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苏联力压美国,为何还是被美国活生生的给拖垮?

迷路的安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崩溃是自行崩溃,和美国没有太大关系。

苏联之所以崩溃,关键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瓶颈和倒退。

用数据说话,

经济上,由七十年代开始,前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每况愈下:1971-75年,苏联只有百分之五点七增长,而且基本都是军事工业拉动的。

1976-80仅有百分之四点三、而 1981-85年则下降到百分之三点六的增长。同样地,国民生产净值由1971-75年的百分之四点四增长下降到1981-85年的百分之二点一。

苏联原本是产粮大国,在沙俄时期也毫不费力的完全实际粮食自给。但到了1963年,却因为粮食产量下降,连粮食也实行了配给制度,也就是按票供给。从1970年代后期,苏联终于承认缺粮,并开始进口粮食。

在苏联的最后几年里,几乎每年都要进口4000万吨粮食苏联人为食品必须花费月薪的百分之30到35以上,而西方人仅仅花费百分之10左右。这也是一个国家人民穷困的标志。而老百姓必须的生活用品也出现困难,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低于西方国家,尤其质量上差距很大。

在苏联解体后,苏联人到西方国家,几乎所有苏联人第一件惊叹的就是在西方国家买东西不要排队。尤其进入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玲琅满目的大超市以后,苏联人一般都会惊呆。因为苏联时期基本都是小商铺,少数大商场里面的物资也非常有限。

这样闹过很多笑话,比如驾驶米格25逃到西方的别连科上尉。他到了美国以后,也被大超市震惊了。当晚他买了一批东西回去,第二天FBI特工来到他的住所,发现有很多吃光的猫食罐头,但没有发现别连科养过猫。这主要在苏联仅仅看过1,2种猫食,别连科做梦也没有想到猫食也可以有几十种之多,所以当做午餐肉买回去了。

至于一些较为先进的东西,比如电话,录音机,照相机则更难搞到,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甚至开后门,找关系。在苏联人为一个录音机等待一二年的时候,西方社会早已开始大面积普及录像机了。

在西方家庭已经使用多年的彩色电视以后,苏联才逐步开始淘汰黑白电视,但色彩电视仍然是极难搞到的,是每个苏联新婚夫妻最大的梦想。

住房上,1985年苏联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米,比如普京全家,包括普京的父母,普京夫妻和两个女儿,6口人仅仅住在77平方米的一个破旧的公寓房内。而这在苏联还属于很好的,因为普京的父亲是立过战功的二战残疾老兵,又是火车工厂的一流技师。而戈尔巴乔夫在1955年结婚的时候,夫妻两人仅仅居住在一间11平方米的破烂小房子里。

当年跟随毛泽东访苏的中国官员也去苏联人家做过客,他们感觉是苏联人住的不怎么样,很多人住在小房子里面,还不如北京的四合院。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住房达到30平米左右,是苏联一倍以上。

对于苏联人最骄傲的重工业上,苏联每百户家庭只有14辆小汽车,而发达国家为60到80辆。 鼎盛时期的1990年,苏联小汽车的产量仅仅为126万辆,而美国为605万辆,日本为995万辆。这还仅仅是数量的差距,质量差距更大。苏联的小汽车是拉达,这是二战结束以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一种汽车型号,除了廉价和比较省油以外,其他都无法和西方同时代的任何汽车相比,类似于中国的夏利。

换句话说,在苏联人最骄傲的方面,他们和西方差距也是极大的。以上众多数据,还是苏联自己公布的官方数据,有很多水分。如果除去军事工业和好大喜功的一些政绩工程,苏联经济实际早已停顿。经济上的萧条早已存在,只不过由于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GDP,从而掩盖了老百姓生活贫困这一根本问题。

早在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访美的时候已经见识到美国的富裕,由此知道美苏实力上的差距,开始从对抗走向缓和。

据说赫鲁晓夫访美时候见识到美国普通家庭的富裕,由于富裕程度太高,让赫鲁晓夫不能相信,一度认为是美国人故意装样子给他看的。尤其参观一个美国人标准的厨房设施以后,赫鲁晓夫认为美国普通老百姓绝不可能用这么好的厨房,出言不逊的隐射美国总统造假。

这让苏联驻美国大使深感惊恐,事后大使告诉赫鲁晓夫美国人并没有造假。

赫鲁晓夫震惊之余,用乡下的俄语当着美国接待人员的面骂了一句:美国人真他娘的富裕啊!由此,赫鲁晓夫缓解了和美国的关系,一般认为,这对苏联后面20年和平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实际上,所谓的震惊并不在赫鲁晓夫一个人。

70年代末,时任中国副总理王震访问英国。他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要求访问一位失业工人。中国驻英大使柯华陪同王震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

王老有点眩晕,这是失业工人吗?

