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是怎么落选的?

顺顺利利173117189


红楼梦里,写到薛蟠一家进京,有一个目的就是“送妹待选”,但前八十回中直接描写宝钗选秀失败的文字却踪迹难寻,但是似乎有两处暗示。

第一处是在第七回的“送宫花”。周瑞家的去薛姨妈处向王夫人回禀刘姥姥事宜,薛姨妈安排她把宫花送给姑娘们带。在《甄嬛传》选秀时,被选中的沈眉庄、甄嬛、安陵容等都是“留牌子、赐香囊”,而其他未被选中的姑娘是“撂牌子、赐花”。薛姨妈给姑娘们送的花恰好就“宫里头的新鲜样法”。

第二处是在第三十回中,当宝玉与宝钗开玩笑,把她的“体丰怯热”比作了“杨贵妃”,登时惹得宝钗大怒,可能因为选秀失败的阴影在宝钗心中仍是挥之不去的。那么“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的宝钗为何会落选呢?

一是祖上背景不够强大。古代的选秀,虽是充实皇帝的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种“政治联姻”。比如《甄嬛传》中的华妃之所以能够入宫为妃,还长期受宠,架空皇后,关键原因就是年羹尧的累累军功为皇上稳固了政局。

从祖上的功勋看,宝钗的祖上是“紫微舍人”,也叫“中书舍人”,明清两代在内阁的中书科中,的确设有中书舍人一衔,但职权已大为下降,仅事缮写文书。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薛家祖上的影响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助力宝钗选秀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是家庭出身不够匹配。自古以来,在婚姻中就有“门当户对”之说,何况是尊卑有别、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从家庭现状看,薛家虽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财力,但是作为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自有“无商不奸”的偏见,这样的“商贾”出身似乎与皇家的匹配度不够。

况且,薛家的生意在不学无术的薛蟠手中,已经是半死不活的了,影响力一天一天地在衰败。

再者,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自古就不乏拜高踩低、敷衍趋势的小人。汉代的王昭君因为没有给宫中的画师毛延寿送礼,而被其故意画丑,在脸上画了一颗“克夫痣”,因而落选汉元帝,拥有盛世美颜的她却落了个匈奴和亲的命运。

宝钗父亲早逝,朝中虽有舅舅王子腾,但是确非直系至亲,没有人操心费力地为宝钗上下打点、疏通关系,在竞争激烈的选秀中,胜算会有几成?

三是身体素质不够健康。在第七回中,宝钗对周瑞家的说“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而且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

古代选秀中,对身体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不要说有久治不愈的顽疾了,哪怕就是身上有疤痕、痣、狐臭等等的小毛病都会被刷掉的。所以,宝钗的身体条件似乎也很不达标。

四是社会关系不够清白。没有父亲的庇护也就罢了,关键是宝钗还有个“呆霸王”哥哥薛蟠,实属“没事找事”型的。明知道进京是为了妹妹的“待选”,还为了一个小丫头,而与人争抢,草菅人命,惹上了官司。

这样历史不清白的主要社会关系,在宝钗选秀的“政审”中,无疑就是个擦不掉的“污点”,拖累宝钗选秀失败。


少读红楼


薛宝钗为何会落选皇家选秀?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好奇,认为薛宝钗是选不上才赖在贾家不走要嫁给贾宝玉的。选上了就会另攀高枝,看不上贾家了。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薛家很可能是自己放弃了选秀的,我们先看看原著怎么说,再简单分析下。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通过上面这段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三点判断。

一,薛家的商人身份太低,选不了皇妃。

薛家进京,薛宝钗待是皇帝“将不是出之隆恩”才有的机会,不然薛家是没有机会的。原因在于薛家不是八旗子弟。《红楼梦》虽然标榜“无朝代年纪可考”,但可以证明是清朝的制度,薛家第一代紫薇舍人只能算皇家的资助人,薛家后人就算当官也都是极小的经济类闲官,作为皇商,虽然有钱,却无地位,不能像元春一样选皇妃的。


二,薛宝钗选秀选的是公主、郡主的伴读。

薛家皇商的地位,充其量只能算“名家”之女。

所以薛宝钗的资格只是选公主、郡主陪读,薛蟠打死了倒霉鬼冯渊,抢了香菱,想进京潇洒是主要的,避祸和陪妹妹待选不过是顺带脚的事。因为薛家根本也不想让薛宝钗选上。


三,薛宝钗根本不会进宫伺候公主。

薛家当时也是江河日下。“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家全靠薛宝钗在内里帮助母亲强支撑罢了。这样薛宝钗怎么可能去选那没地位,没好处的公主伴读。不过是虚应事故,进京点个卯,暗中花点钱走动一下完事了。所以我们看,薛宝钗进京后就再也没有了待选的消息。

