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自《月光女孩永远不知道爱马仕女孩的秘密》后,我认真看了大家的评论:

认同的同学们摩拳擦掌,准备收获更多的法宝——大家像是得到了通关密码一样,心灵相通;

不屑理财的同学们又继续表现着不屑——质问谁都知道钱滚钱的道理,可是我根本没本钱,你们讲的这些忒虚了。

所以,说起没有本金,我们的钱都去哪里了呢?而那些整天嚷着没钱的同学们,到底都在抱怨什么?我们找到了三个代表。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记账是一件

麻烦又无聊的事儿

几乎所有的理财都是从记账开始,几乎所有不理财的人都很嫌弃记账。

姑娘们觉得太麻烦,男生们又觉得太磨叽。

当我们整天抱怨没钱理财的时候,除了拼命开源,就是要努力节流。

对于记账,最大的意义是帮自己找到你的

“星巴克消费”——每天看上去微不足道,却能一年下来花掉你一大笔开支的项目。

比如一杯咖啡30块钱,一天那么辛苦犒劳自己一下理所应当。可是我稍稍算一算,一年的咖啡钱30*300元,竟然可以买一个心心念念的LV哎!

如果是我,真的可以做到立马不买咖啡——我要Chanel、Celine和BV!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记账的第二个好处是调整你自己的消费分配——把钱花在了令自己幸福的事情上,那花多少都不用抱怨了。

比如我自己是个不讲究吃的人,所以零食、咖啡和去很贵的餐厅吃饭,对我来讲不算是享受。

当我发现一个月餐费在2000以上时,就会悲从中来!但如果花在学习培训和买衣服上,我就会觉得多花点也可以接受!

而打车费是我在记账后才意识到多么贵,但我确定我没法节省下来,那我就只能从吃饭的预算中补回来。

有些人觉得每天记着三瓜俩枣,会让自己看上去特别磨磨唧唧——没记住花费会焦虑,记错了金额更焦虑。

对此,我是用概数来应对

比如咱们中午吃饭花了41.8,晚上花了60.9,那就简单记一笔吃饭100元。

这样你不必在每一笔花费后着急忙慌地记一笔,也不必为了可丁可卯的准确数字而变得日常烦躁。

关于麻烦这件事,大家可以先去看看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书里告诉我们,当你培养一个新的习惯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通常就会放弃了。

但如果你给这个任务细分到特别特别小(比如一天只打开一次记账APP),你就会觉得做了也无妨。

亲测这能培养自己形成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打卡意识,加上持续奖励,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定向。

用这种方法,你会发现记账也就没有那么困难。

为此,我们还需要一起选择一个好的APP。市面上有很多,这里推荐三个:

我自己在用的叫随手记——清楚、理性、功能强大。记账可繁可简,没有太多的情绪,适合喜欢记账的人。

我现在已经习惯无论花费啥,一天至少记一笔,遇到月底有结余时,还能找个借口小小奢侈一把。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如果你是第一次记账,可能随手记就太“冷漠”了,推荐用鲨鱼记账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它的亮点是界面友好、颜色温暖、条目简洁。极简的操作模式,让你不需要费多少脑子,初学者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而如果是有一点情趣要求的人,推荐类似于记账都市这种APP。

整个记账过程是一个游戏,你每记一笔账就可以建一个小房子,最后整个城市都由你规划。

尽管我觉得这不是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吗?但是喜欢“小作”的人却乐此不疲!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钱不是攒出来的

是挣出来的

看读者留言的时候,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当时心里真的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根本没有好好看文章,迈克尔·杰克逊的故事白说了吗?

这次写文章时又去翻三公子的《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她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事情,说她把《小狗钱钱》借给一个朋友,对方还书的时候说:

这本书是德国人写的,又不符合中国国情,有什么好借鉴的。我妈就和我说过,钱不是攒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


攒钱根本没有用,挣大钱者才是王道。

听后,她默默地在心里鄙视了一下自己借书的行为——鄙视自己明知一些人固执得不可改变却还偏偏以为自己可以改变。

其实,相信谁都认同,过分节流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我真的很讨厌太节约以致坏大事的人》我看了不止五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需要开源,不需要节流——这本身就是毫不矛盾、相辅相成的事情。

关于攒钱节流,我通常给自己设立三个基金:

  • 日常基金:

这部分资金是流动的,预留月薪比例比如为50%。

就像刚刚说的,这个月预算没花完就下个月继续用;这个月花超了,就下个月省回来。

日常基金可以有一部分放在余额宝、微信零钱通或者货币基金里,方便随存随取。

  • 奖励基金:

