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步着边




在《孙子兵法》里边有这么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说在作战的时候,必须在正面与敌人相持,从侧面派一支部队出奇制胜。正奇结合,就很容易一举击败敌人。后来这句话被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做一件大事,从战略上说培养整体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从战术上看必须做到出奇制胜,而不能拘泥于一种战法。

对于桂系军阀来说,他们是一直依靠军队来支撑的政治势力。在当时的中国,政治家永远比军事家更重要。军事不过是政治的延续,单纯的军事只能用于作战,而没有办法取得长治久安,成为一方霸主。从整体上看,李宗仁的能力更全面,而白崇禧只适合指挥军事。


当时的军阀中,冯玉祥的西北军长期得到苏联的支持,兵力最多,作战也最勇敢。然而在中原大战之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冯玉祥就成了孤家寡人。力量没有冯玉祥强大的桂系和阎锡山的晋绥军却能够东山再起,重新成为土皇帝。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冯玉祥和白崇禧一样,充其量只是一个军事家,在政治方面基本上是白痴。

能成为军阀,稳定的建立自己的政权,就需要非常全面的实力,军事能力只是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军阀的实质不单纯是军人,更重要是一个有威信的政治家。在这方面白崇禧远远没有李宗仁水平高,并且还差得很远。



在秦末汉初,韩信的军事指挥能力独霸天下却也只能屈居于刘邦之下,就在于只有军事能力是远远不足以支持称霸天下的。同理能成为一个大军阀,只会打仗也是远远不够的,能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并且牢牢的把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关键的。

在桂系三巨头还没有统一广西的时候,黄绍竑企图联合白崇禧驱逐李宗仁,他认为李宗仁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够。白崇禧就对他这样说道:当年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我广西人不团结。如果现在我们三个人还不能做到团结一致,就没有办法统一广西,就只能成为别人的笑柄。应该说白崇禧的见识还是有一定格局和高度的,从此他们三个人就团结在了一起。


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贵州军阀王家烈就是不能够在政治上完全控制贵州,才导致蒋介石鼓动贵州的政治人物四下串联活动,准备驱逐王家烈。同样的手法,蒋介石在山西、广西和四川都没有成功,就在于王家烈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单凭他的军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贵州。

中原大战后不久,桂系三巨头就分手了。黄绍竑认为桂系根本就不是蒋介石的对手,不如服从中央,他愿意前往南京为桂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从此广西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天下了,基本上也形成了李宗仁主政治和白崇禧主军事的双重格局。



在抗战中,李宗仁担任了战区长官,白崇禧得以留任桂林行营主任。这时的白崇禧借机更换了大批自己的亲信,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桂系的军队。但广西政府层面的工作,基本上还控制在李宗仁的手中,在李宗仁的调度下,为桂系提供了兵员和粮草。

当日军杀入广西的时候,一方面是白崇禧对形势预判失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实力,导致日军长驱直入,蒋介石不得不调中央军把日军赶出去。白崇禧旗下的夏威和廖磊两个集团军都得以保全,牢牢的把广西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中央军作为客军,打完仗也只能退出广西。


因为在抗战前期,蒋介石被迫同意桂系扩军。在白崇禧的操作下,在抗战结束时桂系的实力大大增强。在解放战争期间,李宗仁和白崇禧双剑合璧共同对蒋介石构成了巨大压力。最终在1948年逼迫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如果两个人搞内讧,争一时之高下,估计早就被蒋介石给拿下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团结就是力量,此言不虚。

尽管白崇禧掌管着桂系的军队,但他还给李宗仁了以很大的尊重,以维持双方的合作双赢格局。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白崇禧屈居于李宗仁之下,当然实际两个人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的桂系联合创始人。


当然基于政治理念和对前途的理解不同,在解放战争后期,两个人选择了分道扬镳。李宗仁先到美国生活了十几年,最终选择了辗转回国。白崇禧则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在这一时期,两个人多少还是产生了一些矛盾,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新知传习阁


李宗仁是一个政治家、战略家 ,白崇禧是一个军事家,所以在桂系白崇禧更多是辅佐李宗仁的角色。

在李宗仁、白崇禧的齐心协力下,桂系发展成民国时期一直重要的军事力量,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人在桂系就像三国时期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没有李宗仁桂系就无法在广西立足,没有白崇禧就没有桂系强悍的战斗力,李宗仁也就不能在政治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二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而白崇禧只能做“千年老二”是由三个方面原因决定的。

