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目前開設的所有課程(科目)中,教育最失敗的是哪一科?

醉心創作


我覺得中小學目前開設的所有課程中,最失敗的是英語課。別說中小學了,前幾年幼兒園都開始學英語課,甚至於把雙語幼兒園看成是一種時尚,孩子除了中國名字,也得有個英文名字,算不算崇洋媚外?

到了小學開始學拼音了,這可倒好了,學生是徹底是弄蒙了,字母都是那些字母,發音卻不一樣的了,一會兒英語A,一會兒拼音a,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嗎?我們的漢語是母語,拼音又是學習母語的必修內容,為了個英語,讓孩子學不明白母語,是不是因小失大?

把英語太誇大化了,忘記了我們的孩子在受教育的階段,最初應該把什麼先學好,先學明白,家長們更是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學英語,那都是太落伍了,難道將來你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就全出國,不說中國話了嗎?

英語和語文、數學,都能並列成為主科,別的國家也同樣這麼厚待漢語嗎?把漢語做為主科嗎?中學、高中、大學全都是必考的科目,我看除了參加工作當翻譯的和服務行業以外,英語真正又應用了多少?我看就大學裡把英語做為選修課就足以了。

英語上大學的時候,做為選修課就可以了,在中小學高中階段,好好地把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漢語學明白,比什麼都強,成語、古詩詞、文言文、地域方言、、該學的多了。別說出國,現在除了說標準話能聽得懂,很多省份的方言或地方話根本都聽不懂,好好學一學中國話多有意思。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我覺得是英語。

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吧。

初一開始學英語,在老師的嚴格要求下,到了中考時背了一堆單詞,應付中考沒問題。三年學英語也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

高中三年,由於老師管理松,自己放鬆。沒興趣學,英語課都是看小說什麼的。英語除了背幾個單詞,什麼都沒學到。高考時,我基本是用初中的水平參加的。只考了80多分,最後進了一個師範類的二本。

大一上英語課猶如夢遊,基本是60分萬歲。大二時,第一次英語等級考試過了四級,此後再也不碰英語課。去英語角也是找漂亮女生聊天,要了QQ號就線下聊了。從來沒想過提高口語水平,因為我也不泡外國妞,沒有語言障礙。

畢業了,當了語文老師就徹底與英語絕緣了。

說來可笑,學了10年英語,英語現在對我來說真的基本無用武之地了。

所以說,英語是最失敗的學科。



男援北喆


看了大家的回答,認為是語文的有,認為是英語的有,認為是政治的有,認為體育的有,看來大家觀點不一,莫衷一是,我覺得大家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這也說明無論哪個課程,都有做的好與不足的地方。不過既然要找一個“最失敗的”,我也想談談我的看法,我覺得在中小學目前開設的所有課程中,最失敗的是音樂和美術,這一點在農村的初高中表現尤為突出。

我是70後,農村人,在我的印象中,我小學初中高中就從來沒有上過美術和音樂課。可能大家會說,那是老皇曆了,現在早就不一樣了。我兒子是90後末,我記得小學時孩子還會偶爾上個美術課,當然也沒什麼系統地章法,看樣子就是孩子隨意畫的;至於音樂就更是了,老師也就是教唱幾首兒歌或者流行歌曲,至於樂譜什麼的,那是不教的。就這也就是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有,隨著年級增高,基本就銷聲匿跡了。到了初中、高中,這兩門課就更是名存實亡了,即便有課時也少得可憐,還常常被其他老師佔去。為什麼我不說體育呢,因為健康的身體是學習的保證,而不懂音樂和美術知識,卻不影響學習成績。因此,很多學校在課表上安排著美術課和音樂課,但實際上這些課就是作為上級檢查時應付用的,真正的課表不是這個張貼在外面的,原來是陰陽課表。

美術和音樂之所以如此不受重視,一方面和這方面的師資力量短缺有關,這方面的專業老師太少了,很多學校往往就是讓有點特長的老師兼任,反正一學期也沒幾個課時,就是應付而已;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是高考制度的原因,人們普遍重視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唯分數論,哪裡考慮孩子的音樂和美術等藝術素養的養成呢,畢竟大學要的是分數。雖說高考也招收藝術生,但是這些孩子的專業知識都是靠在校外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獲得的。這也是為什麼農村孩子更缺少美術和音樂細胞的原因之一,因為要校外培訓,那就意味著要額外花費很多錢,農村經濟條件差,很多家長不願意去發展孩子的特長,在這方面城市家庭做得要好很多。

我們經常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事實卻是我們把所謂的“智”發展到了極致,卻忽視了“美”,我們的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孩子考上大學後,往往會發現自己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看到城裡的孩子多才多藝,便覺黯然失色,自信心備受打擊。其實,美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人要想讓生活多姿多彩,是需要有一顆善感的心的,這樣才能時時發現生活的美好,才能更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而這很多時候是需要藉助美育來完成。