综上这三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薛宝钗没资格选嫔妃;一个鸡肋般的公主郡主伴读对薛家没有吸引力;薛家只是虚影事故,消极候选,甚至暗中动用手段自动放弃了资格。所以,不要把薛宝钗选秀太当回事,她和贾元春进宫是两码事!

我是君笺雅,多歧为贵,看我眼中的红楼梦和你们有何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君笺雅侃红楼


薛家进京的目的是送宝钗进京待选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宝钗为什么要进京待选?

原因是拯救频临没落的薛家。薛父早死,留下一子一女和一个寡妇。儿子不成器,女儿才貌超群。

当年薛父对女儿寄予厚望,认真培养女儿,希望有朝一日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薛宝钗在父亲死后,一心一意帮助母亲薛姨妈操持家务。

女孩子的最大梦想就是成为皇帝的女人,宝钗也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女子。她的理想是“送我上青云”。

入宫待选就是一个进入皇宫,接近皇帝的好机会。贾元春是国公府的女儿,进宫的时候也是女官。如果宝钗进宫当了女官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凭借宝钗的容貌、才华、心胸和手腕,宝钗一定能脱颖而出。即使不能成为皇妃也是公主、郡主身边的近臣,也是有一定权利和地位的,对薛家还是有帮助的。

由于上述原因,薛家决定送宝钗进京待选。

薛家为了宝钗能顺利入选做了很多功课。

首先主动进京,没有跟随秀女大部队进京。清朝规定【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

其次“金玉良缘”之说。宝钗的金锁要和玉相配,京城里有玉的皇帝,皇帝的玉玺。如果皇帝知道这个信息,一定会为了江山永固,娶了这个有着吉谶的女子。

那么薛宝钗为什么没有选上呢?

1、选秀的要求是德行和门第。

薛家在进京之前为了争夺婢女打死人这件事虽然被贾雨村掩盖下来,但是纸包不住火,还是被发现了,虽然贾家多方周旋,事情没有闹大,但是取消了宝钗的待选资格。宝钗或许没有来得及参加排车就被淘汰,也就是宝钗没有进入初试就淘汰了。

也许宝钗直接参加了排车,初试时,因为薛家的商人身份给宝钗减分,所以被淘汰。

2、宝钗进宫的最大支持者王子腾在宝钗进京前,去外地上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宝钗待选上没有使上力。

由于种种原因,宝钗尽管出类拔萃,但命运不济,没有选上秀女。


润杨阆苑


我觉得可能是受到商人身份的牵累。

清朝的时候,重农轻商极为严重,因此,身为商人之女的薛宝钗很可能会在这一方面处于劣势。一说起商人,就让人想起“无商不奸”“无利不起早”,印象自然不会很好。而且薛宝钗老爸病故得早,只有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哥哥,难免在朝廷里被人歧视。此其一。

另一方面,薛宝钗可能因为性格原因而无法入选。毕竟每个人口味不同,像王熙凤一样的性格的人一般不会喜欢薛宝钗这样的,而宝钗也未必甘心受其驱使。

总而言之,薛宝钗落选是不争的事实,而薛姨妈送的宫花也说明了这一点。宝钗为此可能还病了一场,从此薛姨妈只好转移视线,将注意力集中在贾宝玉身上。于是就有了“金玉良缘”的鬼话。

事实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薛宝钗为什么落选不重要,落选后的选择才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


半瓣花上阅乾坤


一般的看法就是“送宫花🌹”的时候,就是宝钗落选了。

宝钗怎么落选的?当然是受到了哥哥薛蟠案子的影响。

第三十回宝玉说“杨妃”,宝钗唯一一次当众急了。

原文:宝钗听说,顿时红了脸。待要发作,又不好怎么样。回思了一回,脸越下不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林黛玉听到了,此时却兴奋起来了。

原文: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儿,………

“落选”这是宝钗的软肋,对宝钗的“短儿”林黛玉是时刻不忘顺势打击一番的。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林黛玉不顾自己眼睛哭肿了像个桃子🍑,照样挖苦看似哭过的宝钗。

原文:黛玉见他无精打彩的去了,又见眼上好似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这一次宝钗哭了一整夜,以致于次日一早起来也无心梳洗打扮,又因为哥哥薛蟠。

唉……!