一、桂系是由李宗仁一手打造起来的,李宗仁不光掌握了桂系的指挥权,还掌握广西的行政权,而且广西在他的治理下,还一度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在这点上毛主席还曾夸过:“我看李宗仁是个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在桂系和在广西是有很高威望的,这点是白崇禧无法撼动的。

二、李宗仁是一个有战略远见的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李宗仁就发表了《焦土抗战论》,指出 “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


后来也正是在国军正面抗战、共军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实战方面,李宗仁曾指挥过“徐海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重创了日军。虽然白崇禧也非常有军事才华,但他在战略战术方面是不如李宗仁的。

三、李宗仁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政治家,每次在历史的重要关口他都能做出重要选择。在北伐时期,他率领桂系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积极参加北伐,并在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他成立抗日救国军,积极要求北上抗日,并在抗日战场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国解放后,李宗仁没去台湾,流亡海外,后来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大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也在大陆安享了晚年。


而白崇禧跑到台湾不能清楚的预判形势,积极策划反攻大陆,最后落得个死因不明的下场。

总之,不可否认白崇禧是个优秀的军事人才,连毛主席、林彪都夸过白崇禧是“国军将领第一人”,但由于政治、战略、威望方面的劣势,所以他在桂系只能屈居老二。


花木童说史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怕是你对军事才能有什么误解

一直以来对白崇禧最贴切的评价就是小诸葛,这我就不得不提一下诸葛亮了,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五次北伐,没有一次取得成功,刘备打仗的时候也从来都不领诸葛亮。

说诸葛亮打仗厉害的,估计都是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奇门遁甲实在是太厉害了。

(诸葛亮本尊,打仗太操心,未老先衰)

真正诸葛亮本尊打仗都是浪得虚名,更别提“小诸葛”了。

白崇禧就是跟诸葛亮差不多的人,谋略有余而定不足,真正打仗的时候,谋略虽然很重要,但是结合战场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军队实力才是根本,所以,行军打仗的时候,真正决定成败的不是谋士,而是将帅。

白崇禧的军事成绩大部分都是在参谋的位置上取得的,比如,新桂系广西统一之战,国民革命军北伐之战,白崇禧都是参谋。

在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中,参谋实际也就那回事,说有你的功劳就有你的功劳,说没有,还真就没有,毕竟参谋在民国时期的军中地位还不如军事副主官重要,不然老蒋也不会让他代理北伐军参谋长。

所以,说白崇禧指挥过北伐战争、蒋桂战争、抗日战争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真正作为一军统帅而指挥的大型战役真的没有几个,或者说没有表现那么出彩的。

(白崇禧)

以一直吹嘘的桂南战役来说,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昆仑关大捷本身不是他亲自指挥的,而这个大捷也不是打的特别漂亮。

相比于白崇禧,李宗仁那是实打实的指挥很多大的战役,尤其是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争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除了台儿庄战役外,李宗仁以主帅身份亲自指挥了很多战役,比如北伐战争中,第七军就是李宗仁率领的。

可以说,论战功的话,李宗仁绝对是碾压白崇禧的,只不过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李宗仁在军事上属于半隐状态,更多的是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周旋。

新桂系中白崇禧为何始终无法取代李宗仁?

题中所说,白崇禧始终是千年老二,这个又错了!

新桂系成立到蒋桂战争时,一直都是三大巨头,为首的是李宗仁,第二把交椅还临不到白崇禧,而是黄绍竑,白崇禧排在第三。

(新桂系中的老二,黄绍竑)

在新桂系形成到崛起的过程中,是由李宗仁部和黄绍竑部合并完成的,而白崇禧只是黄绍竑部的参谋长,白崇禧的实力还没有黄绍竑强。

当李宗仁的定桂军与黄绍竑的讨逆军合作后,李宗仁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远超黄绍竑和白崇禧,因此,李宗仁能够成为新桂系的带头大哥。

然而在新桂系的后续发展中,始终希望能够取蒋而代之,却一直没有完成,在反蒋斗争中不断失败,在反蒋战争中,黄绍竑丧失了胜利的斗志,再加上白崇禧的挤兑,最终离开新桂系投奔蒋介石。

这样,新桂系在抛出了黄绍竑后,白崇禧才排名第二。

白崇禧在争权夺利方面的确是有点本事,这一点不佩服不行,新桂系在抗战时期能够不减反增,最主要的贡献者就是白崇禧。

然而,白崇禧却始终没有取李代之的想法,在1948年国民党的大选中,新桂系还是推出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到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白崇禧还是推李宗仁为代总统。

