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背後的女人,一生賢良終敵不過帝王情薄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洛神,即洛河的女神,傳說是伏羲氏的女兒。關於她,自有一段美麗的故事。不過到了後世,這故事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了。相反,“洛神”的稱號,卻被賦予了另一位美麗的女子。

洛神傳說

相傳洛神本是伏羲氏的女兒宓(fú)妃,因為迷戀洛河兩岸的迷人景色,便降臨人間,加入當地部族。宓妃美麗善良,經常把學自父親的狩獵、放牧、養畜方法教給人們,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尊敬。

誰知,她的美貌卻引起了河伯的垂涎。那河伯化作一條白龍,興風作浪,將宓妃搶到水府之中。可憐宓妃終日鬱鬱寡歡,靠彈撥七絃琴排遣心中的愁苦。

這天,射日英雄后羿來到水宮,將悽苦的美人救出,回到人間。河伯惱羞成怒,發起大水,吞噬了無數農田和村落。后羿奮箭張弓,射中了河伯的左眼,使河伯倉皇而逃。因為嫦娥奔月而落寞的英雄后羿,與宓妃惺惺相惜,產生了愛情。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後來,天帝還封后羿為宗布神,封宓妃為洛神。洛神也成了美和賢的化身。

這女子,是三國第一位皇帝的妻子,據說她的命理“貴不可言”,當世的三位大才子,都先後為她所傾倒。然而,這並未給她帶來幸福,反使她在錦衣玉食中,過著悲慘的日子。

她就是甄宓。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甄宓是中山無極(今河北省定元縣)人,祖上出了一位名人,叫做甄邯,在西漢末年和王莽新朝做過太保、大司馬。因此,甄宓也堪稱名門世家了。只不過,這位顯赫的祖先在後世的名聲卻遠遠比不上自個兒的N重孫女兒。

甄家世代官宦,甄宓的父親甄逸曾做過上蔡的縣令。甄逸共生了三子五女,甄宓是最小的一個,生於東漢靈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的十二月。

她一出生,就帶有傳奇色彩。據說,其母懷她時,每每睡覺,總夢見一仙人,手持玉如意,站在旁邊守護著她。臨產時,那仙人又入得房中,將一件玉衣蓋在她身上。緊接著,甄宓就呱呱落地。在那個時代,這種虛無縹緲的徵兆,總是引得人浮想聯翩。

洛神,傳說中的女神。很多年後,這個名字被賦予了另一位女子。她就是被當時三大帥哥爭相追求的甄宓。

甄宓三歲時,父親甄逸就去世了。於是,甄家兄弟姐妹都跟著母親回了老家。有一個看相的叫做劉良,專程到甄家,為八個孩子推理命運。他推算一番之後,指著甄宓說:這個女孩兒,將來貴不可言呢。

出生時候的吉兆加上算命先生的吉言,讓甄宓的母親張夫人不禁對這個小女兒另眼相看。當然,所謂“貴不可言”,到底有多貴,就只能走著瞧了。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而甄宓的種種表現,確實也沒有讓母親失望。據《魏書》記載,這位未來的皇后,從小就喜靜惡動,聽話得很,從不胡鬧。八歲那年,有次外面來了賣藝的,騎馬耍著一套一套的把戲,相當熱鬧。四個姐姐聽得喧譁,都忍不住推開樓上的窗戶觀看。唯有甄宓,依然一聲不吭地坐在自己房中。家人問起,她平靜地說:這難道是女孩子應該觀看的麼?馬戲什麼的,最討厭了。

《魏書》這麼記載,其目的自然是顯示咱大魏帝國的皇后從小就多麼端莊、多麼守禮。然而,一個虛歲八歲的小女孩,正該是天真活潑的年紀,面對外來新鮮趣味的誘惑,竟然能心如止水到了這一步,這到底該恭喜甄家養了個懂事閨女呢,還是該批判封建禮教對兒童的毒害呢?

