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对依旧活着的威廉二世是什么样的态度?

仁勇校尉




威廉二世的爷爷威廉一世是德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国王,在他统治的年代,铁血宰相俾斯麦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击败了欧洲大陆自己的老对手法国。

威廉一世去世后,皇太子卡尔登基,被称为菲特烈三世。因为当时的德国刚刚走上工业化和统一的道路,医学技术不发达。身染重疾的卡尔就找了英国的医生帮他治病,几个月后就不幸去世了。


这时威廉二世正式登基,他亲手组织了对父亲死因的调查,发现是误诊。于是他高声怒吼:英国人杀死了我的父亲,直接表达出了对老对手英国的仇恨。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德国崛起的比较晚,全球的殖民地基本上都被其他国家瓜分完毕了。用威廉二世的话说就是,我们也要要求自己阳光下的地盘,我们要用刀和剑去完成它。实际上就是要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把枪口瞄准殖民地最多的英帝国。



这也是威廉二世策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他非常渴望能够击败英法两国,实现德国称霸欧洲大陆,争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

在一战中,希特勒是德国的低级军官。后来他自称曾经一个人俘虏了敌军一个排,成为德国的战斗英雄。后来希特勒因为伤病退出了军队,慢慢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10日,威廉二世逃亡荷兰,荷兰的女王威廉米娜是他的亲戚,愿意收留和庇护他。

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威廉二世心中还有很多大事没有完成,他非常渴望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重新实现祖先的荣光。然而他不知道,民主共和的旗帜已经在欧洲大陆高高飘扬,帝国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远在荷兰的威廉二世时刻都关注着德国,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威廉二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基本上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200万马克资助希特勒的纳粹党,并让自己的儿子也回国参加了纳粹。

当时的希特勒在德国的地位并不稳固,他和威廉二世都有相互借助的地方,他们可以在报纸上相互声援。但希特勒绝对不希望威廉二世重新回到德国,更加无法容忍一个过气的皇帝对自己指手画脚。

知道真相的威廉二世眼泪都掉了下来,从此以后就把希特勒当成了自己的仇敌。当希特勒在德国大肆屠杀和迫害犹太人时,威廉二世公开表态:希特勒是德国的耻辱。德国发生了这些耸人听闻的事,我为德国感到耻辱。

希特勒考虑到威廉二世在欧洲多少还是有些影响力的,不希望他对自己的大业造成任何危害。希特勒和戈培尔就为威廉二世送了不少封口费,但非常有贵族气质的威廉二世,却拒绝接收这些资金上的帮助。



1939年9月,希特勒指挥德军攻入波兰。第二年的5月,德军又占领了荷兰。英国首相丘吉尔邀请威廉二世前往英国避难,威廉二世认为丘吉尔不配和他对话,拒绝在曾经敌人的庇护下苟延残喘。

鉴于威廉二世曾经是德国的皇帝,德国的陆军为威廉二世在荷兰的居住地提供了一支仪仗队和保安部队。但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撤出了这些军队,并且严厉要求他们不准进入威廉二世的庄园。

1940年6月5日,失望的威廉二世在荷兰去世,他拒绝很多人包括德国政府,把他的遗体运回德国安葬的计划。在他的遗书中这样写道:在他时候,葬礼上不能出现任何纳粹的标志。在自己的家族没有恢复在德国的统治前,他的遗体不允许运回德国。



在威廉二世的墓碑上刻有:“无需赞扬我,因为我无需赞扬。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要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这句话中有太多的贵族式的骄傲,也有很多破落贵族的无奈,但同样彰显了他张扬的气质。


新知传习阁


这个问题,必须先从威廉一世说起,如此才能分析当时德国人对于威廉二世的态度。


众所周知,德国没有统一之前,国内大小邦国上百个,名义上为一个国家,其实都是各自为政。

而在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共同努力下,普鲁士才最终统一。


为此威廉一世算得上是德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君主,在此期间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其实保留了大量君主的权利。

要知道当初德国人如何看待威廉一世,可以参考日本如何看待明治天皇。

事实上日本就是参考了德国进行的君主立宪,君主的权利事实上依旧可以左右国家意志。

但是这种制度天然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在德国来的尤为迅猛。

威廉二世登基之后,继承了他爷爷威廉一世的衣钵,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德意志。

此时德国完成了工业化,击败了法国成为了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而且此时的德国国内生产总值,成功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在这种强烈的自豪感之下,德意志民族陷入了一种对君主的狂热支持之中,而威廉二世也在此时,引导德国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