从中可以看出,白崇禧始终唯李宗仁马首是瞻。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白崇禧虽然善谋略,却不善于做决断,格局和心胸都太小,在政治上十分短视,不仅不能识人善用,还无法团结自己的部下,在蒋桂大战中,就是因为白崇禧用人不当被老蒋分化瓦解。

对于白崇禧的评价,周总理的评价最为贴切“白颇自负,其实在政治上无远见。”


史论纵横


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 ,实际上从抗战中期开始,白崇禧已经渐渐成为桂系第一号实权人物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宗仁一直飘泊在外,白崇禧则留守广西老巢,成为桂系军队的实际控制人,而桂系的实力体现,重要的还是桂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先战徐州,后守河南,始终在长江以北作战,原属于第五战区序列的桂军主力李品仙集团军滞留在了大别山区,后来升格为第十战区,从作战序列上已不受李宗仁节制。

到抗战末期李宗仁升任汉中行营主任,指挥胡宗南第一战区和刘峙第五战区,这两个蒋介石的嫡系怎会真听他的招呼,实为明升暗降,被蒋介石剥夺了兵权。而白崇禧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又兼了桂林行营主任,屁股在广西坐的很瓷实,办公时间基本是重庆和桂林一边一半。



在桂南会战和桂柳会战期间,白崇禧虽然都是战役主要指挥官,但很好地保存了桂军主力,使夏威和廖磊两个集团军没有伤筋动骨,白崇禧还通过与美国人的交往搞来相当的美式武器,到抗战胜利前后,桂军实力大涨,且已唯白崇禧马首是瞻。

新桂系在崛起时,白崇禧和黄绍竑出身于“模范营”,黄是副营长,白是连长,级别差不许多,但“讨賊军”仍以黄为军事主官;而李宗仁是“定桂军”司令,当时已经是旅级干部,地位远高于黄白,因此合编为“定桂讨賊军”后,自然以李为总指挥、黄为副总指挥、白为参谋长,座次也就这么沿续下来了。



几次跟蒋介石争锋后,黄绍竑感觉桂系终非蒋之对手,甘愿赴南京任职以为桥梁,实际上退出了桂系领导层,新增补的“常委”黄旭初并非原始股东,自然不能与李白相提并论,此时桂系仅存两位大佬了。

实际上,桂系逐渐演化成李宗仁从政、白崇禧治军的格局,两人在军政两方面互为犄角,才让蒋介石无可奈何。但就实权而言,到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军权在手,李宗仁则一会北平行营宗主任一会“副总统”,都是政治地位很高的虚职,已很难分清老大老二了。比如北平和谈的结果拿到南京签字时,李宗仁犹豫不决,是白崇禧坚不同意,最终和谈破裂,如白崇禧果真是“千年老二”,怎么敢做老大的主呢?



李白两个人在大陆期间没有发生谁是一哥的内讧,关键在于互相的信任,李宗仁年长并且宽厚,白崇禧虽然有政治野心,但始终保持对李宗仁的尊重,基本不需要分出主和次的座位,用“联席CEO”定义比较合理。

果真李宗仁是绝对的老大,也不致于管不住白崇禧的腿,非去台湾径成鸟入牢笼,自当跟随一哥赴美观光才对。


度度狼gg


白崇禧和李宗仁是同乡,两人有深厚的友谊,世人称之为“李白”,是桂系三雄之二,李宗仁为三雄之首,是国民党一级上将,曾经和阎锡山一起发动过反蒋战争,也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战,结果大败。



时隔六年之后,又在广东地区发动了两广战役,这属于自己家的事,但是却也因此导致了和蒋介石的矛盾,互相隔阂很深。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并且取得了大捷。



白崇禧市也是一级上将,是桂系中的二把手,人称“小诸葛”,从一个见习少尉到国民党总参谋长,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觑,在现代中国军事史上,纵横睥睨了30年的时间,后为新桂系时代的国防部长。



虽然李宗仁在军事方面不如白崇禧,但是在玩政治,为官之道上,白崇禧则不如李宗仁老道,而且在国民党内部论资排辈儿上,还是李宗仁资历更高,李宗仁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一路坐到现在的位置,胸襟宽广,资历,实力在桂系当中都无人能敌,因此被推倒了第一的位置上。



