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帝,蜀汉五虎上将封了四个将军,为何独独少了赵云?

苏健朋


蜀汉五虎上将刘备可没有封过,《三国演义》中有五虎上将的说法,可真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

《三国志》蜀书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一起,后人习惯称之为五虎将,当然你也可以看成五虎上将。

刘备自封汉中王时,将其手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封为四方将军,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为什么没有封赵去?



原因很简单啊,四方将军只有四个,前、后、左、右,总不能再弄个不伦不类的将军出来吧。四方将军已经仅次于车骑将军,再上面就是骠骑将军和大将军了,想想刘备征战几十年,称汉中王前也不过是个左将军,四方将军的职务已经很高了。

为什么刘备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方将军呢?

主要条件就是战功和资历。

关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不仅资历深,而且功劳多,从刘备起兵时一路跟随,刘备如果分兵,必让关羽领一路军独自镇守,关羽是刘备阵营为数极少能镇守一方的大将。中间关羽投降曹操时,因为斩杀颜良,还得了个汉寿亭候的爵位,刘备客居荆州时,关羽练水军,之后在赤壁之战绝北道,成为镇守荆州的封疆大吏,既是万人敌,又威震华夏,关羽被封为前将军理所应得。



张飞也是最早跟随刘备一起起兵的,虽然张飞独自领兵能力稍差于关羽,但好歹也是万人敌的将军,在当阳桥率20余骑断后时,曹军尽然不敢追击,刘备在平定益州过程中,张飞与诸葛亮、赵云一起攻破江州,之后又独自领军攻占巴郡及巴西郡,张郃进犯时,张飞大败张郃,将张郃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又在汉中之战立下战功,凭资历、凭战功,张飞都是刘备阵营为数不多的猛将,被封为右将军实至名归。



马超是降将,其投降刘备之前就是威震凉州的一方诸侯,其勇武程度不输关羽、张飞, 其地位、官职均与刘备相当,马超投降刘备之前就是征西将军,并州牧了,刘备之所以封马超主要还是因为马超的名声,刘备是把马超当成吉祥物来供奉的,马超被封为左将军也算各得其所。



黄忠在投降刘备前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因在汉中斩杀曹军方面军主帅夏侯渊,而获利巨大的战功,就因此一战,而被封为后将军,黄忠主要还是靠战功。

要想知道刘备集团中的文臣武将地位,看刘备进位汉中王时的官员排名就知道了: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马超排第一,关羽排第六,张飞排第七,黄忠排第八。

当然了,这个排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赵云呢?

论战功,无法与关羽、张飞、黄忠相比,论资历,无法与关羽、张飞、马超相比,四方将军四个位置都占完了,赵云无法任命四方将军,只能任命比四方将军低的职务,先来关注一下赵云的战功:

赵云因在当阳救护后主刘禅与甘夫人有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有功,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

刘备攻占益州时,赵云随诸葛亮、张飞一起攻破江州,随后赵云独自领兵攻占江阳、犍为等郡,次年与刘备会师与成都,因功被封为翊军将军,这是个杂号将军。

汉中之战时,赵云在汉水边偶遇曹军先头部队,以极少部队大破曹军先头部队,两进两出,有勇有谋,被刘备称为“子龙浑身是胆”,军中便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这个战功刘备没有封,想必对当时的战局影响不大,虎威将军仍是表现勇猛的杂号将军。

这是所有刘备进汉中王时,赵云的战功了,之后的就不说了,简单的说,赵云没有被封为四方将军,就是因为战功不够。

但赵云仍是刘备阵营为数不多的,能单独领兵的将领了,地位仅次于魏延。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赵云便开始追随刘备,时刘备还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以说是碌碌无为。所幸关张赵三人与之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因为他们相信刘备。后来刘备也不负众望,果然成就了一番伟业。公元219年,刘备于汉中击败曹操,同年进位汉中王,时刘备大封功臣,据《资治通鉴》记载:

“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馀皆进位有差。”

而这其中就非常令人纳闷了,那个追随刘备多年,多次救刘备于危难的赵云哪去了呢?原来竟只封了他一个杂号将军——“虎威将军”,这究竟是为何呢?难道刘备不重用赵云吗?

