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文丨《那些年》悅悅

在中國曆代帝王中,宋徽宗的藝術天賦和才能絕對位列第一梯隊。錦繡多才書畫茶,只緣(怨)生在君王家。“緣”“怨”一字之差,卻成了他的錯位人生。他本來有太多“金飯碗”可以隨意挑選:富貴王爺、書畫大師、頂尖美術學院院長,最不濟靠寫字潤筆也能換得錦衣玉食。然而命運卻把他推上了皇帝之位,作為藝術家的他以為自己諸事皆能,試圖拿著筆墨指點江山,卻不知自己“獨不能為君”。在皇帝之位行藝術家之事,宋徽宗愉悅了自己,卻也毀了江山。

不做亡國之君的宋徽宗,原本可以是這樣的藝術家……

“瘦金體”獨步天下

北宋時期,名家輩出,詩詞畫書等藝術臻於全盛。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頗有藝術天賦的趙佶如魚得水。

端王時期,趙佶與書畫達人王詵、趙大年交往頻繁,又向吳元瑜學習丹青。當別人還在上百人大課的時候,他就得到大師名家一對一親授。耳濡目染,天生慧根的他進步神速。他嗜畫如命,繼位後苦心蒐集書畫名跡,加上皇室舊有收藏,內府的書畫精品遠勝先朝。當別人只能看臨摹圖時,他已經和全天下蒐羅來的名畫真跡親密接觸、朝夕展玩,如此練就的眼界和見地自然不凡。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蘇黃米蔡”的書法代表了宋代書法的水平。宋徽宗雖不位列其中,但以自創的“瘦金體”獨樹一幟。他的書法筆力深厚,又融入繪畫中的工筆技巧,寫出來的瘦金字體金劃銀鉤、瘦挺爽利、筆畫似劍、鏗鏘果斷。他自己對此相當得意,不放過任何一個秀書法的機會。“海上之盟”中他給金人御筆親信自縛手腳,賜給張覺的御筆手詔成了金人催逼的證據。一手好字是傳遍了天下,也留下了沒有政治頭腦的鐵證!後人對瘦金體競相仿效,但能得其神韻的卻寥寥無幾。據說金朝的第六位皇帝完顏璟非常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數十年如一日地練習,是模仿宋徽宗最像的一位。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朝堂上的宋徽宗可能有些灰頭土臉,但在藝術領域,他是絕對自信和神采飛揚的。他給自己做了一個非常特別的“花押”,相當於今天的個性簽名,被後世專家們稱為“絕押”!它由四筆寫成,象“天”字,又象 “開”字,仔細琢磨可看出其實是“天下一人”四個字,既巧出心裁,又自負率真。

花鳥畫無出其右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在繪畫方面,宋徽宗絕對是天賦+努力型選手。《畫繼》中說“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無論山水、花鳥、人物畫,他都能“寓物賦形,隨意以得,筆驅造化,發於毫端,萬物各得全其生理”。宋徽宗不捨得在朝政上花太多心思,卻在畫畫上下了苦功:“朕萬幾餘暇,別無他好,惟好畫耳。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宋徽宗

對花鳥畫尤其偏愛。據記載,他收藏的花鳥畫有2786件,佔全部藏品的44%。端王時期,他就在府裡養了大量珍禽,用來寫生。繼位後,他修建 “艮嶽”,集全天下的珍奇鳥獸豢養其中。他觀察動物的行為和植物的生長,極具耐心和細心,並在畫紙上一一呈現。據說,他能從畫師畫的月季形態中看出四季和朝夕;畫師們畫孔雀升墩,他指明錯誤,說孔雀升墩一定先舉左腳。

趙佶創新能力超強,不囿於古法,常常進行技術上的更新和嘗試。他在創作實踐中力求由形似達到神似。傳說他在畫翎毛時多以生漆點睛,因而看起來活靈活現。憑記憶所作的《瑞鶴圖》一改常規,將飛鶴佈滿天空,用一線屋簷之靜來對照群鶴飛翔之動,又為畫面製造出故事懸念。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趙佶的繪畫作品上,經常有御製詩題、款識、簽押、印章。他巧妙佈局,讓詩題成為構圖的一部分,詩發畫未盡之意,畫因詩更顯圓滿。這是對詩畫合一的大膽嘗試。畫面工麗,另有題字、簽名的“瘦金體”加持,相輔相成、輝映成趣。

