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關於秦始皇嬴政的故事?

呆呆牟子


秦始皇其實是個“媽寶男”



“媽寶男”有兩種,一種就是最常見的一事無成型,另一種就是像秦始皇一樣的反抗成功型。

男孩是不是媽寶,前提要有一個心疼兒子的媽媽。之所以心疼兒子,是因為她把一切都寄託在兒子身上,希望他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

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史書上記載,趙姬能歌善舞,很會勾引男人,後來被呂不韋納為小妾。呂不韋雖發現秦國質子異人有當王的潛質,於是決定在異人身上下血本進行投資。

有一天,呂不韋宴請異人,讓趙姬表演了一段舞蹈,異人被趙姬深深迷惑,不能自拔。呂不韋投其所好,將趙姬送給異人。這也為秦始皇身世之謎埋下了伏筆。

後來,秦國和趙國開戰,趙國軍隊被坑殺四十萬,趙人非常憎恨秦人,包圍了異人的府邸,呂不韋協助異人逃回秦國。此時的趙姬已經在趙國產下一子,那便是秦始皇嬴政。

可是異人逃跑時,卻把她們母子拋棄了,秦始皇只能和母親在戰亂的趙國相依為命。後來,異人當上秦王,異人在秦國娶妻生子。直到秦始皇九歲,秦王才把趙姬和秦始皇接回秦國。

這九年,正是秦始皇的童年時期,趙國連年爭戰,他們母子經常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緊張、恐怖佔據了他幼小的心靈。加之,他們在趙國的尷尬地位,經常被趙人欺辱。

但是,就在這種窘境下,趙姬用盡所能把秦始皇保護得很好,不但生活起居照顧有方,學業上的管束更是非常嚴厲。

因此,秦始皇自幼聽媽媽的話,九歲之前已經能夠百發百中,劍也舞得出神入化,還熟讀了很多兵法要略。這些都離不開趙姬的嚴厲管束。

九年裡,趙姬受地欺辱越多,對秦始皇的管教越嚴格。她要讓兒子強大起來,將來聽從她的安排,實現她的夢想。而秦始皇也對母親言聽計從,妥妥的第一種媽寶形象。

但,歷史的演變總是出人意料。


秦始皇回到秦國那年,對他幼小的心靈衝擊特別大。他的地位一夜之間天翻地覆,從棄子變成了皇子。當他自己高高在上地感受著臣民的恭敬時,和在趙國曾經受到的屈辱,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那種對權力的慾望在他心底暗暗升騰。

異人死後,秦始皇登基,趙姬對秦始皇的管束愈加嚴格。但是,趙姬自己卻慾壑難填,夜夜笙歌,守寡期間還生下兩個兒子。母親的淫蕩之聲讓宮人議論紛紛。

越來越懂事的秦始皇開始厭惡母親,加之年幼時,母親對他管束那麼嚴格,而趙姬自己卻如此不羈放縱,終於點燃了秦始皇內心那早就存在的一團烈火。他開始反抗,並採用不同的形式,找各種出口,來發洩自己的反抗情緒。

他甚至討厭女人,變得異常殘暴,殺伐決斷,大肆揮霍金錢。

秦始皇實現六國統一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趙國邯鄲滅掉他母親趙氏一族,連左鄰右舍全部殺掉,近上萬人。其實,秦始皇此舉很大程度上,為了保護母親的名聲,當初趙姬為了母子活命,難免失身於趙人。

由此可以看出,“媽寶男”對母親首先是極其愛戴的,只不過壓抑地久了,自然要爆發了。

但是,愛戴歸愛戴,反抗歸反抗。對母親的高壓反抗,才是第二類媽寶最終實現逆襲的必經之路。

在《秦謎》中有一段描寫,就是秦始皇滅了趙國之後,來到趙姬的病榻前,輕聲地在趙姬耳邊說,我把趙國給滅了。而此時的趙姬才意識到,這個眼前的兒子,再也不在她的掌控之下了

秦始皇的逆襲反應很強烈,這跟壓抑太久有關。他逆襲成功後,表現地越發極端。

比如,他大肆修建宮殿,揮霍金錢。每座殿宇都金碧輝煌,美女宮娥上萬。所謂“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秦始皇驕奢淫逸,養那麼多女人,卻始終未立皇后,不得不說受趙姬影響極深。

