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食物含蛋白質高?

喂別坐


都知道蛋白質是好東西,蛋白質對身體很重要,那麼,哪些食物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呢?

首先,再簡單說一下蛋白質的重要性,蛋白質不僅是一種能量營養素,可以為身體提供能量,更重要的是,它參與身體的構成,我們的身體,每個細胞的細胞膜,還有細胞內部,都有蛋白質,皮膚、骨骼、牙齒、頭髮、肌肉和內臟等各個器官組織,蛋白質也都是主要組成成分之一,身體的激素、酶、免疫活性成分等生理活性成分,也都主要由蛋白質來合成。因此,蛋白質一旦缺乏,身體將會出現肌肉流失、抵抗力下降、頭髮乾枯、皮膚粗糙和貧血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

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主要就是瘦肉、魚蝦和雞蛋,還有大豆和奶製品,這些食物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也更符合身體需要(蛋白質是由數個小分子的氨基酸串聯組成),吃進去消化吸收率也更高。

主食(饅頭、米飯和麵條等)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但因為它們所含的蛋白質質量一般,而且國人一般主食吃的也不會太少(除少數短期刻意減肥,或者盲目節食的),因此,不需要過度強調。

一般來說,你只要魚肉蛋奶和大豆製品等這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吃的夠,蛋白質的攝入就能滿足需要,吃的夠的標準大體可以參考膳食指南,普通成人,每天平均瘦肉和魚蝦加起來2兩左右,奶300g左右,雞蛋每天1個。

只要以上高蛋白的食物攝入能基本達標(偶爾一兩天,少點也沒問題,一週平均吃夠就可以),就不用擔心自己蛋白質攝入不足,也就不需要刻意的去多吃這些“高蛋白”食物,畢竟這些高蛋白食物往往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也不少,適量吃,有利於營養平衡和蛋白質供應,多吃則可能增加慢性病和肥胖風險。


營養科普趙之德


一說蛋白質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優質蛋白質食物魚肉蛋白,認為只有這些才是好的。其實非也。

優質蛋白食物只是氨基酸種類與人體所需最為相近而已,並不是含量高低。那什麼食物含蛋白質高呢,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看,一個是食物本身含量高,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平時吃的量大所以我們獲取的蛋白質比較多。

幹黃豆

幹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為40%,而且是優質蛋白。算是食材本身蛋白質含量最多的了。但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簡稱“”指南)建議,我們每天吃黃豆類食物25g,也就是能補充蛋白質10g。這個值就一般般了,當然如果你每天吃的多一些那相對補充的也比較多了。

畜禽肉類

畜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0%-20%,禽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6%-20%,優質蛋白,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畜禽肉類40-75g,補充的蛋白質為4g-15g。

魚蝦類

魚蝦類蛋白質含量為18%,優質蛋白,指南建議我們每天攝入40-75g魚蝦類,每天可補充蛋白質7.2g-13.5g。

蝦類是比較推薦的,因為它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每100g海蝦中含蛋白質16.8g,脂肪0.6g。如果你為了補充蛋白質多吃一些,也不會擔心長胖或者能量太高,是補充蛋白質良好的來源之一。

糧食

糧食的蛋白質含量為10%,指南建議每天攝入250g-400g,每天可獲取蛋白質25-40g。

雞蛋

雞蛋含蛋白質12%,一個雞蛋中蛋白質含量大約是6g,優質蛋白。

2個蛋清可補充蛋白質8g,脂肪0.1g,幾乎無脂肪,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也食補蛋白質最好來源之一。

以上數據也說明,食物本身含蛋白質高是一方面,如果想補充蛋白質還要注意我們平時吃的量。如糧食中蛋白質含量不如干黃豆、魚蝦或者畜禽類,但因為攝入量大,補充的蛋白質量也是很豐富,不容忽視的。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蛋白質在體內的構成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成分,參與調節生理功能。

核蛋白的構成細胞核並影響細胞功能;

酶蛋白具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利用;

免疫蛋白維持機體免疫功能;

收縮蛋白,如肌球蛋白調節肌肉收縮;

血液中的脂蛋白、運鐵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具有運送營養素的作用。

血紅蛋白具有攜帶、運送氧的功能;白蛋白調節滲透壓、維持體液平衡;蛋白質、蛋白質衍生物構成激素(垂體激素、加轉限速、腎上腺素、胰島素等身體的重要調節物質)