等到了九歲,甄宓喜歡上了看書,而且特別有悟性,以前不認識的字,往往看一遍教一遍就記住了。她還常拿哥哥們的筆硯來寫字。哥哥們說:“你一個女孩子家,還是多學點女紅吧!看這麼多書幹嗎?難道想做女博士嗎?”甄宓回答道:“我聽說古代的賢女子,都是博覽群書,知曉前世人物的興衰,以此來作為自己行為的參照。我如果不讀書,怎麼能像她們一樣呢?”

於是,甄宓的勤學也變成了她修養婦德的一個手段。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事實證明,甄宓讀書明理修德還真不是白來的。時值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紛亂。甄宓家所在的中山郡,也被劉虞、公孫瓚、袁紹之間的征戰所波及。兵連禍結,又鬧起了災荒,大片田地顆粒無收。老百姓為了掙扎著活命,稍微有幾個錢的,拿出祖輩積攢的金銀珠寶,換一點救命糧食,沒錢的就只有等死。

甄家作為世家大族,家中囤有很多糧食。張夫人乘機發國難財,高價賣糧,收入許多錢財。財帛日益增多,舉家老小都樂得合不攏嘴,十來歲的甄宓卻越來越不安。尤其是看到路邊成群的餓殍和奄奄一息的人們眼中貪婪渴求的目光,善良和聰明的甄宓再也忍不住了。

她就跑去對母親說:母親啊,我聽說過一句話,匹夫無罪,懷璧有罪。現在世道這麼亂,周圍的鄉鄰都飢餓睏乏,如果我們再這樣靠囤糧求富,一定會遭禍的。不如把糧食拿出來分給鄉鄰吧!這樣不僅為他人做了好事,對我們自身也是一種保護。

張夫人聽了,覺得有理。雖然難免心疼,還是開倉賑濟饑民。甄家在當地素有號召力,附近的富戶也效法開倉。災荒得到緩解,地方也穩定下來。

從此,甄宓的賢名廣為流傳。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魏略》則記載了另一件事。在甄宓14歲那年(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甄宓的二哥甄儼不幸去世了,只留下妻子和一個兒子。偏偏甄宓的母親張夫人也是寡婦,又講究世家大族的慣常做派,難免對兒媳婦過於嚴厲,甄儼的寡妻就常處於悲傷和困窘的地步。

這時候,又是甄宓站出來,一方面對自己的寡嫂謙和尊敬,幫助她辛勤勞作,撫養幼子。另一方面,甄宓又常常勸自己的母親,說哥哥不幸早年去世,嫂嫂以青春的年紀,不是改嫁他人,而是留在咱家,撫養哥哥的骨肉,這是她的仁義,也是她的艱難啊。母親您應該像愛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愛嫂嫂。

張夫人聽甄宓這樣說,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就讓甄宓經常陪伴嫂嫂,“寢息坐起常相隨”。這姑嫂之間,也就“恩愛益密”。

總之,從早年的種種記載來看,甄宓是一位聰慧明智而又溫柔善良,心存他人的女子。或許是天生麗質,或許是好心好報,甄宓不僅心靈美,而且相貌出落得十分美麗。

名門世家之女,容貌美豔,賢淑有德,甄宓幾乎具備了那個時代對於女子的全部要求,堪稱十全十美的尤物。這樣的美女,在那個亂世,必然成為有權勢者漁獵的對象。於是,在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左右),冀州牧袁紹派人來甄家,將甄宓聘給了自己的二兒子袁熙作為媳婦。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在當時,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割據河北地區,兵強馬壯,意氣風發,是天下實力最強勁的軍閥。世人多以為他唾手可得天下。如果袁紹最終統一了天下,無論是稱王稱帝,作為其兒媳的甄宓,自然會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貴婦人。當年“貴不可言”的相士預言,似乎就要實現了。

甄宓與袁熙結婚後沒多久,袁紹滅掉公孫瓚,將幽州也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就派袁熙前去鎮守。丈夫北上之後,甄宓則留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侍奉婆婆劉氏。

正所謂風水輪流轉。誰也沒有料到,原本順風順水,將達巔峰的袁家,很快就敗落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敗,兩年後病死。

