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兄弟赵光义成为君主后,是如何对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Blood_puppet


大家都知道宋朝和其他朝代皇位传承所不一样的是在于,他们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有儿子的情况下,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但在历史上这是一桩千古谜案,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烛影斧声。也就是说在宋太祖在临死之前的那个晚上,他和弟弟一起喝酒,但是有记载的只剩下人们看到了在烛光下的两人模糊影子,还有斧头杀人的声音。只不过谁也不知道真假。

但是据历史上记载,似乎赵匡胤却有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之意。首先是两人的母亲杜太后在去世的时候曾经与太祖和宰相赵普一起立下了金匮之盟,也就是说要在太祖皇帝死后由皇弟赵光义继位。


虽然赵普表示反对,但从历史上看在公元973年8月份,赵普被赵匡胤罢免了宰相职务,次月也就是9月份赵光已被立为晋王,而且它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开封府尹。在五代时期有一个惯例,那就是京尹加上亲王便是皇储的标配。所以人们就此猜测赵匡胤确实是想把皇位传给弟弟,而非两个没有实权的儿子。

烛影斧声事后呢,整个皇宫全部都想起了皇帝驾崩的哀声,太祖的宋皇后看见晋王之后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知道靠山已无,在赵光义面前跪倒称:


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也哭着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那么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对他的皇嫂和皇侄们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赵光义先皇的弟弟那么他当上皇帝之后,宋皇后便不能称之为太后,而是先皇遗孀,也就是他的皇嫂而已。再加上这位宋后并不是赵匡胤的原配,而且没有孩子;其实待遇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凉薄。

首先以先皇遗孀的身份让她移居西宫,不能再皇帝的正宫居住,4年后又命她移居到东宫。由于身份尴尬,事实上在深宫里她孤独且有凄惨的度过了大概20年的时光。最为让人感觉到凉薄的是在宋氏死后赵光义也表现得相当冷漠,她拒绝让群臣给这位先皇之后哭丧,并且阻止她的灵柩与赵匡胤合葬,也不让她的神牌进入太庙。

别的大臣看不过去向皇帝进言,宋后乃是先皇之妻,应当遵循旧制,但是赵匡胤一概否决,并且将说这些话的人都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至于赵匡胤的儿子们,由于时代原因,活下来长大的只有两个,就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当时烛影斧声事件发生之后,赵德昭时年26岁,赵德芳时年18岁。

从历史上看似乎一开始赵光义对这两个侄子还都不错,首先是在太平兴国元年,赵德昭便被任命为京兆尹,封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被赵光义所训斥,惊恐不安,回家便自杀了。另外一个儿子赵德芳,因素有才名,被赵光义深为忌惮,但是也在23岁之年,莫名其妙的死去了。

从此先皇之子都已去世,赵光义可以心安理得的不用兄终弟及这一方法了。而是光明正大的搞起了父死子继。皇位也就传给了自己儿子!

但是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到了南宋高宗赵构时期由于由于高宗赵构无子,皇位由赵德芳的六世孙继位为帝,是为宋孝宗,这大概也颇有戏剧性吧。


历史好奇怪


宫廷之内无兄弟,充满的是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一代人杰赵匡胤,皇帝是被“黄袍加身”得来,他死后,儿子们也把“皇帝之位”丢得不明不白,真是“因果循环”,谁也逃不离。

赵匡胤死时,只有49岁,可谓是“正在当年”,而他的宋皇后只有24岁,年轻极了。面对这么年轻的嫂子,新上位的宋太宗是怎么对待的呢?

宋太宗软禁皇嫂20年

(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皇后年龄相差25岁,但年龄的差距对他们的感情毫无阻挡。但,很可惜,两人没有生孩子。

宋太祖去世时,宋皇后恰好在身边,宋皇后强忍悲痛,把宋太祖驾崩之事暂时压住。

宋皇后很犹豫,因为太祖死前,虽然没有广而告之,但大家都知道,太祖很久前一直是将赵光义当作接班人培养的,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大家,年长的新君更容易稳住形势,因为人脉和支持者更广泛。赵匡胤自己也是从后周年幼皇帝的手里把江山接了过来,所以对年幼皇帝继承江山是不支持的。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因为赵匡胤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也有了继位的合理性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赵匡胤没来及宣布新君,就挂了。只要没对外宣布,就说明,赵光义和两个皇子都是有机会、也有资格上位的。

