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时,如果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杀了刘邦,项羽能一统天下吗?

不醉繁华不醉君



对项羽之败,地球人都一致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对此鄙人不敢苟同。刘邦先入咸阳,俘虏秦王子婴,并约法三章。在反秦战争中有大功,项羽若杀刘邦,必将失信与诸侯,失信是天下。是极为愚蠢的举动。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唯一能打败西楚霸王的,只有他自己。

项羽之败,在于自己屠城杀降。民心尽失。最典型的杀田荣降卒。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齐地被一分为三:封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济北王。因田荣数次背叛项梁,又没救赵击秦,故不封。

田荣大怒,在齐地谋反,攻齐王田都,田都奔楚。田荣又诛胶东王田市于即墨,杀济北王田安。陈余又联合田荣,在赵地谋反,陈余、田荣合兵攻张耳,张耳败走归汉。陈余重新迎赵歇为赵王。项羽闻齐、赵反叛,大怒。出兵齐地平叛。战于城阳,田荣大败,走至平原,平原之民杀之。项羽烧齐城郭室屋,尽坑田荣降卒,虏其老弱妇孺。


田荣在齐地谋反,不得民心。项羽平叛本是正义之举,但坑杀降卒,至齐北海,所过多残灭。齐人原本盼望项羽这位救星,但却盼来了一个灾星。

至此,项羽在齐地彻底失信于民。齐人相聚而叛之。田横收拢昔日残兵败将,继续抵抗楚军。

项羽用武力在齐地平叛,结果是消灭一支叛军,又出现两支。二十万楚军主力被牵制在齐地。使楚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若项王知人善用,用人不疑问。且同外黄一样,善待战俘,不扰百姓。必定天下归心。

此外,还有一个不太重要的因素,就是项羽过于轻视刘邦。把巴蜀、汉中都分封给了刘邦。最完美的分封,是将封刘邦于汉中,而将巴、蜀封给自己的心腹。不但封赏了功臣,还遏制和削弱的刘邦。


杨朱学派


我感觉项羽如果成功的杀了刘邦,可能也很难一统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主要和项羽他本人的思想和眼界有关系,一个单纯有英雄主义、大男子主义、义薄云天的纯派武将,没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他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思想,又何谈一统天下。

项羽大多的思想就是光复他楚国,在这种小资思想下他的眼界并不开阔,更多的是停留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阶段。比如刘邦服软鸿门宴后项羽对咸阳的看法,咸阳这个帝王之地肯定是不会让刘邦待的,但他自己也不占。项羽认为功业成就之后,应该回到老家光耀门楣,就好像咸阳的人都不认识他无法显摆,只有回到老家才能扬名立万就一样。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老百姓和前朝的旧臣大多能平稳过渡。而项羽进驻咸阳却是大肆的烧杀抢掠,这种行为不管社会的哪个层面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可能项羽杀了刘邦,这个刘邦是没了,另一个刘邦还会接踵而至。


追记历史


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



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



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



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集团来讲,对项羽,是既满足了他的高傲自大和虚荣心,也进一步让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因为他没有看清楚在秦亡后,刘邦将会是他最大敌人;对范增,没有杀掉刘邦失去了最重要的一次夺取天下的机会。


北方小刀


首先这个提问是一个假设,为什么能假设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也许是一个两千年来人们对楚汉相争刘胜项败的不平之鸣吧!我们不妨顺这个假设以客观思维进行辩证推评。

项羽听从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就能统一天下?余以为不能。首先项羽没有秦皇扫平群雄,统一六合的主观思想。何以见得?项羽入主咸阳后,没有统一集权的思想,而是逆历史潮流,废秦皇推新的三十六郡,而是分封诸候王,变天下一统为诸候并立,是复辟倒退,开历史倒车。二是项羽未败在刘邦手里,是败给了自已,无雄才大略,有的只是个人之勇,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忧柔寡断,更重要的是不能知人善任。连亚父范增都信不过容不下,能容得下一个大一统的江山?显然是不能的。