三大營養素的能量佔比很重要,既碳水化合物佔50-60%,脂肪20-30%,蛋白質10-20%

雖然蛋白質非常重要,但是並不是一味多吃就好。

蛋白質的比例過高,尤其是一些減肥健身人士,甚至能夠達到50%。增加腎臟負擔,高蛋白長期攝入往往會帶來諸多慢性病風險的增加。正常情況下人體不儲存蛋白質,所以必須將過多的蛋白質脫氨分解,氮則由尿液排出。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從而加重腎臟的符合。如果動物蛋白攝入過多,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加速骨骼中鈣的流失,易產生骨質疏鬆。同時,同型半胱氨酸的攝入增加是心臟疾病的危險因素。攝入蛋白質過多,可能與一些癌症有關,尤其是結腸癌、乳腺癌、腎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我們是茄子營養師團隊,為您的健康傳播正確知識,如果您覺得有理,請為我們的努力點贊!點贊轉發是對原創者最好的激勵,如有問題歡迎留言諮詢。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茄子營養師


簡單來說,就是魚蝦肉、豆奶蛋。

分配到三餐:


早上一般都會吃好消化一些的蛋白質,比如牛奶、酸奶、豆漿(無糖)、水煮蛋;

中午就要吃飽腹感強一些的,比如紅肉(牛羊肉、裡脊肉)、白肉(魚蝦肉),也可以加水煮蛋;

晚飯飲食一般同早上類似,以好消化為好,吃肉也可以選擇一些白肉。


烹飪方式:

蒸、煮、煎、烤優先,少用油,因為肉類裡面本身就含有油脂,即便不用食用油(不粘鍋)也一樣做不壞,只是口感的差別。雞胸肉這類特別“幹”的肉可以少用一些油。

建議攝入油脂量為每人每天25-30g。


攝入量:

日常每公斤體重攝入0.8g蛋白質;

輕微運動每公斤體重攝入1-1.2g蛋白質;

中等強度運動每公斤體重攝入1.2-1.5g蛋白質;

大強度運動每公斤體重攝入1.8-2g蛋白質,甚至更多。


雕刻你的美


想補充蛋白質只能狂吃肉或是蛋?民眾都知道,適量攝取蛋白質有助於提升學習力,也是維持身體肌肉量的重要能量和元素,而成年人平均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60-70公克,換算下來每餐約要補充20-25克,許多人會傾向於肉類中取得,卻忽略了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問題,

對此,專家公佈「植物蛋白質」界的狠角色,不用再靠吃肉補充了,小小1顆綠豆也很可以!

長期從肉類攝取蛋白質易有膽固醇問題,因此專家建議可從蔬菜來補充,花椰菜就是不錯的選擇。

《Taiwan Nutrition臺灣營養》說明,講到蛋白質往往聯想到到雞蛋和肉類,但其實撇除這些選擇,還有很多食材也富含蛋白質,像是芭樂以1杯計量就含有4.2公克、葡萄1杯則含有1公克,豆腐甚至更多,1杯就有22公克;而除了上述幾種食物富含蛋白質外,以下「5種植物蛋白質」同樣很推薦民眾攝取,有的是蔬菜,有的則是五穀根莖類,其中以生綠豆最讓網友驚訝,每100公克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4公克。

1.花椰菜:2.8公克/100公克2.菠菜:2.9公克/100公克3.球菜甘藍:3.4公克/100公克4.毛豆:11公克/100公克5.生綠豆:24公克/100公克

這也呼應了「吃素者同樣可以補充蛋白質」一事,《Taiwan Nutrition臺灣營養》澄清,民眾總存在吃肉才能補充蛋白質的迷思,其實除了肉類以外,還有許多富含蛋白質的素食食物,如堅果、豆腐、扁豆、藜麥、莧菜和素食漢堡等,其中大豆又是植物性完全蛋白,透過多樣化攝取素食食材,同樣可以獲得人體所需之蛋白質,不會有營養缺乏的問題。



火鍋擺在川西壩子


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當然是魚、禽肉、蛋和瘦肉,當然植物性食物豆類的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