这时候三人当中谁先来到皇帝身边,谁先做好准备,谁就有可能是新任的皇帝了。当时,在世的两位皇子,一位是赵德昭,年龄26,一位是赵德芳,年龄18岁。

经过短暂思考,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急招赵德芳前来,因为宋皇后和赵德芳关系最近。

没想到,这太监根本靠不住,或者就是赵光义的内应。出了门,不久就把赵光义找来了。

(赵光义剧照)

宋皇后看到来的是赵光义,大惊,知道赵光义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要上位了,于是赶紧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从语言当中反映出来,宋皇后认可了赵光义,显然,这是有思想铺垫的。赵光义哭着说道:“共保富贵,无忧也。”(司马光《涑水纪闻》)

就此,公元976年赵光义上了位,成了宋太宗。

宋太宗上了位后,将宋皇后安排到了西宫,过了十年,又安排到了东宫。看似还不错,实际上就是软禁,而且严格控制,和宫外面的联系基本没有,所以对于宋太祖临终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法和外面人进行交流。公元995年,也就是宋太宗上位20年后,宋皇后去世,年44岁。

太祖之子赵德昭在公元979年,因不堪赵光义的训斥,自杀身亡。而赵德芳在公元981年,病逝。真巧,都在那么年轻时,丢了性命。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做得有些过

(宋皇后剧照)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不成服(穿丧服),也不让大臣们前来临丧(前来吊唁),这还不算,作为皇后和皇帝合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赵光义不同意,宋皇后只能单葬,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完全不符合对待前朝皇后的礼仪啊!

这还没完,神庙也不让进,这过分了。

有个大臣看不下去了,他是翰林学士王禹偁,他对来他家的宾客说道:“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谁知隔墙有耳,话传到了赵光义耳朵里了,于是王翰林就此被发配到了滁州。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赵光义的举动,宋皇后的行为差点让自己的大权旁落,没被找理由杀掉,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赵光义剧照)

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对于自己的小嫂子没有优待,主要的冲突就在宋太祖赵匡胤死时,宋皇后要扶持赵德芳的举动惹恼了赵光义。


蓝风破晓


24岁的皇嫂贤淑聪颖,只可惜那时是男人的天下,夫君一死手中也并无实权,只能被继位后的小叔子薄情相待。

孝章皇后宋氏(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题主所说的24岁皇嫂)聪明贤惠、性情温婉与赵匡胤感情甚好,十七岁就被封为皇后母仪天下,但在夫君赵匡胤死后小叔子非但没有厚待自己反而处处针对。连居住的地方也是一迁再迁,生活上少了几分欢愉,多了几分忧愁,年仅四十三岁就离世了。

本来前皇后病逝,天下大丧,应与先帝合葬以表后世对他们的尊重!可谁知,赵光义反而禁止皇宫内为其穿丧服,也禁令天下人哀悼,并将皇嫂与先帝赵匡胤分葬,死也不让他们在一起,心狠程度可想而知!后人纷纷为其打抱不平,但天子之威又有谁敢违背呢?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前皇后宋氏在赵匡胤死后,坚决反对兄终弟及(哥哥死了由弟弟继承)的制度,想命赵匡胤第四子赵德芳为帝,只可惜一个深居后宫无权无势的女人怎么能反抗已经大权在握的准皇帝呢?同时赵光义这样对自己的嫂子也是为了疏远哥哥赵匡胤的后裔,也或许为了掩盖“烛影斧声”背后的真相!