宋徽宗對藝術熱愛到了痴迷的狀態。據說在靖康之變中,看到京城淪喪,妃嬪被辱,成為階下囚的他只是無奈搖頭。但聽說皇城裡的文物書畫全被金兵掠走時,頓時面無人色,淚如雨下。

頂級藝術院校校長

宋徽宗管理國家沒什麼天賦,但是管理一座頂尖的美術學院卻相當在行。他在位期間,畫家地位空前提高,宋朝的繪畫藝術得到全面發展。

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宋徽宗親自挑選考官,親自出題。創立宣和畫院後,教學大綱都由他親自擬定。他還時常將一些名畫送到畫院,以示學人。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宋徽宗非常看重創新能力,大大提升了畫考難度。一次,他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考試,應考畫師雖是丹青妙手,卻大多落了窠臼。獨有一畫師畫了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宋徽宗看後,撫掌稱讚。另一次,他出題“深山藏古寺”,多數人因慣性思維畫出深山寺院飛簷,而一個學生畫了深山掩映的石徑盡頭,一個和尚在溪邊打水。達到了他“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要求。

宋徽宗在繪畫上的專業性讓北宋宮廷畫發展到極致。他還廣泛搜求古今名畫,分列門類,編為《宣和睿覽集》,後來又敕令皇家畫院編纂《宣和書譜》《宣和畫譜》,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宋徽宗在朝廷上用人高度近視,找了一堆奸臣佞黨禍亂朝綱。在書畫領域,他卻能慧眼識才。翰林圖畫院中,畫師張擇端作了一幅世界繪畫史上獨一無二的畫卷,將它呈獻給宋徽宗。宋徽宗酷愛此畫,用“瘦金體”親筆題上“清明上河圖”。中國繪畫史上有一位僅以一張畫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他原來是“畫學”中的生徒,曾數次向徽宗進畫,但是質量一般。徽宗親自教授指點,不到半年,18歲的王希孟便進獻了《千里江山圖》,一畫成名。

詩、瓷、茶

傳說,宋神宗遊幸藏書館,看到南唐後主李煜畫像,感嘆其風流儒雅。當夜夢到李後主前來拜訪,後宮生下趙佶。所以多有李煜託生之說。這種說法固不可信,但無論從經歷還是才華,趙佶和李煜確實很像。只是和李煜相比,趙佶的傳世作品不多,詩才相對平庸。

靖康之難前,宋徽宗安逸享樂、無憂無慮,寫下的詩詞精於雕琢,頗多矯情之作。被俘後,他觸景生情,詩文也情真意切起來。北困九年,他心中終於有了家國,《在北題壁》中他說“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眼兒媚》中他感嘆“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燕山僧寺題壁詩》是他詩作中最好的一首:“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甘心萬里為降虜,故國悲涼玉殿秋。”,道盡了他的悔恨、自責、不甘和絕望。

這一時期,宋徽宗寫下千餘首詩。天會十一年(1133年),沂王趙愕與駙馬都尉劉義彥誣告徽宗謀反,為了防止金人拿詩作附會,宋徽宗不得不將大量詩作燒掉。

宋朝有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其中以汝窯為首。而汝窯在宋朝大放異彩,據說與宋徽宗的一場夢有關。他夢到雨過天晴後遠處天空呈現天青色,秀雅無比。醒後他便親自督造工匠燒製“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顏色。宋徽宗推動下,汝窯瓷器走上了頂峰。但是,隨著山河破碎,汝瓷的輝煌也戛然而止。

宋徽宗:被皇位耽擱了的藝術家

宋徽宗愛茶,武夷山的御茶園能夠為他提供幾十種貢茶,讓他隨心品鑑。他精於茶道,甚至會親力親為給寵臣點茶。他撰寫的《大觀茶論》中詳談製茶之法和點茶真韻,成為中國茶書經典。

當時光流轉到800多年後,宋徽宗的書畫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臨唐懷素聖母帖》以約 1.07 億元成交;《寫生珍禽圖》

以6171.2萬元成交……歷代帝王中,能有此戰績的恐怕唯有徽宗。

800多年前,他自詡“天下一人”,卻做了亡國之君;800多年之後,他因藝術家的身份享譽全球,真正成了天下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