隨即,曹操引軍進逼河北。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和三兒子袁尚為了爭奪繼承權,互相猜忌,甚至自相殘殺,被曹操一一擊破。相對參與內訌較少的袁熙,在這種情況下也無力迴天,只能帶著部下勉強守住幽州。袁譚和袁尚的妻子都奔逃到各自的丈夫那裡,只有甄宓留在鄴城,陪伴著無依無靠的婆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曹操的大軍包圍了鄴城。

來到城下,一代梟雄曹操興奮不已,口水都快流到了地上。這不僅因為鄴城是袁家的大本營,更因為,這裡有傾國傾城、才德雙馨的美女甄宓啊!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雖然甄宓是老對手袁紹的兒媳婦,但這有什麼關係呢?反正他勾搭有夫之婦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圍城這些天,曹操做夢都在夢見進城的一刻。甚至因此被袁紹大將審配射中一箭,他也在所不惜。

曹操經過半年艱苦卓絕的圍城,又擊退了袁尚的解圍,終於等到城中箭盡糧絕,支持不住。審配的侄兒審榮開城投降,曹軍浩浩蕩蕩進入鄴城。經過一番巷戰,審配被擒,曹字大旗插上了袁紹當年的大本營。

破城之時,曹操仰天大笑:袁紹,我來了!鄴城,我來了!甄宓,我來了!

他派兵把守住袁紹府邸,不得傷害府中任何一個人,也不得讓任何人進入。

他自己呢,要好好準備一下。先去整理下儀容,拿出50歲男人最灼目的魅力,然後去征服那美麗而多才的甄宓。

曹大人得意之時,卻不料被另一個人給搶了先機。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誰這麼大膽,敢動老大的禁臠?

不是別人,正是曹操的兒子,未來的三國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

原來破城之時,曹丕不顧軍令,直接闖了袁紹府中。在大堂上,一位老婦和一位年輕女子相互偎依坐在一起。看見有人提劍闖入,年輕女子惶恐地把臉伏在老婦膝上。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這位老婦正是袁紹的夫人劉氏,那年輕女子便是甄宓了。眼看城池攻破,她們擔心在兵荒馬亂中受到傷害,卻又無法可想,乾脆坐在這顯眼的地方,聽天由命。

曹丕看見這兩人的情形,猜到了幾分。他帶三分調侃地對劉氏說:

“劉大娘,袁紹伯父和我爹是老朋友了,您何必害怕成這樣呢?讓這位新娘子把臉抬起來讓我看看吧。”

甄宓聽到這話,更羞得抬不起頭來。劉氏畢竟是見過世面的,趕緊雙手捧著甄宓的臉,轉過來讓曹丕看,一邊說:“這是袁熙的妻子啊。”

這時的甄宓,因為恐懼和勞累,頭髮蓬亂,面目上還有塵土。曹丕撩開甄宓的頭髮,用絲巾拭去她臉上的塵土。於是,他見到了甄宓真正的容顏。

剎那之間,魏國的開國皇帝頭暈目眩,彷彿電流通過全身,連手中的劍都把持不住。他一連退後幾步,幾乎屏住了呼吸。

看見曹丕這種模樣,劉氏暗自欣慰。她悄悄對甄宓說:看樣子,不用擔心被殺害了。

這時,曹丕恢復了一點常態。他強作鎮定,拿出貴公子的威儀,向婆媳二人保證,袁紹的家人不會受到傷害。

正在這時,只聽外面鬧哄哄一陣,門口湧來許多兵馬。接著,打扮得又滄桑又帥氣的曹操,興沖沖邁進門來。誰知卻看到兒子已經先行闖入,頓時又尷尬又惱怒地愣在當場。

曹丕眼疾手快,一下跪在地上,道:孩兒有違軍令,貿然闖入,請父親降罪。不過,孩兒對甄宓一見傾心,此生別無他求,只願能有她在側。孩兒一片真心,還望父親成全。

曹操壓了壓心中的火氣,望了一眼侍立一旁的甄宓,感情複雜。

看甄宓的這一眼,曹操驚歎於她的美豔,卻又立刻陷入矛盾與尷尬之中。說實在的,按操哥率性而為的作風,他很想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得到這個美麗的女人。但是,他的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他不能允許自己做出這樣的事。袁紹曾是自己的老朋友,把老朋友的兒媳婦據為己有,倒也罷了。可要是再傳出去父子爭一個女人,豈不被人恥笑?