职位高并不代表权利高

“前后左右”四将军的职位高吗?这是毋容置疑的,若按汉代武将官职等级来划分,这四将军的职位可以划为第二级了,仅次于第一级的(大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位在四征将军,四镇将军之上。而赵云的“虎威将军”最多也只能算第四级了。但当时是汉末乱世,尽管授予了这样的职位,但并不一定就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更多的也是当权者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

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大将军,但其中真正掌握实权的也不过关羽,张飞二人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看马超。

马超这个人的命运不好,早年英勇无敌,却因自己的鲁莽而弄得家破人亡。自从归附刘备后,我们貌似也再没听到过有关他的“英雄事迹”,为什么呢?因为他抑郁早亡了。马超病逝于公元222年,年仅47岁。而在病亡的前一年,他刚被刘备封为骠骑将军,是当时蜀汉政权中武官的最高官职。为何他还会抑郁而亡呢?一与家族没落有关,其二也与其在蜀汉不受重用,大仇难报有关。刘备给予马超高位很好解释,为的便是想收复西凉人心,毕竟马超曾是西凉一代名将,在西凉地区有一定威望,不容轻视。而黄忠也一样,定军山一战,黄忠阵斩夏侯渊有功,但黄忠的功劳能和赵云想比吗?显然比不过的,但黄忠身后确有荆州的武将集团,刘备是靠荆州集团打天下的,这些人必须得“供着”。但黄忠真正掌握了多少军权吗?其实不然,至少黄忠在定军山之战后,还需要向赵云请兵方能出兵我们就能看出这其中的玄机。

赵云是真正的心腹之将

赵云追随刘备二十余载,彼此之间的了解不容多说,即使不授予赵云高位,赵云也必然不会心有怨言,而这一点是刘备深知的。所以刘备放心不选赵云而用马超,黄忠。

据史料记载,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将镇守汉中的大任交给了魏延,而张飞则镇守巴中,荆州三郡有关羽坐镇,而赵云则是江州都督,成为了后来刘备东征的川东留守军长官,所以后来刘备夷陵兵败时,领军前去救援的便是赵云。所以实际上真正有实权的将军是关羽,张飞,魏延和赵云。

虽说赵云没予以高位,但手中确实握有实权的,从这一点足可看出刘备对赵云的那份器重和信任。

其实赵云还有另一重身份,便是刘备的禁卫军的长官,负责刘备的安危,掌握着刘备的亲军,若非君主百分百信任的人,是绝对担任不了此职的!

所以四大将军中少了赵云不足为奇,一来赵云不在乎虚名,二来赵云一直深得刘备信任,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刘备是个草莽英雄,只要是谈三国就绕不开他。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刘备好像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打过什么样的仗,有的时候他倒是很像个怨妇只会啼啼哭哭的,看样子他不像是一个能干大事的人,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当时天下人公认的枭雄,曹操视为如同自己一样的英雄。

我相信在刘备成事之前,很多人肯定不认同曹操的说法。

毕竟刘备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战绩呀,他跟着袁绍的时候,经常打败仗,打了败仗就知道跑路,跟着曹操的时候,一听曹操说他是英雄,他又吓跑了。

到了后来他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又投靠了刘表。

在刘表这里刘备也是混吃等死,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刘备,他却得到了天下英豪的追随,像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还有后来的法正......。

要知道这些人,那可个顶个的是当时天下的豪杰呀。

刘备之所以有这么多豪杰追随,那说明刘备身上还是有很多闪亮点的。

后来刘备果然逆袭成功了,他夺得了荆州,开始有了立足之地,紧接着他又攻打下来了益州(确切的说是益州的刘璋投降了刘备)。

拿下益州来后,刘备就和北方的霸主曹操开始争霸了,主要是和曹操争夺汉中之地。

两军开打的正激烈的时候,曹操不玩了,原因是曹操的大后方起火了,他要回到朝中灭火,这就给了刘备占据汉中的机会。

刘备在取得汉中之后,他封了四个大将,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让人很意外的是,竟然没有赵云。