好在,這些現象已經在逐步得到改觀,現在孩子少了,條件好了,家長也捨得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幼兒時期就發掘孩子的特長,進行培養,畫畫、跳舞、彈琴、游泳、輪滑、演講、書法、下棋等等,當然方式依然是藉助校外的培訓機構。不過,這已經不錯了,起碼家長開始不再一條道走到黑,非得讓孩子上大學了,只要讓孩子有一技之長,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我們希望,學校能在美術和音樂方面寄予重視,這既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也符合讓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期待這一天早點到來,讓美術和音樂課不再成為擺設。


道道快談


當然體育課了,讀小學時,因為是部隊子弟學校,每個學期第一個月是練隊列,然後老師開始普及各種體育項目,每個學期學的都不一樣,你不專精但起碼基本規則和玩法都會了。這樣小學六年就結束了。

上了初中,體育老師開始加強你身體素質的鍛鍊,多跑多俯臥撐,項目都教,軍體拳也要會一套

結果初二轉學去湖南了,每節體育課內容全一樣,立正稍息向右看齊報數,跑一圈,自由活動吧。等大學軍訓時一看,這部就是我小學學的玩意嗎,都十八歲了還不會,想著就來氣

結果現在兒子上學了,我才發現原來還能有更低要求,體育課,全班孩子是曬太陽,老師玩手機,每個孩子發張運動考核表,需要家長帶孩子做項目練習,那要體育老師是幹嘛的


玉面二郎


英語其實是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的,如果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就真有點揠苗助長的嫌疑了。幼兒園之前的教育,最好就是中國的古詩詞,小孩那時多半是會說,不一定會寫,上小學以後就學漢語拼音,到了三年級再學英語,這樣循序漸進的比較合適。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從小母語就是粵語,我三歲就開始背誦詩詞,小學一年級學漢語拼音,三年級才學26個英文字母,開始學英語。

其實,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一種,學習也是沒壞的,只要不是太深奧,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單詞,短語、句式和語法。不存在失敗與否的說法,一切的學科都是為了應試教育。如果一定要說失敗就是數學,當然小學的數學就離不開最基本的四種運算方式:加減乘除,最多也只是學會圓周率、面積、體積和周長,根本就不會方程式、乘方、開方,平方根、幾何、代數、函數和微積分,甚至拓撲。這些高等數學在日後日常生活中,應用真的很少。提到中國語文的話,確實是博大精深,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作為中華民族就一定要精通自己國家的語言(僅僅是通用的普通話,不包括地區特色的各種方言和俚語),所以在外國,就不要比人家是否那麼重視和強制執行學習漢語的了,這跟國家國情有關。一般外國人學習漢語,都是留學生,或者是需要漢語交流的工作,有的是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才去學的。


ShindouKouya


我覺得是英語!

我們國家估計是世界上最重視外語--英語的國家了!

重視到什麼地步?我們來看看:

孩子從小就得學習外語--英語!

將英語編入課程,而且還是核心課程、必修課程!

學生的每一次升級,都與英語緊密相關!

英語的分值居然與母語持平!

中高考失去英語便失去了升學的機會!

到了大學還要與學位證書捆綁在一起!達不到要求,不給學位證書!

哪怕工作了,也都擺脫不了英語的陰影!評職稱要英語!繼續進修要英語!

英語的江湖地位與風頭簡直蓋過了母語--漢語!

無論哪裡,英語簡直是陰魂不散!

可是,英語的作用真的那麼大嗎?我們有必要學習嗎?

認為有必要學習的無非兩點:

英語是世界上影響最大的語言

學習英語是建設祖國的需要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可以說學習英語與80%的人,沒有實在意義!

我們學的基本都是毛皮英語,根本就沒有用,根本就談不上建設祖國派大用場!

英語讓年紀尚小的孩子無所適從!

英語消耗了孩子大量的精力,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英語將很多優秀的孩子擋在高中、大學的門外!

英語扼殺不知多少人才!

最可氣的是,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留下的唯一記憶,估計就是給新東方送去的大把大把的銀子!

好在我們現在已經意識這一點,有將英語改為選修的意向了!我們也開始重視母語教育了!恢復傳統文化的榮光指日可待!


