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電車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手繪大連畫家孫群萃畫)

1909年9月,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大連遊覽中看到鋪設的電車軌道與日本國內的明顯不同,便問陪同者——滿鐵總次中村是公,是不是大理石沒有了?中村是公回答:別開玩笑,這是最新式的鋪軌方法。之後不停地向夏目漱石炫耀。事後,夏目漱石感慨:怪不得內地來的人被視為鄉巴佬。夏目漱石走後不久——1909年9月25日,大連有軌電車開通了,咣噹咣噹越過了2個世紀,成為大連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洋槐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1933年初夏,與張愛玲並譽為“南玲北梅”的梅娘還在讀小學,她由父親帶著來到大連。多年後,她這般懷戀:“大連的夏天是迷人的,空氣總是香幽幽的。我走過祖國不同的海港,大連卻總是裹著最絢麗的色彩在我的記憶中出現。”梅娘所描述的風景當然是洋槐樹下的大連。碧瓦藍天,綠樹白花,源自俄國南部的洋槐是大連最初的那抹綠。大連不僅是我國最早種植洋槐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將洋槐作為行道樹的現代都市。1902年末,建達里尼市苗圃,裡面種植著44900棵洋槐。經過十數年,槐樹逐漸成為大連最美的一道風景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連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後、工廠大院、學府小徑、校園裡、花園中,到處是或歪歪依傍,或斜斜伸展,或高高聳立的老槐樹。

老房子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畫家張作祥畫)

每一個歷史名流眼中的大連都是不同的,這就是大連的美——城市的自然之美,建築的藝術之美,歷史的滄桑之美。1964年8月,住在鳴鶴街連捷巷(秀月街一帶)的沈從文在給妻子張兆和的書信中這樣寫到:“屋房之外全是綠色。如照相,在平臺上早晚都必然可以取得極好效果,因為早上照例遠近籠在薄薄煙霧中,房子隱在煙氣徐徐流動中隱顯不定,隨意喀嚓一聲都可得到滿意成績。

俄羅斯風情街

勝利橋北的美術館被稱為大連最美的建築之一。說起這座建築卻是令人悵然。歷史不會被忘記,藝術也不會被遺忘。1995年在日本舉辦的國際建築展中,東清鐵路輪船公司作為經典代表作品在會上展覽。這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因為東清鐵路輪船公司年久失修,損毀嚴重,市政府於1996年撥專款依原樣重建。復建過程中,原建築材料落架重修,部分更換建築材料。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也是從這座建築開始,勝利橋北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勝利橋北的俄羅斯風情街全長500米,總規劃面積約5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於2000年3月份動工,9月15日竣工,9月30日交付使用。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勝利橋北舊影)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南山

老人說,南山有大連最好的洋房,所以若不來這裡走一走,無論土生的海蠣兒,或是外來的沙蜆兒,註定是一份遺憾。櫻花落了,槐花開了,徜徉老街老巷,盤旋胡同院落,或留連聞香,或尋覓流光,或靜靜發呆,都是人生最愜意的消受。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南山的麗質應是天生的,早在110年前,俄國人就把這裡納入所謂“歐羅巴區”,言下之意,它是白種人的貴族區。不過,他們僅僅留下一紙迷夢。日本侵佔青泥窪後,濱城的居民不足2萬,其中約1.4萬蝸居在南山。日本殖民者當然要獨享這片風光秀美的天地,1905年9月至11月間,他們將大連市區最早的先民強行遷到所謂的“支那街”(今東關街)。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小崗子和東關街

東關街是小崗子最早建成的部分,最初只有約10戶人家,因為日偽殖民政策的推行而最早開始建設,在1906年初顯雛形。山東移民把齊魯大地的文化幾乎都帶了過來。1908年3月開始建設媽祖廟,並於當天秋天建成。主持建設媽祖廟的是來自煙臺的劉肇億。建設費用主要來自宏濟彩票局的利金。大連媽祖廟俗稱東關大廟,它的母體建築是煙臺的媽祖廟。1908年4月,劉肇億又主持建設了宏濟善堂。這是一個大型的慈善機構,是今天福利院、養老院、遣送站、精神病醫院的前身。與媽祖廟一樣,宏濟善堂的藍本是盛宣懷於1891年在煙臺建造的廣仁堂。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大連媽祖廟神像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大連媽祖廟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岐山照相館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物華照相館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1908華春照相館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三八餛飩館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桃源春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康德記全棧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康德記西棧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仁裕公司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東關理髮社

