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乳石和文学家的欲望

珍贵之物

和许多唐朝人一样,唐穆宗时代的宰相牛僧孺也服用丹药,他吃的是钟乳。牛僧孺活了将近七十岁,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算是长寿了,说明钟乳并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

钟乳石和文学家的欲望

牛僧孺的好朋友白居易写过一首《酬思黯戏赠》,提到牛僧孺服用钟乳的事: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

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

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

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

诗中有白居易的小注,说明写诗的缘由。原来牛僧孺写诗嘲笑白居易身体太弱,说自己这些年一直服用钟乳,累计已经有三千两。钟乳给了他力量,所以他身边歌舞妓的数量不少,他都能应付。

钟乳属于金石之药,经常用来配制药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钟乳被制成极细微的石末,应用到许多方剂之中,算是一种基础性的药材。

孙思邈认为,服用石药,必须年过三十,五十岁以上可以三年服用一剂,六十以上两年服用一剂,七十以上一年服用一剂。又说:年过五十,精华消歇,服用钟乳,可以借力。六十以上再服用钟乳石,药效转弱,但依然可以让人“手足湿暖,骨髓充实……举措轻便,复耐寒暑,不着诸病。”

但过量服用钟乳石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孙思邈又有“宁食野葛,不服五石”的说法。

唐朝人重视钟乳,因为数量稀少,钟乳在唐朝时成为珍贵之物。《剧谈录》中说,唐太宗时期,高季辅敢于坦率进言,唐太宗很高兴,特别赐给他一剂钟乳,说:“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随后又赐给他一面金背镜,以表彰他的清鉴。

钟乳石和文学家的欲望

《唐语林》中提到,唐玄宗曾经赐给宰相宋璟一些钟乳,宋璟让子弟把这些钟乳交给医生,让医生替他炼制。医生提出要把钟乳带回家去炼制,宋璟答应,子弟们提醒宋璟,恐怕医生私下里会调换钟乳,用一些劣质品替换。宋璟不以为然,借此机会教导子弟,要以诚信待人,不要轻易猜疑别人。

这则轶事说明,在当时钟乳是珍贵之物,而且品质上的差异巨大。

柳宗元的谨慎

钟乳产于深山洞壑,《太平广记》中辑录一些采集钟乳的奇异故事,和后来采集人参的奇异故事相类似。因为钟乳石的难得和稀有,它也成为财富的象征。

唐代宗时,权臣元载被赐死,家财籍没。元载的家产数量巨大,其中就有五百两钟乳和八百石胡椒。唐代宗把没收的钟乳赐给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也服石钟乳,但他的态度十分谨慎。在一封《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中,柳宗元谈论自己对石钟乳的体会,颇为细致。

柳宗元认为,石钟乳产地的土壤、气候和周围的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它的品质,而不同品质的石钟乳,效力差别很大,服用之前必须慎重区别。

柳宗元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贬往偏僻小州任职,身体状况很差。他的朋友周君巢写信来,建议柳宗元饵药,可以健身益寿,而且他愿意分出自己的丹药给柳宗元。

柳宗元写了一封《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在信中借题发挥,大谈自己的人格操守,婉言拒绝了朋友的好意,说:“掘草烹石,以私其筋骨,而日以益愚,他人莫利,己独以愉。若是者愈千百年,滋所谓天也,又何以为高明之图哉?”

钟乳石和文学家的欲望

柳宗元比较推崇的是石钟乳,在《连山郡复乳穴记》中,一开始就说“石钟乳,饵之最良者也”。

他认为,楚、越山中多产石钟乳,其中连山、韶山所产的最著名,品质好,是皇家指定的地方贡品。因为需求量大,连山郡的钟乳石开采殆尽,地方官员只好到别处买来钟乳石,进贡朝廷。

最后的祈望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也很偏爱钟乳。黄庭坚晚年命运不济,宋徽宗继位之后,他被贬往宜州,又从宜州转往永州。这期间,他曾写信向曾衮索要钟乳。

曾衮是曾布的儿子,他在一封信中劝戒黄庭坚,服用钟乳的时候务必谨慎,说南方不宜服用钟乳,他自己就因为钟乳而得病。黄庭坚在回信时不以为然,恳请曾衮再给自己一些钟乳。

黄庭坚服用钟乳之后的感觉非常美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晴云在川谷”。但主观上一时的感觉,并不能代表一种药物真实的疗效。

为了从曾衮那里得到钟乳,黄庭坚还写有一首《乞钟乳于曾公衮》:

寄语曾公子,金丹几时熟?愿持钟乳粉,实此罄悬腹。遥怜蟹眼汤,已化鹅管玉。刀圭勿妄传,此物非碌碌。

诗写好之后,黄庭坚却忘记寄出。八月二十日曾衮有书信寄来,附寄一些钟乳,并再一次提醒黄庭坚,南方不可多食金石之药。黄庭坚非常感激,指出各人血气不同,对钟乳的反应自然不同,而且嫌曾衮寄来的药量太少,又说到自己离不开钟乳,不然就会犯病。

钟乳石和文学家的欲望

黄庭坚把上次写好的诗抄在信中,明确希望再给他寄来一百两钟乳,以备急需。他认为钟乳粉是有效力的,对自己的身体很有益处,他根本离不开它。

可惜,黄庭坚没有等来朋友的钟乳粉。这封书信的落款是九月十七日,而九月三十日黄庭坚便病死,死时六十一岁。

一般认为,这封书信就是黄庭坚的绝笔。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黄庭坚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此显著,是不是与长期服用钟乳有关系,不得而知。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