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大氣初寒,雲霧繚繞,大山深處裡“叮叮噹噹”的聲音尤為入耳,循聲望去,原來是工藝蘆笙師滾師行在製作蘆笙敲打時發出的聲音。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滾師行,現年54歲,是黎平縣地坪鎮新巖村人,也是響譽附近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79年,15歲的滾師行開始跟隨父親演奏和製作蘆笙。初中畢業後,村裡的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他還在村裡砍竹子。他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後來,滾師行來到廣東東莞打工。因為文化水平有限,做的都是體力活,空有幹勁卻填不飽肚子,換了好幾份工作,最後來到一個農副產品包裝公司工作。一天,和往常一樣,滾師行在車間工作著,望著眼前農副包裝產品,傳統工藝蘆笙製作包裝銷售的想法一下子從腦裡閃過,興奮的滾師行馬上辭職回到地坪,決心重拾蘆笙,跟父親大幹一場。

父子二人平均每三天才能做出1-2把大蘆笙,小蘆笙3-5把,當時蘆笙售價低,大蘆笙150元/把,小蘆笙50元/把,收入並不景氣,如何發展致富產業,成了滾師行面臨的首要問題。

地坪小,蘆笙需求量小,他想來想去,還是把蘆笙銷往省外作為發展產業的“敲門磚”。

方向雖然確定了,但生產的蘆笙如何暢銷?又成了滾師行的一大難題。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銷售蘆笙需要有一定的知名度,為快速發展產業,1986年,滾師行組建了新巖村蘆笙隊,用自己製作的蘆笙,四處比賽。“也奇怪,剛開始出去比賽那幾年,怎麼也拿不到名次,製作的蘆笙銷不出去,都拿給親戚吹了。”滾師行回憶早期比賽時的情形苦笑道。

但他並不放棄,而是沉下心來尋找原因,是因為蘆笙聲音不好麼?是他們吹得不夠好麼?他找不到答案,受挫的滾師行決定重頭開始。

1990年,滾師行先後到貴州凱里、廣西桂林、雲南昭通等地取經,再結合自家祖傳的蘆笙製作方式,滾師掌握了傳統六管蘆笙基礎上相繼研製出的九管、十一管、十五管、十八管、二十六管及三十管的改良蘆笙製作方法。

學成歸來的滾師行做蘆笙比原來更細緻了,更講究了。無論從蘆笙選材、響銅黃片、音度、打磨、上漆,每一步他都反覆推敲和嘗試,有時,為了尋找適合做蘆笙的苦竹,一天甚至要跑遍好幾個鄉鎮。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終於,在1991年黔桂接邊地區的“趕坪子”(民俗活動)中,滾師行製作的蘆笙讓新巖村蘆笙隊獲獎連連,隨即,上門訂購蘆笙的訂單不斷,滾師行的“工藝蘆笙”徹底成為銷往省外“打門錘”。

由於蘆笙質量好,加上新巖村蘆笙隊獲獎連連,名聲大噪,慕名來訂購蘆笙的訂單越來越多,滾師行一個人做不快,製作的蘆笙總是供不應求,於是,他開始教授兒子滾天師製作蘆笙。2013年,滾師行侄子滾相信、外甥楊雄修幾人從外面打工回來,也開始跟著滾師行學習製作蘆笙。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快過年了,我們現在做的這批蘆笙是銷往廣西融水的,有50把,再過‘一向’(一段時間),訂單還要多,做不完了,我們家的訂單都訂到年底了。”滾師行說。

“我畢業時也想在外面闖闖看看的,父親告訴我,民族的是世界的,蘆笙不僅是門手藝,更是苗族人的‘魂’,我們不僅要把手藝傳承下去,還要將祖輩的手藝發揚光大。”當問到為何跟隨父親學做蘆笙時,滾天師樸實的說道。

“我以前什麼都不做,遊手好閒,後來是舅舅找到了我,他免費教我製作蘆笙,還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自立自強,跟著舅舅製作蘆笙也有四五年,快出師了。”楊雄修回憶說。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滾師行看到村裡其他人在網上買賣農副產品,又尋思著自己的蘆笙是不是也能放到網上去賣。一開始,滾師行只在微信朋友圈宣傳銷售蘆笙的信息,可過了許久,也沒有新客戶前來訂購,正當他快要放棄網絡銷售這條路的時候,地坪引進了農村淘寶和電商,各村電商商鋪紛紛上門,主動幫他把蘆笙擺到電商店裡、掛到淘寶網上打廣告,乘上電商扶貧的快車,滾師行家的蘆笙,銷路拓寬,銷量大漲。

“滾師行家的蘆笙,聲音洪亮,音質優美,年年都有人拿著錦旗放著鞭炮去他家感謝他,蘆笙好得沒得說。”地坪鎮駐地電商店主汪菜夫笑著說。

從第一把蘆笙開始,滾師行一做就是40年,他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揚著苗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又無私教授傳承蘆笙製作工藝,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守藝人”。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2018年,滾師行被評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在,滾師行教有8名學生,每年生產工藝蘆笙1000餘把,每把售價350元,年產值達30餘萬元。

“組組通公路到家門口了,現在政策又好,我家的蘆笙可以放到網上賣,銷路完全不用愁。下一步,我準備自己成立蘆笙合作社,壯大蘆笙製作隊伍,把傳統樂器的蘆笙產業,真正做大做強。”對於蘆笙產業的發展,滾師行信心滿滿的說。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像滾師行這樣的蘆笙守藝人,在地坪還有近40人,目前,該鎮依託“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已成立蘆笙製作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蘆笙產業示範基地2處,工藝蘆笙展廳1處。全鎮蘆笙年產量10000餘把,新增就地就近就業崗位90餘個,工藝蘆笙製作年產值超400餘萬元。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人物風采|指尖上的傳承——記貴州省黎平縣蘆笙製作工匠滾師行

王明成 貴州民族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