他看到了什么呢? 大使柯华在他的著作《在马克思的墓前》写道: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一百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王震看后感慨良多。

原来想当然地以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队副总理都高。‘’

柯华大使告诉他:“我曾经问过一个清洁工人,他每周 的收入约一百英镑;一个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为一百五十英镑。”按照当时英镑对人民币汇率1:5.91概算,清洁工的周工资相当于人民币591元,电梯 工周工资相当于人民币886元。王震那时的每月工资不到 400 元,周工资不到 100 元,相当于英国一个清洁工周工资的六分之一,电梯工周工资的八分之一。‘’

中国的贫穷社会主义太相形见拙了。如果不是拿中国高官与英国工人相对比,而是两国百 姓作对比,那差距就更大了。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参见刘国平:《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湖南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175-176页)‘’

就是说,英国普通百姓的收入比中国普通百姓的收入高42倍。


萨沙


七十年代的苏联是不是力压美国?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的七十年代,苏美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苏联的扩张势头咄咄逼人!<strong>

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因受危机的冲击而增长缓慢,又因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挫折,军事实力被苏联超过,因而对苏联的攻势反应软弱,在战略上处于防御低位。

一般来说,但凡在七八十年代的人,都基本同意这种看法,我是同意这种定义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点,反对此看法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他们的看法是:一所谓的力压美国这种概念是荒缪的,原因是苏联的经济总量在最盛时还不及美国的百分之八十。

二是所谓的苏式武器性能简陋、傻大黑粗,不足以与制造精良、先进科幻武器形式的美国相提并论!

那么七十年代的苏联是不是真的力压美国?

不要总拿什么经济总量不及美国,用来说明苏联力压美国是不存在的事情,军事实力上的较量、全球霸权的争夺,本来就是军事上说了算,一味的拿经济来遮遮掩掩干什么?

如果你真的一味的较真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如果翻开七十年代的美苏两国的工业产值统计表的话,你就应该发现苏联的工业产值综合指数是超过美国的!

此外,苏联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全部免费的,每个公民享有全部免费的医疗服务,在住院期间免费享受一切饮食服务!


在美国的公民能不能享受到这一切服务,它收不收费?

如果收了费的话,它是不是要算在经济的总产值中?

在苏联有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美国人端茶送水都可以收小费,而在苏联修一台机车有时都是义务!

能比么?

所以,在此我提醒一下那些老是拿苏联经济总量不如美国的人,别再在此事上去丢人现眼!

军事上的较量,总离不开武器性能的优劣。

总有人喜欢拿苏联制造的武器说事,认为它傻大黑粗、性能落后,甚至于不堪一击。

傻大黑粗?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大,的确实不假,但却并不傻。

核导弹本来就不需要像穿针引线那样的精度,只要能投入到敌方上空就行了。一米的误差和十里的误差又有何不同?在爆炸以后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

再者 ,苏联的核弹头当量大,即便是打不准也能炸的到!

所以说,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什么苏联的武器性能落后不及美国!

在武器整体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那么数量上的优势和军队员额的多少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而这却正是苏联力压美国的地方,在苏联最强盛的七八十年代,它的核武器略超美国。

陆军的装甲力量,空军和防空军的战机数量都大大超过美国。

然而真正更可怕的还是,苏联军人的那种战斗精神和意志要比美国不知要强大多少倍。

要不为啥叫战斗民族呢?

有谁不信可以站出来说明一下,苏联能不能力压美国?

