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康复路,一条不足千米长的道路,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遍全国,与北京秀水街、武汉汉正街一起跻身全国十大市场,有着“西北第一市”的美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8年,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此背景下,西安康复路马路市场迅速崛起,以旋风之势席卷整个大西北,形成了西安乃至整个大西北早期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商圈。每天,这里数万商人云集;每天,全国最潮服饰汇集于此;每天,这里都会上演着一个又一个“造富”传说。康复路的发展,是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缩影。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过去康复路的热闹景象


从万元户到百万户,再到亿万富翁,康复路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创业者的梦想,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神奇。如今,昔日马路市场虽已不在,无数现代化商场已遍及西安各个区域,电商更是让人足不出户,康复路的优势已没有当初那么明显。但是,每天,这里依然会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随着现代化商场的陆续开业,康复路商圈也在换代升级,每天,这里还在上演着新的故事、新的传说。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以前的康复路市场



康复路前身:从天桥市场开启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萌芽,马路市场是这时期的典型,而康复路的前身,也是由西安东天桥市场开启。

那时的西安,环城北路还未打通,火车站附近的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的城墙还未连接,尚勤门以东到现在的太华路立交这段叫东小街,人称东天桥。1982年前后,东小街护城河北岸成了新城区工商局马路市场的“试验田”。长乐西路街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这里以卖中草药为主,后来还有服装百货、日用品等,吃的喝的玩的穿的戴的啥都有,类似于大集市。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物品匮乏,所以各种东西都特别好卖,只要有货就不愁出路,东天桥市场异常火爆。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康复路停了太多电动车


随着东天桥名气的增大,每天大量四面八方的购物者云集,东天桥市场难以满足需求,1984年初,由工商部门牵头,将东天桥市场迁往康复路。康复路最初与商业并无关系,因位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和与之相临的康复中心之间,故取“康复“二字。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短短880米的康复路,当时还是树林带,起初是综合性的市场,分为十个管区,每个管区所卖东西也不一样,比如一个管区专门卖生活用品、有的管区专门卖鞋等。要涉及日用百货、瓜果、蔬菜、服饰等,经营范围较广,是当时城东物品较为集中的综合市场。当时的康复路还属于地地道道的马路市场,直到1986年,康复路才盖起了大棚,商户们免受风吹晒之路。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钢丝床上诞生西安最早一批富翁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康复路也不再是西安人、陕西人的康复路,而成了陕西周边十多省人的批发购物之地,越来越多的商贩云集此处。最初的康复路还是马路市场,摊位就是一个钢丝床、一个铁丝网,别小看这一张钢丝床,却诞生了一大批西安最早的万元户、百万元户,到如今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者者也颇多

,陕西蓉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东方亿象城董事长方国松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6年,17岁的方国松从浙江来西安投靠亲戚,也开始了在康复路上的创业之路,做起了服装生意,他说,当年在康复路流行一个段子:在康复路摆摊能有张钢丝床的,那可就是万元户了。但当时钢丝床对方国松来说,是件奢侈品。起初,他在其他地方租了间民房,雇几位裁缝,他进来布料后,裁缝连夜缝制各种男女装,早上四五点他就把服装拉到康复路上去卖,因为租不起钢丝床,就每天花50块钱把衣服挂到别人的摊上卖。不久,方国松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钢丝床”,成了西安最早的一批万元户,此时他才刚刚20出头。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低价是招揽顾客的好标签



陕西潼关的姚亚军的第一桶金也来自康复路的钢丝床,1993年只有20岁的她到西安一工厂接父亲的班,可没想到两个月后工厂倒闭了,她拿着5000块钱开始了康复路创业之路,她说,当时的服装大多从南方进货,从广州选好货后再乘坐火车带回西安。“当时交通、物流快递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到广州要坐3天的车才能到,选好货后赶紧乘车带回来。”她说,每个月她都要跑广东两次,虽然吃了很多苦每天起早贪黑,但她内心始终充满对于未来的希望与梦想。3年后攒下第一桶金的姚亚军在商场内租下一个2平米的档口,之后,她又将商铺开进了康复路交易广场的精品楼,一步步从小壮大起来,并成立自己的品牌服饰——陕西本土服装歌谣制衣有限公司。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为生计奔波拉货的人



在早期的运货过程中,还出现一种特殊的接货方式,当时为节省资金,商户们采用直接将货带上车,火车进站前要减速,到这里时速大约20码,于是车上人一到点上就往下面扔包,这边捡包清点后一转弯就送到康复路。

上世纪90年代,康复路达到了鼎盛时代,每天人流量达到10万人次,节假日达到15万人次,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到两个亿,每月上缴税收有5000多万,商户最多时期在3800户,影响扩及陕西周边甘肃、宁夏等13个省份。“康复路”早已不是一条路、一个地域符号,更是一个批发市场的金字品牌。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换代升级:康复路商圈重新崛起

时代的快速发展,商圈在换代升级,而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紧跟时代不断解放思想。康复路起初造就了一拨百万富翁,可是后来走着走着很多人就掉了队,有的人还在摆摊,而有的人则有了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实业。

姚亚军就是典型代表,在康复路赚取八万元钱后,她将摊位开进了商厦,之后又开进了写字楼。2003年开始创业之路,创造了陕西本土第一家女装品牌——歌谣,而她本人也在不断学习进修,学国画学设计,瞅准每一次机会不断转型升级,从最初的女裤到后来的系列装、服饰等产品,并开启实体加电商运营模式,如今服装专卖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年营业额达到1.2亿元。而方国松在挣下第一桶金后,也创建公司,经营国内外著名品牌男、女服装,到2000年,公司在全省各大商场设有专柜,成了西安服装业叱诧风云人物。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东方亿象城



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繁荣。只有紧跟时代,才不会被历史淘汰,康复路也在不停地升级换代,从最初的马路地摊、到之后的钢丝床、单间,因为消防等原因,2010年政府对康复路进行拆迁,康复路进入了停业改造时期,直到2015年9月,“西北第一市”恢复营业

。直到2016年3月份康复路才全面贯通,此时,马路上的临时建筑已经不存在,马路市场彻底不在,康复路已经拓宽成了真正可以通车的道路,恢复了道路功能。

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初,康复路市场周围已经陆续建起了丹尼尔、时丹达、康复路交易广场、华东万悦城等大型商贸大厦,不少商家也将批发摊位从康复路的马路市场转进了条件比较好的商厦里面。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改造期间的康复路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康复路地铁口



2018年12月16日,记者在康复路现场发现,进货批发人员络绎不绝,但却难以再见昔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面。有人说,康复路没落了,繁华不在;也有人说,如今的康复路不再仅仅是一条不足千米的道路,而以康复路商圈的形式在重新崛起。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康复路街景纵览



2018年11月16日,康复路扛鼎之作西安东方亿象城正式开业,这座集停车、批发零售、餐饮、电影娱乐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商城,以自身的实力引领城市商业变革,开启西安消费新模式。

西安市新城区区长王征现场对东方亿象城的开业表示衷心的祝贺,王征说:“东方亿象城是带动新城区商业行业升级、塑造营商环境的重要项目,对于解决康复路商圈周边商业生活难题起到关键性作用,其将进一步丰富西安批发零售规模,推动西北批发商贸基地的发展。”

康复路的发展和巨变,是改革开放的缩影。历史的洪流,时代的引领,造就一条有名的商业街区。相信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康复路会有更长足的发展和飞跃!


人称“西北第一市”,产生西安大批富豪,它凭啥这么厉害?

改造后的康复路,街道宽阔整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