赵光义一生光明磊落,只是在皇位和对自己嫂子上为后人所不耻!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安夏丨历史君


赵光义的继位在历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谜,“金匮之盟”的故事在强化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斧声烛影”的传说则诉说着赵光义弑兄夺位的阴谋。无论真相到底如何,赵匡胤50岁时的突然去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赵匡胤不是一个滥情好色的皇帝,他一生有三任妻子,两个皇后。

结发妻子贺氏,为赵匡胤生下赵德昭、赵德林(早夭)、赵德秀(早夭)3个儿子和昭庆公主、延庆公主2个女儿,可惜贺氏年仅三十便因病早逝,赵匡胤称帝后追册为孝惠皇后。

贺氏去世后,赵匡胤续弦娶了彰德军节度王饶的女儿王氏,赵匡胤称帝后,她成为皇后,但王氏也不长寿,年仅22岁便病逝,是为孝明皇后。

王皇后去世后,赵匡胤又册孝章皇后宋氏为皇后,是为孝章皇后,又名开宝皇后。

宋皇后出身名门,她的父亲宋偓是节度使(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生母是公主(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而宋偓同时又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他的生母也是公主。

赵匡胤驾崩时,宋皇后只有24岁,而在赵匡胤驾崩当夜,宋皇后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宋皇后第一时间得知赵匡胤突然驾崩,她的反应是让大宦官王继恩去找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入宫,看起来很想让赵德芳捷足先登,继承皇位,但按照常理应该是召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进宫才是——两人都不是宋皇后的孩子,但赵德芳更受宋皇后钟爱。

王继恩是个厉害人物,他没有听宋皇后的话,而是直奔晋王府,叫来了赵光义。

赵光义随王继恩进入宫中,宋皇后一开始还以为是赵德芳来了,当她看到是赵光义后,颇为意外,短暂的惊慌后,她很快便反应过来,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所谓官家,是北宋对皇帝的称呼,言语之间,透露出对赵光义继位的认可。

赵光义继位后,当然要尊重自己的皇嫂,尊宋皇后为“开宝皇后”,次年让宋皇后移居西宫,后来又移居东宫,她的生活应该是相当冷清寂寞的。

不正常的事发生在宋皇后去世后。

宋皇后在43岁那年去世,赵光义非但自己不按当时礼制,不为皇嫂穿孝服,而且下令不允许群臣临丧祭奠,这种命令不合礼法,也不合乎人情,因此遭到群臣议论,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跟别人指出这种做法的不当,居然被赵光义以讪谤罪名贬官外放。

作为赵匡胤的正牌皇后,宋皇后去世后应该和赵匡胤合葬,但赵光义似乎对宋皇后十分不满,他让宋皇后的棺椁停在一处佛寺,既不与赵匡胤合葬,牌位也不祔太庙,直到2年以后,才让宋皇后祔葬于赵匡胤的永昌陵,牌位不入太庙,放在别庙,可谓“丧尽人伦”。赵光义为何对皇嫂如此冷淡甚至记恨?

作者认为,这很可能因为赵匡胤驾崩当夜,宋皇后命人召赵德芳入宫继位的举动,险些阻挡了赵光义继位的脚步所致。赵光义本就不是一个大度宽厚的人,何况是面对激烈残酷的皇位争夺?他因此记恨宋皇后也在情理之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 ,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赵光义作为一位皇帝,跟他哥哥赵匡胤比起来德行差远了,不仅文治武功不及兄长一半,就是个人道德水准也是相差万里。正所谓天道循环,赵光义的恶行后来报应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宋徽宗、宋钦宗成了金国的阶下囚,连同其它皇孙一起死于金国。唯一逃出生天的赵构却无法生育,最终不得不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赵光义对宋皇后这位嫂子十分的薄情,他当了皇帝后很快将宋皇后赶出皇宫,死后也没有按皇后礼制埋葬;当然赵光义就算色胆包天,也没有对宋皇后有非礼行为。赵光义主政时期,宋皇后生前过得十分凄惨,死后也没有享受到应有殊荣!

