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话该如何理解?

假装这是昵称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我们要结合全文来理解这句话。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这段话,将天之道用张弓射箭来进行打比方,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说过,老子讲道理很喜欢打比方,这也说明老子总是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从中总结出那些宝贵的经验来分享给大家。

天之道,便是天道,也即是大自然,自然规律。在老子眼中,天道,就是最完美的规律。

天道,难道不像张弓射箭吗?举的高了便压低一些,瞄的低了便举高一些,弓弦拉太满了便减少一些力度,弓弦没拉满就增加一些力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句话概括了天道的特性。

天道的特性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多的就减少一些,不足的就补充一些,总是尽量均衡,这就是天道。

这里我也来打个比方,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眼里就是最接近“道”的一种事物。大家来看水,如果满了后继续注入,水就会溢出;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同一个容器中的水,总是会持平,不会一边高一边低。这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关于“上善若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面都是说天道,到了这一句,老子话锋一转,说到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上。

人之道,是和天之道相反的。

人之道,便是人性,人的自然之道。

人性啊,却不是这样,人性是损减有所不足的那些人来奉养那些有富余的人。

什么意思?就是说人性的本质是巧取豪夺的,有所富余的人不会满足,仍然要去夺取那些本来已经有所不足的人。

人性贪婪啊,老子对人性看的透透的,一语道破之。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句话我直接翻译了:

那么谁能用自己的富余来奉养天下(众生)呢,只有通晓天之道的圣人啊。

道者,指天之道,天道一直都是“有余以奉天下”的。但是此处更指通晓天之道的人,即老子在《道德经》中所反复提到的“圣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最后一句,老子解释了所谓的圣人的做法,其实也告诉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弥补人之道的不足。

因此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圣人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老子是很务实的一个人,他主张一个人有所成就,有所作为后,不要仗着自己的功劳去获取过多的利益,更不要去占着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的这样的道理。

你只要过分占有,就一定会和他人起争端,起冲突,最终你的所有都会被人夺走。想要不失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过分占有,你不去占有,就不会起争端,所有人也因此都没法跟你争。

多么睿智通达的智慧啊,拥有却最终失去,放弃却反而拥有。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真正能拥有什么,会失去什么,这样的人已经看透了。

从古至今,在人类当中,都有很多的富人,在发家致富以后,会经常的做一些好事,想现如今的捐助希望工程、为家乡造桥修路之类的,其实都是在修补人道的不足。

一个人在得到的同时,要学会付出,学会去回报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这样才能长久。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第一 我只喜欢说自己的认识。

✋我不擅长引经据典,只喜欢谈点读后感。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天道讲究平衡之道,比如丰收之年老鼠多。人道讲究的是抢夺之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第二 我理解的天之道。

👉1 天之道的治世理想是均贫富。可以说,这只能是一种理想,我总认为,天之道的治世理想,也许是世界大一统时,最优先考虑的知识理念。正如墨子的博爱,非攻一样,太过于超前,太过于理想化,只能被统治阶级所打击和抛弃。论智慧,不可否认,一定是大智慧,终极智慧,但我们的社会本性,我们人的本性都决定了,大智慧都是玩不起的,也是没有人愿意玩的。

👉2 天之道的治世理想虽然不能被采用,但却是警示之道。比如,现在的环保问题,之所以被重视,就是我们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疯狂开发,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高度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都是建立在破坏地球资源,破坏大自然平衡的基础上的,近200年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超过了200年前地球文明史以来的总和。

👊👊👊第三 我理解的人之道。

👉1 人之道的治世理想就是丛林法则和贫富两极分化。尤其是西方的商品经济,崇拜丛林法则,崇拜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完全失去了人性的光辉。

👉2 国家间,远到老牌帝国的殖民全世界,屠戮原住民,中到法西斯发动的世界大战,近到汤姆警察的到处推翻政权,支持颜色革命,这无一不证明了西方民主和文明的虚假,野蛮,残酷。如此疯狂的掠夺和侵略文化,注定了其短命文化的本质。因为天之道告诉我们,疯狂和灭亡,仅仅是一纸之隔,仅仅是一尺之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时候一到,报应必到。

👉3 国家内部,西方的完全市场化经济模式,必然导致贫富差距如天河,财fa的狂欢和盛宴,还有一切的这至上,那至上。

👉4 西方的所谓精英在面对巨大的社会问题时,暂时是苦无良策,但他们有维持现状之道,那就是奶头理论,甚至有的精英开始研究中国的天道理论和其他传统文化,希望能找到西方模式负面清单的根本治疗方案。

👊👊👊第四 我们急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道。

👉1 补上以德治国的短板,作为以法治国的强力辅助。以德治国,必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改进和吸收,结合现时代的人文因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尤其是我们的一带一路,输出的,一定要有我们的特色文化,具有真正普世价值的文化。

👉2 杜绝民生领域的完全市场化,切实保障民生,实现民生领域的逐步福利化。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如何正确理解《道德经》的关键在于弄明白这本书是给谁看的?