魚類蛋白質的含量通常在15%-22%之間,如鯉魚的蛋白質(按可食部進行計算)為17.6%,青魚為20.1%,帶魚為17.7%,


禽肉蛋白質的含量在16%-20%之間,如雞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9.3%,鴨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5.5%,鵝肉的蛋白質含量為17.9%。


蛋類的蛋白質含量在13%左右,如雞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2.7%,鴨蛋的蛋白質含量為12.6%。


瘦肉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要稍微高一點點,比如豬肉(瘦)蛋白質含量為20.3%,牛肉(瘦)蛋白質含量為20.5%,羊肉(瘦)蛋白質含量為20.5%。


以上動物性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食物蛋白質的含量普遍較高,其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利用率高,但由於脂肪含量也挺高,特別是畜肉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風險,應當適量攝入。


我國多數居民都是畜肉攝入較多,禽和魚類較少,需要調整比例。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成人每天平均攝入水產類40-75g,畜禽肉類40-75g,蛋類40-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此外,大豆類的蛋白質含量也極其豐富,含量約為22%-37%,當之無愧的植物性食物中的“奇葩”。且大豆蛋白質為優質蛋白,素食主義者的必推食物。


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大豆製品通常分為非發酵豆製品和發酵豆製品兩類:非發酵豆製品有豆漿、豆腐、豆腐乾、腐竹等;發酵豆製品有豆豉、豆瓣醬、腐乳等。


以上均為蛋白質含量高,且為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我是何瑜林,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希望有機會能和大家一起交流營養、減脂等知識!


小小瑜說營養


榮幸回答

第一種食物就是肉類。

牛肉,羊肉,豬肉,狗肉。等等,等等。而且動物的蛋白質營養價值要高於植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多吃。尤其是豬肉不能多吃。適當的吃一些肉臉對我們跑充蛋白質有很大的益處。


第二種食物就是蛋類。雞蛋,鵝蛋,鵪鶉蛋,鴨蛋,但是蛋黃的蛋白質含量太高,心臟病的人不宜多吃,即使沒有心臟病的人也不能多吃。而且蛋黃是高熱量的是。如果你想減肥,也不能多吃雞蛋。

第三種食物就是奶類。牛奶羊奶,蛋白質含量都特別的高,而且營養價值也搞每天早上一杯牛奶有益於身體健康,還能保持身材。

還有呢,就是植物蛋白,大豆蛋白。豆質食物的蛋白質也很高,而且還有膽固醇。可以抗癌。

如果你想補充蛋白質,可以吃些以上食物,但是不能多吃,反而對身體有害。




相遇藍橋



含蛋白質較高的食物畜肉瘦肉(豬牛羊瘦肉),禽肉(雞鴨鵝鵪鶉),魚蝦等水產品 ,大豆製品 ,蛋類,牛奶及奶類製品,植物胚芽以及一些堅果,菌類食物蛋白質含量都很高。一些幹物質食物,比如奶豆腐,豆腐絲,肉乾,魚乾等等,由於脫去水分,營養物質得到濃縮,蛋白質的含量就更高了。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非常重要的成分,幾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需要蛋白質的參與,所以曾經有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說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不同食物中的蛋白質也是不同的,像前文中提到的魚禽蛋瘦肉豆製品,他們含有的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合適,是吸收率較好的完全蛋白;穀物中的蛋白質屬於半完全蛋白,需要和其他蛋白質食物一起吃達到互補後效果比較好;而動物皮,豬蹄以及關節軟骨中的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氨基酸的數量不充足,比例也不合適,吸收率並不好。我們可以需要什麼蛋白質就補充哪種蛋白麼?顯然不是。身體吸收蛋白質的形式比較獨特,首先身體會將攝入的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在小腸吸收,然後再將氨基酸重新排列組合,形成需要的蛋白質。所以,並不是吃點豬皮或者豬蹄,皮膚就變好了這麼簡單 。


蛋白質雖然主要,但攝入過多對身體也不好,過多的蛋白質不僅會造成浪費,蛋白質的代謝產物還會增加肝腎負擔。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大概1克左右蛋白質,其中一半須來自優質蛋白,保證其吸收率。只要保證飲食均衡,不挑食,一般人

都不會缺乏蛋白質 。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悟空問答簽約答主

致力於傳播營養相關科普知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全民自我保健。

更多健康類問題請關注頭條號:王秋霞營養師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再此 一併感謝 !)