除了反感母親之外,秦始皇的身世遭病詬,是秦始皇奮起反抗的第二個原因。

秦始皇9歲回到秦國之後,到13歲登基這段時間,是他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他和同父異母的弟弟成嬌相處甚好,但是後來,弟弟無可詬病的皇子身份,嚴重威脅到秦始皇的皇權地位,造成成嬌必死的局面。嬴政登基,發生成嬌之亂,成嬌離奇赴死。從此再沒人對秦始皇身份質疑了。

既然,反抗了,就要反抗地很徹底。就像電影中人物黑化一樣,這是人物心理的一種扭曲。

秦始皇在童年時期,聽媽媽的話認真學習,13歲登基到22歲親政,也是任由趙姬說了算。直到最終統一六國終於爆發了,而且殘暴異常,也是必然。

《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意思就是廢除先王治國之道,焚書坑儒,讓百姓愚昧,毀壞城牆,殺掉英雄豪傑,收繳天下兵器,削弱百姓反抗的力量。

在“梅毅老師說中國史”中講到,秦始皇統一之後,滿朝文武的朝服都是清一色黑色,映襯了當時秦始皇當政以後殘暴凝重的氣氛。


你試想一下,如果不是人們關於秦始皇身世的議論,和趙姬回到秦國之後的種種淫蕩行為,讓秦始皇心中充滿了怒火,那麼秦始皇很可能永遠活在趙姬的羽翼之下,聽從趙姬的安排。

而偏偏,這兩個原因,成了觸發秦始皇反抗的開關。也正是因為他的反抗,秦始皇成了第二種類型的“媽寶男”,最後還把趙姬軟禁致死。


書澈讀書


秦始皇名叫嬴政,是秦莊襄王贏子楚的兒子,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結束了多年的戰國混戰,開創了中國的統一時代。他以銳意進取的精神、統一天下的氣魄、改革創新的膽識,創建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這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深遠而厚重的影響,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然而,他的驕奢淫逸、貪婪殘暴又為世人所痛恨。自古以來,贏政一是個備受爭議的皇帝。

關於秦始皇的故事,我們所熟知的大多都是他的功績和暴政之外。今天,學苑君給大家分享一下秦始皇追求長生的故事。

秦始皇享受了人間所有的奢侈生活後,現在最怕的就是死。如果死了,所有的一切就沒有了。所以雖然他一直在修驪山墓,營建死後的極樂世界,但他更現實的做法則是尋訪仙山,希求長生。為此,他四次大規模的巡遊,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地。他在考察民情,巡視邊防的同時,也到過很多傳說中的仙山。他總認為神仙在東海,因而每次出遊都到沿海地區。他還派出大量的方士去尋找神仙,求取長生的仙藥。為此,他多次被騙子捉弄,成為千古笑柄。其中一個叫徐福的方土,騙過秦始皇一次後,又來行騙。徐福說:“上次沒有為皇上求得仙藥,是因為海上有大蛟龍阻撓。”秦始皇信以為真,又給他準備了很多大船和財物、隨從,命他繼續出海找神仙,徐福自然又帶著財物跑得遠遠的。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第五次出遊。他從咸陽出發,先後到達雲夢、錢塘,到會稽山祭過大禹後,就北上琅琊,尋訪仙蹤。這次自然又無功而返,在回來的路上,秦始皇就病倒了,當巡遊隊伍走到沙丘時,秦始皇已經生命垂危了。這時他才明白長生不可得,只好開始考慮身後事,確定皇位繼承人。他的隨同人員有李斯和趙高,還有他的小兒子胡亥。秦始皇留下璽書,詔令在北邊監軍的長子扶蘇急回咸陽主持喪事,並明確傳位給扶蘇。他讓趙高去辦這件


事,可還沒等到迴音,秦始皇就死了。

秦始皇在位36年,其中稱王25年,稱帝11年,終年50歲。而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的帝陵,奢華龐大得讓人無法想象。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它有過生動的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從這精密奢華龐大的佈局中,可見死後的始皇仍然希望掌控天下。地宮到底是什麼樣子,已經成為埋藏在地下千年的秘密。而如今發掘出的兵馬俑、車馬坑,再現了秦始皇龐大的地下軍團,令世人震驚。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還是中國皇帝制度的開創者。他使中國第一次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為之後的各朝謀求統一奠定了基礎。


歷史學苑


5000年的中國歷史,朝代更替頻繁,帝王將相如煙。一部皇帝史從何開篇?追根溯源,自當由秦朝說起。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它第一次結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統一大業,它第一個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國家,它從秦王嬴政開始了皇帝稱謂。秦始皇聲振宇內,被史學家譽為“千古一帝”。