一战的爆发就是威廉二世的“杰作”,这就是一场德国用剑夺取土地的战斗。

而一战中,希特勒参加了德军,原因就是因为对威廉二世的狂热崇拜,希特勒像所有德国青年一样,渴望为君主而战。

最后一战失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流亡于荷兰。德国也正式宣告君主立宪制被废除,转而成立了所谓的多党制。


希特勒在其自传中写道,他那一天痛哭了一整天,因为德国战败了。

后来希特勒就走上了“救国道路”,也就是开始了步入政界,靠着他那与生俱来的演讲能力,赢得了德国人的支持。

可笑的是希特勒依旧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强人统治的怀念,重新把自己塑造成为了君主一般的人物。

也就是说一个君主倒下,希特勒变相的又还给了德国一个君主。这个君主就是他自己。

所以从这些来看,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有尊重,但不至于对威廉二世言听计从。

事实上威廉二世一直不能回到德国,按照他的话说,德国一日不复辟,他就一日不回德国。

由此可见,希特勒对这个君主,也仅仅是有尊重罢了。


小司马迁论史


“帝国一天不复辟,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们……”

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正式颁布退位诏书,同日魏玛共和国成立。

略带伤感的威廉二世,第二天就领着全家去了中立国——荷兰,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罩着这位表哥。

协约国还是把威廉二世定罪,荷兰女王根本不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拒绝引渡威廉二世受审。

威廉二世余生就在荷兰的多伦庄园度过,虽然他免除身边人的君臣礼节,但是从未放弃皇帝的头衔,总想复辟祖上的大业。

希特勒对于威廉二世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最宝贵的4年青春,为德意志帝国大业征战疆场,流过血受过伤。

希特勒作为志愿兵,在一战中作战勇敢,获得铁十字勋章一枚。显然,威廉二世对他抱有幻想,寄希望希特勒的成功,让自己重回德国复辟。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威廉二世的行为,他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200万马克资助希特勒的事业。当然,希特勒大权在握后,就没怎么理会老皇帝的幻想。

但是,希特勒还是比较尊重威廉二世,对待后者的批评也不会有过激反映。毕竟,当年也是君臣一场,且行且珍惜。

“老子是德国皇帝,怎么能去敌国。”1940年5月,希特勒入侵荷兰,丘吉尔请威廉二世去英国避避,后者断然拒绝。

一年后的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因为肺栓赛病逝,葬于多伦庄园。希特勒派人来参加葬礼,算上皇亲、昔日的德意志帝国将军,人数只有几百人。

威廉二世临终立下遗言:德意志帝国一天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一天不运回德国安葬。当然,他的帝国再未曾复辟,他的遗体也就一直安葬在荷兰多伦庄园。


子屠龙


威廉二世是一战的主要策划者,1918年11月28日被迫退位,前往荷兰投靠威廉明娜女王。在希特勒上台前,很崇拜威廉二世,因为威廉二世,希特勒跑到德国参军。当威廉二世退位时,希特勒表示同情。

♠威廉二世与俾斯麦

希特勒上台后,对威廉二世还是礼遇有加,因为虽说威廉二世退位了,但是在德国人心中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威廉二世在希特勒上台前资助过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后打算按时给威廉二世一笔钱,威廉二世因为希特勒排斥犹太人拒绝了这笔钱。

1940年5月,德军入侵荷兰,丘吉尔邀请威廉二世去英国被威廉二世拒绝。

对于在二战希特勒取得的辉煌战绩,作为曾经德皇的威廉二世向希特勒发去赞扬的电报,当法国投降时,他尤其的高兴。

1941年6月5,威廉二世在荷兰的多伦病逝,他没有看到德国之后的惨败,他应该是带着自豪而去的。纳粹党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军事葬礼,只允许他的亲属和以前一些将军参加,其中有一位经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的老元帅——马肯森。




威廉二世有两个遗愿:(1)他的葬礼上不得出现纳粹的标志。希特勒没有满足他。(2)王朝如果不复辟,他的遗体不运回德国。希特勒满足了他的这个遗愿。在他的墓碑上刻有:“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要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这最后一句话难道是他预料到德国之后的惨败吗?