八十年代的苏联海军,那可是一支唯一能够抗衡美国海军的强大力量,它除了在航母和水面作战上稍逊美国海军之外,它的总吨位是要超过美国海军的,更厉害的还是它的潜艇部队,如果在航空兵的空中保护之下,它的潜艇采用狼群围攻战术攻击美国航母,谁胜谁败还真的不好说!


所以说,七十年代的苏联在军事上力压美国绝非夸张!

然而,令美国人高兴的是,苏联在一九九一年解体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解体,大多数人把它归咎于经济崩溃、阿富汗战争和被军事竞赛拖垮了整个的国民经济。

此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远远不是它的全部!

其实因军备竞赛吃不消的何尝只是苏联,同时也包括美国。

但真正的问题是,美国硬挺下来了,而苏联却昏了过去!

它其实就是善良有余、魄力不足的戈尔巴乔夫操盘不善一手造成的失败!

十月革命以后的苏维埃、二战中的斯大林时代,比戈尔巴乔夫时期艰难的不知有多少倍,都没有垮台、都没有解体,

苏联的解体是跟经济因素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

真正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操盘不善和无能造成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是其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再次告诉你,整个的苏联部队在解体时有430多万,侵阿部队才15万人。

它只占整个苏军部队的很小的一部分,费用比起整个的军费开支不及九牛一毛。

何来的阿富汗战争导致苏联解体一说?
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思维和操盘不善导致了整个苏联大厦的垮塌,与体制无关、与人民无关!

为什么一个曾经众志成城的抗击纳粹德国的一个强大民族,在转瞬之间就崩溃了呢?



东方中华不败


我们无法讨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为苏联从始至终没有力压过美国。

有句话叫做“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这个冷战时期,甚至说从苏联建立一直到解体,始终是美国力压苏联。

七十年代所谓的苏攻美守,只是同之前美攻苏守相对的,美国攻势放缓了。而且七十年代中美建交,苏联东西方全是压力,苏联外交已经崩了。

整个冷战都是美国占优,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超级大国,注意是抗衡。

美苏两国实力对比,主要还是从陆海空及洲际弹道导弹四个方面对比。

1. 陆军对比。

毫无疑问这点上苏联从始至终都是占优的。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红军规模接近1000万,集团军协同作战经验丰富,后勤供应完备,火力发挥堪称极致,钢铁洪流一线平推无人可挡。但是由于美苏领土不接壤,苏联唯一占优的陆军和钢铁洪流至少对美国变得没有意义。

2. 海军对比。

同样的由于美苏领土不接壤,双方海军只能通过航母战斗群在远洋对抗。在航母这点上,苏联一直是个跛脚巨人。虽然拥有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但其思路仍然停留在以海制海的时代,上面的战机主要用于防空,对海攻击靠巡航反舰导弹,其实库兹涅佐夫号和基洛夫巡洋舰没有太大差别。其600KM的作战半径对比美军航母1000KM的作战半径,显得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3. 空军对比。

战略轰炸机对比上,苏联有图95,美国有B52;常规空军由于航程的原因,只能借助航母这个移动的机场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这里只对比舰载机,美国以空制海的思路完胜苏联,毫无疑问美国占优。以至于古巴导弹危机时赫鲁晓夫面对美军航母编队的封锁,在关键时刻无牌可打,只能认怂。

4. 洲际弹道导弹。

从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上看,苏联确实有段时间是压制美国的,从70年代末一直到苏联解体。

有句话叫做毁灭地球10次和1次没有什么区别,最近几年有专家推测正是由于盲目发展核武器才拖垮了苏联。

双方都有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手段,并且为了防止苏联突然发动核战争,美国从1960年开始永远保持一部分B52战略轰炸机挂着核弹头飞在天上。也就是说,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不管美国老百姓在吃饭还是在睡觉,军方永远有一部分战略轰炸机在空中巡逻——不为别的,只为万一下一分钟核战爆发,他们可以立刻调转方向奔赴苏联投下机上的核弹。

因此,这个问题就像讨论“为啥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不直接干翻美国”一样没有意义,苏联从头到尾都没有压制过美国,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从未改变,一直延续到今天。


大月满弓刀


我来从“被坑了”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招,新游戏,你玩不?

