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電波” 守護者:單明德

“永不消逝的電波” 守護者:單明德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劇照

王 榮 王抒灩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出品,1958年上映,導演王蘋,編劇林金,孫道臨、袁霞等主演。歷史上確有一位真實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守護者:單明德。單明德(1925-2014),祖籍安徽滁州,出生於南京,十歲隨家庭遷居上海。

為李白的電臺站崗放哨

單明德的祖父單志伊早年留學日本,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薰陶,加入興中會,擔任過中山先生秘書和臨時日語翻譯,學成回國後在安徽蕪湖興辦教育。1927年“八一二”大屠殺惡浪波及蕪湖時,單志伊利用其警察局“顧問”的特殊身份,智救已列入黑名單、即將被反動當局逮捕的民生中學師生李克農、錢杏邨、宮樵巖等人。1934年,單明德的祖父來到了上海,這些人在上海從事革命活動期間,又得到了祖父單志伊和父親單惠民各種方式的資助。

抗戰爆發後,為了更好地掩護黨的工作,已擔任中共負責幹部的李克農動員單明德一家搬往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多福裡21號,與李克農家同住樓上,樓下則開闢為八路軍駐滬辦事處,由宋慶齡、何香凝為代表的各界人士支援抗戰的慰問品由此集中後轉運出去。後因辦事處公開,他們全家又遷往介於當時上海法租界工董局和嵩山巡捕房之間的貝勤路(今黃陂南路)148號。這是一幢三層單間的臨街房子,門口掛著“單惠民醫師診所”的招牌。一樓為診所診詢室、針藥間,二樓住著單家三代人,看起來是平常百姓家,並無什麼特殊。但三樓那個十餘平方米的前樓,每到深夜,小小的房間門窗緊閉,窗上掛著紅黑雙層窗簾;蒙著黑布的5瓦燈泡的光,凝聚在有節奏跳動著的電鍵上。按動電鍵的不是別人,就是電視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角李俠的生活原型李白同志。

“李大哥”(李白當時化名李雲)經李克農的安排來的時候,單明德當時才13歲,天真爛漫、稚氣可掬,本能的覺得這位身穿長衫,闊嘴厚唇的大個子和藹可親,很快便和“李大哥”交上了朋友。他教“李大哥”講上海話,纏住李大哥講很多打仗的故事,星期天帶李大哥逛公園看電影,兩人的感情非常親密。當發現李大哥乾的是“不一般的事”時,他自告奮勇為“李大哥” 擔起站崗放哨的任務,為收發報的李大哥端茶倒水、擦汗打扇。

李白同志在單明德家住了近兩年時間,因電臺不能常設一處,1939年春末遷至長樂路、新閘路等處。1946年5月,黨組織決定再次在他們家三樓設立地下電臺,並派化名為杜松一(原名鄧國軍)、李萍(原名林影)兩位同志來工作,直至1947年撤離。

中共秘密電臺兩度設在單明德家,在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裡,單家三代人與這些共產黨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單明德心中十分欽佩這些“李大哥”“杜大哥”“李大姐”服從組織分配,精心鑽研技術,忠於革命事業的獻身精神。特別是“李大哥”在1948年底被敵人逮捕,於上海解放前20天慘遭殺害,當時還不滿40歲。李白烈士堅韌不拔、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形象,在單明德心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

投身新中國建設,鍾情農林工作

受祖父和父親實業救國思想的影響,單明德從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畢業時,正值人民解放軍開始三大戰役,國民黨統治政權搖搖欲墜,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他在南京電信局工會工作期間,不斷地受到地下黨同志的教誨啟發,多次參加罷工、請願及南京解放前的護廠鬥爭。

南京解放後,單明德被軍管會介紹到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半年後,被分配到蘇南行署農林處。蘇南、蘇北行署合併成立江蘇省後,他主動請纓去丘陵山區丹徒縣農林科工作。從此,單明德運用學到的知識,建立種子站,深入基層樹立樣板,從事良種培育等,把自己的激情和汗水,播灑在了丹徒縣這塊古樸的土地上,施展著人生的抱負。

1980年,單明德被任命為丹徒縣農業局副局長,1981年擔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1983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頒發的“農技推廣榮譽證章”,成為丹徒縣歷史上第一批高級農藝師。

義務宣講“紅色電波”的故事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總理就曾指示李克農、上海陳毅市長,由潘漢年副市長會同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同志,登門造訪和慰問了單明德全家。單家掩護地下電臺的歷史功績得到肯定。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單明德擔任了丹徒縣僑聯主席和丹徒縣政協副主席。1984年,單明德參加第四屆全國僑聯委員會議,經時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黃鼎臣介紹,於1985年加入了中國致公黨,是鎮江市第一批加入致公黨的10名成員之一。

1991年,單明德離休以後擔任丹徒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他無償為學校和機關幹部講述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鬥爭歷史,經常講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李俠的原型李白的英雄事蹟,介紹自家三代人掩護電臺、為地下黨站崗放哨的情景。

2014年7月2日,單明德在鎮江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