要说赵云的战绩比不上关羽和张飞,那我们都认可,毕竟他们是跟随刘备最早的人,算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但是,要说赵云在马超和黄忠之下,那就有点难以服众了。

要知道当年长坂坡之战,赵云可是在敌军中七进七出,拼了老命才把甘夫人和阿斗给救了出来的呀,说真的这事放在关羽身上,都不一定能办的到。

可是,谁都想不到这么勇猛的赵云,救了刘备儿子的赵云,立下盖世奇功的赵云,在封将拜相的时候,落选了。

这多少让人听了都会唏嘘不已的。

你看马超一个投降过来的将军,并没有为刘备立下过什么功劳,只是他在汉中的威望比较大,作战骁勇善战一些,刘备就把他封为了左将军,这并是不能说服大众的理由。

还有黄忠,黄忠就是资历老一些,要说战绩嘛,也有点,至少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他帮助刘备斩杀了曹操的爱将夏侯渊,但是,黄忠的胜利,多多少少带点运气的成分。

刘备之所以把他封为了后将军,可能就是因为他杀了夏侯渊吧。

其实黄忠被封为后将军,确实不能服众,最起码关羽就不服。

当他得知后将军是黄忠的时候,关羽抗议过,觉得和黄忠是一个档次的将军有点丢份。

不过最后费祎给关羽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就让关羽闭嘴了。

总之,赵云没有名列四大将之中,很大成分上和刘备不喜欢他有关。

不过论实力,赵云绝对是能排到四大名将之中去的。

不过奇怪的是刘备死后,继位的阿斗也没有给赵云正名,赵云在蜀汉一直都是以偏将军的名义存在。

要说阿斗也真是一个白眼狼,忘了当年赵云冒死救他的事情了。


史学达人


首先先说一个点,在正史里是没有五虎将这个说法的,只是后人根据陈寿《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并列在一起,所以给他们杜撰了一个五虎将的名头。

还有,刘备称帝时,关羽黄忠已卒,赵云此时也是一个“将军”——翊军将军,只不过是翊军将军是五品的杂号将军,相比于张飞的“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乡侯”相比而言,大大失色罢了。确实,刘备称帝,赵云却仍是一名不入流的“杂号将军”,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奇怪,因为哪怕是魏延当时也进拜了镇北将军。

所以,题主的题目我自动改为了“为什么赵云在蜀汉地位没有其他五虎将以及魏延高?”

一、其实赵云的地位本来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陈寿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并列在一起时,是把赵云排在了最后的,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所以说刘备称帝,赵云没被拜为大将,在当时蜀汉的阵营里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


二、关羽赵云能力方面的讨论。一方面是武力:赵云长期充当刘备的亲卫队长,再加上有刘备“一身都是胆的”的赞誉,武力肯定不是盖的。但是,相比于关羽、张飞的“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的“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的“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着实失色不少。

另一方面领兵:通过汉中之战和箕谷道退军两次战斗来看,赵云确实沉稳坚毅,退兵而不乱,有大将之风,但他基本上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相比而言,关张马黄都担任过方面军的主帅),战绩自然也就不显。

三、赵云的出身也是重要的原因,赵云出身寒族,这在汉末这样一个极重门第的时代不得不说是赵云一个巨大的软肋,刘备和诸葛亮都出身名门,都是出了名的重视门第,而赵云不像关张与刘备亲若兄弟,也不如魏延、黄忠、马超等是率领部曲来投,所以说他在蜀汉中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赵云以谨慎而著名(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拒绝赵范寡嫂的事件了),这或许是性格使然,但不能说没有处境和地位的原因。

