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拜网络普及和吃货辈出之福,南宁老友粉也算是举世闻名了。好几次,北方朋友来邕,竟然指名道姓地要我带去吃什么舒记、复记和天福香的老友粉。这几家南宁最出名的老友粉店,固然有其吸引人的味道和特色。但所谓大隐隐于市,南宁的街头巷角也藏着很多小粉店,做出来的老友粉,味道也堪称一绝,起码会备受周边居民热捧。网络上,不时有人发帖子,说这家好,那家好,好在哪里。有次坐飞机晚点,无聊地打开手机统计了一下,在南宁呼声很高的老友粉店,起码有二三十家。在网络没流行前,这些店已经通过口耳相传,成为南宁的“网红”粉店了。

今天要说的,是共和路上的一家老饮食店,就是这么一家老“网红店”。

共和路是南宁市的老街,和本市重要的一条东西向干道东葛路交叉,交叉路口往前百多米,就是市政府主要接待点南宁饭店。这家名号“瑞和”的店,正在交叉口第一家。我印象中,十几年前这一带道路改造前,瑞和斜对面的小街上,摆着不少卖菜摊子。其中有一摊牛肉摊,专卖黄牛肉,绝不充假,但价钱要比别家贵两三块钱,生意却很好,来晚了就收摊了。那时候我表哥常开车带我来买牛肉,让我在车上坐着,防警察拖车、罚款。当时私家车还不多,我表哥在银行工作,开着一部丰田佳美,还要隔三差五地来买正宗的黄牛肉吃,日子过得很体面,可见银行曾经效益不错。他是学金融的,进银行天经地义,其他很多同事不是有好父母好亲戚,也得请托不少,才进得了。不像今天,没本事的领导才把孩子塞进银行这个火炕。

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光是米粉和面条,瑞和就有那么多品种供应,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各种老友粉

也是这位表哥,有次离下午下班还有些时间,就拉我来买牛肉,准备晚上在家大宴宾客。牛肉买好,放到车上,突然对我说,先吃碗粉吧,晚上搞不好七八点钟人还不齐,于是把我带到瑞和。印象中,当时的瑞和,应该还是叫“饮食店”。成了网红以后,地方媒体报道过,说店主燕姐原是国营“新华水饺店”的煮粉工人,后来企业改制,她承包了这家国营老店,并搬到了共和路口,一直开到了今天。由于老友粉好得有特色,生意一直很是红火,很多南宁人听说,大老远跑来吃,熟客特别多。现在,燕姐应该是燕阿姨了,算起来也煮了三四十年老友粉,自然有一手硬功夫。

十几年前我去吃时,也是印象深刻。当时南宁的米粉品种并没有今天那么多,连现在抬头就见到的桂林米粉店都还没有几家,作为南宁本土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老友粉,是我早餐的主要选择,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老友粉粉丝。不但起床就想到老友粉,嘴巴也刁了,已经十分挑剔,不但常常货比三家,连去哪儿办事也总盘算着,能否就便吃上一碗上乘老友粉。燕姐煮的老友粉,我第一口汤进嘴,就差一点拍案叫绝。鲜啊!酸笋味道非常地道,酸得很醇厚,绝非一般的劣质酸笋——此时我吃酸笋几乎可以一闻就判断出质量来了,所以汤味偏酸,而且下油不多,一碗汤色泽清醇,没有一般店的油腻劲儿,非常合乎我个人的饮食习惯。喝几口汤,接着就吃粉,就一发不可收拾,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心里非常后悔只点了二两,也不好意思再点一碗,晚上分明还要在表哥家里吃喝。当他的面塞两碗粉下去,不是直接表明看不起他家饭菜吗?结果,晚上的牛肉大餐,我还是没吃几块,光喝酒了,那碗老友粉把我的心里撑得满满的。

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在窗口前排队等着取粉的人不少,我吃时每时每刻都有不少人这样恭候自己的米粉

