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怎么样发展成六大板式的?

萌萌小笑笑


一个剧种,总有它借以发展的基本曲调(基调),秦腔开初的基调是怎样的呢……我以为可能是唐宋时期的变文吸收了唐宋大曲音乐艺术的技巧,逐渐发展而成。

  • 秦腔声腔渊源、承袭与发展关系很可能是:变文→劝善调→(秦腔的基调)二六板。

  • 循此途径,秦腔六大板式的发展的顺序和艺术方法,大致是:

(1)核心唱调(基调)是二六板,为一眼一板。现代记为2/4拍。

(2)将二六板放慢(拉长)一倍,就成为慢板,为三眼一板。现代记为4/4拍。

(3)将二六板加快(紧缩)一倍,就成为带板,为板。现代记为1/4拍。

(4)将二六板正规节奏取掉,节奏自由,就成为垫板,无板无眼。现代称为散节奏。

(5)节奏正常,唱腔自由,成为“紧打慢唱”。为有节奏而不遵守节奏。


  • 这样,一个基调,就逐渐发展为五种节奏形式的唱调。另外,对基调二六板在节奏上再加以变通……就成为我们通常称谓的:二六板、慢板、带板(包括紧打慢唱的带板)、二倒板、垫板、滚板(包括滚白)六大板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