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客觀評價義和團運動?他對後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史說三朝


義和團組織,由農民階層領導,在封建社會,農民多屬下層的勞苦階層,對社會的利益分配的極度不勻,特別是滿清對漢人的歧視和高壓,使得農民不得不反抗,他們秘密結社,起初是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後來國家的格局發生變化,世界列強想要瓜分中國,清政府就同義和團協商一致對付列強。但是清政府閉關鎖國多年,在軍隊上的投資和發展遠不及德、英、法等國,但老百姓的對於外敵一致抵抗,認知上是統一的,所以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評價:任何農民運動都有他存在的歷史價值,因為階級利益分佈的極不均勻,使得老百姓不得不起來造反,才有生存的希望,所以滿清政府滅亡後,老百姓對帝王的仇恨仍然沒有消退,就像袁世凱 稱帝也是被後人唾罵的。

農民運動雖然有他的侷限性,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

義和團運動最後雖然失敗,但清政府的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它只是個導火索,它同時也警告國人“落後,就會被捱打,被世界的列強凌辱”,所以中華民族經過百年忍辱負重,老百姓終於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瓷都公安


戊戌維新變法失敗後,“逆黨”康有為受英人保護,梁啟超被日人保護。慈禧本想以光緒病危為藉口,想廢掉光緒另立幼主,卻被各國公使介紹的為光緒看病的法國醫生,把光緒根本沒病的消息傳了出去。並且這個節骨眼兒上,江蘇糧道又報告一個傳聞,說英國人要派兵來北京,逼慈禧交權,讓光緒親政。讓慈禧感覺到洋人處處和好做對,對洋人的仇視到了一個頂點。

這是當時朝廷的大氣候。

而當時在民間,外國神父和教士中間確實也有敗類,加上有些中國人利用洋人欺壓百姓,民間仇視洋人的心理便在義和團這個半宗教色彩的幫會組織中表現出來了,義和團乃打起“滅洋”的旗號,後來為了獲取朝廷的支持,又在前面加上“扶清”二字。

這是民間的小氣候。

慈禧和守舊派想利用義和團來“滅洋”,義和團得到朝廷支持而迅速膨脹壯大,除了燒教堂,殺教士、教民,還拆鐵路和電線。更於1900年4月中旬殺直隸總督榮祿派往保定鐵路彈壓的武官楊嗣同,5月20日京城內義和團民殺死日本公使館的書記官。

洋人主張歸政光緒觸到了慈禧的底線,加上有“刀槍不入”的義和團撐腰,圍在身邊的守舊派官員的鼓動,慈禧竟然同時對下餘國宣戰,5月23日下午,派許景澄通知各國使臣,限24小時內出京。

如何評價義各團運動,這是近代史上一大難題,爭議太大。

在此只談一點個人看法,義和團運動與史上歷次民間運動或說是起義有相同點,比如裝神弄鬼、行為暴力、易被利用等特徵;不同點是隻反洋人,不反朝廷。本質上是中國古老社會在面對西方勢力衝擊時產生的反抗力。這種反抗力又被慈禧所利用,對內以打擊革新派,對外打擊支持光緒帝的洋人。

義和團的濫殺為各國軍隊入侵提供了直接藉口(當然,你也可以說即使沒這個藉口也會找其它藉口,但結果就是你做了這個藉口),並且其所作所為,不便於認為是有多大進步意義。但留給後世很多思考,比如不要妄圖用什麼“符水”去抵擋槍炮,也不要僅憑一腔意氣當嘴炮去“愛國”。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講規則,尊重客觀規律。

個人一點看法,歡迎討論。


腳趾貓


義和團運動發生在十九世紀末,是由農民階級領導的運動,起初是反對清政府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隨著局勢的變化,列強的入侵,義和團開始支持清政府抵抗西方列強,口號也改為“扶清滅洋”。

客觀評價

不足:

一、對帝國主義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存在著籠統的排外主義錯誤。

二、認識不到帝國主義聯合中國封建地主階級以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蒙受封建統治的欺騙。