嬴政, 父親:秦莊襄王嬴子楚。母親:趙姬。公元前259年,逝世於公元前210年。河北邯鄲人士,在位時間公元前246至公元前210年,安葬於驪山。

嬴政用了十年時間,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秦始皇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為了加強帝國的統一和穩固,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對歷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千古一帝,被西方人尊為“東方的拿破崙”。但是,其統治期間也充分暴露了他狂妄自大,專制暴虐,窮奢極欲的本性。所以,有人對秦始皇下過這樣的結論: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青史,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
要說秦始皇最大的功勞,恐怕在於,秦始皇為後來的封建君王傳下了一套“君權神授”的衣缽,確定了“皇帝“的尊號,並將“朕”“詔”等名詞確立為皇帝專有名詞,之後又建立了一套有利於皇帝統治天下的中央集權機構。所以,後來的歷代君王莫不對秦始皇歌功頌德,於是秦始皇便成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不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確實是名留青史了。


史記記錄片


既然遇到這個問題了,書本上的一些東西肯定滿足不了大家刁鑽的口味。咱今天就來扒一扒秦始皇一些異聞遺事



秦始皇的老爹子楚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之子,但是秦始皇的奶奶夏姬並不受他爺爺太子安國君的寵愛,連帶著他老爹也不受待見。再加上又不是長子,於是子楚被作為人質送到趙國邯鄲。這也是他的機遇

然後大家都知道他遇到了一代巨賈呂不韋,並在他的資助輔佐下登上了秦王寶座



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秦始皇的母親趙姬。有一次子楚到呂不韋家宴飲,看到了呂不韋的侍姬趙姬,非常喜歡。呂不韋就把她送給了子楚。公元前259年,趙姬在趙都邯鄲生下一子,因為出生地為趙國,故以趙為姓,起名趙正,以為是在正月出生,所以名字叫正。不久,趙正歸秦,改父姓嬴名政,他就是以後獨步天下的秦始皇

在他老爹莊襄王子楚去世後,年僅13歲的嬴政登基上位。當時作為國君長者的“仲父”尊號的呂不韋影響力很大。

趙太后原為呂不韋之姬,現在雖然地位尊貴,但子楚已死,兩人舊情復燃,時常私通。此時的嬴政以經漸知人事,呂不韋害怕隱私暴露於是安排了“太監”嫪毐侍奉太后趙姬。嫪毐“資本”雄厚深的趙太后的寵愛。

藉機掌握了太后的政務,並伺機造反。不過早被早有防備的嬴政平息被活捉,處處以車裂酷刑,誅滅三族。他的同黨被誅殺的有二十多人,牽連的達四千多家。趙太后和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也被“囊撲”(裝人布袋摔死),趙太后則被軟禁別宮。後來,經過群臣的勸說,贏政才親自把母親趙太后接回咸陽



這也是後來秦律對於“私通”著重處理的原由,甚至只比殺人罪輕一點

(感謝閱讀,喜歡的關注一下吧!再見)


小優聊電影


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崩於公元前21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皇帝,他公元前246年即位,在位37年。我所知道的秦始皇的故事主要有以下幾件。

一,修築萬里長城。從秦國建立,為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略,歷代大王均修築長城。到了秦始皇這一代,通過對外戰爭,逐漸滅掉六國,統一國家。秦始皇下令全國百分之二十的人口,近百萬人,將各國修建的長城連成一體並加長,最後達萬里之長。後由明朝繼續加固,即成今天的“萬里長城”。

二,焚書坑儒。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3年和前212年,秦始皇下令除農事,占卜等之類外的詩、書、百家語盡數燒燬。有儒生(一說術士)反對議論時政,秦始皇發怒,在咸陽城外,埋殺四百六十餘人。在這場事件中,古代許多珍貴書籍就此失傳,遺留下來的詩書大多是漢朝建立以後由人口述編輯,於原文有出入,對中華民族文化上和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災難。

三,陪葬的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在今天的陝西西安咸陽市,不用多說,中華民族的瑰寶,光彩奪目的歷史遺產,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四,徐福東渡。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登基為帝,想做千秋萬世的皇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遊至泰山封禪,在東海海邊,聽取方士徐福的建議,派遣徐福率領3000童男童女東渡去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並求取“不老仙藥”。直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也未等來徐福。

關於秦始皇的事蹟還有很多,我僅列舉幾件。如果你想深入瞭解,請去參照閱讀《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