闲看秋风认为老子在出函谷关之前留下的这部五千言的对象应该是当时的统治者,老子在乱世中看到了百姓疾苦,并且对统治者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并且奉劝统治者“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因此,这里的所谓“天道”和“人道”也是在奉劝君王的治国之道要顺天应时,不要违背“天意”而强行推进君王的残酷压迫和统治。

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水满则溢,就是月满则亏,就是盛极必衰,就是顺势而为。老子警告不要逆天而行。

人道是什么?是贪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过在老子看来,人世间本来也没有所谓决定的“福”或者“祸”,因为“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叫统治者们“无为而治”,不要干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如何去生儿育女过日子。

这就是“道”,这就是老子说的“非常道”,如果君王悟道成功,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君王本人也幸甚。老子的这个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又非常契合——适可而止,不走极端。


闲看秋风999


这句话要从全章来解读,先看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翻译: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道如同一张拉开的弓。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弓对准目标射,太高时要往下一点,太低也不行,要适度一点才能射到目标。这里是比喻天道是公平的,适度的。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由此可知天道是公平的、平等的,多了的,天道一定给你拿掉一点,不足的又会补上一点。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类却不像天那样公平无私,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巧取豪夺别人,自己的欲望仍然没有止境。这里指人道是自私的,不像天道公平。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从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谁能做到把自己有余的、多的舍出来,帮助天下人,多布施给别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心念自在


简而言之:天道是强者削弱、弱者增强;人道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二者正好相反。

大概类似于角色扮演游戏里的竞技场,为了体现游戏公平竞争,平台会对所有的角色进行调整。同样一层次的角色,辅助类很难战胜输出类英雄,如果不做出平衡,辅助类角色将不再进入竞技场。



如此一来,游戏公司将造成极大损失。

角色平衡之后,辅助打起来仍然很艰难,却不代表输出类角色不可战胜。竞技场的角色平衡,基本上就类似于天道。

天道看起来非常慈祥,让弱的变强、强的变弱,实际上会造成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所有人都不思进取维持现状。

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强的人肯定会想,为什么被削弱的是我?那我还强个毛啊!弱的人反过来想,反正我都会被增强,努力还有个毛用?

看起来场面被均衡了,实际损失加多了。

我们的古人将封建社会维持了几千年,必然有他独特的手段。

古人所追求的,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天道和人道揉杂在一起,取长补短、携力而进。换种说法就是,糖是要给的,巴掌也要给,这样才能让驴跑的又快又稳。

人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也就是资产阶级社会。

资本家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会不断地剥削劳动力,造成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局面。

但是强者不可能一直强,弱者也不会一直弱,二者之间会有一个奇妙的平衡点,也就是帕累托最优解。强者会用20%的人口,占有80%的社会资源,这样大家都会相安无事。

一旦突破这个二八定律,人道就会向天道倾斜。据时,强弱之间就会有一个大的冲突发生,社会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比较中二的话就是:莫欺少年穷。


例图所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动荡的地方,即是天道与人道的转换的结果。


祗树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总结到: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给出了答案。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就是利他,把多的分给那些少的,阴阳互补以致平衡,财富趋向均衡。

所谓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意思就是把少的贡给那些多的,阴阳越发不平衡,人自私自利财富极度不均衡,结果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古今以来恐怕只有毛主席做到了,大家怎么看?