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启了长达45年的“冷战”,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将斥资10000亿美元建设“星球大战计划”。为了保证在“博弈”的过程中不落下风,苏联在经济规模不如美国的情况下,加大军费支出,在1985—1990年间,苏联的军费支出几乎和美国相同。(1980年:苏联GDP,7054 亿美圆,美国GDP,10528亿美圆,是美国的67%.)苏联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达到美国的两倍。



第二招,我无所谓,你呢?

沙特是石油产出大国,石油开采量大但成本极低,大概在5—7美元。石油产业也是苏联的经济命脉,但是苏联的石油开采成本要远远大于沙特,西伯利亚的油田大概25美元一桶,沿海的油田大概30美元一桶。1985年开始,大量增产石油进入市场,同时“欧佩克”没有控制价格,石油市场一片混乱,价格从每桶40美元左右一路狂跌至每桶10美元,苏联经济一下子崩溃,入不敷出。直到苏联解体,石油价格都没有回升太多。



第三招,我有钱,你要不?

为了维持国内政府运转,苏联就要借钱,谁有钱?当然是美国英国了!咋办?借吧!但是有条件。因此,就有了198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国的独立,史称“苏东剧变”!



此后的苏联积重难返,一个国家的坦克大炮、军工实力、科技工业实力再厉害,但是老百姓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样的国家也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一个国家、一段历史就此消亡!


BV疯言疯语


70年代是苏联的巅峰时期,他掌控欧洲,苏联红军直抵红海海岸,黑海是苏联舰队的洗澡盆,他在咆哮世界,但谁也不知道的是,这也是他的最后的挽歌,70年代也是美国最衰弱的时候,布雷顿金融体系破产,越战失败。美国彻底撤除亚洲。美国在国际战略全面收缩。西欧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世界即将成为苏联世纪。

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是苏联最强大时候候。他在任的期间。走了狗屎运,世界原油价格全面上涨 苏联秋明油田开发,靠着“原油资本”得以让苏联强大,但这种强大是极其“虚幻”。但苏联却陷入这种虚幻不能自拔。而苏联高层又集体地认为苏联进入发达社会主义不能自拔,苏联官僚阶层也同样地陷入集体腐败当中。在此期间,苏联将大量的物资,人才,都消耗在军事和国防上。每年的军事开支大约占GDP的12%。而美国大概占4%。但美国的GDP却是苏联的150%。可见苏联完全是牺牲一切在和美国拼军事。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苏联应该是活活被军事给拖死的。再就是苏联官僚阶级极其腐败,普通民众经济和物质基础十分贫乏,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民不患贫而患不安,苏联看重工业而轻视民生,生活水平无法高提高。大炮无法代替黄油,贫富等级差距越来越大。而后又盲目迷信,自以为是导致了覆灭。苏联就必然解体。


我们从来不否认苏联的伟大,世界上第一颗卫星是苏联的,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的国籍是苏联,苏联15次获得诺贝尔理工科奖金。他的衰败和解体是遗憾的。国际地缘政治大师基辛格曾经过说: “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共总书记时,如有人谈到苏联崩溃,一定被视为荒诞想法。,苏联亡在何处?苏联刚刚立国的时候,面对整个欧洲的制裁而不惧。二战期间希特勒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挺住了,而且成为超级大国,乃至于战后历任日本驻苏联大使都得给苏联无名烈士墓献花。但为何80年,美国经济学家看见苏联普通百姓排队买面包和牛排的时候。给里根的报告里就一句话: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如果用最简单和最肤浅的解释就是,苏联的官僚阶层所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而不是代表苏联广大人民的利益。套用中国古代那就话就是,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之说、而苏联解体以后恰恰证明这一点,在1993年,俄罗斯联邦成立的时候,大部分有钱人都是苏联官僚阶层。正是这些所谓的自己人要了自己人的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苏联并不是被美国拖垮的,苏联的问题是内部的问题,比较复杂,各种问题都有。但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直接原因,是苏联改革之下的集权的瓦解。

众所周知,苏联是一个联邦国家,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苏联的这个“联邦”,是人为制造的联邦。他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中,俄罗斯是主体,其他14个共和国,其实历史上都曾经属于沙俄。