司马长史


希特勒是个大独裁者,对于威廉二世既有尊重又有提防,毕竟后者是称霸一方的霍恩佐伦王室继承人,在德意志这个崇尚军事容克贵族血统的国家拥有希特勒这个奥地利下士无法比拟的号召力,尤其是参战过一战的老一辈军官之中。



威廉二世是被迫流亡了,但就如同兴登堡在第三帝国第一届国会上依旧在演讲前朝旁听席上空着的德皇座位敬礼一样,没有人忘记他,甚至在兴登堡死后的遗嘱中,都有所提及。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兴登堡并不想在他死后让希特勒合并总理和总统的职权,希望应该让全民公投来决定国家政体的形式,而他则是将关于让王室复辟的建议作为一个私人信件交付给希特勒,自然希特勒没有将这封信件公示出来。同时,希特勒已经通过诸多手段摄取了国家权力,在8月19日的公投中,没有人反对希特勒成为国家的独裁者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兴登堡的这封信肯定多少让希特勒心里不舒服,兴登堡况且如此,那些旧式普鲁士军官呢,他们的心中是否也一直对威廉二世念念不忘呢?如此看来,摄取陆军权力是更加必要的了。

对于威廉二世来说,其一直嘲讽希特勒是个暴发户,但是在希特勒战胜法国后,他还是发来了一封贺电。
(奥地利下士希特勒)

内容如下:

法国的投降让我深受感动,我祝贺你和全体武装部队,靠上帝恩赐,获得了伟大胜利。用威廉大帝在1870年的话来说:“天意助人,怎样翻天覆地的事业也能完成。”

在全体德国人的心中,都响起了国王的士兵,刘丹战役的胜利者所唱的赞歌: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感谢上帝!

ps:刘丹是德国布雷斯劳西面十英里的一个村庄。1757年12月5日,普鲁士军队在此大败奥地利军队。

其实仔细看看这封贺电,真的特别耐人寻味,威廉二世这封贺电太狡猾了。

首先第一句“法国的投降让我深受感动”,这口吻很明显将希特勒当成了其下属,上位气息十足。

其次,这篇贺电通篇没提到一个纳粹德国的字眼,反而是在提威廉大帝,提普鲁士的辉煌,提国王,这分明是在告诉希特勒,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发展而成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是霍恩佐伦家族的财产,还特意用了普鲁士大败奥地利的刘丹战役的典故,分明让希特勒这个奥地利暴发户难堪啊……


最后,将胜利寄托于上帝,也算是一种讽刺,因为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很多政策都是超脱基督徒准则的,而且希特勒也曾说过,要将德国家家户户经坛上供奉的《圣经》变成纳粹圣经《我的奋斗》。

这封贺电,希特勒也能看出一种特别的味道,希特勒自然认为胜利主要归功于自己,其次才是上帝,因此他草拟了一份克制的回信,但是否寄出去,缴获的纳粹文件中没有提到。

对于威廉的态度,希特勒应该就是想让国人淡忘他,淡忘霍恩佐伦的这位君主,他不希望任何人在德国拥有可以和自己比拟的声望。
(希特勒内心:我才是老大ok,威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因此,早些时候,当他知道占领多伦的一支德国部队派驻仪仗队驻扎在被放逐的皇帝住宅周围的时候,他非常生气下令将仪仗队撤走,并且命令所有的士兵不得违令进入多伦。

对于威廉二世的死讯,希特勒和戈培尔也刻意压制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在德国几乎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葬礼的规模也相对不隆重,就像悼念一位人走茶凉的老人。


威廉二世那句王朝不复辟,遗体不回国的遗嘱也是很出名了。

总体来说希特勒对威廉二世的态度是——敬重,有的时候有点嫉妒,彼此的领袖身份注定不能亲近。


普鲁士之魂


其实希特勒对威廉二世这个原德国君主还是很不错的。

说起威廉二世有些人或许有点陌生,但铁血宰相脾斯麦应该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威廉二世就是当时脾斯麦仁宰相时期的德国皇帝。

一战是威廉二世的转折点,在一战前他还是德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德国的象征,而希特勒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下士。但在一战战败后,一切似乎都变了,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濒临崩溃,他的一切都改变了。

