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分割战术还有效吗?

大牛无形


之前,我军西部战区官微发布了一条迫击炮班组进行实弹演练的视频,并配上了: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这句霸气外露的话,不少网友都表示笑翻了,更有网友留言调侃道,看来我军如今真是肥的流油啊!“不上远火也敢说这种话了”。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咱们穷的时候,只能靠战士们进行战术穿插攻占敌军阵地,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达”了,只要条件允许,直接就可以对敌军阵地先来一轮火力覆盖。 40年前的这个季节,在祖国的南疆,我军在11天的时间里面,就足足宣泄了100万发左右炮弹。平均一天10万发,相传每次炮兵早上起来一睁眼,今天有10万发的任务。完全是用牛刀在杀鸡。

当时在攻取凉山时,我炮兵部队所有炮火对谅山市区33个重要的攻击目标发起了猛烈轰击,一时间震耳欲聋,雷声滚滚,呼啸着的炮弹如雨点般飞向了谅山市,整整30分钟,9919发炮弹,半个小时的地动山摇,谅山市所有对外的交通,通信,供电都全部瘫痪,化为乌有。

不过说起穿插战术,咱们这边可是战果辉煌,曾经创下了有史以来步兵14小时急行军70公里的作战攻击速度。这一战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敌军部署间隙或薄弱部位,插入其纵深或后方的战斗行动,穿插的目的就是包围和孤立敌人,制造局部兵力火力优势。

这种攻击速度在过去的战场上是一种很常见的作战手段,我军曾在鸭绿江那头,将穿插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1950年11月27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成功穿插德川里之后,继续向西、西南方向攻击前进,实施战役迂回。第113师从德川以南沿安山里、船街里、龙召里开进,每小时攻击前进的速度是5公里,14个小时连续作战,先后打垮南朝鲜第7师、土耳其旅、美25师、美骑1师、英29旅各一部,前进70公里,切断了敌军的退路。这一仗,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步兵进攻作战速度的极限,获得“万岁军”的赞誉。有人评价说,有史以来步兵从未如此辉煌过。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科书里有关于步兵作战的章节,其中一章以战史为教学科目的,着重描述中国志愿军的步兵穿插作战战术,并对志愿军致以最高级别的敬佩!

在经过了反复的研究之后,美军也从志愿军的步兵穿插战术中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后来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也复制了中国的“穿插战术”用武装部队打伊拉克的溃军。

不过,自从抗美援朝战争之后,我军就得了火力不足恐惧症,并且这个症状到现在还没完全“治好”!没有什么是一发炮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急速射、最大基数、满覆盖、地毯式.........

后来直接达到了作战最理想的状态,随心所欲不逾矩,完全可以迅速发现、跟踪、定位敌方目标,然后以远程火力将其消灭,然后一线部队只负责占领、搜索、清剿残敌。这种状态下,那就是看见什么就打残他,直接让敌人无法进行机动部署和增援,自然就不用再穿插作战了。

当然了,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跟那时候比真的强了太多太多,辽宁舰、国产航母和歼20我们都有了,“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给老子炸”,解放军的这句怒吼,是底气,更是自信!


迷彩虎军事


战争是武器和人相结合的斗争,虽说现在武器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打仗就没有战术了。


这个应该是凝固汽油弹。
火箭炮是火力覆盖的最有力武器。而使用身管火炮一般是用炮群。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次出现这种认为战术已经没有用处的观点是核武器的出现以后,由于那东西威力太大了,所以和现在一样,各个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认为到时候把核武器一扔,万事大吉一切搞定。但是,战争的实践却狠狠的打了美国人的脸,不要说,在实战中除了广岛长崎以外,再也没有使用核武器的战例,各国丢在自己军队头上的军队核弹都远远不止两颗了。

核武器是不敢用,就是常规武器,火力也不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的火力就是像现在这样没事就是一个火力覆盖,按照志愿军的统计,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在解放军一个军的防御正面每天都会有1万左右的落弹,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一般在志愿军一个连排的防御阵地时,每天就会有1-3万发落弹,但是结果是美军尽管拥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但是并不能保证攻克所有的中朝方面的阵地。

穿插分割这种战术一般是在进攻时,利用敌军部队的空隙,把敌军的大部队强行分解成几个小部队,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消灭,在现在的条件上来说,现在的火力投射手段无论是现在吹的神乎其神的温压弹还是普通的重磅炸弹,都无法保证能够完全消灭占领坚固阵地的守军,去年的阿勒颇战役中,俄军和叙利亚政府军也是没少使用温压弹,但是阿勒颇还是打了很长的时间。


