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应朋友之约去青州参观两个古村落。匆匆吃了点早饭,便启程上路。上车后朋友才说先去青州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而后到邻近的长秋村参观革命前辈、抗日时期益都县长冯毅之故居。先去黄鹿井……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黄鹿井 古村位于青州西南部、庙子镇政府东,面积3.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村。村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前有一水库,村后靠山,因“前有照后有靠”,被誉为风水宝地。山涧植物种类繁多,奇花异草丰富,杂生植物满山遍野,溪水长流不断。

历史上的黄鹿井人才辈出,举人、秀才朝朝可见,至今村内还保留文举人、武举人故居,老青石板路,古槐古柏,带圣旨的贞洁碑,关帝庙,李氏祠堂,古围墙等。每一处景点都有一段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

该村已行旅游开发,游览村内(不上山)2小时即可,夏秋季最好下午4点以后,天不热了,游人少了,光线适宜拍照了,山村韵味随袅袅青烟漂然而出了…… 愚这次路过此处是上午近十点,天正热,匆匆看了几个点就赶路了,以后择期再来细品。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两方石碑默默地立在井边河旁,上面文字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已不清,估计是有关井或河的大事记。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井口深深的沟槽是经年井绳进出勒出来的,折射着井的古老。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石水槽。那时没水泥(也叫洋灰)。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古槐,似一伫立在村口的老人,翘首盼望着外出的亲人归来。这样的古槐村内有4棵,应该是明代的。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流往响水崖的村内石河。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垂挂石堰墙的探春花,虽花期早过,依然很美!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青州市庙子镇窦家崖村,地处青州西南山区,原有100多户、340多人。现村里依然是石板路,石头房,古朴自然。抗日战争时期,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曾在这里办公,旧址仍在!现在在家的多是6O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农耕生活。至今村里仍有38头驴和骡子,老乡们用来驮运耕地,帮助生产生活。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高屋建瓴”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门口栽槐,财宝自来。"老乡们的愿望。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幽悠石胡同,满满的历史。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碾上的石纹磨平了凿,凿了又磨平,养育了代代乡亲,围绕着推碾发生过或在碾棚里讲述过多少故事。那年代,井台碾边是人们主要的交流平台。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这墙头基础可够牢固的哈。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门(大门)前条石凳。老人们常在这里纳谅,或收坡路过的乡亲歇脚的地方。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石头石头还是石头,满眼里是石头,这里是个石头的世界,处处都是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臼。完全用石头建造的农家庄院,一座座,依山顺势地座落在半山坡上,别有一番山村情趣。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见过很多石院墙,但没见过这么大的砌石垒的石墙!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白云人家”之字路。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见过这么高大且会开花的香椿树吗?树径30多公分,高近20米。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砌石大不大?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通往上崖(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远望一“大宅门。”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三块料石(基石)三间屋,可见当时这户的富裕程度!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另一“朱户”的大门(口)洞,气派吧,两块大石头雕凿成的石拱门洞!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门口古槐。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一般人家的大门口,也常有石雕砖雕。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大门口。是料石,不是空心砖砌筑的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主房一一北屋。其墙基石、过门石、门枕石、踏步石、边立石都是规整的“料石”,纯手工制作的!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村后)古井。经年的井绳进出在井沿勒出深深的沟槽儿。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据说(碑上字迹不清)井边的石碑是明清时立的。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井边一柱石头,脊背光滑,两头立面刻有精美的云图案,估计是老井石碑“帽石”。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通向村后山的石板巷。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四县”联合办事处。当时(抗战时期)益都县长是冯毅之。房子很小,几平米,已塌,在树丛中,为表敬重未拍。可见当时是多么艰苦困难!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上山小道,随处可见驴屎蛋子撒落路上、石丛中。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这个村的显著特点除“石”之外,还有“树”。树木特多,走在村里如穿行林中,除了远近的黄鹂、白头翁和喜鹊的鸣叫,就是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几乎听不到人声车声,整个村庄安然静谧。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村后山前怀有一台地,前对称栽植两棵柏树,树后一石院,院内一棵古杏树一屋,屋后一片杏树林,碗口粗的杏树几十棵,树上结满串串杏子。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这是间在原残垣(守墓屋?)上后建起的石屋子,估计看山用。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屋子东侧散落着数十块残碑断碣,被砸的缺角少棱的,但上面残留的雕刻图案非常精美,动物图案萧疏欲动,栩栩如生,札书惟妙惟肖。据说这是村里王姓的旧地,曾设有三层“碑”。厉害!那年代,一般人家能立块碑就不错了,还三层的,足见当时王姓家族乃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一方有着弧形孔洞的石碑,匾额上刻“玉洞桃源”,匾额之上是绸带轻束的书札,两旁的对联是“祥光绕水,佳气出云”。另一残碑,雕刻的是大树之下,牛背上的牧童正挥鞭赶牛,逼真如生。其它残碑,或刻有荷花,或刻有麒麟,或模糊着字迹,不一而足。一一断桥梅)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草木有情,万物有灵,石堰墙上野花似乎也在静静聆听一首沧桑的歌,一个悠远的故事。(由此转回村中。)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又一大户。听村民讲这一户的盛起、家道中落还伴随着一个神话故事,因仓促未听明白,不乱表。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拴马石。上有孔,拴马缰绳。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院分内外,外人、下人住外院。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东厢房。虽是偏房,但用料也很讲究。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饭屋,出烟气的木棂窗很高。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西厢房,看样子未建成或建成未起用,因内墙未上泥,听说当时出了“故事”。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农事用的驴、骡子。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以下几张照片是朋友端午节去拍的,美吗?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有点时空穿越的感觉,觉得这不是现在,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场景。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一地好楸树,树干笔直,高都在15米以上,旺地也! 在走过看过多个山区古村落后,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农耕年代那时的那种的生产生活 方式下 ,山区比平原地区富有(看房子建设),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气候(雨雪少了,工业化影响?)的变化,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特别是商业大发展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山区才“变” 穷了,人们都进城城市化了。 但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物质财富富集到一定程度,人们会追求除衣食住行基本生存需求外更高需求的生活时,山区一定是更适宜人类生活的好地方。“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另注:1,参观该村时正值中午,光线太强不利于拍照,加之本人拍技一般,又用手机拍的,故照片质量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秋收时再去趟好好拍拍2,由于笔者仅匆匆到村里走了一趟,对村情村史了解甚浅,只听说了点皮毛,故文字表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阅者指教,必立改之。谢谢您!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偭怀忠烈。从窦家崖出来后,我们慕名来到有“抗战时期的小延安”之称的长秋村,参观了革命前辈冯毅之的故居,瞻仰了先辈们的革命事绩,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心灵洗礼。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一门忠烈战死马鞍山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5万兵力,对鲁中区实行了更加残酷的拉网合围式的大扫荡。马鞍山地区的我主力部队为粉碎敌人合围暂时撤离,致使马鞍山成了暴露在敌人腹地的前沿阵地。由于马鞍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仍是我军的小"后方",一些重伤员、干部家属陆续被安置在山上。

