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有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原先公众号的名称叫“雷神的健身秘笈”,后来才改的名。顾名思义,我以前是个传统的健身达人,什么俯卧撑、腹肌训练、TRX、单杆、攀岩等等,都玩得666。

我以棱角分明的肌肉为荣,以追求强大的力量为目标。然而,直到去年,我才明白现自己健身十二年,健的都不是身,健的都只是心而已!

为何我这么说?

因为我踏踏实实,也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循序渐进、劳逸结合地锻炼肌肉,日积月累,力量体型均大有长进,却也不知不觉造成了内伤和筋伤。所以,去年问题爆发的我花了很长时间寻医问药。

这个过程中的磨炼,以及遇见的高人,彻底改造了我的身心气质,进而体悟生命本性的意义。我不敢说已经窥得无上之道,只是明白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从前,我熟读西方哲学经典,逻辑思维特别强。因而我也特别信奉西方科学,认为科学有条理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理。然刚强易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一再强行突破身体极限,才食得恶果。

不像我们这一辈是在科学思维的浸淫下长大的,老一辈的人都非常敬畏经验。在我们眼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他们可能看到的会更多。

所谓代沟,无非是我们只看到确定和边界,而他们的眼中尚有混沌和余地。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人生经历和所处环境决定的。所以我非常明白,如果你没有体会过类似的痛苦,那基本上你不可能理解为何“健身反伤身”。

如果没有了解“筋,为肉之有力者也”,你可能就一直练肌肉练到内伤了。没有遇见更厉害的人,你可能永远以为医生、教练就是最牛逼的人了。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由于科学和专业主义的流行,我们容易以为掌握科学的专业人士厉害。虽然不可否认,在可复制的模板式教育下,社会产生了一批有用的人才。然而,通行的西式教育并不能创造真正的大师,因为每个人接受的东西都是明确的、一样的,并且是刻板的。

毕竟科学,说白了,只是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手段。为了方便交流传播,我们创造出一系列的语句来构建“人体”模型。比如,身体从来就没有过单独存在的“肌肉”和“骨骼”,是解剖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只是便宜行事,但后来科学不断发展,我们人就不再是“完整”的人了。

那个专家研究心,那个专家研究肌肉,学术成果不断产生出新的论文。但正因为这种孤立的视角,才让我们踏入了“练肌肉”“减脂”的巨大陷阱。时下流行的健身房、各种App,都是此种迷思的产物。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都是迷信科学思维的牺牲者。我们会相信那些能被自己理解的东西,却对自己领悟不了的东西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

比如中医,照搬精密科学的理论来解释“阴阳五行”,很多人就会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玄学”的结论。然而,传统中医很早就和“巫医”分道扬镳了。神医扁鹊在“六不治”中讲“信巫不信医者不治”,就是医与巫决裂的最好例证。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而西医直到中世纪时期,仍然充满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恰恰在神权的长期压制下,西医在后期发展中产生了很多伟大的革新。反观中医,由于古人巨大的成就,千百年来很少再有西医那样的伟大革新。

于是时至今日,现代的中医们,仍然在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这样的经典。但对我们来说,身处红尘繁杂、诸事纷扰的现代社会,极少有人能达到古人那样的纯然境界。而艰深晦涩的中医典籍,更是少有人愿意沉下心去好好领会。

所以,我们纷纷选择了一条更加容易走的路,那就是学习浅显易懂的西方科学。学习是没错的,但若把自己的无知当成真理可就贻笑大方了。大道至简,悟性天成。每个人的资质或许有高有低,但理应都能知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

一山还有一山高。

我最近才开始看《黄帝内经》,才明白何为博大精深,实在妙不可言!但如果我没看过一些西方的医学书籍,不可能看得下去,也不可能有此感悟。正如《易筋经·膜论》所道,“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跟,后向不运不摇处认斯真法”。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至于往后我能有什么收获,则端看天意,说不定将来会弃文从医。

再说健身这回事。我们应当知道健身不是只练肌肉,不是只求形体美观,而是锤炼身心气质,从而达到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为了打开你的脑洞,我特别建议你看几本书,是国际研究前沿的筋膜学。从西方科学的角度,我们也能知道,为何健身终反而会伤身最。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适合普通大众,翻译为筋膜运动更合适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适合有一定生物生理学知识基础的人

健身十二年,如今才明白健的都不是身!

适合有医学解剖知识基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