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到巴黎——百年前的那次逐夢

从上海到巴黎——百年前的那次逐梦

1920年6月,勤工儉學生抵達馬賽合影。

从上海到巴黎——百年前的那次逐梦

鮮于浩 著

人民出版社

1919年3月,也是春風和煦。不過,在節令的如期而至中,時代大變革已經展開。

就在那個3月,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進入高潮期,這個高潮一直持續到至1920年12月。

1919~2019,正好100年。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和反帝愛國鬥爭的影響下興起的出國留學之熱潮,是20世紀中國人才史和文化史上一朵奇葩,它不僅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西方思想文化和先進科學技術的輸入、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經濟的復甦、文化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由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執掌,以及中法政商界的要員參與支持的華法教育會、勤工儉學會和留法儉學會的運作下,1919年春到1920年12月,中國赴法勤工儉學的總人數,在1900人左右。

今年,中法建交55週年,這段歷史中,也有中法之間一份特殊情緣。

關於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的出版物很多,今天,“全民閱讀”從學者鮮于浩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摘選少許內容,讓讀者一窺當時的歷史。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展示了1900多名中國青年在法國、比利時學習、做工、從事社團活動的經歷以及他們在異國的思想、學業、技能等方面的變化。

鮮于浩認為,留法勤工儉學生中的絕大部分,均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法國的歲月雖然不是他們成才的全過程,但畢竟是他們走向成功的起點或極為重要的環節。於此而言,當年赴法之前部分人抱有的追求新思想和新的救國方案的宏願,被實踐證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至於那些曾抱有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一類打算的留法勤工儉學生,或投身革命,或以自己的專長為振興中華而不懈努力的人,也應當說是部分成功的。換言之,持有這一類想法的人們雖未能直接達到救國的目的,卻為改變中國落後面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摘選自《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標題為編者加

感謝《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一書的責編李椒元對本報道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