四、赵云的性格。赵云的性格过于忠义耿直的,长坂坡救阿斗的事自不用说,当刘备入主益州,诸将都开始搓搓手,想着该分房的分房,该给女人的给人,想要分享胜利的果实的时候,赵云却拒绝了,“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这固然彰显了赵云的高义,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赵云的耿直甚至耿介,刘备后来“即从之”,不少因赵云而断了财路的将领一定狠得赵云牙痒痒。刘备称帝,意欲东征孙权时,赵云作为刘备的亲卫之臣,深知刘备正在气头上,连诸葛都劝不了,他更是没法劝,说不定还会害了自己,但他忠义耿直性格却令他不得不进言劝阻刘备,“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结果“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刘备一怒之下直接把赵云撂在一边了。

赵云的出身、功绩以及性格都决定了他得不到刘备、诸葛的重用,在蜀汉的地位也自然不彰显。

但是,在后世人的眼里,赵云的武艺高强,忠心护主使得他在我们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以至于时至今日仍有人为赵云抱不平,这也是为什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如此不惜笔墨地塑造赵云这个英雄形象吧。


谈资帝


这很正常,如果不较真的话,汉家自古待功臣薄就可以解释了,如果较真的话,其实也并不意外。

首先,关张肯定是首当其冲没有质疑的机会,剩下的也就黄马,黄忠虽然在三国志里对刘备的功劳几乎只有唯一一个一战斩渊,但确实奠定了刘备霸蜀的局面,这是不能否认的,而且黄忠算是荆州派系的代表,刘备需要他这么个人物,而从关羽当时不满的表现来看,可见关羽是很清楚黄忠这个人是没什么功劳的,因为他不可能单纯因为年龄歧视吧?而且当时关羽的年纪也近六旬了,黄忠年龄不详,但再大也就近七十而已,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其次,功劳最小的肯定是马超了,虽然有人说马超迫使成都投降,但其实,成都已经是大局已定,马超只不过走个过场,但这个人出身实在太好了,刘备身边就找不出第二个了,他自己虽然自称皇室后裔,但其实当时根本没人尿他,但马超祖上马援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汉朝名将,而且马超自己在当时也有汉帝册封的名爵在身,你看后来刘备称帝,群臣的上表里,马超位列一二,就可见其名声出身就是一种资本,就好像袁绍的四世三公他就比曹操的阉宦之后要实用的多!

最后说说赵云本身,赵云早先为本郡所推举,他带人投了公孙瓒,后来因为田楷的事情,认识了刘备,辗转多时后,终于被刘备用来主管骑兵,刘备早年在北方戎马,赵云又是白马将军公孙瓒那里出来的,刘备肯定是有骑兵的,赵云显然又是这方面的人才,虽然不多,但肯定是有,但随着刘备一路往南逃亡,估计那点骑兵也没剩啥了,看看刘备在当阳,只率赵云张飞诸葛亮数十骑先走,估摸着这几十骑兵也真就是刘备的宝贝了,再之后,刘备在荆州时期主要依仗的是关羽号称的数万水军,再加上入川时期的山地兵,骑兵也就越来越不受重视,所以赵云也就无法像关羽那样拉起一支数万人的精锐特种部队,这算是一种遗憾吧。


校长来个火


首先纠正问题的一个小瑕疵,刘备封四个将军是在夺取汉中后,而不是称帝时。这个时间点很关键,也是为什么没有加封赵云的前提。那么赵云功勋卓著,忠贞不二,为什么在刘备汉中称王后没有加封赵云为四大将军之一呢?

应该说,赵云的落选是很遗憾的,这也是当时许多人的共识,以至于民间一直拿赵云和其他四人并列,所以才出现了五虎上将的说法。那么究竟是谁顶了赵云的缺,我们来分析一下。

公元219年,曹操从汉中之战中撤出,刘备随之彻底占领汉中,随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同时对汉中之战中有战功的人进行褒奖。当时加封了四位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

备还治成都,以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馀皆进位有差。

此次加封以四大将军最为荣耀,因此众人都翘首期待,但是结果是令人诧异的,赵云竟然不在其列。那么到底是谁挤走了赵云的位置呢?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

首先肯定不是关羽,尽管关羽并没有参加入川作战,也没有参加汉中之战,但是关羽当时是襄阳太守,镇守荆州。而刘备在入川之前,只拥有一块领地,那就是荆州。换句话说,刘备对关羽非常器重,将原来自己统领的荆州全权交给关羽,可见关羽责任之重。