所以老子主张崇尚天道,而绝弃人道。




圣哲同学


我主要从文化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天道,亦可称之为律,规律。自然界中不会以任何事物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无论事物如何发展,总会按照一定的发展方向去走,不管期间发生何种变化,结局是已经确定的了。从文化角度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强势文化。反观之,人道是随事物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趋势是随人为意志而转移的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均属于文化的一种属性。

“损有余补不足”是东方哲学里的一种文化理念。为人作物需阴阳相合,面面俱到,达到一种圆融随和的文化状态。

“损不足补有余”是人为的认知规律,生存环境主要起了推动作用。将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展到极致,不用太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弱势文化属性的文化体现形式。


凌洛秋


楼主好!老子在《道德经》的这句话是宣说“道”制衡万物时的操控机制。解析如下,供参考。

【1、字面意思】“天道”指化身为“天”的“道”,或天是“道”的化身时。“损”指减,“有余”是超出,“补”是弥补、补足,“不足”是缺。“人道”指化身为“人”的“道”,或人是“道”的化身时。后几句。意与前反之。

【2,为何“道”化身为“天与人”时,会呈现相反的态势?】原因在“天常处于超过的状态”,而“人常处于不足的状态”。进一步看,天为何总是“超出”,而人总是“不足”了呢?道理简单,当天与人相对时,“天”在上,处在“盈高”位,而“人”在下,处在“亏低”位,天与人分在两极之位上。“天、人”都从“道”中生,都有“道性”,而“道”永在中位,所以天然就抑制“高盈”,补全“低亏”---这就是“道”以“中”调和万物的形态和原理。

【3,解读这两句话的关键】(1)必须看清无形的“道”在背后同时操控有形的“天与人”。(2)必须看清此处的“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极。(3)必须看清“天与人”都从“道”中生,是同源、同根、同体、同在的。(4)必须看清此处的天代表“过于中”,是“有余”的;人代表“不及中”,是“不足”的。(5)必须看清天在“盈”位的原因,是因天有“大而无限”的特征,而人相反,有“小而有限”的特征,所以相比之下,说天总是“有余”,人总是“不足”。(6)“道”调控“天”时呈现的特点,就是总推动天去“赐予万物(包括人)”,如发光、发热、降雨、孕育等事。“道”调控“人”时呈现的特点就是总推动人虚心去“尊圣、学圣、作圣”,领悟无上之理,提高智慧,向上看齐。《易经》对这两点讲的更清楚,不再赘言。

【4,调和矛盾性,使万物从“两极态”向“中态”发展,是“道”的本能。】再推广看,使高向低、使上向下、使盛向衰变化等,就叫“以有余补不足”,反之就叫“以不足补有余”。“道”为何要消融万物的敌对性、矛盾性和阴阳性?是因为万物的本性也是“道”,也是永恒的,当然也在“中道”。当万物离开“中道”,向两极变化,就背离了一体性、同体性,而不能永恒,故万物走向对立时,万物本性中的“道”一定在暗中强行起用,操控万物回归中性,就显现出“万物互补的变化状态”。

【5,此话的根本义】有五个:(1)万物都是“道”的化身,都有相同的“道性”,都受“道”制衡。(2)万物之“形”常在对立的矛盾中,是相异和可见的;万物之“性”常在中态,又是相同和不可见的。(3)在“道”的暗中操控下,万物的变化永远是“趋中”的,走向“归一的、统一的、融合的”。(4)见万物之“同”,才能见“道”;见万物之“异”,不能见“道”。(5)居上逐盈,必败;居下不补,必败。反之,居上而舍,必胜;居下而蓄,必胜---都是看不见的“道”在调控的结果。


本然堂讲席


天道,是天反映出来的长期个性;人道,即人类共显的人性。

天道,损有余,反而不会刻意地补救那份损的现象;人道,总是刚强好胜嫌贫爱富弃丑向美剜弱媚强。

下面注意:由于古义失传,后人讹传曲解,把天性和人性的本义忽略掉,只认天道人道的主动作为。天道损有余,是天常常给人的印象是柔弱有余的。补不足,是天性顺而不争,任其柔弱顺从之象呈示而不加改变。天静而从物,所以只见物动而天无为,物有为。

人性自尊心很强,称之为人之道,柔弱顺从不足,而攀比好胜之气有余,社会演变为剜弱媚强趋势。

古文原义,不是平常以为旁听博采读无遗册的拼盘比较思维模式者可理解正确的!天无为而人好为,是上面两句的本质意义。

独家首悟,严禁抄袭!

2019.2.19.19:12


山外天色


天道即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无私无党,所以遇到强大的会抑制,遇到缩小的会扶持,有余的弥补不足,维持自然万物的生态平衡。

人道即人类的发展规律,有私心,有欲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穷不过三代,是三代以后就绝户了,不会再穷,以人类的发展规律,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直至严重到暴力破坏,再来一次财富分配,中国五千年历史,一直在重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