苏联建立以后,重新通过合并、吞并或者升级自制地区,建立起了16个加盟共和国的形态(后来取消了1个)。苏联使用加盟共和国的方式,其实是为了吞并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准备。各加盟共和国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共和国,实际上还是牢牢被控制在苏联之下的。

但是,在这些名义上的加盟共和国出现的时候,其实已经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当然,这个大概是所有联邦国家的通病,只要国家强大的时候,联邦还是稳定的,而国家一旦出现变故,则各加盟共和国的走向就非常不确定了。

苏联最后的总统戈尔巴乔夫,其上台以后,对苏联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苏联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削弱了苏联的集权,间接等于给予了各加盟共和国更大的权力。于是,一些加盟共和国本着合并时候的“各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原则,开始谋划从苏联之中退出来。

退出苏联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恰恰就有苏联的主体俄罗斯。而俄罗斯一旦退出苏联,则其他共和国存在于苏联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是其他国家退出苏联,而主体俄罗斯坚持留在苏联的话,苏联也还不至于完全解体。

因此,苏联的解体,完全是内部的问题,和美国的关系不是很大。


苏绽


事实上对于苏联来说,苏联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外患,而是因为内忧。

自从斯大林开始到赫鲁晓夫,苏联中央一直都在以全盘反对上一任领导人为纲领,没有一个领导人继承了上一任领导人的指导方针,国家的政局风雨飘摇,国家的政局陷入了老人政治的混沌局面。

当时的苏联陷入了这样一种混沌局面,军队全程在积极备战,整个国家陷入了穷兵黩武的状态。科研方面,军队科技高度发达,而人民生活发展却远没有军队科技快,那时也没有什么军民融合的概念,虽然人民生活还算富裕,还算发达,但是暗藏于整个国家之内的顽疾却无法得到根除。而在政治方面,国家的领导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未来道路的信仰,整个国家的领导阶级陷入了政治斗争之中(哪怕政治斗争上位了,刚统治没几天,嘎奔儿死了)

就在这种高度紧绷的状态下,苏联哪有不完蛋的理由?

从斯大林开始,斯大林大刀阔斧将俄罗斯从一个积弱的帝国变成了苏联-一个世界级的强国,但从赫鲁晓夫开始走错误路线,这个错误直到安德罗波夫才有所改善。可惜安德罗波夫刚执政正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直接寿终正寝了。随后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更是直接把苏联所有的脓包挑开,导致苏联当场去世。(利刃-AL)

讲道理,除了因为美苏争霸而导致的苏联经济问题外,美国对苏联影响最大的就是他那一套所谓的西方民主制度,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忽悠的一愣愣的。他们认为引进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就可以让西方全盘接受苏联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他们认为苏联是属于欧洲的,是属于西方的,是属于世界第一梯队第一阵营的。可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这么想。

事实也证明了,颜色革命之后的东欧和苏联,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被西方掠夺式的破坏掉。27年过去了,不单单苏联一家,包括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轻信了西方那套所谓的民主自由,听信了西方那套所谓的市场经济,结果都只有一个,当场去世。


利刃军事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推翻沙俄建立了苏联。虽然当时沙俄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但是不可否认沙俄是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里工业底子最差的;同时,沙俄时期教育非常落后,义务教育没有普及,文盲率很高;而且十月革命及之后的苏联内战又让苏联流失了很多精英人才。与当时雄霸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多年的美国相比,苏联的基础差,可以说输在了起跑线上。一步差,步步差,纵观苏联74年的历史,苏联始终是跟在美国后面吃灰。国力的差距是苏联被拖垮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联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和围剿。时刻面临着与潜在敌人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在严峻的形势下,苏联领导人明白,只有建立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军事战略均势,才能有效的避免各国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使得敌国领导人,至少是大国领导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也要寻求和平手段解决危机。

这种政策,也造成了苏联,总给人一种穷兵黩武的印象。其实,苏联也都明白这些,但是有不得不这样。如果不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可能早打过来把苏联灭国了。这点可以从古巴导弹危机看出端倪,为什么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弄得苏联灰头土脸,说白了就是苏联国力比不过美国,最后顶不住了。这还是在苏联穷兵黩武的情况下,要是不穷兵黩武恐怕敌人早就向莫斯科进军了。