美军在进行穿插行动,其实美军在朝鲜战争中也是大量使用穿插战术,不过美军一般是组成以坦克为核心的特遣队进行穿插,而不是象中国大量使用轻步兵,没办法当年美国人的摩托化水平就是高。而且迅速的穿插到敌军的后方很容易使敌军崩溃,这样的战果更大,而损失更小,所以坦克机械化部队是最适合穿插的陆军部队。

对于守军来说,如果要守住一块阵地,一般都是要挖坚固的工事,但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就是不能让进攻一方完全包围,被包围以后,守军的后援断绝,那么阵地被攻破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如果是被分割那么周围都是敌人的时候,守军的意志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那么攻克这块阵地就更容易了。

现在的常规武器威力已经是十分巨大,但是也没有达到一种武器打遍天下水平,各种传统的陆战战术还是有用的。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尽管中国军队已经是火力空前提高,但是也没有能够代替各种战术,包括穿插分割。


有痰


在现代化的战争中,穿插分割战术现在是不是还有效?当然有效,否则解放军现在的训练为什么还这么重视攀爬、跳跃、负重越野这些项目呢?


穿插、分割、包围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战术,到朝鲜战争时期仍然在用,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也还是在用。

一般而言,穿插、分割、包围战术的基本条件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在运动战中这个战术更加有效,尤其是当敌人装备比自己更好,作战更加依赖重火力的条件下,这种穿插能够把敌人不同部队之间的联系切断,让敌人不能相互支援,有利于接下来的分割包围和歼灭。如果是阵地战状态,就不适合穿插了。

其次,穿插基本上以轻步兵为主,也就是不携带重武器,以行进速度取胜,出敌不意,穿插到敌人的侧翼或者后方,切断敌人不同部队之间的联系,以便成建制的消灭敌人。如果携带大量重武器,影响行军速度,则很难达到这个目的。

第三,穿插对部队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班排连营团这种小一点的战术单位,穿插的时候为了保证突然性,一般都会尽量避免与上级指挥部门联系,直到到达指定的位置,所以每个单位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圈,要随时准备着在失去友军支援的情况下作战。

第四,完成穿插之后,要能守得住阵地,才能够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为正面进攻的主攻部队完成歼灭敌人的任务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如果到了指定位置,完成了穿插任务,但是却守不住阵地,被敌人消灭,穿插就失去意义了。

第五,越是现代化的敌人,越是依赖统一的指挥,尤其是装备水平越高,越是依赖于不同兵种和武器之间的协同,不同单位的阵地之间的结合部也往往是软肋所在,是穿插的主要方向。如果敌人的小单位战术素养也很高,能够随时在失去上级指挥的情况下自主作战,穿插就不是很有意义。

比如解放战争后期,是穿插、分割、包围、歼灭这个战术使用最为广泛的时期。这是因为当时国军的装备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组织程度并不高,很依赖统一的指挥,一旦被穿插打乱了编制体系,失去了统一指挥,就很容易变成打乱仗,基本上就失去战斗力了。

最典型的就是辽沈战役中歼灭廖耀湘兵团的时候,解放军发起总攻之后,各单位奋勇穿插,很快就完全打乱了国军的编制,各指挥部门都找不到自己下属的部队了,所以国军虽然装备很好,又号称主力兵团,但失去了指挥,小单位战术素养低的缺陷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到了朝鲜战争,前面的五次战役,尤其是前三次,因为解放军是秘密入朝的,美军没有防备,仍然在向中朝边境方向推进,所以志愿军很快就通过穿插打乱了美军的指挥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战术效果。

但在五次战役之后,美军注意到了志愿军的特点,在进攻时比较谨慎,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保持得比较紧密,志愿军穿插的作用就没那么明显了。尤其是进入阵地战的阶段之后,美军的火力优势很明显,志愿军很难通过穿插来完成分割,即使包围了也不能歼灭敌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虽然解放军已经完全处于火力优势的地位,但在经过前面的炮火急袭和覆盖之后,摧毁敌人的主要阵地设施,开始发动进攻的时候,仍然大量使用了穿插、分割、包围和歼灭的打法,效果也不是不错的。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越军的小单位战术素养也很高,所以穿插到敌后的部队损失也比较大。

所以,在今后的战争中,如果遇到大规模战争,虽然重武器火力优势会是主要作战方式,但如果要成建制的大规模歼灭敌人,以轻武器步兵为主的穿插、分割、包围和歼灭的作战方式仍然是有效的。这也是解放军一直比较重视基础战术单位的组织建设和战术素养培养的重要原因。