这年的11月9日,2000多名日伪军扫荡沂蒙山区返回时包围了马鞍山,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起攻击。八路军115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带领几位负责人作了周密的战斗部署。敌人在孟良台、东坡和后峪岭等山上架起大炮直轰南天门和峰顶,数架敌机轮番俯冲轰炸,在飞机、大炮、重机枪的掩护下,大批日伪军向山上不停冲击。

当时,守山的八路军伤病员及家属只有30余人。在王凤麟的指挥下,山上的伤病员、家属、小孩、老人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支枪阻击敌人,战斗到傍晚,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敌人伤亡惨重。

第二天,附近的敌人前来增援,加强了攻山力量。在激烈的战斗中,山上大部分人英勇牺牲了。见形势危急,王凤麟决定把做军衣剩下的布撕成条拧成绳,重病号和老少家属趁夜幕降临时,拽着绳子从山上滑下转移。由于布绳长度不够,滑下去的很多人都牺牲了,只有少数侥幸逃生。王凤麟也英勇战死。

在这场两天一夜的激战中,守山的27名同志壮烈牺牲。四县联办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妹妹冯文秀、妻子孙玉兰和3个孩子冯新年、冯芦桥、冯平洋全部遇难,被授予"一门忠烈"的光荣称号。

山东青州古村落访黄鹿井、窦家崖两古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