蒋介石下野后,由李宗仁代理民国总统一职,两党谈判失败,但是白崇禧不服气,在和四野对战中失败,李宗仁和白崇禧一起去了美国。

后来蒋介石败走台湾。李宗仁劝说白崇禧不要回台湾,因为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颇深,但白崇禧还是回到台湾,不久后就死亡,有人说是遭到蒋介石的暗杀,李宗仁于1965年回到大陆,1969年病逝。


琅琊利剑


虽然白崇禧的军事才能要明显高于李宗仁,但是,是不是一把手和军事才能不是绝对挂钩,跟当皇帝一样,皇帝打仗未必是最厉害的,他需要的就是旁边有人辅佐,照样可以登基当皇帝,关关羽那么厉害,不还是帮编草鞋的刘备打天下吗?还有诸葛亮,诸葛亮的才学天下第一,为什么他不自己登上皇位,而去辅佐刘备呢?



这里面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社会地位,情感,资历等很多方面,白崇禧虽然能带兵打仗,但是论资历,社会地位,都不如李宗仁,两人是同乡好友,感情很深,并没有因为一把手二把手的事而心生龃龉。



李宗仁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家的,深谙为官之道,虽然军事才能不行,但是在国民党内部有论资排辈的传统,老资格往往更容易做领导,而且李宗仁为人心胸宽广颇得人心,更何况李宗仁也不是没有军事才能,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是在李宗仁的指挥下打败的日本人。



早年间,李宗仁还和山西的阎锡山一起发动了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失败后,又在广东地区发动了两广战役,因此桂系和蒋介石的关系并不好,如果不是迫于抗日战争的压力,双方早就撕破脸了,不过李宗仁也确实是一员福将,他从硝烟战火到政治斗争中能幸免于难,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难能可贵。



抗日战争胜利后几年,蒋介石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民国总统,后因为两党谈判失败,白崇禧不服,和四野打仗又失败,李宗仁失去军队上的支持,和白崇禧双双远走美国,后来白崇禧选择回到台湾,李宗仁劝他说,桂系历来和蒋介石矛盾很深,如果回到台湾的话,恐怕会对白崇禧不利,白崇禧不听,回台湾没多久就死了,有人说是蒋介石杀害了他,但是事实究竟如何无人知晓,李宗仁在美国呆了几年后,历尽艰难险阻,于1965年回到大陆,于1969年去世。


风云一点通


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地位,从来不是军事决定论,而是政治决定论。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如同诸葛亮和刘备,只要刘备在一天,诸葛亮永远不可能当老大。

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被称为“新桂系三巨头”,被认为是桂系军阀的领军人物。

三人中,李宗仁是名符其实的一把手,这个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

李宗仁出道最早,他先后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久经战火考验,自任“广西自治军第二军”军长时,白崇禧、黄绍竑还只是马晓军麾下的一个营长,年龄大、出道早、资格老,李宗仁这些优势是白崇禧和黄绍竑拍马也赶不上的,白和黄的资历倒是差不多。

李宗仁富有政治远见,也有远大抱负。终其一生,李宗仁都没有停止过“倒蒋”的算盘和行动,甚至取而代之,但他在事关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却能以大局为重,服从蒋介石及其中央政府,不遗余力投入北伐和抗战,称得上一名民族英雄。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论起单纯的军事才能确实要高于李宗仁,不论是战略谋划、战役策划还是战术指挥,白崇禧都很有一手,堪称是国军“军事万花筒”,也是新桂系的军事顶梁柱。

相比李宗仁,白崇禧是比较纯粹的军事家,在政治上不如李宗仁成熟,也没有很大野心,这就使得蒋介石对他的防范之心不如李宗仁,蒋多次暗杀李宗仁,对白崇禧却有意拉拢。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先后被蒋介石委以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长、战区司令长官、国防部长等要职,他提出的很多军事作战方针都被蒋介石采纳,立下卓著军功。

有人认为,李宗仁到中央任职后,实际上被蒋介石架空,白崇禧掌握实权,甚至已经取代李宗仁,成为广西事实上的统治者和实质上的桂系最高领袖,这种认识无疑是错误的。

白崇禧很清楚,李宗仁既是新桂系形式上的最高领袖,也是实质上、精神上的最高领袖,他白崇禧之所以能统领桂系,是因为他和李宗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合作无间的关系。如果两人反目成仇,或者白崇禧试图将李宗仁取而代之,他自己一定会失去桂系骨干力量的支持。

