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的興與衰

贛南地區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歷史上江西和廣東地區來往密切,特別是明清時期,王守仁征戰贛南留下相當多古蹟和給贛南地區帶來安詳,贛南地區圍樓眾多,古村眾多,廊橋也眾多,漢朝時候就形成了一條贛粵古道,明清時期最盛行,從江西運送各種貨物到河源林寨鎮,贛粵古道具體位置已經難以考究,可能由現在的信豐玉帶橋-安遠縣永鎮橋-定南柱石橋進入河源地區,而小編今天介紹的正是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

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的興與衰

柱石橋是贛南地區眾多古廊橋中的一座,具體的位置位於定南縣鵝公鎮柱石鄉境內(定南聯絡線和寧定高速樞紐)附近,柱石橋又名初石橋,初石橋建於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已經有146年的歷史了。

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的興與衰

初石橋位於贛粵古道要衝最後節點,在柱石橋下面有一條小水溝,這一條名不經傳的小水溝在古代可是大有來頭,這條水溝是當時廣東和江西的界限,兩省以河為界,現在的柱石村當時的商賈往來盛況已不復存在,只留著一坐古廊橋為村民服務。

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的興與衰

初石橋背後故事

柱(初)石橋長16米,寬5米是屬於單拱石橋,石拱上廊簷,樑柱縱橫,頂有黛瓦,在廊橋中間有兩層橋塔,估計是供來往商賈休息所用,柱石橋在當地村民留傳著一個傳說,但這個只是傳說和真正的歷史可能並無關係,大家可以聽小編講故事也無訪:已前的人渡河,只能靠攀爬藤條,這種藤條叫雞血藤,被稱為妖物,於是當地人想鋸斷妖物,刀砍斧劈流出血一樣的汁液,“血”凝固藤條砍不開,一位老者做夢,夢中有一位白髮老者說:“刀不怕,斧不怕,就怕撒牙狗”撒牙狗指的是鋸子,最後真的據斷了,但藤條斷了,村民也無法過河,村長就集資造了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初石橋,但傳說畢竟是傳說,但給這座橋嵌了一個故事,但做為贛粵古道最後一個節點,初石橋也扮演非常重要地位。

贛粵古道最後節點——柱石橋的興與衰

一大早從柱石橋出發一路向南,就可以進入河源重鎮林寨,林寨是“水陸聯運”處,在這裡可以通過東江一路南下,再往前就可以進入廣州了,是中原進入嶺南的最便捷線路,但如今隨著贛粵高速,大廣高速,京九線等現代交通迅速發展,古道輝煌已不復存在,但依然保留著如玉帶橋、初石橋,永鎮橋,太平橋等歷史建築古蹟,希望當地政府能繼續加以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