大縣大災保險試點。

(六)強化農村人才支撐體系建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9年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800人。加大“三農”領域實用專業人才培育力度,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2019年實施農業技術高級研修項目3項,組織農業技術指導30場。集聚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2019年選拔招募100名左右優秀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志願服務。

(七)完善城鄉人口融合機制。健全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制度,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保障轉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拓寬轉移就業渠道,增強與京津冀區域勞務協作,全年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6萬人次以上,培育發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孵化基地20家以上。強化鄉村就業服務,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年內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0萬人次,就業技能培訓8500人次以上。鄉鎮勞動保障站覆蓋率達到100%,為農村勞動者提供完善的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

六、大力完善鄉村現代治理體系

(一)探索創新治理方式。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發揮群眾參與治理主體作用。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創建。制定出臺《唐山市村務監督委員會操作流程》、《加強和完善村民自治機制的實施意見》,各縣(市、區)制定村民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協助政府工作的事項清單,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和村級事務“四議一行兩監督”工作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開展“法治新農村”創建活動,建成“民主法治示範村”224個。指導農村普遍健全完善村規民約,90%以上的村建有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教化約束作用。

(二)推動治理重心下移。以解決群眾辦事難為切入點,健全縣鄉村三級社會綜合服務平臺。擴大基層農技推廣技物配套服務模式,強化農技、農經、動物防疫等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鄉鎮有隊伍、有資源為農服務。按照“有利於村級組織建設、有利於服務群眾”的原則,將適合村級組織代辦或承接的工作事項交由村級組織,並保障必要工作條件,規範村級組織協助政府工作事項,防止隨意增加村級組織工作負擔。按照有固定場所、有統一服務標誌、有公示服務信息、有便民設施、有規範管理制度、有完善配套服務的標準,加強農村綜合服務站建設,全面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實現“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解決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問題。2019年底,農村綜合服務站全覆蓋,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實施鄉村文明提升工程,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西柏坡精神、趕考精神、唐山抗震精神,加強農民群眾思想教育。開展道德模範、十大孝子、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評選表揚,繪製鄉村文化牆,建立功德榜、功德錄等,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開展婚喪嫁娶革新行動,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文明村鎮創建,開展“文明家庭”創建評選活動,2019年全市縣級以上文明村鎮達到60%以上。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推廣豐南區農村文化大禮堂建設經驗,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2019年底覆蓋率達到70%以上。弘揚唐山優秀文化,推動“冀東文藝三枝花”進農村活動,傳承發展剪紙、泥人、農民畫等民間文化,打造特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發展鄉村創意文化,推進曹妃甸十里荷香景區、十里海河豚小鎮等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

(四)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雪亮工程”建設,完善提升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信息化建設三大工程,強化安全監控,防範安全事故,農村公共區域、重點部位、重要路口視頻點位建設全覆蓋。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強農村綜治維穩組織,開展“六無”村居創建活動,妥善解決信訪問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引導黨員群眾面對黑惡勢力敢於舉報發聲,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堅決防止黑惡勢力侵蝕基層組織、染指基層政權;依法打擊農村非法宗教、邪教活動,嚴防利用宗教干涉農村公共事務。推進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村級公共法律工作站100%覆蓋。

七、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一)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整頓農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深化農村“兩委”幹部教育培訓,把農村黨支部打造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2019年,培樹農村黨建示範點50個,市級層面培訓農村黨支部書記1000名,所有村黨組織書記年內參加集中培訓不少於7天。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星級管理制度,建立村黨組織書記調整退出機制,鄉鎮黨委每半年對村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和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村黨組織書記在一個任期內連續兩次或累計3次考核不稱職的,予以調整退出。強化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組織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千名好支書”“百名好黨員”“兩優一先”選樹表揚活動。全面推行“四議一行兩監督”,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村級事務運行機制,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一人兼”,支持村黨組織成員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二)發揮村級各類組織作用。理清村級各類組織功能定位,實現各類基層組織按需設置、按職履責,有人辦事、有章理事。完善村民自治組織,落實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制度,支持村民委員會在村黨組織領導下開展群眾自治工作,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發揮農村社會組織在服務群眾樹立新風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健全村務監督組織,規範集體經濟組織,全面推行村級事務“小微權力清單”,不斷推進村級治理規範化制度化。嚴肅查處惠農資金、徵地拆遷、農村“三資”管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堅決查處損害農民利益行為。

(三)強化村級組織運轉保障。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全面落實村幹部報酬待遇和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從2019年1月1日起,村黨組織書記的基礎職務補貼,按照不低於2017年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的標準發放,規範和落實正常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政策。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重要舉措,制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和統籌推進力度,積極探索新型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年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的村達到50%以上,培育發展一批集體經濟強村。對發展集體經濟實績突出、貢獻較大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可由縣鄉按有關規定給予表揚獎勵。

八、強化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一)壓實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制定出臺縣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考核細則,層層壓實責任,加強考核結果應用,推動工作責任落實。對標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硬任務,完善頂層設計,嚴格時限要求,明確部門職責,強化工作舉措,落實各項任務。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辦和農業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機制,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抓牢各相關職能部門職責,強化擔當、密切配合、有效作為。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開發區(管理區)黨工委、管委會每年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

(二)樹牢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政策導向。各級黨委、政府要把落實“四個優先”的要求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抓牢、扛穩,同政績考核聯繫在一起,層層落實責任、做實見效。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把優秀幹部充實到農業農村戰線,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把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充實到各級黨政班子。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研究出臺資金、土地、人才等具體支持政策,強化制度性供給,推動更多資源要素配置到農村去。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各級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機制,市縣兩級財政資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分階段逐步提高用於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有關政策,積極推動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調劑使用,調劑收益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村振興;縣域新增貸款要主要用於支持鄉村振興。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增強補短板意識,採用打硬仗舉措,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制度並軌,讓農民享受到國家發展紅利、鄉村振興福利。

(三)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培養建設。建立健全“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機制,注重提拔使用實績優秀的幹部,擴大從大學生村官、村“兩委”幹部、退伍軍人等群體中招錄選用基層鄉鎮公務員比例,樹起“優秀幹部到農業農村戰線去,優秀幹部從農業農村戰場來”的風向標,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整合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嚴把入口關,全面提升農業執法人員能力素質,著力培養一批既懂農業農村又熟悉法律的“通專結合”“一專多能”農業專業執法人才。把鄉村人才納入各級人才培養計劃予以重點支持,全面提升“三農”幹部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縣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和鄉村人才定向委託培養制度,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表揚和獎勵。對縣鄉黨委、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及農業農村工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集中培訓,有效提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素質和能力。

(四)強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督導考核。市縣鄉對標對錶在全省率先高質量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梳理短板弱項、建立工作臺賬、明確進度要求、實行銷號管理,確保各項任務完成的質量效果。繼續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市重點工作大督查範圍,強化對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的日常督查。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工作信息交流和督查通報制度,實行菜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對計劃實施、任務落實、建設成效等實行統一督導、全面問效。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實績考核,將年度考核結果與幹部培養、考察評價、選拔任用、管理監督緊密銜接,考核結果優秀的全市通報表揚,考核結果連續居於後位的由市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約談。

(向上滑動查看全文)


- END -

唐山發佈(tangshanpress)

來源 | 唐山勞動日報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