因此,只要关羽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守好荆州,那么就是大功一件。而关羽在刘备入川时,当孙权派兵前来夺取荆南四郡时,关羽及时救援,和吴兵对峙于湘水。尽管最后谈判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在关羽大军压迫下,刘备还是保住了南郡这个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关羽功不可没,而关羽位列四大将军之首也是理所应当。

其次是张飞,张飞在入川作战时单独率领军队攻城略地,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州。在汉中争夺战中又在宕渠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因此论战功,张飞也当得起右将军这个称号。

然后是马超,马超这个左将军有一些水。为什么这样说呢?马超从汉中南下投降刘备时,几乎是孜身一人。当时他的部曲早就被夏侯渊击溃,四散逃去。而在寄居汉中张鲁时也是被严重猜忌,因此,当时正是马超不得志时。

虽然马超无任何军队上的实力,但是威望尚在,这对刘备来说正好能用得上。因此,刘备在得知马超有意来降时,大喜。刘备为了让马超显示作用,让马超先不要动。刘备暗地里资助马超许多士兵,因此,当马超出现在成都城外时,看起来马超实力雄厚,其实都是表象。但是成都因为马超的来到,加速了投降。

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

马超随后也参加了汉中之战,以自己的威望吸引羌族万余人来归,但是在战绩上实在不怎么出彩。所以,说马超挤走赵云的位置,稍稍有些道理。那么谁最不该挤走赵云呢?应该是黄忠。

黄忠的提升确实有些突然,这也是赵云落选的最大原因。那么黄忠有什么战功使得他能够挤掉赵云的位置呢?

黄忠当时已经是老将了,不出意外,再过些年,他会默默死去,不被世人所知。但是黄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应验了一句话,那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黄忠虽然年老,但是雄心犹存。

在汉中之战打得最关键的时候,刘备采用法正的车轮战术,轮番攻击张郃部。这促使张郃向夏侯渊救援,当夏侯渊救援张郃后,兵力出现不足。黄忠及时看到这一点,趁着夏侯渊修补鹿角的机会,率领大军猛冲下去,一举亲自斩杀了夏侯渊。说是运气也行,但是更多的是实力。

因此,论汉中之战最大的功臣,黄忠位列第一,斩杀夏侯渊。张飞位列第二,击败张郃。所以最后资历尚潜的黄忠挤掉赵云,成为了最后一名将军,后将军。

黄忠位列后将军许多人看不惯,其中就有关羽。当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后,愤愤的说:誓不与老兵同列。这从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大家对赵云落选的一种遗憾,那么赵云有资格位列四大将军吗?肯定的。

遣益州前部司马犍为费诗即授关羽印授,羽闻黄忠位与己并,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赵云早在平定荆州南部四郡时就单独领兵,随后领桂阳太守,镇守一方,当时军职是偏将军。而赵云这个人文武双全,威稳持重。刘备对他极其的信任,总是将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什么事情呢?后方重任。

刘备入川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辅助诸葛亮统领军事。当时吴夫人携带刘禅回江东,赵云和张飞一起领兵截回。这对刘备来说是个天大的事情,而依照张飞的个性,他是万万不会想到这一点的。因此,此事赵云功不可没。

随后,赵云随诸葛亮一起援助刘备进攻成都,赵云沿水路朔江而上,和诸葛亮军汇合于成都,随后破成都,刘备加封赵云为翊军将军,并且镇守军事重镇江州。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就是位列四大将军之一,但是最后却落选了,为什么呢?

一是前面分析的,黄忠突然拦得大功,斩了夏侯渊,这不得不让刘备重新考虑四大将军的人选。二是赵云属于嫡系,而关羽和张飞都属于嫡系,黄忠和马超一个代表荆州系,一个代表凉州系,所以如果赵云入选,那么刘备就有偏袒嫡系之嫌。为什么这样讲呢?

