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道教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是超凡脫塵,清靜自然,而道教的廟觀大多是隱於高山密林中,遠離世俗紛擾,正如古詩詞中所描繪“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山因觀而聞名,觀依山而修建,國內的道教名山很多,世人皆知四川境內有青城山,但卻不知在青城山外30公里處還有一座道教仙山。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位於成都市大邑縣悅來鎮鶴鳴鄉的鶴鳴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它與佛教的早期聖地霧中山相鄰,兩山一脈相連,霧中山的開化寺為佛教南傳第一座寺廟,而鶴鳴山則是道教的發源地,兩座山峰看似巧合卻又充滿玄妙,也造就了鶴鳴山仙風道骨般的不凡景緻。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鶴鳴山自古便是高人隱士的修行隱居之地,先有老子李聃後人在此隱居,後有著名道人陳摶、張三丰在此修道。西漢末年,道教教祖張道陵在鶴鳴山得道並創立了“正一威盟”之道,即“五斗米”道,由於大多數人認為張道陵創教之地便為道教的起點,所以鶴鳴山又被稱為道教的發源地,也稱“道國仙都”、“道教祖庭”,關於發源地一說也有很多爭議,但是根據中國曆代歷史文獻考證這一說法是成立的。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道教自張道陵在鶴鳴山創立了五斗米道後,又傳道於青城山,可以說道教起源於鶴鳴山,發祥於青城山,但是鶴鳴山的名氣遠不及青城山。據資料介紹,曾經的鶴鳴山上廟觀規模宏偉,只是近百年來毀壞殆盡,雖然近幾年已逐漸恢復了曾經的局面,但已沒有了昔日的繁華鼎盛。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鶴鳴山上的道觀依山而建,從山下依次往上殿宇重重,從古柏掩映的山門迎仙閣進去,全程石梯路段,十分適合散步休閒,觀內建築多是新修的,外觀裝飾看起來似乎缺乏古樸,但是那些隨處可見的參天古木見證了道觀曾經歷過的滄桑,為觀內增添了些許幽靜。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山門後是鬥姆殿,殿高兩層,殿中供奉道教中的女神鬥姥元君,但是鬥姥神像位於大殿二樓,在大殿轉角處有樓梯相連,一般不容易被人發現,殿中的鬥姥神像三目、四首、八臂,面目慈祥,造型十分少見。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鬥姥殿後是道觀的主要建築三聖宮,氣勢巍峨的宮殿位於高臺之上,高臺正中的“道法自然”四個藍色大字赫然醒目,殿內中間供奉著道教最高神靈“三清”神像,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左右偏殿各供奉三豐真人和純陽真人。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在三聖宮後有一株樹齡已經有700多年的古柏樹,樹高35米,仰首而望才能見頂,此樹是明朝張三丰到鶴鳴山修行時親手所植,相傳曾有千隻雲鶴棲息在古柏樹頂,現在古柏周圍紅緞纏繞,並取名為“三豐柏”,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儼然成為觀內一景。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從古柏旁的石梯繼續上行,便到了天師殿,天師殿內供奉著道教教祖張道陵,人稱“張天師”,在天師殿前有一口井,取名“神泉”,旁邊有石碑刻字介紹“天師神泉、源出神臺、甘澤清冽、玉液天然、明目養心、美髮頤顏、增智醒腦、益壽延年”,並在一旁備有紙杯,供遊客自行取水飲用。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天師殿後便是最後一重殿玉皇殿,顧名思義殿內供奉著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神話中似乎是地位最高的神,主宰著三界芸芸眾生,所以它的大殿居於眾殿堂之上,位置最高,但是在道教神仙排行中“三清”位列第一,其次才是玉皇大帝。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成都不光有青城山,還有這座距青城山30公里外的“道國仙都”

鶴鳴山不算高,從山門到玉皇殿的登山石梯也不算費力,進入道觀也沒有門票,作為道教發源地,現在的鶴鳴山道觀看起來似乎與它的身份略有不符,但它是一處很好的休閒人文景觀地,與聞名天下的青城山相比,鶴鳴山也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蘊,也應該被大眾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