每月拿出来一小部分工资入库,比如10%;如果有外快、奖金这种额外收入也放进去,用来应付不时花费。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比如年底想买个包,年中想度个假,基金池里有剩余就好好奖励自己;如果没有,也必须控制欲望,坚决不动用其他资金。

  • 强制储蓄基金: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如25%,用来积累第一桶金。每个月收入一发下来雷打不动存进去,并且可以做中长期理财,不让自己轻易挪用。

另外还要留一部分用来应对紧急事件,比如15%,万一自己或家人生病住院,好友突然需要帮衬等。

这一部分无特殊情况,无论如何不许动用,可以放在相对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同时确保能够很快提取。

说回来,钱到底是不是攒出来的呢?我觉得真的是!

因为你挣再多钱如果没有强制储蓄,出现紧急事件都会是致命危机。

至于每一个部分的基金占每月收入多少比例,完全因人而异,上述的比例是举个例子而已。

比如我曾经有在三线城市工作的朋友,工资7000元,可以控制自己每月的花费在2000元,但我就真的做不到。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P2P都是骗人的

你看某某平台又暴雷了吧

去年P2P令大家闻虎色变。

我发现不止是朋友、长辈们这么说,就连我身边的理财“前辈”也不断叮嘱我:“快把本金取出来”,“千万别往里投了”,“暴雷就是早晚的事儿”。

很多父母都不知道P2P是个啥,但却叮嘱我们P2P不能沾。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即个人对个人。

我们平常多用它进一步指代点对点网络借款,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促成有闲散小额资金的人把钱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

几年前P2P的出现,有效缓解了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等融资平台门槛高、周期长的问题,因而井喷式发展。

但也因为越来越多跑路、形成资金池的违法行为出现,而损害了诸多贷款人的利益,甚至演化成诈骗行为。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由于2018年P2P监管日趋完善,加上寒冬降临,导致去年P2P问题频发。

仅我身边的客户、朋友中不乏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都遭遇平台跑路、集体承兑的窘境。

然而暴雷的肯定多数是不规范的平台。从我自己投资的5个平台看,除了1个出现了展期的问题,其他4个平台都在正常运营和兑付。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紧张,为什么现在即使回暖大家仍然都惴惴不安?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理财渠道的不了解——不是完全不放心,就是完全不相信:

银行理财利息低,股票基金跌谷底,保险黄金懒得理,互联网金融全不信……

事实上,就拿P2P来说,当我们决定投资一个平台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它:

  • 投资人是谁;

  • 运营逻辑是什么;

  • 通常给付利率是多少;

  • 活动优惠能达到什么程度;

  • 借款用途是什么;

  • 借款如何分配;

  • 风险控制是怎么做的;

  • 是否有不利于监管的或者不规范的地方;

  • 平台资金体量有多大;

  • 出现逾期/展期怎么救济;

  • 平台在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会承担什么角色……

很多人说,为何弄这么复杂?

因为你要挣更高的利息啊!

为了获得持续的、长久的经济利益,花点时间做检索,一劳永逸不是很赚的事情吗?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坦率说,在去年出现大面积触礁的时候,我自己也很焦虑,尤其是其中一个平台出现展期的时候,自己急得直去请教前辈:

为啥这个平台根本没有提供担保啊?平台怎么什么都不管啊?他们会不会忽悠我们啊?

前辈很无语地回复了句,一个项目没有担保连监管都过不去,你怎么能说没有担保呢?

我后来打开项目信息查看——平台对项目的担保措施、催款进展、延期原因、平台职责、法律程序进展都写得清清楚楚。

不是我们看不懂,只是我们没有耐心,然后人云亦云、听信谣言罢了。

更何况,但凡有点风险意识,就知道即使一个平台再靠谱、再有优惠的力度,也不能将自家财产孤注一掷。

至于理财渠道千万种,究竟选择哪一种?(对,这并不是一篇广告!)

我们下次再说!

更多理财专栏文章

请持续关注LinkedIn专栏【解救钱先生】:

月光女孩永远不知道的爱马仕女孩的秘密

哪有什么理财诀窍,别人不过是用你喝咖啡的钱存了70万

用调查告诉你:怎样花钱的夫妻最幸福

人生赢家的财务报表不过三个关键词:理财,收益,10%!

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我用爱马仕,她背地摊包,我们都挣5000块

LinkedIn招聘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新媒体”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美滋滋就职于某知名内资律所,主要从事争议解决及公司业务,心理学爱好者/培训热衷者/理财学习者。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微博图片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