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工位工時?

BLUE深藍夢境949


回答這個問題,準備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講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工位工時可以理解為標準工時,是指某個工位完成單位產品在該工序所有加工動作所需要的時間,下面先來講解一下標準工時的概念。

標準工時的基本概念

標準工時:是指在正常的操作條件下,一個熟練的員工以標準的作業方法及合理的勞動強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業時間。

這句話是經典的標準工時定義,裡面包含了獲取標準工時幾個基本條件(都有用粗體標註),只要有其中任一條件沒有滿足都不能獲取準確的標準工時。

標準工時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概念,而是科學化管理的基礎。

接下來講解一下工時的組成和如何量測工位工時

工位工時的組成和測量

公認的公式:標準工時=基本作業時間*(1+寬裕率)

這裡要獲取準備的基本作業時間首先要滿足工時基本概念中的幾個條件,同時還需要計算一定數量的平均值,有的企業採取連續量測10次然後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求平均值。

寬裕率也叫寬放,通常有下面幾種:

  1. 工位寬放:這個根據量測工位的作業情況,包含工裝夾具更換、表單填寫、材料補充、設備點檢等
  2. 生理、心理寬放:除了正常規定的休息時間,還需要考慮員工上洗手間、喝水等緊急需求,作業過程中放鬆下身體等動作,可以按2%計算。
  3. 作業疲勞寬放:員工不可能像機器不知疲勞的工作,一般按2%。

我們有哪些常用的量測方法呢?

  1. 現場量測法,通常由IE人員採用秒錶實際量測並記錄數據(量測拍攝的錄像也一樣),然後進行數據統計核算。
  2. 模特法:根據作業動作分解和公認的工作時間來組成作業的工時,不需要進行量測。

下面接著介紹計算這個工位的標準工時有什麼作用,

工位工時的用途

工位工時是產品標準工時的基礎單元,是成本核算和精益生產的基礎,主要作用如下:

  1. 是計算標準人工成本和標準制造費用的基礎
  2. 是計算生產力、效率和設備稼動率的基礎
  3. 是產能規劃和生產計劃排產的依據
  4. 是改善專案和製程改善效益評估的基礎
  5. 是消除線體瓶頸,提升線體平衡率、消除浪費等精益活動的依據

以上是關於什麼叫工位工時的幾點講解,希望幫助到您,將持續給大家帶來生產運營和精益改善相關的文章,歡迎大家留言討論,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支持一下。


精益到家


看了一下問題,有這樣幾個疑問,是否流水作業?是否要考慮產線平衡?如不需要考慮.

預計的總產量/(預計完成的時間*每小時的產量)=需要的人數. 以上公式中時間的單位為小時

比如預計總產量是10,000件,預計完成的時間是10天,每天預計可以做10小時,那麼每小時需要完成的產量就是100件.每件產品的標準工時為0.5小時(或者每道工序的工時).那麼這件產品或這道工序需要至少50人.這裡沒有考慮損耗,產線是否平衡以及各種會影響產能的因素


木頭人的憨厚


生產流水線生產標準總工時=瓶頸工位的工時*工位數目,我們在分析改善和效率提升時候應重點分析瓶頸工序的作業內容,消除不必要的浪費。然後重新分析,這樣在UPPH不變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新的瓶頸工位,我們又可以做進一步的分析。如此循環,直到找到我們能夠接受的最佳的作業流程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