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为什么林黛玉很冷静,探春反抗激烈,宝钗不知所踪

抄检大观园闹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心生不满,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贾探春,其次惜春都站出来不要了入画,薛宝钗更是搬出了大观园。唯有林黛玉,对此一声不吭,令人心疼莫名。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林黛玉很冷静,探春反抗激烈,宝钗不知所踪

凤姐等人来到潇湘馆时,黛玉已睡下,才要起来时,凤姐已走了进来,按住她不要起来。黛玉虽不知她们前来所为何事,但以她的聪慧和王善保家的那番阵仗,必也能猜出三四分。

黛玉之所以不作出反应,一是碍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如她之前对宝钗所说“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嫌的。”纵有贾母恩宠,黛玉也深知人情世故,不挑,方是聪明人所为。林黛玉从小就住在贾府,没有后路可退,也算是贾府一份子了,面对抄检大观园,她只有鼓起勇气,当王善保家的查到贾宝玉给林黛玉的物件,以为可以为邢夫人出气了,却被王熙凤紫鹃轻描淡写的遮挡过去了。

抄检大观时,探春是事先得到消息的,派人给探春通报的多半是认为抄检大观园是愚蠢行为而内心不满的凤姐。探春作为王夫人的庶女,和被王夫人委派临时管理大观园的三人小组主要成员,探春已经清楚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决定在大程度上是迫于邢夫人拣到“绣春囊”后的借机打压态度,以及王善保家的乘势渲泄不满情绪的推动。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林黛玉很冷静,探春反抗激烈,宝钗不知所踪

探春对这种的贾府内斗自杀自灭极度反感,作为王夫人看重的庶女,探春挺身而出给正在得意忘形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巴掌扇过去,也是对替正被邢夫人拿住了短处“绣春囊”的王夫人出一口恶气。

作为府里的各种管家们,平时不注意监管,到出了事,就兴师动众,尤其是抄检这样的事,在探春眼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也是一家子人不认一家子人的意思,因为,做父母的,不相信自己的儿女,也管不好自己的奴隶。为了一件小事就要窝里斗。所以她就说“我就是盗者的总头目,我的丫头偷了东西都是给我的。”这里也是显示了她的担当。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林黛玉很冷静,探春反抗激烈,宝钗不知所踪

最后说薛宝钗,薛家一直暂居贾府,最初是刚刚来,贾母客气,王夫人姐妹情深,所以安排住在梨香院,后来为了盖大观园,需要梨香院地方,薛家搬到北角,此时薛家就已经是别有用心了,薛家在京城有房子的,一直赖在贾府不走,可见一斑。抄检大观园,王熙凤说薛家是亲戚,不可抄,这就给人一种说不清楚的印象,薛宝钗是一个姑娘,自然不愿意,也承受不了这种质疑,找个借口,离开了大观园。

对于黛玉,探春,宝钗三人反应不同,也是因为她们三个人身份不同。黛玉是寄居贾府,不是贾府真正主人,居此遇事只有听命于人。乐事恼事也要顺从而已,不满也不能发表言论,也无处可去。探春是正经主子,虽然未成家,大小也有贾家人真正身份。而且抄女儿之物对有尊严的探春是一种侮辱,她认为这种行事方法不得当。她不满下人也会不满,引起下人对贾家反感,传出去口啤不好。因为此事又由不得它,是长辈之事。她从身为女儿身份唯护女儿与家族名声对这种做法反对甚至反感非常。觉察这是引发内部争斗的开始。

抄检大观园,为什么林黛玉很冷静,探春反抗激烈,宝钗不知所踪

而宝钗有家,居住贾府只是客居,随时可以撤离回家。这种查抄之事涉嫌女儿声名,自家及贾家的。宝钗虽未被抄家也已嗅出一种味道,搬出园子是警醒,万一有事涉及也是犯不上。在因绣香囊之事引发的抄捡也涉嫌未婚男女之事,作为正当婚龄的宝钗也有些明白贾家之意,出去避嫌。而且这种事不会完,还会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