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姓氏也太龐大了吧,你知道從哪來的嗎?

“陳林蔡,天下得一半”

潮汕姓氏也太龐大了吧,你知道從哪來的嗎?

我國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古籍記載是源於上古伏羲氏。我國到底有多少個姓氏,有的資料說有6500多個,有的說有5600多個。在歷史的演變中,不少姓氏早已消亡,也不斷有新姓產生。現在我國流行的姓氏有3000多個。就潮汕地區而言,澄海縣有218個,潮陽有246個,庵埠一鎮有姓氏154個。這些姓氏中,其人數比例很不平衡。不少姓氏人口總數不過幾萬幾千幾百,如澄海縣,雖有姓氏218個,但一姓僅有一人的就有52個。人數較多的姓佔潮汕總人口的比重很大。尤其是陳、林二姓,除饒平縣外,在許多地方都是當地的主姓。故潮汕有“陳林蔡,天下得一半”的俗諺。揭陽則有“林半縣”之說。在澄海縣的80萬人口中,陳姓有15萬以上。潮陽有村落431個,以陳為主姓的村落有66個,林姓村落有55個。這種情況跟福建、臺灣、江西等南方各省相似,福建、臺灣也有“陳林半天下”的說法。這是潮汕姓氏的一個顯著特點。陳、林二姓,在全國的人數排列中,並不佔首要位置。排第一的是李姓。第二是王姓,陳是第5位,林排在第16位。由此可見,潮汕的姓氏源流跟福建、臺灣有很深的淵源關係。

先民大部來自河南

潮汕姓氏也太龐大了吧,你知道從哪來的嗎?

潮汕先民大部來自河南。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國有2000多個姓氏的根源在黃河之濱的河南省。潮汕先民在歷史上曾進行過幾次民族大遷徙。他們由北向南,跨黃河,過長江,經福建入潮,遂在潮汕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創基立業。

這幾次大遷徙分別是:

晉永嘉年間,晉室內亂,中原地區戰爭不斷,外族乘機入侵,士族及平民百姓為躲避戰亂南遷。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漳潮間發生少數民族騷亂。朝廷先派陳政,後陳政之子陳元光繼任,率府兵二批5600名計58姓南下平亂及處理善後事宜。這批府兵大部分來自河南光州固始縣。事態平息之後,按照朝廷的旨意,陳元光及其所部全部在漳潮地方安家,大多成為開潮始祖。如饒平陳氏,多為陳元光派下後裔,潮汕許氏,多為陳元光部將許天正後裔,沈氏為陳元光部將沈勇後裔。

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聚眾起兵,征戰南下,入據福建,他的部下大部分也是河南光州籍人。王潮自任福建觀察使,後其弟王審知繼位。王潮、王審知部將部卒在當地安家。如著名僑領陳嘉庚,就自稱其先祖自光州隨王潮入閩。潮汕先賢王大寶,便是王審知直系裔孫。現今潮汕王氏,大部分是王潮、王審知之後。

唐末發生黃巢農民起義,戰火遍及黃河、長江南北。人民為避戰亂,也紛紛遷入當時較為安定的福建、潮州地區居住。如饒平、澄海張氏中的一部分,其先祖張道宗便是在這個時期遷徙入潮的,前八賢之一的張夔,便是其八世裔孫。

莆田——移民中轉站

由閩入潮的中原移民,大部分由莆田遷徙而來,一部分經福建寧化石壁鄉,還有一部分經南雄的珠璣巷入粵(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移民,其先祖則大部分來自珠璣巷),莆田縣、石壁鄉、珠璣巷是三個重要的移民中轉站。客家大部分來自石壁鄉,潮人則以莆田為主。故在民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先祖遷自莆田

說“先祖遷自莆田”。除了表明莆田是一個重要的移民中轉站,大批中原移民在莆田作短暫停留,而後再行遷徙入潮外,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歷代來潮任官職者,其中不少是閩籍人。因羨潮州山水風物人情,遂於致仕之後,不回原籍,而在潮州擇地安居。如宋代海陽縣令陳坦和潮州知事丁允元。陳坦是福建人,丁允元是常州人,兩人相約在潮州定居。現今潮州官塘、鐵鋪,陳氏、深田丁氏,均是陳坦、丁允元后代。潮陽在整個宋代共歷22任縣令,其中就有11位福建籍人。明代歷80任縣令,有22位是閩籍人。普寧明代共歷25任縣令,有7位是閩籍人。饒平明代縣令有49位,閩籍人16位。澄海明代縣令28位,閩籍人7位。海陽縣令54位,閩籍人19位。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潮州在明代以前,朝廷派來此地任地方官的,閩籍人佔了很大的比例。在整個明代,這是朝廷有意識的組織措施。一方面,朝廷採取“五百里內不得為官政策”。本籍人不得在本地當官。另一方面,又要派官吏適應當地風俗、氣候和語言,福建當然是最合適的派官地。還有一個原因,福建林氏開閩始祖林祿自晉代永嘉年間入閩開基以後,就以莆田為南方發祥地,在唐代和宋代,莆田林氏先後共有一門九兄弟登進士、任刺史,史稱前九牧、後九牧。九牧後代,很多散居潮州各地。不單林姓,其他各姓閩籍潮州官吏,也有相當一部分落籍潮州。

潮州先民多遷自莆田,這是研究潮汕姓氏源流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