战争的灾难加上德国内部迫切要求民主化,反对帝制,威廉二世迫于压力,于1918年最终退位。退位后的他,不仅权力全无,原本的封号也全部被废除。


退位后的威廉二世倒霉事不断,先是幼子约阿希姆王子抑郁自杀,接着是与自己相爱多年的妻子去世,自己也是被迫迁移到了荷兰定居。

不过即便如此,威廉二世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还能有机会登上“舞台”,因此依旧十分关心德国政事,可以说是人在荷兰,心在德啊!希特勒的纳粹党得势后,威廉二世还为其提供了200万马克进行援助,对希特勒解决了德国的政治、经济问题表示称赞。

他帮助了希特勒,也认同希特勒早期对德国所做的一切,于是他希望希特勒能够帮助自己复辟帝制。但想也不用想希特勒当然是拒绝了。不过虽然拒绝了,但希特勒对威廉二世还是依旧十分敬重的,就如同希特勒对兴登堡那般(希特勒在兴登堡面前十分恭敬),这里面既有曾经是君主、自己偶像的缘故,也有念及曾帮助过自己的原因。

1940年希特勒入侵了荷兰,身在荷兰的威廉二世对此很不满,多次指责希特勒的行为,希特勒全当没听见了,再难听的指责他也不敢对威廉二世这个老皇帝下手。


次年,威廉二世在荷兰的多伦病逝,最终被葬于多伦。在希特勒打来之前他本来可以走,但他选择了不走,不过不走希特勒也没拿他怎样。

希特勒在其死后为他举办了一个小葬礼,这个葬礼只有少数人参加了,参加之人都是德意志帝国当时的元老。希特勒当时本来想把他带会德国安葬的,但他死前留下遗愿,即“王朝不复辟,遗体就不运回”,希特勒尊重他遗愿,并没有将他遗体迎回柏林举行国葬,而是葬在了荷兰多伦庄园,到了如今威廉二世的遗体还安葬在那。


他的墓碑上刻的字很有意思,上面刻着:“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夏目历史君


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1859年1月生于波茨坦,1888年6月15日继承皇位。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其政治野心是称霸世界(这一点和希特勒的政治主张倒是非常一致),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1918年11月被迫退位。退位之后威廉二世前往荷兰投靠威廉明娜女王,女王与威廉二世有亲戚关系,将威廉二世安排在荷兰的小镇多兰的多兰庄园让他安度余生。直到1941年因病去世,威廉二世一直居住在荷兰的这座小城堡中。



希特勒1889年生于奥地利,是奥地利人。希特勒年轻时崇拜德皇威廉二世,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并前往德国参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人的政治主张一致,威廉二世为了支持希特勒,曾向纳粹党提供过大量的资金援助;在二战初期希特勒赢得初步胜利时,威廉二世曾向希特勒发去电报以示祝贺;也就是说,威廉二世曾经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希特勒身上,然而希特勒当然不可能把元首的位置让给这个“老皇帝”啦!


不过,希特勒对威廉二世还是一直尊重有加的。

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病逝于多伦庄园,希特勒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军事葬礼。威廉二世的遗愿有两个:(1)他死后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但希特勒并没有满足威廉二世的这个愿望。(2)王朝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不运回德国安葬,他的这个遗愿得到了纳粹党的尊重,原本希特勒是打算把威廉二世的遗体迎回柏林举行国葬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威廉二世的遗体依然安葬在荷兰小镇多伦的多伦庄园中。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希特勒和威廉二世这两位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呢?从希特勒对威廉二世的态度上看,应该怎么评价希特勒此人呢?


快乐健康的每一天


“威廉二世是我的偶像 我最崇拜的人!”

希特勒:这话我没说过。

鲁迅:这是我说的!

一些书籍上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后,依然对在荷兰庄园居住的德意志旧日皇帝很是尊敬。希特勒身上一直佩戴的那枚铁十字勋章,就是一战时期因为自己的勇敢而被授予的。也是因为崇拜威廉,希特勒才会参军为德皇征战。青年时期的希特勒也是将威廉二世看做自己人生的榜样,当做英雄一样对待。成为国家元首后或许也依然如此。

在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击败了英法联军,法军在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书之后,得到消息的威廉二世非常高兴,给希特勒发去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1941年6月4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处于顶峰时期,威廉二世也在“德国将征服世界”的美梦中去世了。

威廉二世有两个遗愿,第一是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旗帜,但是在威廉二世的葬礼上还是出现了纳粹党徽。第二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王朝不复辟,遗体就不运会德国安葬,这个遗愿得到了尊重,到现在威廉二世还在荷兰多伦庄园的地下长眠,带着对旧日帝国的无限向往。