虽然有核武器,但是谁都知道核武器除非到了生死关头,不然是不会使用的;绝大部分时候还是要靠,常规武器解决问题。

不过,苏联大力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各类军备,对苏联本身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暂时确保了自身安全。不过这也给苏联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给苏联民生领域,带来了巨大破坏和牺牲。这给苏联解体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虽然苏联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不是没救。真正打垮苏联的还是,苏联的领导层,他们已经没有了当初布尔什维克的信仰,只为自己利益打算。当初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了是否继续保留联盟的全民公投,结果显示,多达近80%的人民赞同保留苏联,各加盟国的支持率也都超过70%。但领导人们没有顾及人民的意愿。同时,苏联军队在关键时刻的拉偏手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东斯坦因


苏联的经济并不是被美国拖垮,而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很多,苏联经济实际上是被苏联人自己搞坏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以其较早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1946年到1960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都在10%到14.4%之间,经济发展强劲且后劲十足潜力巨大。其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的美欧国家,使苏联经济迅速赶上和超过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极大地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苏联国民收入占美国的比重已经从1950年的31%上升到1975年的67%,苏联成了几乎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在当时,由于苏联优秀的经济表现,在社会主义正营国家成为最优秀的发展代表。




但很快的,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维持太久,进入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便疲态尽显缺乏后发动力。各项经济指数全部下降,1981年至1991年苏联经济增长率更是降到只有1.5%远低于同期的七国集团和美国3.1%和3.2%的增长率。从1981年起苏联的经济总量便被日本超越退居世界第三,其过于与美国缩小的差距现在也在不断拉大,其赶超美国的希望正在不断破灭,苏联式的经济奇迹正在不断消失。


苏联一昧追求经济高速发展赶超欧美发达国家,却忽视了很多看不见的问题,苏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犯下了很多致命的错误:

一: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等增加GDP效果显著的行业,而轻工业、服务业等创造GDP效果较慢的行业备受忽视,资源投向过度集中城市,而忽略农村,经济增长和收入出现城乡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

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能源消耗问题。苏联单位产出的能耗要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与美国相比,苏联经济投入的劳动力和工业投资总量分别高出45%和40%,农业投资高出4倍多,但其国民收入的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的2/3左右。仅在热能、电能、焦炭生产和石油加工中,就损失了4亿吨标准燃料(1976年),占当年燃料消费总量的约1/3。能源消耗属于不可见的开支,实际上对苏联的经济影响巨大。

三:缺乏对外开放的力度而习惯了“闭门造车”,想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就要有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苏联实际上在这一方面发展非常有限,无力面对全新的经济改革。


苏联,是被自己人玩坏了。


大国布衣


自二战以后至1991年之前,世界的格局就是美苏争霸。其中在20世纪70年代,一度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但是最终苏联被美国拖入军备竞赛,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最后在美国的“和平演变”下解体。对于苏联的解体,有两个苏联领导人要为此负责,他们就是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

1964年,勃列日涅夫通过政变上台,开始执政。一直到1982年逝世为止,他统治苏联长达18年。史学界普遍认为,在勃列日涅夫的统治期内,苏联开始由盛转衰。

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对内:他推行干部终身制,造成了老人政治、病夫治国的局面,使得苏联的政治环境进入停滞。政治环境的僵化导致腐败丛生,形成了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团,他们的强力阻挠使得经济改革陷入停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勃列日涅夫对于改革的态度,以至于后来直接取消了改革,从而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停滞。

对外:被美国拖入军备竞赛,过分发展军事重工业破坏了国民经济平衡,成为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先后发动了多场对外战争,1968年出兵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1969年和中国的珍宝岛冲突,最严重的就是1979年侵略阿富汗,美国借此支持阿富汗游击武装,把苏联拖进战争的泥潭中久久不能脱身。经济的停滞加上对外战争,耗尽了苏联最后一点国力。

如果说勃列日涅夫是为苏联解体挖了一个大坑的话,那么后来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是直接把苏联推到了坑里并且埋得严严实实。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当时他接手的苏联是一个烂摊子,国力衰退,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地步。当然,如果改革得当,苏联还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可惜,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却先从政治领域开始,导致苏联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局势就此彻底失去了控制,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1991年,苏联解体。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