宝钗的生活中,哥哥薛蟠又惹了麻烦,贾府里风传宝玉挨打是因为薛蟠“在老爷跟前下的火”。
虽然这一次的确不是薛蟠惹出来的事情,但宝钗的哥哥无疑是推动宝钗命运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宝钗走入命中注定“金玉良缘”的重要一环。


阿丹151014015


薛家进京时,书中交代其进京因三件事,其次是送宝钗待选,其二是为了探亲,最后是入宫报销旧账。

可直到薛家进贾府后,一直都没有关于宝钗选秀的只言片语,莫说过程,连个结果都没有。直到第七回才出现了宫花,很多人认为这宫花是宝钗选秀后带回来的鼓励奖,但根据后文我们知道,无论如何,宝钗肯定与皇宫无缘了才会长住贾府。那么宝钗为了落选?



首先,如果宝钗真的选秀,那宝钗什么时候选秀的呢?其实在进入贾府前就进行了,而且是选完后才来的贾府。

在第三回黛玉进府后,第二天早晨黛玉前来王夫人房中,王氏姑侄两正念着王子腾的来信,大意是薛蟠准备入京,但路上打死人,现在应天府审理。可知黛玉进府时,薛蟠正有案在身的。

可有一次宝玉与黛玉赔不是是,说到:“我们两自小一处长大,她才来,我岂不知亲不间疏的道理?”。这句话中透露一个信息,就是黛玉宝玉相处很长时间后,宝钗才入的贾府。因书中第三回第四回黛玉宝钗分别进府,容易给人完成两人后脚跟前脚进的贾府。



如此就说明,薛蟠因为打死人在路上花费了很长的时间,那么这长时间中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薛宝钗落选是肯定的了。

那么薛宝钗为何落选?我想很大缘故就是因为薛蟠的命案。薛宝钗有青云志,却被哥哥将前途一刀毙命,多少耿耿于怀,所以宝玉将其比作杨贵妃时,宝钗便恼怒起来:“我是想成为杨贵妃啊,可我却没个好兄弟做的杨国忠的”意思明显,我的贵妃梦因为哥哥泡汤了。

其次就是宝钗根本没有选秀,而是借选秀的由头进京,携“金玉良缘”直取贾家亲事。


微影悼红


宝钗是怎么落选的?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吧,在薛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那一章里,宝玉说她似杨妃体丰怯热,而她非常恼怒的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里是讥讽宝玉有一个贵妃姐姐,也是恨自己的哥哥不成器。


虽然在宝钗进贾府时,说的是要进宫选秀,但是这句话毕竟是薛姨妈说的,是不是真的还有待考证。所以一个原因是,这个选秀不过是说辞。如果是真的为选秀而来,这就要怪薛蟠不成器,没有为她的选秀铺路。

因为她们家是皇商,但是商人的地位历来是低的,选征秀女是必官宦之女,比如元春。而薛家,只有一个紫薇舍人的虚职,而且是不可世袭的,薛父早亡,薛蟠并没有入仕,所以她是不够资格入选的。


薛姨妈进京,选择住在贾府,她本意是说要到王子腾处借住的,好叫王子腾管教薛蟠,谁知王子腾放了外官,不在京城了。而打点人情,肯定是京官不买外官的账。比如几次告贾府事件,都是看元春圣眷正隆,那些官就把事压下了。

这样,即便是王子腾从中活络,谁把一个外官的话放在心上,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同理,薛姨妈或者有心要借王子腾或者元春的势力给宝钗造势,那也是有心无力。当时的元春自己还没封妃呢,所以虽然宝钗德才兼备,志向远大,毕竟是没有那块入宫的敲门砖啊!