1911年,東關街建設基本建成,百態呈現,千華綻放,萬人如潮。1919年,大連人口突破十萬,建設的步伐又開始了。當年6月11日,日偽關東廳發佈命令,公佈《市街擴張規劃及地區區分》,制定了新增小崗子、伏見臺至沙河口、馬欄河地區約6.77平方公里的城區規劃,與原來已規劃的8.93公里的地區合併成一個區域,總面積達15.7.35平方公里。在此之前,日本已於1908年至1914年在沙河口建成沙河口鐵道工場(大連機車廠前身),形成新市街。所以說,從這份新的規劃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連的城脈,它是完成最初的大連的建設的規劃。1924年,譚家屯、大嶺前納入市街,並於30年代初期完成建設。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東關街歷史文化價值簡述

1905年9月至11月間,日本殖民者以“下層中國人的一般雜居,在衛生風紀方面有值得憂慮之處”為藉口,將大連市最早的先民強行遷至所謂“支那街”(小崗子,今東關街)。1905年末,東關街雛形建成。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部分街道、建築經改造,慢慢形成今天的格局與模樣。這裡歷史文化厚重,曾有伊藤博文、戴季陶、蔡和森、汪精衛、程潛、孫科、胡適、歐陽予倩、葉恭綽、周學熙、黃炎培、吳宓、李萬春等眾多名流遺痕。《虎穴追蹤》、《藍色愛情》、《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等多部電影在此拍攝。

歷史文化價值

黨史遺蹟

益記筆店

1927年4月在舊大龍街42番地(西崗市場南門西南)建立大連中共黨組織秘密聯絡站“益記筆店”。1928年1月20日,中共關東縣委第一次黨代會在此召開(中共大連市第一次黨代會)。曾接待和掩護過途經本地去北京的蔡和森。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1924年3月2日,李震瀛在大連中華青年會(原東關小學)演講《中國與世界》(李震瀛,工人運動早期領袖,1922年領導京漢鐵路工人運動,擔任京漢鐵路總工會秘書長)。

此後,共產黨人楊志雲在此演講《京津現狀》,李蔭泉演講《共產主義與中國》,大連中華工學會委員長傅景陽演講《殘遊餘影》等。

大連版“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劉逢川暗戰之地:1944年8月 ,劉逢川在大連惠比須町92番地(原東關大廟附近)“泰陽堂”裱具店做店員,以名正言順的職業作掩護進行諜報工作。

我國新文化運動遺蹟之一

受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傅立魚等進步人士於1920年7月1日發起成立大連中華青年會,旨在教育報國,宣傳新思想。會址原在天津街,1922年遷東關街(原東關小學)。這裡曾接待過段祺瑞、汪精衛、程潛、孫科、張伯苓(南開創始人)、黃炎培(教育家)、葉恭綽(民國交通總長)、周學熙(民國財政總長)、吳宓等各界名流。曾邀請眾多名流進行新文化新思想演講:

1922年10月11日,汪精衛演講《中國未來之希望》。

1924年3月27日廣東民國政府外交總長伍朝樞演講廣東民國政府及三民主義等,

1924年7月25日,胡適在大連中華青年會演講《新文化運動》。

1924年10月19日,吳宓演講《青年修養(道德)之標準》。

1925年2月1日,歐陽予倩在大連中華青年會演講《中國戲劇改革之途徑》。

近代最完整的“闖關東”遺蹟

闖關東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體現了開拓進取,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而東關街是目前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片“闖關東”遺蹟。從1905年至今,一批又一批闖關東移民在此紮根,至解放初,大連市民85%左右系“闖關東”移民。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收購站旁是徐沛東舊居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近代大連的城市起點

1899年,俄國殖民者進行城市規劃,僅留下一張圖紙。1905年,日本殖民者實行種族隔離,正式開始建設,堪稱城市最早的開發地。

近代大連文化的發祥地

大連話:各種山東方言、結合當地語言及外來語,逐漸融合,形成統一的,具有大連特色的市井方言。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大連公學堂1905年建,最初在天津街,1911年搬遷至大公街。1923年一分為二:伏見臺公學堂(理工東院)、西崗子公學堂(大一中)。日本殖民教育機構以北京官話教授中文,故在第二代大連人時以膠東話為基礎初步形成了大連市區語音(大連話)。

大連菜:在魯菜之膠東菜的基礎上,結合海味特色,形成了大連菜。

大連民俗的形成地:以齊魯文化為基礎,建有媽祖廟、宏濟善堂等,逐漸形成大連的中國人市井文化區。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媽祖廟今昔對比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民族工商業的誕生地:1906年成立小崗子公議處(1908年改小崗子公議會),是東關街開發的主持者,曾為辛亥革命捐款。許多華商來此創業,如1907年的“周家爐”、1908年的華春照相館、1909年的西崗市場等。

臺灣同胞創業遺蹟:1917年,臺灣人孟天成在此創建博愛醫院(二院),沿用至今。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大連客運站

青島城市記憶:正在消失的大連城市文化記憶!

“滿蒙文化協會”舊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