姑蘇講堂


在學校的教學課目中,教學最難,家長花錢最多,期望值最高,也是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最失敗的科目是:英語

英語除出國外,只有少部分科研人員、外企、外交等人能用上外,百分之九十以上人都用不上。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英語成績差。同時還破壞了中國母語教學,如中國的拼音常與英語發言混淆,…

建議:外語學科不能作為主科,作普科瞭解即可。


PPL64


說實話,英語在學校不應成為主要學科,一是沒有語言環境,難以達到效果,二是將來大部分人不能從事與之相應崗位或工作,三是國家投入太大,得不償失。那麼為什麼還把它列入主要學科哪?原因有三,首先,改革開放初期確實需要大量懂外語人才。一刀切學校開設外語課。當然也有從外國回來的所謂代表西方的學者,專家為其發聲與鼓吹分不開。再有就是沾點洋氣時髦,學校跟風。最後就是高考指揮棒作用。不學怎能上大學。要想改變這種現象很難,現在削減了,那些外語教員怎麼安排,那些機構怎麼辦?還涉及就業率問題。

所以還得從根上入手,從高考指揮棒入手。外語下降比重。增加語文比重,尤其是普通話。另一方面,把對外語有興趣勵志未來與之工作相關的學生,由社會外語培訓機構負責學習。

總之,到了該重視這個問題了。


18858200036


不是說自己不教其他科目就不瞭解其他科目,正因為自己專業教政治,所以才更瞭解政治這一科。要說中小學所有學科中,教育最失敗的,我認為,非政治科莫屬!

說教育最失敗的一科是政治,各位切不可理解為"最沒用的"一科是政治!

事實上,我認為政治是“最有用"的一科。常言道"有用之才",它包含了二層含義:一是“有用",即為"德";二是"才",即學識。正所謂“德才兼備"。

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定位為"以德為先"。有德無才,乃庸才;而有才無德,為歪才。庸才成事效率不高,但歪才敗事速度驚人。因此,通常情況下,“歪才"比"庸才"更可怕!

這就是政治科在教育中的偉大意義!

遺憾的是,在目前中小學教育中,政治(思品)科的教育存在很大不足,並沒有讓它的作用和意義得到應有的發揮。

文明禮貌、尊重他人、團結協作、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艱苦奮鬥、勤學好問、敬愛生命、愛國守法等等,這些都是中小學政治思品教學的核心內容。

但是,從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看,這些"三觀"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在當前中小學生(特別是普通農村學校學生)對父母缺乏感恩、校園欺凌、畏難怕苦、學習欠勤奮、不善待生命等。



造成政治思品教育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在於:教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存在嚴重偏差。

目前,政治或思品課在小學基本沒納入升學考試科目,基本是形同虛設。初中和高中納入了升學考科目,但教學上基本重在理論知識層面,成績好壞,主要處決於學生的對書本的背記程度,分數是唯一體現形式。



對政治和思品課來講,考試分數與思品素質幾乎完全是兩碼事。

"三味"認為:對中小學政治和思品課,教學上應談化書本知識,重行為養成的轉化教育;評價上應改分數評價為綜合素質評價。對思想品質操行評價不達合格等級的,可不予畢業或不予錄取。


三味聊教育


如果讓我選,我選“政治”!學生最不喜歡的學科是哪一科?不同地區、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沒有進行過統計,但是根據我對高中生的瞭解,政治絕對是多數學生不喜歡的學科,作為從山東省選課數據來看,政治選課人數是最少的,也能印證這一點,因為政治這門學科真不難,但是學生選的比較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喜歡。如果一門學科讓學生普遍不喜歡,是不是說明這一門學科是失敗的?

一、初中政治開卷考試,導致學生普遍不重視。

我們這裡初中考試,政治竟然是開卷考試;中考的時候,政治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按等級計分,也就是說只有當你的成績正好在某個學校的分數線上時,政治這門學科,你考的等級才會有用。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然會非常不重視政治,更不會去背誦政治,政治裡面很多內容,涉及到意識形態的認同,我認為這些東西只有背誦下來,才能深化到意識裡面去,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動和認知。

問題是,到了高中,學生要學政治,還要重新進行閉卷考試,學生的基礎薄弱,幾次考試,政治都考不好,自然也就不喜歡學了。

二、應試教育,讓政治課變了味。

據我觀察,高中政治老師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女老師多,一個是黨員少。不知道這個結論有沒有普遍性,但是在我瞭解的學校,基本上都是存在的。

說實話,這些女老師對政治的瞭解程度,讓我這個歷史老師都不敢恭維。這些老師從學生時代就對政治不敏感,不關心,不看新聞聯播,不關心國際形勢,對於國家很多機構,根本就不瞭解,講不透,更不要說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了。

政治中,最有用的當屬哲學了吧?但是,有幾個老師能把哲學真正講好的?其實,很多成功人士對哲學的理解最到位,他們有些人是自己熟悉哲學,然後把哲學原理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中,有的則是不懂哲學,沒有學過哲學,但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卻處處體現著哲學的原理。而這麼有用的學科,在高中,只剩下背誦和做題了。

所以,政治這門學科,尤其是涉及到意識形態的教育,需要老師有很強的功底,深入淺出,活學活用,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學中去,現在看來,政治學科起到的作用比較有限。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歡迎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