回到杀掉刘邦的主题上。我的看法是杀了刘邦,只能是战术层面的效应,还会有王邦,或李邦出现,最多的可能是再拖延一些时日,改变不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因为从本质看,项羽不具有统一天才的雄才大略。


双樵\n


不一定,从鸿门宴一文所描写的场景中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的许多缺点,例如毫无原则的妇人之仁、没有主见,他不处理泄露计划的项伯,不信任范增,甚至轻易挑明了自己的暗探曹无伤,这些都说明项羽在政治上毫不敏感,这才是他最终失掉天下的真正原因,他的失败源于个人的有勇无谋,而与杀不杀刘邦无关。纵观项羽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项羽是一个英雄而非一个帝王,这一点上他远不如刘邦。项羽兵败垓下时还不忘心爱的虞姬和乌骓马,而刘邦为了加快马车速度可以抛下子女;项羽我行我素,崇尚武力,落得个残虐的名声,刘邦却笼络人心,被认为是宽厚长者。这些都表明项羽很不会做人,这样的他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楚汉之争后期就连他的许多将领都离开了他。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和政治上的低能决定了他的失败,与刘邦无关。总结来说项羽放走刘邦并最终输给刘邦只是历史的偶然性,但他的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性。刘邦只是他的对手之一,即使项羽除掉了他,在群雄纷争的秦末也一样会有其他人打败项羽,建立新的王朝的,因为项羽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帝王的能力。


顺其自然159154872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个人战力极强。但纵观其人生轨迹,却是一个政治上极端幼稚的人。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刘邦先入咸阳,见项羽势力太大,主动欢迎项羽进入咸阳。而且,刘邦应项羽所邀,冒死参加鸿门宴。项羽却放过了刘邦。后来,又在荥阳围困刘邦,却被刘邦脱逃。刘邦为何后来居上,反超项羽?就是因为他制定了一个合乎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项羽一门心思想恢复六国旧有割据,复辟分封制。而刘邦顺应新兴士大夫与有功之臣的需求,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较好地完成了历史的无缝对接。项羽在咸阳大封功臣,而且随意性很强。无论封地好与坏,大家都有不平之意。已经埋下了祸根。等到刘邦羽翼丰满,韩信带兵暗渡陈仓,正式宣布与项羽决裂,项羽很快成了孤家寡人。后来在乌江自刎失败。项羽的失败在于他的战略错误。即使他杀了刘邦,也会有别的伟人来推翻他打败他。


渔岸踏歌


刘邦推行的是仁政,与民休养生息,轻徭役,薄税负,黄老之道。项羽推行的是暴政,不停的征战,不停的杀戮,屠城。那些崇拜项羽的人醒醒吧。刘邦得天下是苍生的幸运,项羽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绝不是人民之福。


一直在努力11400022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他举兵反秦只是想复辟楚国,他沒有建立统一王朝的雄心,你看他作为十八路反秦诸候的盟主,进咸阳后就分封诸王,又倒退到春秋诸候割据的分裂时代,他没有在咸阳皇宫称帝,而是烧毁了咸阳城,又回到彭城去当他的西楚霸王去了。所以说,即使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也不会统一天下,因为他沒有统一的意愿。这也是他在楚汉相争中落下失败的下场的立要原因。回为天不思统,他却逆人心而只复辟楚国。


二先生583


这也是项霸王气量小,不能容人,留不住人才,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是失败主要原因。项羽不听范增建议是范增看出来刘邦是项羽未来的劲敌,但项羽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刘邦没有实力和自己争夺天下,对付刘邦易如反掌,所以他轻看了刘邦的实力,只有范增看出来了。如果真听范增的,可能天下没有抗衡楚霸王的力量了,项羽得天下是肯定的。


遗失在密林深处


假如项羽听范增之言,则可以一统天下,一统天下以后呢,是不是还要看范增能活多长,能给他多少建议,题主是否还希望项羽死在范增前面,这样,项羽得到的就永远是胜利,话说项羽仁慈,仁慈能坑杀章邯几十万大军,能杀死投降的秦子婴吗?他之所以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是因为畏惧樊哙,汉朝也有大部队在接应,献礼后,刘帮以如厕为由,溜得够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