图为纳粹党参加威廉的葬礼,一战时期著名的将军马肯森也在其中,这是当时活着的唯一一个始终忠于威廉的一战时期老将军,其一生也主张恢复帝制。

威廉二世遗容


卡尔小哥哥


据说老希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对威廉二世当时的待遇表示同情,而上世纪30年代初,当纳粹党刚刚在德国露头之际,身在荷兰的威廉就曾提醒身边人,要对老希格外注意。

威廉二世此时显然抱有一种今人看来很奇葩的念头,那就是希特勒在上台之后,会将他接回德国,重登王位。所以到了1933年,他便从私人腰包里拿出两百万马克资助老希。

但事实上这个念头,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威廉二世通过各种途径向老希发出种种暗示,而老希无动于衷,显然毫无兴趣——事情是很清楚的,大权在握的老希岂能让一个已成黄历的过气皇帝对自己来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而且,老希和威廉在一些问题上政见也颇不同,甚至是对立。举个例子,老希的反犹政策就是威廉所反对的,当他获悉此类事件之际,他的反应是:“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身为德国人我感到耻辱!”

威廉在德国人心目中当时尚有影响,所以老皇帝的批评,老希也不还嘴,他甚至表示要每年给皇帝一笔钱,显然这笔钱可以视作封口费——结果被威廉一口拒绝。

1940年,德国军队入侵威廉避难的荷兰前夕,丘吉尔曾邀请威廉去英国,却也遭他拒绝,原因很简单,俺是德国皇帝,岂有德国军队打来了俺反而逃命之理?

事实上,对于老希在二战初期的辉煌胜利,威廉二世曾发去电报予以祝贺和赞扬。

然德军占领荷兰仅仅一年之后,威廉便死了,老希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军事化的葬礼,只有皇家亲戚以及一些老资格的将军,才有资格参加,加上老希派来的人,总人数在几百左右。

在威廉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老威给老希留下两句话,第一句是他死后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但老希拒绝了;第二句是如果德国不恢复王朝,他的遗体就不运回德国安葬——关于这点,老希说:“好吧!”他取消了原本设定的国葬计划,威廉最终留在了荷兰。

最终,老希竭力隐瞒威廉的死讯,老国王去世的消息在德国国内,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从政治理念上来说,二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威廉二世最熟悉的莫过于他那举世闻名的“黄祸论”了,这位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的末代皇帝,认为日本必将带领中国崛起,并最后威胁到欧洲的霸权,这一个在今天看来无稽之谈的言论,在当时却有着广泛的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曾一度使得欧洲的统治者们惶惶不安。此外,威廉二世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设计师,在二战中纳粹德国引以为傲并且战无不胜的“闪电战术”正是由威廉二世所独创。


这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曾经一度是二战狂魔希特勒的偶像,希特勒简直就是威廉二世的死忠粉,在希特勒现存的手稿资料中,早年没有成名的希特勒视威廉二世为他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正是受威廉二世的影响,一战爆发后,希特勒毅然参加一战,向自己的偶像致敬。

然而威廉也与希特勒有所不同,虽然在政治理念上,希特勒与威廉都希望德国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为此他不遗余力的发展军国主义,积极的进行扩军备战,并于周边国家举行频繁的军备竞赛。但内心深处,他从来将国家强盛这一政治目标寄希望于大规模的军事斗争上面,虽然他希望德国可以重新恢复以往德意志帝国的风采,但他也深知战争之苦,他并不希望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这一目的。

显然,威廉忽视了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极端思潮在德国的影响力,当他发现独裁政权早已落到了鲁登道夫等军国主义者手里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架空了,之后在兴登堡的劝谕之下,威廉宣告退位。随后几年,德国政坛风起云涌,直到希特勒的上台让早已灰心的威廉重新燃起希望。威廉对于早期的希特勒是明确支持的,他希望德国可以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恢复昔日的荣光。但这一次他还是看错了人。

上台以后的希特勒显然没有朝着威廉所希望的方向走,但是由于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威廉二世从内心深处还是很高兴的,为此还专门致电祝贺。而希特勒本人对于这位老皇帝也是尊敬有加,晚年的威廉寄居于荷兰,希特勒在出兵荷兰之后还专门下令不可以惊扰威廉,尽管威廉对希特勒出兵荷兰这一行为深深不满,但希特勒并没有因此记恨于威廉,反而在威廉去世后亲自为他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