再說,曹丕這小子的表現還不錯,就當是給他的一個獎賞吧。反正,肥水不落外人田嘛。

權衡之下,操哥痛苦而無奈地點了點頭,言不由衷地說了句“真是我的好兒媳啊”,“遂命曹丕納之”。之後,一代奸雄哀怨地看了甄宓一眼,又狠狠地瞪了曹丕一眼,拂袖而去。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這麼著,甄宓就嫁給了曹丕。這一年,甄宓23歲,她的第二任丈夫曹丕18歲。在血氣方剛的少年看來,成熟風韻的御姐,當然是美豔無雙,最值得珍惜的。

據說,曹操在婚禮上喝得大醉,和一班老部下在一邊閒聊,酸溜溜地冒出句:“老子辛辛苦苦打下鄴城,卻便宜了這小兔崽子啊……”

甄宓下嫁曹二公子,袁紹一家也因此得以保全。這可不是開玩笑,因為就在幾個月之後,曹操攻滅袁紹長子袁譚之後,是把袁譚的老婆孩子都殺了個精光的。至於甄宓的第一任丈夫,袁家二公子袁熙,則繼續被曹操一路追擊,終於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命喪遼東。

袁熙之死

袁氏兄弟自相殘殺,被曹操一一擊破,青州、冀州、幽州、幷州先後被佔領,袁譚被殺。袁熙和袁尚先逃到遼西,借了少數民族烏桓的軍隊來抵抗曹操,又在白狼山一戰被曹軍擊潰。

於是,繼續逃竄到遼東,企圖與遼東軍閥公孫康聯合。但曹操採用了郭嘉的計策,故意按兵不動。公孫康見曹操沒有吞併遼東的意圖,就反過來把袁熙和袁尚殺了,向曹操討好。袁紹勢力至此完全覆滅。

嫁給曹丕,對甄宓來講,大約不是很情願,也不是很不願。反正,袁曹兩家貴公子,對她來說,都是權勢熾人的霸主。他們垂涎於她的美貌,佔有了她,而她並無可以拒絕的權力。僅此而已。

不過,甄宓畢竟是自幼修養過人的。在嫁給曹丕的十多年裡,她兢兢業業地完成著一個妻子的使命,為曹丕生下了兒子曹叡,以及女兒東鄉公主。

曹丕得到甄宓最初的幾年,對她是恩寵備至,甄宓卻不曾恃寵而驕。相反,她常勸曹丕多納幾個小老婆,甚至說,上古時候軒轅黃帝之所以子孫眾多,流傳千秋,就是因為老婆多,希望您也多找些賢淑的女子,多生些兒子。

甄宓這個“黃帝老婆多”的理論不知道是何處古書學來的,因為通常認為黃帝的夫人一共也就是四位。不過,能破解一般女人嫉妒的毛病,主動勸老公找小三小四,想必這種“德行”,不僅是封建倫理所推崇的,也是當代許多成功男士頗為欣賞的吧。

除了對待老公,甄宓對公婆也是非常敬愛。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馬超,曹操的夫人卞氏在孟津生了小病。甄宓跟隨曹丕留守鄴城,聽到這個消息,為婆母的健康擔憂,日夜哭泣。左右告訴她,說卞夫人的病已經好轉了。甄宓還不相信,哭著說:“婆母在家的時候,每次生病都要好一陣才能痊癒,現在怎麼可能很快就痊癒呢?你們別拿假話來安慰我了!”直到卞夫人親自寫信說自己好了,甄宓才面露喜色。等第二年卞夫人跟著大軍回鄴城,甄宓朝見卞夫人,悲喜交集,熱淚盈眶,讓左右都非常感動。卞夫人也流下眼淚,感嘆說:“真是個孝順的媳婦啊。”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東征孫權,卞夫人、曹丕,還有甄宓的兩個孩子都跟隨,而甄宓因為生病留在鄴城,以此母子分離。次年九月,曹操帶大軍回到鄴城。卞夫人看甄宓的氣色很不錯,奇怪地問:“媳婦啊,你和自己的兒女分別了一年,怎麼一點都沒有憂愁思念的樣子呢?”甄宓笑著回答道:“他們跟隨在您的身邊,我還有什麼憂慮的呢?”