王秋霞營養師


瘦肉

眾所周知,肉類含的蛋白質很高,所以,補充蛋白質可以吃肉~紅肉的話要儘量瘦肉哦,以豬肉為例,比如豬裡脊、嫩腰肉、火腿肉等。

糖醋里脊

原料:豬裡脊、鹽、胡椒粉、料酒、麵粉、生粉、番茄沙司、白醋、白糖、蒜末

做法:

1.將裡脊切成粗條狀,放入碗中,加入鹽,胡椒粉,料酒抓勻後醃製20分鐘。

2.將麵粉和生粉混合,倒入適量水調成粉漿,將粉漿倒入肉中,抓勻。

3.鍋中倒入足量油,大火燒至六成熱,轉中小火,逐個將肉條放入,炸約一分鐘撈出瀝油.炸完後,將鍋裡的油開大火繼續加熱,油溫八九成熱時,倒入肉條復炸片刻至金黃色,撈出瀝油.

4.將番茄沙司,白醋和糖混合成調味汁兒.

5.鍋中留少許底油加熱,將調味汁兒和蒜末倒入,小火加熱至沸騰,倒入炸好的裡脊肉條,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雞胸肉

雞肉屬於白肉,營養豐富。無骨去皮的雞胸肉在家禽中蛋白質含量較高~

彩椒雞丁

食材:雞胸肉 、彩椒、幹辣椒 、花椒 、生抽 、醋 、番茄醬

做 法:

1、調汁:將生抽、醋、代糖混合。

2、雞胸彩椒切塊,取一半碗汁加番茄醬混合,抓下雞胸肉。

3、熱鍋,加少量油,下幹辣椒和花椒,小火炒至花椒出香。

4、鍋內下雞丁和彩椒,快速翻炒,至雞肉七成變白。

5、倒入剩下的半碗碗汁,大火猛炒,等到收汁即可出鍋。

魚類

除了肉類,魚類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想要補充蛋白質,不能只靠吃肉,每週至少吃兩次還顯瘦也是很必要的。

香煎三文魚:

食材:三文魚、大蒜、檸檬、檸檬汁、匙蜂蜜、黑胡椒、辣椒、鹽、橄欖油

做法:

放入橄欖油,開始煎三文魚,底部稍微變色即可倒入調味汁(調味品中所有混合),烹入蒜、檸檬,撒上鹽和黑胡椒、辣椒,即可出鍋~

除了肉類,經常使用豆類和豆製品也能獲取蛋白質。營養搭配合理多樣,才最有益身體健康哦~


好奇心食堂


我們日常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肉、蛋、奶、豆和主食。當然肉蛋奶是最好的,也是蛋白質含量相對最高的食物。


考慮蛋白質質量的話,含蛋白質最高的食物,是大多數肉類。當然,有些豆類蛋白質含量更高,但是相對來說,整體上補充蛋白質的效果還是不如肉類。


肉類中的蛋白質,一般可以粗略的按照20克/100克來估算。


動物蛋白質,一般質量都很高,但也有例外,就是明膠。明膠是動物的膠原蛋白加工的,質量很低,不但真的缺一些種類的必需氨基酸(不是少,而是就沒有),而且其它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比較低。


其餘的動物蛋白質,肉蛋奶,質量都很高。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是雞蛋,生物價非常高。


植物蛋白質質量低,但是搭配著吃,彼此的氨基酸短板可以互補,主要的搭配方法,是穀物配豆子、堅果種子配豆子。當然,植物蛋白搭配動物蛋白也是很好的選擇。


蛋白質是氨基酸構成的,氨基酸先變成多肽,這叫蛋白質的初級結構;再複雜一點,叫次級結構;形成三維空間的特殊結構了,就叫三級結構;最後,2個或者以上的多肽結合在一起,形成更復雜的蛋白質,就叫四級結構。比如血紅蛋白,就是有四級結構的,比較複雜的蛋白質。

所以我們講蛋白質,說到底還是講氨基酸。常見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和植物蛋白質來源,其實8種必需氨基酸都有,只不過比例配比上有一些差別。


所以,大多數植物蛋白質來源,也不是真正的“不完全蛋白質”,只需要多吃一點,或者搭配著吃就可以了·。


如果吃蛋白粉的話,那麼乳清蛋白粉一般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