当时刘备军中派系众多,为了平衡,刘备不得不尽量使各方都满意。夺取成都和汉中过程中,益州系其实出力最多,其次就是荆州系。因此,最后黄忠代表荆州系入选,而最重要的益州系没有一个人入选。不过刘备事后有找补。

刘备封赖恭为镇远将军,法正为扬武将军臣,李严为兴业将军,这些人都属于益州系。对荆州系其他人也有找补,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等等。那么赵云呢?赵云后来有找补吗?有的。

刘禅即位后,立马给赵云提了官,封赵云为中护军,镇东将军,算是对当年没有位列四大将军的一种弥补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赵云落选四大将军确实遗憾,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人才众多,刘备需要平衡各方势力。黄忠突然立了大功,所以成功挤进四大将军之中。而马超的资历以及迫降成都的作用也是不得不忽视的。细细研究你会发现,连强大而人数众多的益州派都连一个人都没有挤进去,就更别提赵云了。刘备是个不徇私情之人,为了大局考虑,只有暂时委屈赵云了。不过随后刘禅对此事进行了弥补,所以大家不用对这件事情过于耿耿于怀!


每日趣评


刘备称帝,开创王朝,这个时候,就到了给各位功臣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但是这个论功行赏,除了要考核功臣的个人功劳之外,也要权衡各方势力。尤其是像刘备这样,靠着一路吞并,一路收编,一路整合其他早已存在多年的诸侯势力建立起基业的人。

刘备是怎么倒腾出一个蜀汉王朝的?

他首先是拿下了荆州,利用荆州的人力物力,拿下了益州,然后利用益州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拿下了汉中。这些各大板块,在刘表、刘璋、张鲁的经营下,已经自成一体很多年,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刘备为了迅速壮大,一路招降纳叛,基本上,是能用的就用,全盘接收了。

因此,刘备账下,形成了宿将帮,荆州帮,益州帮,陇西帮。宿将帮是刘备起家的底子,代表人物,是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个猛将,是跟随刘备一路苦过来的老伙计。

荆州帮是以诸葛亮、庞统,黄忠老将军、魏延、费祎、蒋琬等为代表的一帮荆州而来的谋臣武将。

这两大派系,是刘备得以建立蜀汉的根基。刘备依靠这两帮人马,才得以赤壁之战得胜,占有荆州,然后西进益州。

拿下益州,除了上面这两派人物之外,益州能人法正等人的劝降,也是功不可没。法正还帮助刘备,拿下了汉中。拿下汉中,谋士第一是法正,不是诸葛亮。

因此占据益州后,法正成为了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成为刘备的心腹大臣。刘备当年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撤退到白帝城时,奄奄一息,说假如法正不死,他就不会远征东吴了。因为法正刚正不阿,一定会劝阻刘备。

拿下益州,刘备又想办法,策反了汉中张鲁的大将马超。马超是西北一霸,被曹操打败,只得率领陇西骑兵军团,归了张鲁。张鲁因此才得以以汉中区区弹丸之地,吓得益州的刘璋,夜夜不能寐。

马超代表的,是陇西军事集团,还有汉中旧人。如果刘备想将来拿下关中,马超的陇西军团,将会派上大用场。这些人都是骑兵,而且出身陇西,驰骋平原沙漠,是一把好手,关键是陇西旧部,也容易招降。

所以,刘备登基称帝拜将,根据能力、威望封号,也是做个派系权衡,不能凉了那一帮的人心。旧部关羽张飞,荆州黄忠,陇西马超,益州呢?

