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滅楚選將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 年),秦國已滅掉了韓國和趙國,嚴重地削弱了魏國勢力,並迫使燕王率兵走保遼東,且屢屢擊破楚軍,形勢對秦國極為有利。秦將李信,年輕力壯,勇猛善戰。他曾經率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一直追趕到衍水之上,並且最終擊破了燕軍,俘虜了太子丹。秦王因此而認為李信勇敢而又有才能。此時秦王欲興兵滅楚,於是他問李信,王翦:”你覺得我派多少人去滅楚好呢。”李信隨答:“20萬足矣。”王翦說:“需要60萬。”

於是秦王認為王翦以老,內心膽怯,命李信率軍20萬伐楚。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秦將李信

但是楚國到了戰國末期雖然被削弱,甚至連國都都丟了。但他仍然是一個不容小看的國家。秦始皇就是因為小看了楚國,第一次派出了20萬人,結果大敗而歸。如果不是因為國力雄厚,估計得休養生息幾年才能考慮繼續攻打楚國的行動!於是秦王只好再命王翦帶兵60萬攻楚。(這裡看出當時的秦國真是國力雄厚,挺肥的)王翦率大軍60萬花了三年,終於拿下了楚國。那麼,為什麼楚國那麼難拿下呢?為什麼60萬大軍花了三年才攻下?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影視中的王翦

楚國疆域廣大,河流縱橫不適於秦軍

楚國的統治核心處於長江中下游地區,這一帶河流水網密集,是完全不同於其他各國的獨特地理環境。更有洞庭湖,鄱陽湖等大湖適宜水戰。秦軍主力生長於乾燥少雨的關中地區,關中少水,以平原為主。因此秦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不習水戰。具體例子參考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就知道了。

而南方的楚軍卻從小就和水打交道,能夠熟練駕駛戰船,所以,南方軍隊作戰也往往以水戰為主。春秋末年,楚國軍隊和越國軍隊就經常打水戰,後來魯班發明了一種叫做“勾拒”的武器,最終打敗了越國。被打敗的越國,從此閉關鎖國,不再對外爭霸。可見,水戰在南方的重要性!

秦軍以己之短,克敵之長,本身就極為不利,所以沒有絕對優勢的兵力是萬難取勝的!

氣候對秦國不利

除了戰爭方式不利於秦軍,南方的氣候同樣不利於秦軍。南方氣候以炎熱潮溼為主,古時候也多稱為“南方多瘴氣”,秦軍身穿鎧甲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要說作戰,哪怕行軍,紮營生活都是極困難的。這種情況下,出兵楚國易靜不易動。所以,王翦雖然手握重兵,仍然不願意和楚軍交戰。楚軍作為防守者與兵力少者,壓力本就比秦軍因此大直到楚軍的銳氣被消耗殆盡的時候,他才出兵打敗了楚軍。

沒有足夠的秦軍,很難對楚軍實現全殲

秦軍打敗楚軍很容易,難在不能對楚軍實現全殲,如果放虎歸山留後患。楚國地廣人稀,而且叢林茂密,環境惡劣,如果剩餘楚軍在項燕的帶領下且戰且走,以空間換時間,拖住秦軍主力,將秦軍消耗殆盡。那麼秦軍必將付出巨大代價。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出50萬大軍南征,在面對實力遠不如楚國的百越人時,秦軍就曾經損失慘重(當然,這是後話)。原因在於,百越各族不和秦軍正面作戰,而是利用本土作戰的優勢,依靠當地複雜多變的環境和秦軍打游擊戰。

所以,王翦滅楚,必須防止楚軍對秦軍實施游擊戰!

此戰的關鍵就在實現戰略目的——滅亡楚國,而滅亡楚國的先決條件就在於殲滅或者徹底擊潰楚軍。(欲滅其國者,先滅其軍)那麼楚軍在哪裡?楚軍因為封君制分散在楚國各地,所以滅亡楚軍的先決條件就是讓楚軍集中起來。那麼如何才能讓楚軍集中起來呢,辦法只有一個——重兵壓境,而且還是越多的軍隊越好,這樣自己在完成軍隊集結,重兵壓境的同時,楚軍也會完成集結前來應戰。為殲滅和擊潰楚軍創造有利條件。

果然,當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到達楚境之後,楚軍的四十萬大軍也完成集結同時到達,秦楚兩軍統帥的心理戰開始打響。

項燕的自刎減輕了滅楚的壓力

項氏家族的人雖然能打,性格卻很爆裂。項燕在作戰失利的時候,實際上楚軍在後方還有大量的部隊,但是在項燕自刎之後,楚軍喪失了主心骨,戰鬥力便瞬間喪失,因此後方楚軍有的投降,有的消極抵抗,還有的逃入深山以求復興。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動漫中的項燕

其實這樣也聯想到楚漢之爭的時候項羽在烏江邊自刎而死,不得不說這家人真是有家族遺傳。

為什麼花了三年?

首先說秦軍,當時王翦的心理有必勝的信念,可沒有必勝的把握。(這很正常,戰場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沒有人在未戰之前有必勝的把握,只能隨機應變)何況環境情況對於秦軍來說並不好。再者李信所賜,秦軍新敗,逃回的秦軍將失敗的陰影傳遞給全軍,所以王翦此時最重要的事是扎住陣腳,穩定軍心。所以看見對面士氣旺盛的楚軍,王翦反而希望對方最好此時不要發動進攻。

而楚軍這邊攜戰勝之威,正準備和秦軍放開手腳再次大戰一場,但主將項燕不通兵機,被秦軍的人數和氣勢所鎮懾,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於是雙方便開始了長時間的對峙,而戰場的態勢就在一年的對峙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一年以後,當王翦問自己的部下士兵都在幹什麼時,他得到的回答時他們都在扔石頭玩,王翦明白,秦軍已經徹底走出失敗的陰影了,而且已經開始有點放鬆警惕了,所以此時只要把他們的訓練重新拉回來就可以直接去戰鬥了。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秦滅楚之戰

而楚軍這邊項燕的判斷完全失誤,一開始項燕為秦軍的人數和氣勢所懾,按兵不動,貽誤戰機。長達一年的對峙讓他對於秦軍重兵壓境的目的產生了懷疑,他判斷秦軍可能不是來和楚決戰的,而是戰敗之後,擔心楚軍報復,才重兵集結邊境,防備楚軍,因此應該不會發生什麼戰事(這麼想其實也要道理的,但是人家天天站在你家門口,你也要警惕一下啊。這讓我又想起了“九一八事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啊)另外一方面楚軍的後勤供應可能也出了問題,所以項燕決定,全軍回撤。王翦趁著楚軍東撤之機,立馬下令全軍出擊,在楚軍的後面打了個措手不及,楚軍戰敗。

隨後大軍一鼓作氣,馬不停蹄一直追到蘄南地區,殺死了楚軍將軍項燕,楚軍於是全線潰敗。王翦便乘勝佔領了各地城邑,此時楚國敗局已定。

王翦:給我六十萬軍隊,不然打不了。秦王聽了理由只能乖乖照做

楚國漆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