赵光义薄待宋皇后是有原因的,就是因为宋皇后想让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当皇帝,如果不是事出偶然,他赵光义的皇帝梦就断送了。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位皇后,两人年龄相差25岁,但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可能是赵匡胤老了,所以宋皇后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在赵匡胤的儿子中,赵德昭比宋皇后年长一岁,赵德芳比宋皇后小七岁,因此宋皇后跟赵德芳十分亲近,有意立赵德芳为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暴死的那晚,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进宫主事,结果王继恩直接将晋王赵光义召进宫主事。史书记载: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尽管赵光义给宋皇后保证了“共保富贵,无忧也”,但是赵光义当了皇帝对宋后十分的冷酷,他要诛杀兄长赵匡胤的后代,以保证皇位能传给自己的儿子。宋后本来就对赵光义不满,又不想让赵光义当皇帝,因此赵光义当了皇帝后自然要报复宋皇后。作为皇嫂的宋皇后自然是不能当皇太后的,因此赐号开宝皇后,先移居西宫,后又移居东宫,迁来迁去的依然是冷宫待遇。宋皇后貌美贤淑,但是赵光义守住了底限没有非礼宋后;相比花蕊夫人,小周后而言,宋皇后还是保持了清白之身。宋皇后死后,赵光义没有按照皇后礼厚葬,也没有将其与兄长合葬,还没有进入太庙。后来赵光义将侄儿赵德昭逼死,南宋理宗皇帝就是赵德昭的后裔;又将侄儿赵德芳(八贤王)害死,南宋第二代皇帝就是赵德芳的后裔。赵光义杀侄虐嫂,保证了皇位在他这一脉相传!


大秦铁鹰剑士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厚道的皇帝,对兄弟、大臣、将领以及被俘的国君都很宽容。开宝九年(976)十月十日夜,赵匡胤暴崩,皇弟晋王赵光义即位为帝。此人龇牙必报,极不厚道。时赵匡胤的两个皇后孝惠皇后贺氏、孝明皇后王氏都已去世。现任妻子宋氏于968年被纳入宫中,册封为皇后。此时年仅24岁。宋太宗赵光义赐宋氏“开宝皇后”。失去丈夫后的宋氏在宫中无依无靠,在深宫大院冷清凄苦度过了二十多年。至道元年(995年)四月,宋氏病逝,年仅44岁。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

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不但不按当时的礼制治丧,不为皇嫂成服,也不要求朝中大臣临丧。赵光义之所以会有这么违背礼制的荒唐行为,是因为他当年继位时,宋氏曾有过对他不利的言行,故记恨至今,皇嫂死了都不原谅。翰林学士王禹偁私下曾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赵光义得知后,降职问罪,竟将王禹偁贬到了滁州。赵光义甚至还曾经下令不准嫂子和赵匡胤合葬,更不准牌位进入太庙。这种刻薄寡恩的做法令所有人难以理解。直到几十年后,宋太宗玄孙宋神宗即位后,宋氏的神主牌才最终得以迎入太庙供奉。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所作所为,后世认为他忘恩负义,而且也加重了后人对他杀兄篡位的怀疑。

还有一个传闻,后蜀皇帝孟昶的妃子徐氏被封为“花蕊夫人”。赵匡胤灭蜀后得到了花蕊夫人,非常宠爱她。赵光义也被花蕊夫人的美艳所迷,但被花蕊夫人所拒,赵光义非常嫉恨她。花蕊夫人后来因为介入皇室权力之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触犯了赵光义的利益。在宋太祖赵匡胤举行的一次打猎活动中,赵光义乘机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

还有一位被称为“小花蕊夫人”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南唐亡国之后,被选入赵匡胤的后宫。“烛影斧声”事件发生,据说是因为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二人深夜饮酒,赵匡胤酒醉酣睡后,赵光义借机调戏小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惊叫声惊醒了赵匡胤。赵光义劣迹败露,恼羞成怒之下抄起斧子劈死了兄长。当然,小花蕊夫人后来也被赵光义杀害。


朝花夕拾杯中酒


赵匡胤一生有三个皇后,第一任皇后为孝惠皇后贺氏,赵匡胤没有称帝时就死了,后来追封的皇后。孝惠皇后为赵匡胤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第二任皇后为孝明皇后王氏,赵匡胤称帝以后,做了三年皇后就去世了,为赵匡胤生了两个女儿,都夭折了。第三任皇后为孝章皇后宋氏,公元968年(开宝元年<strong>)被赵匡胤立为皇后当时才17岁,24岁时赵匡胤就驾崩,号“开宝皇后”,身前没有子女。文中的问答,应该说的是孝章皇后宋氏,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24岁,这么年轻,赵光义是如何对待她的呢?