其实白崇禧也深知自己除了在军事才华上,政治、人脉、根基、威望等各个方面都不如李宗仁,而中国历史上决定领袖地位的绝不是军事才能,很多著名帝王在军事上远不如麾下将帅,但他们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艺术,却是那些绝代名将无法比拟的。

既然白崇禧被誉为“小诸葛”,我们不妨把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比作三国时期的一对君臣搭档——诸葛亮和刘备,其中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出神入化,甩刘备几条大街,在蜀国的威望也无人可比,但无论他军事能力如何强、功劳如何大、威望如何高,在政治上,刘备才是蜀国真正的领袖。

试想诸葛亮在翅膀硬了以后,趁刘备不在蜀中时,自己想取而代之,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暂且不说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即便他有此行为,也会因此失去人心,必定失败。

自甘辅佐,密切合作,则是搭档典范,名垂青史;不甘人下,另起炉灶,则分崩离析,声名狼藉,这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互利共生的关系,说复杂也很简单。

何去何从,如何取舍,聪明如小诸葛,白崇禧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事实上在新桂系内部,白崇禧连老二都排不上,只能是不折不扣的老三。新桂系三巨头正确的排序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之所以要给李宗仁领衔的桂系加上一个新字,主要是用以区分陆荣廷为代表的老桂系。

白崇禧戎装照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并不比李宗仁高,李是统帅级,白是参谋级

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李宗仁的军队为定桂军,黄绍竑、白崇禧的部队是讨贼军,李、黄分别是两支部队的总司令。后来两军联手,驱逐了陆荣廷和滇军唐继尧,实现了广西统一。后来桂系参加北伐,黄绍竑留守广西,李宗仁出任第七军军长、江左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等,白崇禧则作为何应钦的副手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李宗仁依然在一线,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打出了台儿庄大捷。白崇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如此就不难看出,李宗仁的军事才能并不会比白崇禧低,甚至要高于白。

只是李宗仁还具备相当的政治才能,随着出任南宁绥靖公署主任、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辕主任等军政一把抓的高级职务,逐渐淡出了军事最前线而已。白崇禧则在军事最一线的失利后逃亡台湾。

黄绍竑戎装照

白崇禧能冲到新桂系第二把交椅,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新桂系三驾马车各有鲜明的定位:一哥李宗仁主抓全面工作,二哥黄绍竑主政,三哥白崇禧主军。新桂系在蒋桂大战、中原大战中接连失败后,黄绍竑向国民党政学系靠拢,与杨永泰、熊式辉、黄郛、张群等一起组成蒋介石的高级智囊团。

而在国民党内部,正是黄绍竑的调停下,桂系才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反对派,最后还攀上了组阁高峰。

李宗仁与白崇禧

也正得益于黄绍竑的退出桂系,才成全了白崇禧的桂系第二把交椅。否则,他就不是前年老二了,很可能是千年老三。而小诸葛的绰号,也恰好说明,白崇禧可能并不是统帅级的人物,最擅长的是居后调度、运筹谋划。




司马砸光


新桂系集团以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为核心。起事之初,三人意志坚定,用兵如神,最终打败强大的旧桂系军阀,统一广西,并锐意向外发展,获得虎狼之师美誉。后黄绍竑靠蒋而脱离新桂系核心,新桂系由李宗仁和白崇禧执掌。

对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综合能力和单项军事能力的评价,历来没有统一观点,好评如云而一般不置伯仲。有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是,白崇禧的军事能力更强。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只能说是蒋介石更为赏识白,而把白留在身边作重要幕僚,职务很高而实权不大。而李宗仁长期在外领兵做一把手,台儿庄大捷一战已名扬世界。

同时,蒋介石把白留在边,把李派到外边,也是分化桂系的一种手段,实则也是牢牢控制住了白。而白还陶醉在里面浑然不觉,而李宗仁和黄绍竑对此明瞭得。所以说,白崇禧做桂系千年老二,并不枉他。


庆阳亲王


这个问题好回答,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无论军事和才学都比刘备强,为什么要甘做刘备部下呢?但刘备有一样比诸葛亮强,就是仁厚和大度。刘备渴望有诸葛亮这样的奇才来辅佐蜀国,三顾茅庐,尽管前两次诸葛亮对他不理不睬,但刘备仍不灰心,诸被刘的诚心和气度所折服,最后,同意出山辅佐刘备。李宗仁虽然军事才能赶不上白崇禧,但李有做大哥的头脑和气度,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李比白更有主见,所以,作为新桂系李白黄三巨头,从合作开始,李的政治手腕高明于白黄,白黄也甘心屈居于李的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