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勇:宅人經濟與商業地產REITS

奇點相對論本期特邀城市觀察者陳方勇,對話存量時代的商業機遇與挑戰,探討新時代商業使命。

陳方勇:宅人經濟與商業地產REITS | 奇點相對論


陳方勇:宅人經濟與商業地產REITS | 奇點相對論

一身藍黑色休閒裝、運動雙肩包、無框眼鏡、偏分平頭,土木工程專業出身的陳方勇,身上還是有些理工“宅男”的氣質。但他的反應速度卻一如他的語速,快得讓人稍有遲疑就跟不上了。

清華大學MBA;中國地產基金百人會、佰仕會地產+創新創業者聯盟發起人、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除此之外,他還被聘擔任清華大學房地產總裁班、浙江大學房地產董事長班、百銳地產大講臺特邀講師等。

豐富的行業標籤背後,陳方勇笑言,自己雖是理工科出身,早年卻想過當個小說家,平日裡,武俠、愛情、科幻等都是常涉獵的類別。

然而,比起小說裡構想的故事,陳方勇更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自由是他最為看中的部分,“可以隨時和朋友約談,也可以四處轉轉,時間自己來安排”。2015年,辭別模式單調的職場生活,他先是發起了地產+創新社群佰仕會,後又與朋友聯合創辦了城智更新研究院

,希望專注於城市更新進程中的前瞻性探索

17年地產領域投融資經驗,精研商業資本運作與變化趨勢,陳方勇對商業地產的行業發展,零售市場的起落更迭都有著獨特審視。

奇點相對論本期特邀城市觀察者陳方勇,對話存量時代的商業機遇與挑戰,探討新時代商業使命。

“宅人經濟”崛起

未來看好社區商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商業綜合體項目約有近800個,總開發面積超過3億平方米,城市更新的大環境正引領商業地產由重增量向重存量、重開發向重運營的方向轉變。

陳方勇認為,當前解決地產存量主要有兩個思路,首先是存量盤活。比如早前的一些配套商業在建成後,大多由開發商直接賣掉,或者被迫自持,但這些存量究竟處於

低效運營還是無效狀態,並沒有受到充分關注,因此,怎樣把這些資產變成有用的、活的資產,這是其一。

此外,一些地段好但經營一般的物業,則需要存量升級

陳方勇以北京三里屯盈科中心為例,其百貨經營慘淡後,完全撤出被改建為寫字樓,當年香港基匯資本以58億收購,去年卻100多億賣給了願景集團(鏈家關聯投資公司),這就屬於核心資產的物業再升值,今後這個路徑會更加主流。

存量提升還有一個特別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同質化

陳方勇感慨,“當所有商業變成千城一面,千店一面,實體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當線下不再具備絕對的價格優勢,就要設法從其他維度突圍。“他提到,現在很多購物中心強調孵化自有IP,正是從這個層面反思的。

場景營銷

也是現在頗為盛行的一種破局方式。

例如現在一些商業在屋頂上做文章,打造摩天輪、求愛餐廳等場景。陳方勇在考察時發現,裡面不僅有年輕情侶,甚至還有揹著書包的小學生,年齡層滲透如此之深、男性消費者比例如此之大,讓他有點意外。

而背後的營銷邏輯更讓他覺得有意思——“男人是最不願意在商場消費的動物,除非為了女人。”

陳方勇指出,場景營銷的邏輯,其實也是需求細分的邏輯,所謂社群商業化、商業社群化,對標精準人群,完全考慮到這個人群的消費痛點,才能讓自己的商業與眾不同。

存量背景下,另一個陳方勇比較看好的業態是社區商業

在居住半徑不超過2公里的範圍內佈局,不僅符合 “宅人經濟”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挖掘到區域人群的剛需,如親子託管班、咖啡廳、便利店等,分別對應人們的教育、社交、便捷購物訴求,據他觀察。這些場所即使不在週末也不乏人流,發展潛力是很大的。

商業地產資產管理

關鍵還是REITs

2018年3月28日,亞洲首個奧特萊斯房地產投資信託——砂之船新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國內奧萊商業資產在國際資本市場按照國際標準發行的第一支REIT產品,而近些年,北京銀泰、凱晨、金茂大廈等紛紛通過CMBS獲得融資“資產證券化”成為商業地產日漸青睞的融資方式

“資產證券化興起的很大原因在於‘去槓桿’的需要”,陳方勇表示,在“去槓桿”的金融環境下,地產開發商獲得融資只剩下兩種方式,一是土地證、開工證、規劃許可證、銷售證四證齊全的標準開發貸,二是走海外途徑。但前者侷限性很大,後者不具備長期穩定性,如此情境下,資產證券化成為唯一合適的方式。

證券化解決了“物業長期持有”與“資金迴流慢”的矛盾,不僅可以拿到更高額度的資金,而且不會佔用表內額度,不會影響負債率和信用等級,這對開發商來說是非常理想的。符合“房住不炒”政策的長租公寓市場興起,為地產商借機融資提供了短暫的窗口期,但很快,政策的收緊又使這一切成黃粱一夢。

如今回過頭看重新審視那股風潮,陳方勇的看法中肯而深刻:其實只是解決了開發商想融資的痛點,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物業持有問題,關鍵還是REITs。

“開發商是開發商,物業是物業。融資獲得的資金應該用於物業本身的經營,證券產品的購買投資人,分得的應該是資產增值產生的收益,這樣才有真正的資產管理,才會倒逼運營者用心做產品,才是一條正路。”

商業地產圈裡一直期盼的就是中國REITs的推出,但囿於稅制、成本高企、市場環境等原因,至今沒有落地。一些企業曾嘗試用IPO、類REITs等方式尋求突破,然而均以失敗告終,陳方勇預測,中國REITs的真正推出仍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新零售潮遇冷

價值迴歸的必然

近兩年,資本瘋狂湧入新零售賽道,一時間,雙線融合、無人超市、新便利店等成為風口浪尖上的熱議話題,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資本熱情逐漸消退而趨於冷靜。有聲音說,新零售將在2019到2020年落下帷幕。

陳方勇並不認同這個觀點,在他的邏輯世界裡,從來沒有所謂的新零售。

“零售的推陳出新是行業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必然,我們已經生活在數據化時代了,它是必定要走這條路的。零售就是一直要更新的,只不過有人專門提出這個概念。”

當然,陳方勇並不否認“擁抱線上”給商業帶來的重塑力量,比如會員變得可以精準識別,如此便能反向幫助運營者挑選商戶,調整經營,解構傳統實體的人、貨、場關係。也正因有了數據留存,生鮮市場在今天找到了新的意義和存在方式。

而對零售界來講,其更大的顛覆性意義或在於對製造業的重塑。陳方勇進一步解釋:當數據可以全面捕捉到人的消費訴求、消費習慣,還可以反過來影響製造業這一端,這樣門店就不再只是一個零售端口,而是基於消費數據的一個大生態圈,這將是一個偉大的改變。

當前經濟環境下,不僅新零售風口遇冷,諸多企業也在經歷低潮期,不過在陳方勇看來,這並不意味著壞事。

而“活下去”依然是今年商業戰場的主旋律,早前那些因過度迎合資本而喪失自我的企業,如今就要夯實自己,把貴的東西退掉,做好經營,逐漸迴歸到商業的本質上來。

陳方勇:宅人經濟與商業地產REITS | 奇點相對論

陳方勇:宅人經濟與商業地產REITS | 奇點相對論


奇點 · 新媒體矩陣

大魚號丨一點號丨企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