荷唯洛之恋


薛宝钗是怎么落选的,书上没有直接说,我们也问不着曹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反正是落选了。有人说后来并没有说究竟有没有落选啊,只是通过薛家长期住在家贾家猜出来的。其实,作者在第七回,就告诉了我们结局了。

第七局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刘姥姥的事,正好王夫人去了薛姨妈那儿,于是周瑞家的也去了。跟宝钗聊了一会儿天以后,跟王夫人回了刘姥姥的事。然后就听到薛姨妈吩咐她一件事。

薛姨妈忽又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东西,你带了去罢。”说着便叫香菱。只听帘栊响处,方才和金钏顽的那个小丫头进来了,问:“奶奶叫我作什么?”薛姨妈道:“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书上只这么简简单单地说到宫花一事,前面也没交待后面也没给出缘由,我们忍不住好奇地想要问:这宫花是哪里来的?薛家虽然是皇商,平时也只会由薛家给皇宫里送各种采购的物品,宫里不会随随便便的将物品散发到外面来。而且,薛姨妈说“这是宫里的新鲜样法”,说明这十二支宫花是新得不久的,并不是薛家保存已久的宝贝。

这是不是间接告诉我们宝钗落选了,宫里对来参加选绣的姑娘总得有点什么样的表示,于是每人发十二支宫花,这是皇家赏赐的,表示着皇家的恩宠。相当于我们现在去参加某一场比赛,没有取得好名次,也没拿到奖金,只是拿了一个人人有份的纪念品。而宫花,就是落选后的纪念品。

也许对于不在乎选秀能否上得了的姑娘来说,选上更好,选不上也就当见识一场,留着这些纪念品,将来回忆的时候,也可以当作是一种谈资。

但是,对于一心向往着更高更好的薛宝钗来说,这种落选就是她人生的失败和耻辱,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这十二支宫花为什么宝钗一支都不留全部要送掉的原因了。放在家里看到了,就会感觉心头扎了个刺啊。

因为宫花来历存疑,我只好存如此解释。相比于后来元春给了宝钗红麝串,宝钗就随即戴在手上给人看了,说明宝钗真的不像她妈说的那样古怪到从来不爱这些花啊粉啊什么的。

宫花和红麝串,两样物件,一个代表着否定,一个代表着肯定。否定的东西要扔得越远越好,而肯定的东西自然要随即戴上。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问答就点击关注我吧。


苏小妮


虽然故事写的是明朝,但是大家都知道曹雪芹是清朝人,清朝的选妃制度还是比较严苛的。首选是满人和蒙古人,汉人是非常少的。而且入选的秀女都是家世很好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辅佐服侍皇帝,而且清朝的皇帝真的是每天要很早起床,不仅要学习满人的骑射还要为了统治汉人学习汉人的文化。而故事中宝钗入京待选时,家境已经开始败落了,所以并不符合。



大家都认为宝钗的识大体,心机和向上的信念更适合在宫中生存,但是她并没有那块敲门砖,皇帝也没有什么机会能与她偶然相遇。

历来皇帝们是不太希望后宫干涉朝政的,因为可能因为她们的参与或者她们娘家人的参政拉帮结派,这对皇帝的管理,也会非常不利的。而宝钗也是经常会劝宝玉多读书功名利禄之类的。


颦儿436


现在有很多男人会说,在钗黛之间选择的话一定会选宝钗,其实是没有真的遇到,遇到了你一定不会选。

原因是宝钗表现的太完美了,完美到什么程度呢,如果道德有标准的话,宝钗就是衡量的标尺,准确无误,是一个理想模式,但是她只是道德的理想模式,却不是跟人相处的理想模式,真跟她待在一起是不舒服的,所有的人在她面前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


宝钗一心想成为皇妃,甚至她既然从小是按道德的楷模打造出来的,那么她都应该当皇后。可是皇上需不需要这样的人呢。宝钗没看上宝玉,在宝钗眼里,宝玉不求上进,不能支撑门户,不能光宗耀祖,她给宝玉定义为富贵闲人,她看上了宝玉的富贵,瞧不上他是个闲人,那皇上呢,更加的富贵闲人了,宝钗就能瞧得上了?一样也是看不上的。这就是宝钗不得男人喜欢的地方,她不仅是道德规范的标尺,还自带了纠错功能,表现为她会不停的在你耳边劝勉你,告诉你你有哪些不足,或者她就是不说,她本身也能衬托出你有多不完美。皇上选后宫是干嘛的,是放松自己的,风花雪月的,在前朝烦了一天,你说他是喜欢听宝钗给他讲道理呢,还是喜欢看哪个妃子拿着花锄一边流泪一边葬花呢。所以皇上是不会选择宝钗的,大多数男人也都不会选择她,选了也得躲着,常在妾室屋里,少接触,因为跟她待一起不舒服。我想这就是她落选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