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個稅真能減低工薪稅負?


减个税真能减低工薪税负?​​​今年8月31日,全國人大正式發佈了新一輪個稅改革方案。大多數底層工薪階層認為個稅起徵點的提高和加大減扣力度能夠實現普通居民消費的提升,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自1993年個人所得稅法的誕生以來,我國共經歷6次個稅修改。受社會廣泛關注的是2008年和2011年兩次起徵點提高。第一次2008年個稅將免徵額由每月的1600元提高為2000元,而2011年的個稅改革尤其受到關注,因為此次個稅起徵點由2000提高為3500元。但是從相關數據來看,提高個稅起徵點並沒有真正提高居然的購買力,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表面上提高個稅起徵點能夠減低低收入者的經濟壓力,但是這個比例微乎其微,再乘以工薪階層的工資,這少徵的稅還不夠一天一頓飯錢,通過提高個稅起徵點是沒法直接促進調節收入分配差距來影響居民的消費行為。當前我國的對工薪所得稅實行高額累進制:最高稅率大45%,而經營所得最高稅率為35%,財產所得(利息、股息、紅利、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和其他財產所得稅率很低,僅為20%,個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一年以上的,股息和紅利所得免稅,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免稅,股票轉讓溢價免徵所得稅。這一結果導致個稅真的淪為了“工薪稅”,特別是工薪階層的中高薪資稅負尤其高,企業家和不依靠工資的富人稅負則比工薪階層低得多,讓中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各種數據也都顯示出調節這一點個稅起徵點是沒法調節收入平衡和增加工薪階層的消費力的。其實大家在網絡上不允許發各種違禁文章時,大家一直在忽略一個參數,那就是基尼係數,基尼係數眾所周知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中國自1995年起,基尼係數一直超過0.4,而且局部地區甚至比這高得多,這就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多,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網絡上經常發生的各地群體性事件就能窺測一二,但不敢多談。綜合來看,此次減稅可能對提升工薪階層消費意願有一定幫助,但是居高不下的物價上漲指數輕輕鬆鬆超過個稅起徵點調高的那一點點比例,大多數收入1萬元以內的減稅幅度還不夠出去吃頓大餐吧,所以大家應該主動去應對和改變現狀,而不是被動得等著老闆發善心施捨那一點點錢,因為現在自發賺錢的途徑越來越多,一邊努力工作,另一邊把自己嗑瓜子看腦殘劇的時間用來學習,後面你賺錢的途徑將會越來越多,因為個稅起徵點提高減的那點錢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可能不夠路邊煎餅攤賣三小時賺的錢,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的是活的思維,而不是求穩求安的舊時代思想,除非您是在公務員或者壟斷行業內,否則沒有一個行業能讓你躺著混一輩子,想要不被改變,得先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