益州没有杰出的大将人才,所以就不拜封大将了。但是法正却是尚书令,中军护军。

这个职位,名号不大,但尚书令可是除了丞相之外的第一人。中军是刘备的禁卫军,法正是刘备禁卫军的大领导,负责刘备的安全和重要战事,实际上是一个实权非常大的一个人。

在蜀汉,所谓的五虎上将,前后左右四将军,都是军队的称号虚职,就像军衔一样。军衔可以很高,但是没有实权,也即是一个吃闲饭的。所以,有无受到重用,还是要看他有无很高的职位。如独领一军,独当一面。魏延是汉中太守,独当一面,抗击曹操,权力非常大。关羽督荆州事,意思就是总管荆州军政大权,这个权力就更大了。

再如张飞,守巴中,赵云留镇白帝城等,这些都是实权。倒是马超,除了一个将军封号,实际上在公元223年兵败后,刘备就不用他了。后面退休在家,不久就病死了。估计因为水土不服,加上郁闷,英年早逝。不过后来的他的小弟马岱,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

赵云因为在军中,独当一面的机会比较少,加上人也比较年轻,前面有关羽张飞顶上了,所以只好往后面靠。不过他一生,刘备、诸葛亮,都是比较信任的,担任的岗位,都是实权,而且级别也非常高。只是在虚衔上,少了一个尊号。

(我是三生有画一书生,当过5年记者,干过2老板,现在喜欢写作,历史,武侠,影评,有兴趣的可关注本号哦!)


三生有画


公元221年,刘皇叔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刘备称帝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皆位列三品。而此时的赵云仅仅是翊军将军,约五品。同为五虎上将,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这就要从蜀汉五虎上将的称呼说起了,正史上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也没有什么四虎上将。由于“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并列为一传,且《关张赵马黄传》仅排在了《诸葛亮传》之后,位列蜀汉文臣武将之首,所以民间便有了五虎上将的说法。那么,西晋陈寿作《三国志》肯定要将评价地位大体相当的人物列为一传。既然如此,为何刘备称帝,赵云却没能被封为将军呢?

赵云,字子龙,今河北人,相貌俊美,白马银枪,一生未尝一败。民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说,可见赵云武力之高。公元200年,赵云初见刘备,二人同吃同住,相谈甚欢。后来,赵云带数百兵士投奔刘备,便开始了其追随刘备的一生。

至于将军的封号,则是另有其意。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并没有采用曹魏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赵云的翊军将军,在蜀汉兵制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可与汉制的前后左右将军并列。另外,刘备所铸蜀主八剑,所赐武将仅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蜀汉得到谥号的功臣共十二位,其中真正是蜀汉武将的仅仅五虎将五人,这其中就包括赵云。可见,赵云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与五虎上将其余四人的地位都是大致相当的。


妙史


随便翻了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我也是醉了,许多答案都是漏洞百出,有的即使时间和逻辑各种错误居然还能入选热答榜。我都不知道这些人的达人称号是如何获取的,是不是标准太low了呀!提问题的人把一些内容搞错了,回答的许多人不懂装懂,也跟着错,麻烦先多读些书,好吗?哎…宝宝还能说什么呢?

算了,我还是先来纠正一下错误吧!刘备是当汉中王的时候封了四个前后左右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根本就不是称帝的时候封的,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和黄忠都死了(一个战场被擒被杀,一个病逝,还封个锤子呀)。至于五虎上将,是后来三国演义中和民间的一些说法,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我的理解是他们五个人是在同一个传中,既然赵云能与他们在一个传中,可见实力也不一般,所以后来就有了五虎将的说法,他们顺序是关张马黄赵(注意赵排最后一位)。

对于四个人的受封。

关羽和张飞,自从跟随刘备后,走南闯北,屡立战功,他们三人同床共枕,情分如同亲兄弟。关张二人号称万人敌,他们无论是个人能力与表现,还是与刘备的交情,他们两人受封,是理所应当。可以说,没有关张二人,就没有刘备的后期称王称帝。

马超,字孟起,西凉悍将。投奔刘备之前也是一方诸侯,在羌,胡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曾经差点在战场上擒杀曹操,可见实力不容小觑。后来投奔刘备后,到了成都城下,刘璋当即开城投降。马超名声在外,实力强硬,羌胡少数民族仰慕马超的神勇,有马超在,大后方自然稳固。所以拜马超为左将军无可争议。