萧武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的战术就强调集中兵力在预先选定的突破口,利用集中使用的装甲部队发展胜利。而美国人则不然,他更注重拉开战线试探性进攻,试探出突破口后再在突破口发展胜利。

选定突破口的意思,就是把自己仅有的装甲部队集中到较小的预定战场,以此形成局部兵力和火力优势,从而打穿敌军防线。如果不用集中也能有优势,那就无所谓了。这就是穷和达的区别。德国和苏联绝大部分部队其实都是骡马化的,缺乏机动性,尤其是苏联更惨,重炮兵是农业拖拉机牵引,速度不如人的步行,所以实际上大部分部队都缺乏机动力,只能在计划好的战线上作战,这样就必须集中装甲部队使用。

为了掩护装甲部队,就必须在突破口集中大量的火力一次性打开突破口,打开突破口后炮兵也很难跟上,所以只能靠装甲部队自己干活。而美国人,最弱的步兵师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德国装甲师的装备水平,基本实现了摩托化,还有100多辆坦克可以用,等于全部战线都是机动兵力,火力不光机动灵活还非常旺盛,每个师基本都能得到相当于苏联一个加农炮兵旅的重火力支援,还是高速牵引可以快速机动的,任何地方都相当于苏联人拼了老命集中起来用炮兵师支援的突破部队,也就是所有部队实现了战术突破都能进行纵深攻击。

美军二战时连行军都靠吉普车和卡车,所以才会有二战欧洲战场抓德国间谍时的故事,看到步行超过1公里的美国人,那一定是德国间谍。穷人就只能扣扣索索的,靠复杂机动在预先设定的战场集中火力兵力玩花活,还得靠对方配合,而富人那就全战线拉开碾压。

作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己方可以迅速发现、跟踪、定位敌方目标,然后以远程火力将其消灭,一线部队只负责占领、搜索、清剿残敌。这种状态下,那是看见什么打什么,按住敌人无法机动部署和增援,己方自然不用穿插了。穿插的目的就是包围和孤立敌人,制造局部兵力火力优势,有其他方法达成这一目的就不用重复。


放松的心3


双方交战,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战争方法,而不能在不符合条件的地域和战争环境下盲目的搬用。对症下药,才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比如穿插战术法,这种战法在敌方混乱时可以用,由于一支部队在敌人面前突然的出现,会加速敌方更加的混乱,丢盔弃甲,会加快结束战争的进程。

比如在敌方没有摸清情况而盲目进攻的时候,可以在部队互相配合的情况下,穿插于各个交通要道,破坏交通线,占据制高点,把敌方分割在几个孤立的区域,使其没有战争物资的供给,而丧失战斗能力,粮弹耗尽,大量杀伤,或大批俘虏敌方士兵。

在敌方有准备的情况下,全部的有利战争地形都叫敌方占领的情况下,这时候不能用穿插这个教条,因为已经无缝可钻。无缝可插,就是钻进去也会使自己处于绝对不利的,被动地形中,而被敌方大量杀伤,或俘虏。等于是自投罗网,钻进笼子里去了。

而这时敌方指挥官如果是战争老手,他会围而不打,把围住的这支部队作为诱饵,来围歼你的救援部队,这就是战争术语围点打援,围点打援时机已经成熟,打完之后,第二步就是消灭被围在包围圈里面的这支部队。

只要成功者胜利之后,失败的一方就会不知所措。

战争的术语很多,但是不能张冠李戴,盲目的乱用,而是要在有条件的时候用,在没有条件或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不能用。

有人会说,战场上哪里有现成的条件?但是在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各种的条件都会出现,而我们能够在伤口里面捅刀子,使其扩大,增加对手的被动,而增加自己的主动,创造条件看准时机对症下药。


宝树白石34222787


穿插是一种战术,任何时候都有用,穿插的目的是围歼敌人,因此和穷达的关系不是很大,区别在于,穷则用脚底板穿插,达则用直升机立体空降,用装甲部队强行突破穿插,只是交通工具有了变化,但战术思想没有改变,都是通过穿插突破敌人的防线达到包围歼灭的目的。是不是使用穿插战术,是由战役目的绝定的,如果想击溃当前的敌人,就平面直推,活力覆盖,如果想歼灭敌人的有效力量则是穿插包围,全歼敌军。


赵永峰23


“穷则战术穿插”是一句悟透了道理的话。因为穷,强行突破、分割包围等等玩不起来,就豁上命去玩穿插。没有一种战术是万能的,搞对了赚一票,没搞对损兵折将。都是有实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