根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公元976年,赵光义称帝的第二年,开宝皇后居住在西宫。公元987年,开宝皇后移居东宫,当时35岁。公元995年,开宝皇后去世,享年44岁,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死后,翰林学士王禹偁建议为开宝皇后追封谥号,后遭贬谪。总之,赵光义对宋皇后的死并没有放在心上,死后也没有与宋太祖葬在一起。且没能进入宗庙当中,直到宋神宗时期,宋皇后才升祔祖庙,享有祭祀被供奉。

虽然《宋史·后妃传》并没有详细记录,赵光义做皇帝以后,宋皇后的遭遇如何,不过从她的葬礼来看,是很凄惨的。当然,还有宋太祖的四个儿子,两个早亡,身后的待遇也不太好。尤其是次子赵德昭,因为被猜忌,最后自杀身亡。所以,宋皇后年纪轻轻也是孤独终老,死后还不能进入宗庙,结局也是很凄惨。


谋士说


赵匡胤是大宋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迷案,比如,他为什么不立太子,还有他是如何去世的?

之所以留下这么多悬疑,可以说都是因为赵匡胤根本就想不到,自己会死的如此的快。

要知道他去世的时候,年仅49岁。

可以说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的壮年之时,他又是突然暴毙的。

正是因为他死的比较蹊跷,所以,后来的很多史学家都断定,赵匡胤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赵光义杀死的。

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斧声烛影事件。

赵匡胤死的前一天,一直都是和弟弟赵光义在一起。两个人喝了大半夜的酒,酒后赵匡胤直接就酒睡了,入睡之后的赵匡胤再也没有起来。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赵匡胤去世的,正是他年仅只有24岁的宋皇后。

宋皇后1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赵匡胤。跟随赵匡胤这么多年,她也事故了很多。

她明白自己的丈夫死了,这是非同小可的事,万一这件事处理的不当,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

宋皇后没有把赵匡胤驾崩的事声张出去,由于她平日里和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的关系处的比较好,她想通知赵德芳赶紧来宫里,好继承皇位。

所以,宋皇后就派了太监王继恩去通知赵德芳。

可是,太监王继恩走到半路,他就改道了,他没有去叫赵德芳,而是叫来了赵光义。结果赵光义就是第一个来到赵匡胤身边的。

当宋皇后看到赵光义来时,她着实吓了一大跳。

见到赵光义的宋皇后,赶紧给赵光义跪下,然后说道,我们母子的富贵全掌握到陛下的手里了。

赵光义赶紧让宋皇后起身,并且告诉她,请放心,有我在肯定会保证你们的富贵的。这些话都记在了司马光的《涑水纪闻》里。

因为赵匡胤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这也就是说谁先来到他的身边,谁就是合法的继承人。

就这样皇位被赵光义这个做弟弟的捷足先登了。

那么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对宋皇后怎么样呢?

说实话,他对宋皇后还算是不错的,毕竟他没有想过害宋皇后。宋皇后在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又活了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宋皇后先是移居到了西宫,然后又移局到了东宫。日子过得不算是太好,但是,也不是太坏。

当然了她不可能是以皇后的身份以及待遇生活在宫里的。即使到了她去世的时候,赵光义也不让她按照皇后的礼节风光下葬。

这说明赵光义还是很在乎这种头衔的,宋皇后去世后,赵光义之允许她按照普通妃子的规格,草草下葬的。

拿宋皇后来对比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她的命运要好得多。

因为赵德昭和赵德芳的死,都和赵匡胤有关。可以说为了扫清障碍,他在当了皇帝后,杀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


史学达人


宋朝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很高地位的,而宋朝则是由赵匡胤这个男子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创造出来的。在这个男子创建了宋朝之后,据说对于前朝遗留遗留下来的一些大臣以及皇家成员们,都是给予了很好的待遇的。在这里咱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此人虽然靠着自己的手段推翻前朝,建立了宋朝,但是他却是一个善良的人。

赵匡胤在世的时候,将宋朝给治理的很好,而且他的心中还一直有着一个愿望,那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但是却一直没能成功。即使是他自己亲自带领着士兵,也没能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

后来身体一向很健康的赵匡胤居然突然就去世了,他的去世真的是有点仓促,仓促到令人怀疑。不过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他刚刚去世之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就立马继承了他的位子,成为了下一个宋朝的统治者。

其实关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赵匡胤还没有成为统治者之前,两人就一起为了以后而奋斗着。

另外或许是因为他们是亲兄弟,两个人的身体里都继承着赵家的基因,所以赵光义也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但是因为赵匡胤去世的匆忙,所以很多事情也都没有来得及安排,尤其是他的那些后宫美女呢。

不过有着女子对于赵匡胤来说并不重要,但是他的妻子对他来说却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在赵光义成为宋朝的统治者之后,是如何来对待自己的这个嫂子的呢?