第一次吃瑞和的老友粉,就让我深深留下了印象。我对共和路的印象,其实就是能买到正宗黄牛肉的牛肉摊子,和瑞和饮食店。作为老街,共和路集中了一批让老南宁称道不绝的美食,但我并没有专门去逛过。就连瑞和的老友粉,我也是吃了第一次后,再也没有去过。离我算是比较远,而且停不了车,要是专门打个车去吃,我准会成为远近闻名的败家子。虽然也常到附近的自治区政府和南宁饭店办事,但都不是吃米粉的时间,肚子撑着,没必要专门去吃碗米粉。

今天刚好到附近办事,一算时间办好也差不多中午了,于是和同去的朋友约好,中午就到共和路吃老友粉——我心里还不能确定瑞和还开不开。办完事,已经十一点半,也到了午饭时间,把车停到南宁饭店,往回走几分钟,发现瑞和竟然还在,只是装修过了。以前店堂黑咕咙咚,满是烟火味,现在装修得和一般快餐店差不多,明亮干净,煮粉厨房也用玻璃橱隔开了。当年只有燕姐一个人,连煮粉兼收钱整条流水线都包了,现在有了专门的收银台和收银小姐,厨房里有两三位女工在煮粉,还有人不停地收拾桌上用过的碗筷。没见到燕姨,见到我也认不出,但店里几个人,和她年纪都不相符。店名也不叫饮食店了,做了两个大招牌,骑楼上挂了一块,店门口上还挂着一块。招牌上,“瑞和”两个字小小的立在左上角,接下来是“闻香而来”四个大字,右下角是“粥粉面特色小吃”七个小字,把经营内容简要概括出来,看来这个老网红店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意识。门边上,还刻意用红底黄字挑明是“驰名南宁老友粉”,注明是“老字号”,注意力经济确实是惠及众生。

十几年前的味道已经无比比较,我并不认为自己的记忆力有那么好。但是,一口汤、一口粉入嘴,我还是立马判断出来,好吃,不虚此行!据说,瑞和的老友粉用的豆鼓是著名的广东阳江豆豉,豆豉味比较香,一粒粒的下了不少,吃得出来。酸笋切得不细,吃着满足,酸味突出。仍然保持了不重油的传统,但汤味却甚是醇厚而清爽。南宁很多老友粉下油是不留情的,因为油多会显得更香,著名的舒记的重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生来厌恶油腻。虽然舒记老友粉自有诱人之处,但油重确实避不过去。有些朋友,不得不娶个胖女人,但心底里还是盼望这个女人肥而不腻,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在食物上,肥而不腻也不容易,肥往往就意味着腻。

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以前煮粉的地方熏得黑咕咙咚,现在明亮多了,南宁人能看出来,这家煮粉下料要多些

老友粉是南宁人的常见食物,卖老友粉的店不知道有多少家。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有多少张嘴就有多少种老友粉味道。每个人的口味、爱好、欣赏不同,各有挑剔,比不出第一第二,无非只是食客的偏爱而已。正如我自己,偏好酸咸,厌恶甜腻,当然就觉得瑞和的老友粉更好吃。

但有一点,不管食客的口味再千差万别,一碗好的老友粉,仍然是店家用心调治而成的。胡乱凑合而成的老友粉,食客口味再特别,也不会认为好吃,对所有食物来说,都是这个道理。据说,瑞和的燕姐,当年是每天一早就去市场购买最新鲜的一批生料,买回来后,还要小心腌制,分成小碟冻起来,以便让生料保持最新鲜。她用来煮粉的汤,是猪筒骨加一个肥鸡来熬的,熬出来的汤水当然鲜香醇厚,而一般的米粉店,熬汤也就只用个鸡骨架。如此比较,瑞和赢得大名,连续数十年生意红火,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没网络前,这家老友粉店就是“老网红”了

我吃的老友粉,豆豉比一般粉店放得多,肉料、酸笋分量都够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