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億打了水漂,現在北斗已經組網,18國聯合也搞不贏中國


20多億打了水漂,現在北斗已經組網,18國聯合也搞不贏中國


剛剛過去的2018年,被網友們稱之為中國的航天年,在這一年中國的火箭發射數量史無前例的首次超過了美國,中國還向月面發射了嫦娥3號、玉兔2號,成功的登上了40多億年沒有人類蹤跡的月球背面。同時,還有其他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去年正式組網,初步實現全球覆蓋。這意味著中國的北斗系統,將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GPS系統的另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因此,稱2018年是中國的航天年,這一點的確是實至名歸。在去年的諸多航天活動當中,發射數量和在月球背面進行登陸,這些意義都還不如北斗系統的組網成功,因為在現代戰爭當中,衛星的定位和導航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飛行員被擊落了,他們的身上也會帶著一個定位系統,方便國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搜救。可見,在現代軍事活動當中,真是一刻都離不開衛星導航和定位。


20多億打了水漂,現在北斗已經組網,18國聯合也搞不贏中國


遙想近20年前,中國認識到衛星導航的重要性,主動拿出2億多歐元,當時相當於20多億人民幣,去參與歐洲的伽利略計劃。由於當時歐洲的這個計劃也是相當缺錢,因此立即就拿了中國的錢,但非常可恥的是歐盟這些國家在解決了資金問題之後,就對中國處處刁難,不讓中國進入到伽利略計劃的核心。結果,中國這2億多歐元,20多億人民幣全部打了水漂,中國一怒之下退出了,決定自己搞。

當時西方都不以為然,認為以中國的技術實力,想要學美國的GPS,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於中國退出與歐洲的合作,抱著一種冷嘲熱諷的態度。但很快,現實就打臉了歐洲列國,中國的北斗系統後來居上,佔用了原本屬於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衛星頻道,這讓歐洲目瞪口呆,甚至還對中國發出了警告和不滿,但中國表示,衛星頻道是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進行分配的,對此歐洲也是無可奈何。

現在距離2003年已經過去了16年,近20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中國的北斗系統已經擁有了40多顆衛星,而歐洲的伽利略計劃,一共也才18顆衛星,2017年還傳出消息,18顆衛星當中的5顆衛星出現了問題,需要大筆的資金去進行維修和更換。但這一次,中國卻是袖手旁觀,絕對不會再過問了,歐洲參與伽利略計劃的18個國家,也是愁眉苦臉,一籌莫展,看到中國的北斗系統如此成功,他們內心也是非常後悔。

如果當時歐洲能夠平等的看待中國,允許中國接觸伽利略計劃的核心,甚至更加廣泛的依靠中國,歐洲的伽利略計劃早就實現了,絕不僅僅是現在這個樣子。中歐合作可以讓歐洲變得更加獨立,這會增加歐洲在同美國談判當中的籌碼,但歐洲居然也是如此的短視,難怪淪為美國的附庸,著實可悲啊,現在後悔已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