以上源於《魏書》的記載,當然還是力圖表現甄宓的“賢明守禮”。然而,從這字裡行間,卻令人讀出了一絲“作秀”的味道。這作秀的背後,則是謹小慎微,明哲保身,乃至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寫照。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自古帝王之家,總是禍福難常。甄宓名義上是曹丕的愛妻,實際卻是戰爭中擄掠到的女俘虜,是曹丕府邸中豢養的女奴。雖然憑藉著美貌,暫時能得到曹丕的恩寵而保住性命,但美貌是不能長久的,恩寵更是不能長久的。因此,她必須謹慎,必須去迎合曹丕乃至卞夫人的性情,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和生命。籠中金絲雀的命運,便是如此吧。尤其當暴虐的主人,可能隨時一把將你捏死的時候。

甄宓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外表光鮮,而內心苦悶與恐慌。在這時,又一個男子進入她的生活。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曹植。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曹植,字子建,才華橫溢。東晉謝靈運曾這樣稱讚曹植:“天下的文才總共只有一石(十鬥),曹子建一個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的其他文人共分一斗。”謝靈運是個恃才傲物之人,卻能這般稱讚曹植,可見曹植非同一般。

這個才子,比曹丕小五歲,比甄宓小十歲,但他不知何時,竟也愛上了甄宓。

許是一開始便看上了,卻被哥哥給搶了先(鄴城之戰時曹植虛歲十三,恰好是容易幻想的年齡)。又或者是後來有了機會與嫂子相處,日久生情。相比之下,年長的曹丕更有政治家的實用主義,而曹植則更充滿文藝青年的夢幻風格。

但不管是他的單相思,還是兩情相悅,現實都不允許他們在一起。即使沒有甄宓的事,曹丕與曹植兄弟二人也是早有隔閡。這裡涉及的,是更為重要的繼承權問題。曹丕年長,而曹植則更加聰明多才。這讓他們的老爹曹操,一度十分矛盾。本來,曹操更傾向於曹植。可曹植生性太浪漫,不受約束,幾番因為飲酒和不拘小節,耽誤了軍國大事,讓曹操很是失望。善於鑽營的曹丕則藉機步步緊逼,終於當上了世子。

由於此事,曹丕對曹植耿耿於懷。曹植對甄宓的意思,曹丕想必也有所覺察。他冷笑著看看自己的弟弟:女人和權位都是我的,你想也別想!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同年十月,34歲的曹丕取漢獻帝而代之,改元黃初,國號大魏,是為魏文帝。

當上皇帝的曹丕,並沒有封甄宓為皇后。

雖然婚後的甄宓一直賢惠,還生下了他們的兒子曹叡,但追逐美色的曹丕,只把甄宓當成一件藝術品,得到後便不再珍惜。況且,此時的甄宓年近四旬,漸漸色衰,而在甄宓的推薦下,在曹丕自己的巧取豪奪下,後宮眾多年輕貌美的佳麗不斷湧現,早已奪去了曹丕的寵愛。郭皇后,陰貴人,李貴人,還有漢獻帝被逼退位後獻給曹丕的兩個女兒……充滿青春的容顏和肉體,永遠是對寡恩男子最好的蜜糖。

因此,甄宓並未隨著夫君的稱帝而尊榮。相反,她一直鬱鬱寡歡。在這苦悶中,她做了一首《塘上行》,略抒情懷:“……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表述了哀怨之意。

卻不料,這首詩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當上皇帝的曹丕,脾氣越發喜怒無常。他不但對曾與己爭位的弟弟曹植屢加迫害,對於曾為曹魏政權立過大功的叔父曹洪,也因為一點舊怨就要加以殺害。看到甄宓這首詩後,曹丕認為她心懷怨念,竟然惱羞成怒,於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將甄宓賜死。