黄忠,字汉升,属于刘备集团的荆州派势力。归顺刘备后,攻打刘璋时,常常冲锋陷阵,英勇果毅为三军之冠。后来在定军山攻打夏侯渊,面对夏侯渊的精锐部队,黄忠冲锋在前,一交战便斩杀了夏侯渊。黄忠战功卓著。黄忠拜为后将军,一方面是战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让黄忠给众人做一个榜样,黄忠就像优秀标兵一般。给众人传达一个消息,英雄不问出处,无论你是何时投奔而来,无论你以前的名望高与低,只要能建功立业,一样可以委以重任。

根据战功等,封了前后左右将军,但却没有赵云。为什么呢?不要着急,我一一到来。赵云,字子龙。可能许多人受小说三国演义所影响,认为赵云神勇无敌,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斩将夺旗。其实,查看三国志,赵云并不像演义中的那么神勇,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不过只有短短的三百余字。没有体现多少他的战功的。他在长阪坡中亲自抱着刘禅,保护了甘夫人,使他们免于祸难。赵云基本上是充当了保镖的角色,他没有独挡一面获得过大的战功。他当时没有拜为前后左右将军,是刘备基于战功等各项的考虑吧!虽然赵云不像演义中那么神勇,但其仍然是一名优秀的将领,一些赵云黑,总是肆意抹黑赵云,对于赵云,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他。要知道,如果赵云没有一定实力,那么陈寿会将赵云与剩下四将放为一个传中吗?

欢迎大家与我一起讨论交流,期待你的评论。


遨游文史世界


段子手聊三国之五虎将登台拜将

刘备:子龙啊?最近哥哥飞黄腾达啦,你看看,刚下益州,又取汉中,怎么着也得给几个老兄弟新伙伴们点好处吧。

赵云:刘大哥,蜀中刚定,汉中亦如此,连连兵锋,民不聊生,这个事情太费钱财啦,还是算啦。弄点官当当就可以,钱能节约就节约。在你带领下大家有吃有喝,有奔头就可以。



刘备:子龙啊,我就说啦,还是你最明白事理。(内心os妈蛋的,这个四弟一天到晚跟我唱反调。我不分封,下面人怎么想)

赵云:望大哥为天下苍生,不要太过奢侈。

刘备:子龙啊,我也有难处你要理解,大家都跟我这么久啦,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地跨二州势头正盛,每个人都有期待,也有私心。我要平衡啊。

赵云:权术政治我不懂,全凭大哥吩咐。

刘备:子龙你看啊,老关老张跟我三十年,现在还是无名无份,他们是我结拜兄弟,自然不会有意见,可是我内疚啊。

赵云:二位义兄劳苦功高,理当受封。我没意见。

刘备:还有老将黄忠,他跟我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战绩斐然。入川为先锋,汉中斩夏侯渊。而且他身份特殊,是投降将领的代表,大家都在看我怎么对新人的。我不能寒大家心啊?


赵云:黄老将军,是我辈楷模,时日虽短但是功绩无双,况且我还年轻,他我没意见。

刘备:最后还有最麻烦的就是马超马孟起啦,年纪又轻,原来官又大,跟我之前都是一路诸侯,背后还有好多势力。大家也都看着,你说我该怎么办?


赵云:刘大哥,为君之道在于平衡,我终于明白你的心思啦。

刘备:你明白啥啦?

赵云:大哥,你说来说去,不就是要我主动退出竞争吗?你看吧,大汉官职名号将军就四路,前后左右将军,你刚刚说啦四个人,你让我去哪里??得啦大哥,别藏着掖着啦,有话直说。

刘备:子龙,我的四弟,我们兄弟中就你最年轻,年轻就是好啊,你还有机会。关二张三等不了,黄忠是我要安抚众人的手段,马超我必须封赏,因为他的身份特殊。说来说去,只能委屈你啦。

赵云:。。。。。。。以后记得给我!

刘备:没问题,没问题。。。

于是赵云就因为以上各种原因,没有封成名号将军。只被封赏为翊军将军。

公元221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皆位列三品,赵云受封五品翊军将军。

赵云最后的愿望,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有夷陵之战刘备失败成为泡影。可谓一生遗憾。

三国志记载,征南厚重,忠义无双,由此可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