三、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義和團運動還存留者迷信、落後的傾向。

積極方面: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反映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對後面的影響:鼓舞了後面中國人民反抗壓迫提供了精神動力,辛亥革命領導者孫中山後來說到,義和團“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雖然被聯軍打死了幾萬人,傷亡枕藉,還是前仆後繼,其勇銳之氣殊不可擋,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所以經過那場血戰之後,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思想是不可消滅的”。




沒用的首領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偉大的農民愛國運動,先有帝國主義的侵略,再有義和團運動發生,那種認為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侵華的觀點是錯誤的,義和團運動偉大的貢獻在於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鬥爭力量,顯示了中華民族勃勃的生氣,使帝國主義國家認識到認識到,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從此列強的侵華方針由瓜分中國改為扶植代理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義和團運動是一場農民運動,也得有很多侷限性,其中之一就是盲目排外,農民容易將感性經驗外推,由恨洋教到仇恨一切外洋事物,出現了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挑鐵路把線砍,旋而破壞大輪船等笑話;二就是扶清,容易爭取官兵的支持,但是容易喪失對清政府的警惕,後來義和團就是在前線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被清政府給出賣了,在背後捅了一刀;第三,義和團運動的同時,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但是兩者並沒有實現有機的結合,或者是聯合,出現了各自為戰的現象,結果由於各自有自己的侷限性,也沒有實現對社會的根本改造。義和團運動對後世的影響莫過於,是更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本質,所以在庚子之後,同情反清革命人士的人越來越多了。


頭盔哥講歷史


義和團運動是在清朝19世紀末由農民自發的有組織的反對帝反封建主義的一次可以說自救求生運動,義和團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當時的清朝,現在的中國的陰謀計劃,延緩了西方帝國主義中國殖民化的進程。

義和團由農民組成,他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力,打的口號是[1-3]反清復明,滅洋,在到扶清滅洋。這是一次革命,義和團最後失敗了,清朝才開始改革,同時也叫醒了部分中國人。和團運動後,帝國主義列強們清楚感受到中國人民,看似溫和軟弱的中國人民,一旦被惹怒了,也是可以不顧一切的奮勇迎敵的。這是一隻東方雄獅!


那些年的憂


義和團式錯誤不只是中國,法國 德國和沙俄都犯過,義和團導致鉅額賠款和東北的丟失,法國巴黎公社導致普法戰爭鉅額賠款 德國1918年二月革命導致鉅額一戰賠款,沙俄十月革命導致鉅額賠款和佈列斯特條約。

你認為義和團出發點不好 還是巴黎公社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出發點不好可是代價為何如此慘重,事實證明大多數內部不穩定獲益的是國家內部很少,不管是內部不穩定獲勝還是政府獲勝基本上都會因為內部不穩定出讓大批利益保證外部不干涉,受害的還是自己人。


迷路的時間


義和團就是愚氓瞎胡鬧。打著愛國的旗號,幹各種倒行逆施的事情,專門禍害中國人。

為以後的愚氓暴亂、胡作非為樹立了榜樣


風華


不改口號,會遭到內外敵人的鎮壓,是義和團的緩兵之計,不得不改為扶清滅洋,砸輪船,毀鐵路,類似百團大戰時的毀日本鬼子的鐵路,再說當時的排外是正確的,當時的情況,明明的是野狼進了中國的羊群,你說怎麼能不排外狼呢?總而言之,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農民的一次愛國運動。


tiger1037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以來,中國就以泱泱大國自居,孔孟思想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傳承了兩千年。

前一千年,這種模式領先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明清之際,這些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了。隨著西方國家的崛起,中國社會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落後了就要捱打。兩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從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上全面入侵中國。國家到了滅亡的邊緣,思想與經濟也遭受了致命一擊。義和團運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興起的。

義和團運動是中國延續千年的道統與外來勢力的一次搏殺。從此以後,中國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篇章。


綠水雲間


引來八國聯軍嚇跑太后皇帝,開啟清朝滅亡的通道,客觀上為滿清垮臺做出極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