甄宓時年40歲。

薄命的美人啊,枉費這絕世容貌,枉費這一世賢淑,帶著無限的遺憾,結束了曲折的一生。

你能讓當世最有文采的三個男子,為你神魂顛倒,父子吃醋,兄弟相爭,卻終究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恬淡而持久的愛情。

你的美豔,你的賢德,於你的命運絲毫沒有幫助,都只能化作後人追思的芳華。

聽到這個消息,曹植悲痛不已,卻又無能為力。

而曹丕呢,許是想看弟弟的笑話,竟然把甄宓生前經常使用的一個盤金鑲玉枕頭賜給曹植。睹物思情,看到這個枕頭,曹植憋屈已久的悲痛終於如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

滿懷著對甄宓的思念,曹植乘舟而返。恍惚之間,他看見甄宓隨風而來,凌波微步,柔聲道“我本有心相托於君,其心不遂”。曹植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夢碎之時,大才子曹植淚流滿面,藉著月光,他揮筆而就《感甄賦》。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在此文中,冤死的甄宓並非淪落幽冥,而是化身為洛水之神,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弗兮若輕雲之敝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她“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最後,水中的她,走不到岸上,岸上的他,走不到水中。天人註定永遠相隔,無法牽手。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曹植的這段描述,若不是為了慰藉自己一片痴情而憑空杜撰的神話,便是對甄宓思念過度,又因悲痛導致神志恍惚,而產生了幻覺。不管如何,才子就是才子,此文辭藻華麗,優美動人,至今傳頌不衰。

四年後,曹丕去世,甄宓與曹丕生的兒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魏明帝年輕登基,當然要整頓這些讓自己耿耿於懷的事兒。不管父親曹丕什麼態度,自個兒的叔叔對自個兒的母親單相思,他總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遂下令將《感甄妃》改為《洛神賦》,以轉移讀者的思路。

曹叡繼位的波折

曹叡生下來不久,外表出眾,爺爺曹操很喜歡他,經常帶在左右。他本是曹丕的長子,卻因母親甄宓被賜死,地位得不到保障。曹丕後來立的郭皇后沒有生子,曹丕就讓郭皇后撫養曹叡。

可是,曹叡因為對自己親生母親之死懷恨在心,一度對郭皇后並不恭敬。曹丕聽說曹叡的態度,就更打消了立他為太子的念頭。後來,曹叡發覺了這一點,就改變態度去親近郭皇后,朝夕都去問安,郭皇后也因此對曹叡漸漸慈愛。

又有一次,曹叡跟隨曹丕打獵,碰見一隻帶著小鹿的母鹿。曹丕射倒了母鹿,讓曹叡射小鹿。曹叡卻放下弓箭,哭著說:“您已經殺死了母親,我不忍心再殺兒子!”曹丕也深受感觸。這樣等到曹丕去世前夕,終於把曹叡立為皇太子,隨後就即位稱帝了。

他又追封生母甄宓為文昭皇后。甄宓終於得到了“皇后”的封號。多年前那位相士關於她“貴不可言”的預言,在她屈死五年之後,得以實現。

但這位絕世佳人,更應驗了紅顏多薄命的古語。

初嫁袁熙,夫君被戰火吞噬;雖被曹氏父子三人看上,卻如一件稀世珍品,從一個男人手中轉到另一個男人手中,被細細品玩,得不到珍惜,更始終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也許她與曹植才是兩情相悅的一對,卻不能廝守終身,最終含冤而死。

悲劇的人生,讓人扼腕嘆息。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洛神賦圖》局部

根據曹植的《洛神賦》,東晉畫家顧愷之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洛神無奈離去的情景。畫中洛神在慢慢離去,她回過頭來,萬般無奈,帶有深重的哀怨和嘆息;而曹植則靜靜地坐在那裡,似乎是無動於衷,但那眼神,分明表現出一種“相見真如不見,多情還似無情”的無邊落寞。本文摘自《那些三國的女人們》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洛神赋》背后的女人,一生贤良终敌不过帝王情薄

書房夜讀

知識 | 思想 | 文學 | 趣味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