话说赵光义的这个嫂子的年纪可谓是比较小的了,当然这也是按照咱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二十四岁的年纪在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女子,不过在古代来说可能就有那么一点大了。

年纪并不是问题,咱们今天要说的是赵光义之后是如何来对待自己的这个嫂子的。

原来在赵光义成为皇上之后,虽然他也是赵家的人,但是对于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们来说,换了一个君主之后,他们就属于是上一个皇帝的臣子。而赵光义对于自己哥哥的那些大臣们也是相当的好了,能优待的就优待,而对于哥哥的一些亲人,当然也是他的亲人,待遇也是相当的好。

看着赵光义做的一本正经的,但是对于自己的那个皇后嫂子,却一点也不好。赵光义的这个嫂子与他的哥哥在年纪上相差了很多,不过他们两个人却是十分的恩爱,只是赵匡胤却早早的抛下了自己的这个年轻妻子。

在失去自己丈夫之后,心中甚是伤心,不过在得知赵光义已经是皇帝之后,也就不想挣扎了,只是请求赵光义放她一条生路。就这样,他的这个嫂子便孤独的在后宫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后来他的这个皇后嫂子去世,而对她丧礼的处理,赵光义的行为更是让当时的大臣感到生气。原来在他的嫂子去世之后,有些大臣要求以皇后的葬礼形式来安葬她,但是赵光义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还要求丧礼一切从简。

而且他自己也不为自己的嫂子穿孝服,也不允许朝廷中的大臣临丧。这些过分的要求之后,还有一个更加过分的要求,那就是不允许自己嫂子和自己的的哥哥葬在一起,另外他嫂子的排位还不能依附赵匡胤的排位。

鉴于上面赵光义对于自己嫂子的丧礼来看,我觉得赵光义对自己的嫂子很不好,单是从这个丧礼上,我觉得赵光义不但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嫂子,甚至心中应该还恨自己的嫂子吧,要不然怎么会这样对待她呢?


小小嬴政


宋皇后是一位非常可怜的政治牺牲品,作为皇后,她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太祖驾崩之后的皇位之争中。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二月,宋氏被册立为皇后,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十八岁(比宋皇后还大一岁),次子赵德芳十岁。所以,宋皇后与赵德芳的关系更亲密一些。但是,他们三人的结局都非常悲惨。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开宝九年太祖驾崩当夜,宋皇后曾经在太祖病榻前派太监王继恩却召赵德芳入宫,她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与自己更亲密的赵德芳继承大统。但是王继恩却是一个投机分子,他出宫之后直奔了晋王府,说服了犹豫不决了晋王赵光义。当宋皇后听见宫外急促的脚步声之后,问了一句“德芳来耶”,没想到扭头看见的确实小叔子。宋皇后当即明白过来,自己的性命攥在了眼前这个人手中,于是她哭着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淡淡地说了一句:“共保富贵,无忧也”。

但是,赵光义却早已怀恨在心。他即位之后不久便把宋皇后赶出皇宫,直到宋皇后(后来被称为开宝皇后)去世长达十二年。而宋皇后去世之后,赵光义又做了几件出格的事——他拒绝按照礼法给宋皇后成服,拒绝将宋皇后下葬而是将棺椁常年停放在已故的燕国长公主(赵匡胤的姐姐)家,拒绝所有官员参与宋皇后的葬礼,拒绝将宋皇后的牌位供奉着太庙中。甚至著名学士王禹偁说了一句“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赵光义便直接将他贬官。

《宋史》也对此事诟病赵光义:“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明代学者李贽甚至将赵光义对待宋皇后的态度作为一个依据——证实宋皇后是“斧声烛影”见证者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